Ⅰ 《除暴》
【類型】警匪片
【主題】銀行、壓鈔車搶劫案
【主觀印象】好評!這是一部還是不錯的中國警匪片。按十分制,可以打到8分。
【表演】兩個主演,王千源、吳彥祖,沒的說的,演的真切,入木三分。
【台詞】真實,沒有故意搞笑的成分。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對話。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其中一個小女警察,冒死去救困在車上的小女孩。回到警局後,她的領導,王千源,批評了她。因為這個女警察,沒有配槍,沒有穿防彈衣。王千源批評的意思說,這救人不是靠著急,先自己要能活著,才能救得了人。多麼真實,這就是好電影。
第二個小例子,在天台,也是這個女警察,她擔心抓不住主犯吳彥祖。王千源,沒有講大道理,就是說,他的從警20年的經驗,別管時代和科技變遷,抓罪犯最重要的就是「死咬不放」。看,講的多好。
【劇情】非常的流暢,沒有拖泥帶水。而且有些轉場景,點到為止,這個非常好,因為觀眾都是有智商的,這樣看就比較爽。就好像在日常,遇到一個人,你其實早知道他的意思了,他還在羅里吧嗦的,你早就不想聽了,恨不得想拍死他。比如說,警察知道主犯吳彥祖的老婆姓名,下發搜查的指令。緊接著就展現了警察在吳彥祖老婆家對面的樓上監控起來了。中間省略了如何搜查的,找到地址後如何布置監控的。其二,劇情飽滿。因為裡面轉換了很多地點,發生了很多案子,這樣觀眾看起來就比較爽,時刻被吸引著。其三,不煽情,非常真實。比如最後一個搶壓鈔案,一個剛在熱戀期中的情侶,很簡單的幾個鏡頭,利索地表達了悲劇的效果。銀行女櫃員看到自己男友直接被槍殺的那一剎那,先是一愣,然後淚奔,然後就被同事死死摁在櫃台後面,捂住嘴。這個表現非常真實,很自然。最後一個男警察犧牲了,王千源一隊人馬,非常惋惜和悲痛圍攏過來,都是非常真切的表現。沒有做作的大哭大叫。
【配樂】這部電影,配樂也非常贊。正片中,根據劇情,配樂跌宕起伏,非常好。片尾的時候,一首搖滾樂曲,非常贊。簡單搜索了一下,還沒有搜到。
【吐槽點】
1、電影前部分,因為轉場,所以經常會出現時間,比如某年某月某日,還是用大寫字,豎著寫。這個時間不止一次出現,每次一閃就過,大概也就3、4秒時間。這個我屬於智商還不錯的小伙,看都沒看完整呢,更是都傻傻分不清這一系列時間之間的關系,挺讓人煩的。其實呢,這個手法是OK的,但是可以稍微完善一下,比如這個某年某月某日,用阿拉伯數字寫;其二,你可以按照人們閱讀習慣,從左到右橫著寫。一切手法的宗旨就是:讓觀眾看著方便。
2、劇情中有個邏輯上沒有交代清楚的地方,就是為什麼罪犯坐上車之後,就能夠逃走?好幾次都是這樣,至少三次。為什麼警察不開車追?每次鏡頭到罪犯上車,車啟動,然後就沒了,鏡頭就轉到了警察們灰頭土臉回到警察局了、醫院了,或者哪哪哪其他地方了。
【看電影漲智慧】
1、 學會及時收手 。為什麼主犯吳彥祖最後失敗?因為放不了手,斷不了作案的念頭。拿警察王千源的話來說,這就是死性不改。細細想,這就是人生規律。比如說,罪犯,哪怕是高智商的罪犯,只要你不學會收手,遲早一天會遭殃。看現實生活中,就拿我自己來說,以前炒股票,為什麼會虧,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收手?盈利吧,不知道啥時候賣掉收割,認為後面還會漲;虧損吧,也不知道啥時候止損,認為後面還會回本。那麼,如何收手呢?我思考很多年,掌握了一個小技巧,就是:尺度量化。什麼意思呢?把事情,用具體的數字來度量,這樣就容易把握。比如說,我炒股,盈利50%,就拋;從最高盈利點回落15%,或者剩餘盈利5%,就拋;虧損15%,就拋。形成一個標准,讓自己好把控。當然,這只是一個個人例子,大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尺度。比如,追一個女生,如果表白3次,沒有成功,那就果斷放棄。人生大好時光,不要浪費在不可得的事物上。至於表白3次,還是10次,你要根據自己的真實心理感受來定。我想建議的是,不要沒有一個度量,鑽進了牛角尖,出不來,喪失了自我。
2、不要偏離目標。 主犯吳彥祖,一開始謀劃非常了得,屢屢得手。可是後來,他的心態變了,把純粹的搶劫,摻雜了對警察王千源的憤恨。這個對我的啟發很大,我在反思,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原本自己的行動目標中,參和了好多沒有必要,甚至是偏離目標的因素或者說成份。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反思一下,肯定或多或少遇到這樣的情況。真正處理好的人,那將是了不得的人物。比如說,老婆是和老公過日子的,目標是為了把自己的小家庭過好。可是現實中,很多小媳婦因為和婆婆公公的關系不好,導致把自己的小家庭也沒建設好。我自己的小建議是兩個詞:理性、隔離。理性,是一個時刻需要反省和牢記的東西,它是一個軟能力,看不見摸不著,背後需要一個人有強大的判斷力,深厚的認知力。不講那麼玄乎了,做到理性,就記住一條:這個事情會有助於實現我的目標嗎?不會,那就不要做。第二個詞,隔離,意思是怎麼面對對我目標沒有用的人和事,那就是隔離。一個是物理距離上的隔離,一個是心理和精神上的隔離。比如一個討厭的人,那就拉黑,不要相見,這個沒有什麼的。有人要問,我和婆婆天天住一起,怎麼可能物理距離隔離呢?那就心理上隔離。比如說,暗自把婆婆當做空氣、桌子、板凳等等,她說的不中聽的話,不要往心裡去。
3、 死咬不放。 這個不多講了,大家一看就明白的道理,它是能夠幫助人做成事情所必須的。但是我還想特別提一下,電影中王千源講死咬不放,前面說了一句話,就是不論時代怎麼變,科技怎麼進步,這些都不重要。做成事,要靠死咬不放。細品,這背後會有很豐富的智慧。看電影,用心用腦去看,真的會有很多生活感悟。這里就舉一個小例子,也是我反思的結果,讓我耳目一亮。如果高考填寫志願,或者我自己開一家公司,我一定會選擇亘古不變的事情。比如和人性相關的吃喝玩樂,和人們忙忙碌碌所追求的那些內容,都是不會隨著時代和科技的改變而改變。就好比巴菲特選擇公司投資,就會選擇公司盈利的根本因素,不會隨著時代改變。
4、 做事急不得。 滿腔熱血,有沖勁是好事,但不是能成事的決定因素。比如警察救人,先要在自己能活著,而不是做個傻大粗,白白送死。犯罪團伙憋了三個月快憋不住了,想沖出去硬幹一票,被冷靜的頭頭吳彥祖批評了一頓,要他們冷靜,有耐心,等待時機。經歷多了,會發現生活中,就是這么個道理。比如談戀愛要循序漸進,把握火候;小孩教育,也是要循循善誘,急不得,不然小孩還沒教育好,自己心臟病發作先倒下了。
5、 與時俱進及時調整。 搶劫團伙,最終無論如何都是死路一條。因為時代在變,銀行到處都開始安裝監控了,搶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有可以生存的空間了。可是頭頭吳彥祖,卻沒有順應時代,沒有聽手下的建議,轉型做一些其他的勾當。反觀現實中,很多失敗還真是如此,比如汽車行業,很多有名的大企業,看到愣頭青特斯拉、蔚來等等新秀,橫沖直闖,這些大企業現在都非常焦慮,也在積極尋求轉型之路,這其實就是經管之道。婚姻也是如此,如果發覺兩人實在不合,那就及時調整,該離婚就離婚,科學合理地離婚,不要硬擰巴在一起,雙方親戚朋友都被影響。甚至還有不少夫妻雙方打架,甚至妻子被殺害的慘劇。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了。看電影看生活,我們一起分享一起探討。
Ⅱ 電影《除暴》中原型是誰
電影《除暴》中吳彥祖飾演的角色原型是張君,湘鄂渝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首犯,曾縱橫數省8年,犯案十餘起,殺死、殺傷近50人,在2000年9月被警方擒獲後被執行死刑。王千源演的角色原型是重慶司法局原局長文強。
《除暴》是由韓三平監制、劉浩良執導的犯罪動作電影,由王千源、吳彥祖領銜主演,春夏、衛詩雅主演,於2020年11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刑警鍾誠對悍匪張隼咬死不放,帶領警察小隊破獲驚天劫案的故事。其中吳彥祖飾演的角色就是湘鄂渝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首犯張君;王千源的角色原型就重慶市司法局原局長文強。
電影除暴原型
張君(1966.08.05-2001.05.20),湘鄂渝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首犯,曾縱橫數省8年,犯案十餘起,殺死、殺傷近50人的張君團伙在2000年9月被警方擒獲,2001年4月21日,一審判處張君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同年5月20日執行死刑。
1966年8月5日,張君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安福鄉花林村一個貧窮農戶家中,家裡有7個兄弟姐妹,張君是最小的一個兒子,姐姐哥哥與張君同母異父,所以他們姓薛,而張君姓張,張君是張家的獨苗。
Ⅲ 《除暴》— 一個悍匪的殺傷力和智商逐漸下線的憂桑。
以下全是劇透,歡迎看完電影回來討論
————————————————————
電影對於年代的還原還是非常到位的,1990-1994年間,正是我國承辦亞運會的時間,熊貓盼盼吉祥物也因此得名,也就是一開頭金店裡舉著金牌旋轉的那個裝飾物。
不得不說,作為警察和悍匪,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已經做到最佳的呈現了。對於悍匪最終落網是因為其母親和情婦為突破口才得以破案,原型張君可是有5個情婦,殺害50餘人,搶劫現金600餘萬元,還有自己精銳的作案團隊。
不過有幾點沒有呼應好:
一是團伙成員大狗後來因為張隼被警察壓制的不敢行動,所以自己跳出組織開啟了走私的業務(暗示走私開始火起來,但是和劇情沒關系啊),也是一樣發財,還不會引火上身,打羽毛球那部分說是讓大狗過來共商大計,本以為以他兇殘的性格會去幹掉大狗,畢竟邪惡共同體分裂會導致自己被暴露。所以單說大狗,是想說什麼呢?張隼的惡不那麼徹底:搶劫中一言不合就爆頭,殺重傷同夥的時候又很絕決,但是面對大狗脫離組織,成員面臨分崩離析,又像是被人拋棄的小情人一樣怨憐,你的兇狠去了哪裡啊?同夥都不怕你啊!
二是介於鍾誠已經找到了張隼和情婦的位置,那麼為什麼張隼不能找到鍾誠的家人進行反制呢?畢竟一開始叫交代了鍾誠有一名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在電話里問了個數學問題。如果只是為了呼應兩個在圓環內相向而走的人總會遇上,其實有很多種方法,以為後來他女兒會被威脅,但也沒有發生。你怎麼不學學人家警官師夷長技以制夷呢?他的聰明又不那麼可信,比如一開始總是能切中警隊的活動路線,明明覺得他這也算智商很高的犯罪了,但是從那個望風的被打死,好像張隼的腦子也一並丟了,再也摸不準警隊的脈門,也體現不出機靈勁兒了,難不成那個望風的才是成事兒的關鍵,有著別人替代不了的工作能力?
三是卡在警車里的警員,憑借最後一口氣拉開了悍匪的後車門,導致錢箱掉落,悍匪白搶了。其實這個地方是觀眾情緒的一個提升點,好人犧牲了,壞人孤注一擲但是卻失敗了。(劇中有個警隊的宣貫,說是犧牲警員「不讓壞人拿走一分錢」的精神臨死前拽開車門,其實這句口號有些蒼白,盡管呼應的很好。)張隼一開頭一切都盡在掌握,聰明的不得了,遇上到嘴的鴨子飛了這種事兒,應該會使他觸底反殺,來一波計中計。然而並沒有,張隼就像是幽怨的小媳婦,叉腰生氣,一跺腳轉身開始跑路。讓自己的女人辦了假結婚證然後趁機逃跑,自己則躲到老媽的浴場去,導致後來的浴室大戰中被抓。
其實最後找到浴室就已經宣布張隼失敗了,既然已經查到他老窩,怎麼也不會讓他跑了,不然警察威風何在?鍾誠可以包圍浴室,雖然不認識張隼的相貌,人員悉數押走就行了,但是還非要正面交鋒一下,也是為了藝術呈現吧,雖然哥沒見過你,但是哥能套你話,結果智商下線的張隼果然一上來就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貫穿全劇,唯一可信的就是鍾誠的堅持和老道的經驗才是邪不壓正的法寶。
相比同樣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解救吾先生》,王千源在裡面飾演的悍匪華子,可謂是有勇有謀,要不是不小心吐露了「蘋果樹」,吾先生真的就人間蒸發了。華子在劇中和警方的對峙中所展露的兇狠和機警,前後保持一致,觀眾會有種這人這壞,還特機靈,不好搞的感覺,這點上要強於《除暴》的張隼。
最後,這部電影真的還是值得走進電影院的,道具、背景、鏡頭都非常好。也有很多呼應:
1.張隼看警匪片,想看看警察怎麼抓賊。
2.鍾誠看警匪片,想看看壞人怎麼當壞人。
3.圓環內兩人想向而走,一定會遇上(大致)。為了按時不論悍匪怎麼蟄伏,最終都會被警察抓住。
4.不讓他們搶走一分錢(大致),暗示警察拼盡全力的決心。
5.張隼總讓人給他講個笑話,原因是他想講給耳朵不靈光的老母親聽,但是老母親聽完了他的笑話的第二天就無可奈何的把他出賣給了警察。影片里的母親應該是不知道張隼的劣跡的。
6.「一根繩子就夠了」從犯罪工具,到繩之以法,一根繩子真就夠了。
前2條說明好人壞人還都挺愛學習,但是能否出真知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還是警察學習分析得更加有效一些,對張隼的活動、生活地點漸漸開始掌控起來。後4條,嗯,略無趣。
演員阿祖和王千源真的很贊,春夏隨時准備拿槍婁了自己的狠勁兒,比悍匪還狠啊,對自己狠才是真的狠。值得走進影院,去貢獻票房,回來討論電影哈!
另:
有些人說在浴室的打鬥為什麼浴巾沒有掉下來,就好比問綠巨人變狂暴後,為什麼短褲不掉來一樣可愛,因為掉下來就過不了審查了。想看浴巾掉下來的可以去找Viggo Mortensen有部黑幫的片子,在浴室打鬥,兩個裸體的男人,就那麼打……感興趣的自己去找吧。
Ⅳ 電影《除暴》講述了什麼故事
電影《除暴》是根據常德安鄉張君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張君團伙系列搶劫殺人案,被稱為新世紀第一案,真實的事件遠比故事情節更為凶惡狠毒,他的惡行導致在那個年代我們家鄉人到外地打工都被人排斥。電影中對90年代場景的刻畫,還原非常逼真,讓人彷彿重回那個年代,整體劇情緊湊不拖沓,是一部質量上乘的警匪大片,堪稱2020年最好看的電影。
《除暴》深度還原了對那個年代的記憶,老版的人民幣、群眾、警察和銀行工作人員的服裝、車輛、澡堂子,甚至連死刑犯上刑場綁的那種繩索,綁的方式,都達到了期待的效果。原型張君在重慶被抓,早已槍決。
影片節奏很快,開始就以搶劫一家金店開始,王千源當的是名人民警察叫鍾誠。吳彥祖是反派也就是搶劫犯老鷹叫張隼,他反偵察能力很強,人民警察鍾誠抓了他四年,而這四年就是這部電影的敘事線,以張隼為首的悍匪團隊,在四年中和鍾誠團隊鬥智斗勇。裡面好像有四次槍戰,每次槍戰都很緊張都有警察犧牲,每一次老鷹的逃跑,都給鍾誠很大的壓力,他也為此進過醫院,但是又怎麼呢就像他說的那樣的「咬死你不放」四年了,最後終於在張隼的老家將他抓獲,裡面穿插了整部影片中唯一的打戲,在澡堂中身體碰撞在瓷磚上沉悶的聲音,最後張隼被鍾誠制服。鍾誠對張隼說到:一根繩子就足夠了,這根繩子是張隼打開銀行保險箱的方法,可後來卻成為綁在自己身上的「死刑犯的標志」。能看出這部影片響應了國家掃黑除惡的口號,歌頌了以人民利益為核心的忠誠人民警察形象。
Ⅳ 電影除暴結局
電影《除暴》結局:警方好不容易在張隼媽媽開的澡堂里找到了張隼,兩個人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後張隼被鍾誠抓了起來,老鷹幫就此覆滅,張隼也將接受法律的制裁,為自己之前犯下的案件付出應有的代價。
不過老鷹幫雖然行事囂張,但他們藏匿的手段也很厲害,警方調查多日卻毫無進展,最後還是鍾誠想到,老鷹幫每次犯案的時候都會用到軍火,這樣的話就要補充彈葯,所以鍾誠選擇去軍火商那裡打聽,警方根據從軍火商那裡得到的線索慢慢開始對老鷹幫展開了反殺,老鷹幫逐漸落了下風,開始呈逃竄模式,最後張隼在自己媽媽開的浴池裡被鍾誠捉到,他的被抓也宣布了老鷹幫的覆滅。
Ⅵ 張君覆滅記,8年作案28件,調動上萬軍警,如何圍捕張君
2001年5月20日,張君、李澤軍等14名罪犯,分別在重慶和湖南常德被執行槍決。當時,圍觀的群眾拍手稱快,高呼「血債血償,殺得好!」關於各個時期的大案,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Ⅶ 電影《除暴》原型是什麼 《除暴》真實案件是哪個
《除暴》是吳彥祖和王千源主演的犯罪動作電影,據悉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而來的,11月20日已經上映播出了,大家可以去電影院觀看了。那麼電影《除暴》原型是什麼?《除暴》真實案件是哪個?下面餐飲美食網小編帶來介紹。
電影《除暴》原型是什麼
《除暴》原型有慶州礦工工資失竊案、 友誼商店搶劫案、 常普廣場黃金櫃台搶劫案、普城銀行中山南路殺人搶劫案和武江市運鈔車搶劫案,這幾起案子在當時都造成了不小的轟動,如今改編稱電影也一定很有看頭。
電影主線是以張君犯罪集團為原型,有糅合了其他90年代悍匪的故事——開頭隊長王千源說「蹲7天抓到的姓鹿的」,應該就是悍匪鹿憲洲,他本來判了死緩,然後越獄成功,又犯下幾起惡性銀行搶劫案,最後警察就是在北京亮馬河飯店停車場的苦苦蹲點,最終才讓鹿憲洲落網。
這部電影著實把內地第一悍匪覆滅記拍了出來,尺度之大,不是以往罕見,而是沒有。悍匪心性狠毒,殺人不眨眼,仗著武器裝備比當地警方好,囂張起來根本不把警察放在眼裡,大白天就敢搶銀行、劫金店、持槍殺人,完全就是90年代真實案件的還原。
《除暴》真實案件是哪個
影片以90年代發生的一系列特大持槍搶劫殺人案為藍本,講述了以鍾誠帶領的警察小隊,和犯下多起搶劫殺人案的悍匪團伙老鷹幫之間的生死較量。
上世紀90年代,刑警鍾誠(王千源飾)受命追捕悍匪集團「老鷹幫」。這群悍匪犯下驚天連環劫案,訓練有素且紀律嚴明,首領張隼(吳彥祖飾)更屢次惡意挑釁,矛頭直指鍾誠。為將「老鷹幫」捉拿歸案,鍾誠帶領刑警小隊咬死不放,誓與惡勢力斗爭到底。數年間,警匪上演了一次次緊張刺激的較量,悍匪愈加猖獗,警方步步逼近,雙方展開殊死對決。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或許還記得,當時的新聞中經常出現搶劫黃金櫃台、搶劫銀行、持槍搶劫運鈔車等相關事件的報道,本片中穿插的一些布滿噪點、有些模糊不清的影像,正是來自當時對犯罪現場以及追緝過程的真實記錄。
對於犯罪事件及涉案人物的寫實性還原,正是影片營造真實性的一大利器。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