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怎麼樣學會評價一部電影

怎麼樣學會評價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2025-10-06 06:37:38

如何寫電影影評

怎麼寫影評? 看片分析,是近年藝術類招生運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種考試形式。它先讓考生觀看一部電視片的錄相或光碟,然後按要求寫文章。這充分體現了電視的專業特色,有利於發現具有初步電視意識的好苗子。同時,它又避免了命題作文的偶然性,有利於考出真實水平。也因為這樣,它最能拉開考生之間的差距。與「面試」的印象分不同,筆試的成績更加具體、客觀、過硬,所以在專業考試中,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個考生都必須認真准備。 那麼,怎樣寫好看片分析呢?根據以往的經驗,提出幾條建議。 一、 不要寫成觀後感 寫好看片分析文章,關鍵在於能否准確把握文章的體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審題不當,完全不符合考試要求,體裁不合,把它寫成心得體會、觀後感了。這樣,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得分也不會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觀後感於看片分析有何不同。濟南世博藝術學校 首先是文章的體裁不同。觀後感、心得體會一類文章基本屬於抒情文范疇,抒情色彩濃;二看片分析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范疇,理論色彩濃。前者重在感,而後者重在議。前者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看了這部作品後我很感動」、「我很氣憤」、「我心潮澎湃」之類;而後者態度比較冷峻,一般用各種議論手段,夾敘夾議,分析闡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寫觀後感時,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觀眾;而寫看片分析時,作者的身份卻變成了「評論員」和「業內人士」,至少應是個「准電視人」即將來可能進入電視行業的後備隊。既然來報考,就應該有一定的准備,有潛在的素質,就應該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意識。他們在看電視時,就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觀眾,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他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做?總之,你必須尋找電視內行人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眾——准電視人——電視人——專家。 再次是針對的目標不同。觀後感針對的是「這件事」,即作品的內容;二看片分析針對的則是「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問題是:你知道這件事後有什麼感想?這件事給你什麼啟示?而後者回答的問題是,這部作品該怎麼理解?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如《難圓綠色夢》,這部片子講述一位植樹造林模範的事,他辛勤種樹幾十年,數卻被人砍光了。如果寫觀後感,應針對這件事,當然表示痛心、譴責。而寫看片分析時,則針對這部作品,分析它獲獎的原因,成功的經驗,應表示出贊嘆、欣賞。這二者的基調是明顯不同的。 最後是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觀後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重在教育意義;而看片分析則重在作品的創作經驗,包括藝術形式。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系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簡而言之,所謂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二、要有以論文的框架 明確看片分析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布局的問題了。常見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維跳躍,鬍子眉毛一把抓,這當然不行。 2、 「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電視片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敘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敘夾議」。這好比語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鍛煉,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總結,也不符合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敘述太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頭十分啰嗦,結尾又草草收場。 3、 「雜文式」。這經常發生在擅長寫作的同學身上。他們不滿足議論文的一般套路,斥之為「條條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於是把它寫成文藝性論文,即雜文。當然不排斥少數尖子可以寫出優秀的雜文來,但在考試時一般不要用。 正確的寫法,應該按照議論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 開頭是提出問題,即論點部分。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分析的對象(即這部作品)做個簡單的介紹:叫什麼名字(標題),作者是誰(那個台拍的),屬什麼體裁(欄目),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什麼主題等。二是對這部作品做個總的評價,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間是主體,是提出問題,既論證部分。它要求具體分析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創作經驗。建議至少講三個方面的郵電(或特點),而且每個方面分別寫一小段,每個方面應該提煉出一句評語(即小論點)。小論點應該精闢、整齊、醒目,最好歸納的句式比較整齊。為了突出小論點,應該把它們放在各小段的開頭,或改成粗題字排版,或省為小標題。還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這之後,在圍繞這個小論點作分析,「擺事實、講道理」。應該結合片子的內容,舉出具體例子,夾敘夾議,邊敘述有關情節或鏡頭,邊分析他們的表達效果,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光敘述內容,變成講故事了;二是光發議論,或空洞抒情,沒結合具體內容,與作品完全脫節,空對空,那也不行。請注意,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決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絕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後是結尾,是解決問題,即結論部分。這部分很短,主要對全文作總結,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補充說明,或照應開頭。有了這部分,文章就有頭有尾,完整無缺,並形成一個高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論文的常規寫法,當然可以靈活掌握,不要把「框架」當成「框框」,束縛了思路。但就中學生而言,一般按這個格式去寫較為妥當。建議先寫好段落提綱,至少要想好要講哪幾層意思,然後按照提綱,一段一段寫來。這樣,論文的框架就很穩,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層次分明,小論點突出。 三、 要提煉出小論點 解決了題材和結構問題後,下一個難點就是,從那幾個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煉出小論點?這個問題普遍感到頭痛,我們不妨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學會提煉。 我們可以從觀後評片中得到啟發。可聞前後有什麼閱讀提示和思考題?老師對你們的作文有何批語?從這里往深處想,就能學會抓主題(中心思想)、結構(段落)、手法(寫作特點)等。 建議大家學一點文藝理論常識。這樣才能找到理論武器,提高鑒賞品位。如: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政治,文藝的典型性,文藝批評,創作方法,流派,體裁,風格等。特別是「典型」這個概念應用很多。 還建議學一點電視常識。電視有自己的特點,如:形聲兼備,視聽合一,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用鏡頭語言說話,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電視創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從電視的角度來分析。 下面提出一些選題供大家參考。 1.主題方面。主體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與相近題材的作品比,看哪個更深刻;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它有什麼現實針對性;還可分析標題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形象是否鮮明突出,性格特點如何,作品用什麼實事來刻畫它,次要人物有什麼特點,與主要人物有什麼關系。 3.選材方面。作品運用了什麼材料來表達主題,這些材料是否真實、具體、集中、詳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別典型,那些細節特別精彩等。 4.結構方面。作品分為幾大部分,它以什麼為線索,它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結構是否嚴謹等。 5.手法方面。作品採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如:對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因小見大等)。這些是否成功、新穎、有特色等。 6.新聞方面。如果是新聞類作品,還涉及到許多新聞性問題。如:真實性,時效性,是否堅持了新聞的黨性、群眾性、戰斗性等原則,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鏡頭方面。電視是用鏡頭說話的,它的鏡頭語言運用如何(構圖、色彩、光線、速度、字幕、特技、聲音等),那些鏡頭特別精彩,運用了什麼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屬於創作的各個方面,只要你覺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選。如:音樂、美術、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須強調,以上這些絕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講到,只要選其中三四點特別突出、十分明顯的講。甚至可以知將其中一個方面,但必須講深、講細、講透,而且它們也必須提煉出小論點。 四、 要全面考慮,掌握分寸 寫文章最要講辯證法,要全面處理各種關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極端。 1、要充分肯定優點,而不要專門挑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分析作品當然可以講它的缺點,但必須掌握好一個度。有些年輕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講缺點,這就很不應該了。要知道,拿出來的電視片,除特殊情況外,都是好的伙比較好的,甚至是獲獎作品。正確態度應該是肯定優點,附帶言其不足,在措詞上、提法上也要謹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類。 2、要有專業眼光,但不要亂用專業術語。有人太急功近利,剛接觸幾個專業術語,就忙不迭地對號入座,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剩下「看鏡頭說術語」,變成「看圖說話」。初學階段似懂非懂,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亂貼標簽。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於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分析時必須 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同一題材、同一體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進行比較,才能比出特色來。此外,許多作品都與時代背景有關,特別是新聞片,要特別留意它的拍攝(播出)日期。 4、要學會看電視,才會評電視。一般人看電視是為了獲取信息、欣賞娛樂、消遣放鬆,這都是無可厚非。但立志當電視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這種水平了。他們看電視時,應該加上學習的目的,提高鑒賞水平,應該「帶著學習的目的看電視,帶著職業的眼光學新聞」。建議先學會看電視,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要多看中央台,多看新聞片、專題片、藝術短片,以及好的電視單本劇,而要少看電視連續。看電視的時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帶著問題看,邊看邊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個鏡頭的表達效果,分析這樣的良苦用心,當創作者的知音。還要與志同道合的同學議一議,與周圍人交換一下看法。最好能強迫自己把看法寫成文字,或一段文字,或小評論,然後請有關專家老師指導一下,練幾次筆。 今年考看片分析時,為了防止偏題的現象,普遍降低了難度。有的對作文要求做了提示。如北京廣播學院導演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觀看短劇《較勁》,寫不少於1500字的影評,題目自擬。應包含以下內容:一、作品的主題思想什麼。二、人物對白的語言特點,這樣處理的目的是什麼。三、劇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戲是哪裡。四、重新設計結尾。 有的乾脆不用作文形式,而是回答幾個問題。如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編導專業2002年的筆試題是: 看電視片《蕉窗聽雨》(註:是一部介紹蘇州園林的藝術專題片)回答問題:一、這部電視片如何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如何表現自然的花木與人工園林的巧妙融合?(40分)二、請舉例說明「相識固然不難,理解未必容易」這句話的含義。(30分)三、這部電視片闡釋了那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思想和哲理?(30分) 這種考試安排限制了話題,使答題不至於離題萬里。而且它重在考察隊內容的理解,沒有太高的專業要求。這比寫文藝評論要容易一些,但它們的套路基本一致。這種回答,也不能像中學那樣簡單地列幾條筋,否則肯定沒有競爭優勢。建議在考前練習時,仍應以寫文藝評論為主。

題目:影評題目 ——評電影《***》第一部分(一般一段):影片名稱,導演(也可以說一下主演),主要內容,主題思想。 第二部分(可以多段):展開評論,順序為主題人物鏡頭色彩音樂台詞在其中選兩至三個方面進行評論,後面四個評論順序可以顛倒。
第三部分(結尾,一般一至兩段):總結所評內容,曾獲獎項(也可放在開頭),再談一下主題思想,地位,語言一定要專業,有力。

這就是怎麼寫影評
沸點 發布於:

2009-03-22 11:50
第一遍,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天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第二,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第三,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有沒有表現出的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第四,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它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第五遍,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第六遍,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第七遍,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第八遍,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好與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第九遍,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象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第十,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嘴皮子說出來的,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第十二,畫面上人物關系的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A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第十三遍,畫外空間是怎麼用的,是作為畫面內的空間的延伸,還是另外一個非敘事的空間。
第十四,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好念嗎?
第十五,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第十七,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第十八,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反拍不算內)。
第十九,人聲,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第二十遍,特寫是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用的嗎?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嗎?

Ⅱ 如何評價新版的電影《小丑回魂》

第一:首先要從自身的角度進行評價,如果你自己都不想評價,那麼別人評價再多,你也接收不了信息。
第二:其次從有邏輯有思考有條理地進行評價,只是說好或者壞,並沒有實際意義。
第三:還要從拍攝電影的時代背景考慮,電影折射的是時代。按照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二十年前的電影,肯定會各種吐糟,例如背景很假。
第四:還要從導演的角度進行分析,導演為什麼會拍這樣的爛片或者好片,出發點之一是迎合觀眾的口味,至於是否迎合正確或者G DIAN,那就是另當別論。
第五:電影自身的劇情是否合理精彩。有些人一上來就噴只要有某個演員在,這個電影肯定沒有辦法看。如果電影劇本好看,那麼演員錯了就錯了。但是但是劇本爛,還要讓演員背鍋,那就不行啦!
第六:細節精彩就好,有些人一直吐槽,某個細節不真實,不怎麼樣!如果整部電影的細節都是真實完美的話,那麼這樣的電影是不存在的,或者是神一般的存在。
以上就是我對您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你學會了評價,要比評價具體的某個電影更有意義!

Ⅲ 電影評論怎麼寫

一般來說,當你看完一部電影,想寫點東西表達一下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想或者領悟,這都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你可以寫一篇跟自己心情有關的日記,也可以寫一篇根據電影某個情節所引起的感性散文,或者還可以寫一篇根據電影所描述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性的文章。基本上寫出任何東西都是值得鼓勵的。

2.1,寫影評前的准備工作

在寫一篇影評之前,我的建議是:
1, 選一部自己喜歡的影片。在評論前,評論者首先是觀眾,自己喜歡最重要。同時建議要多看電影,但自己不喜歡的電影不要勉強看。
2, 所選擇電影要多看幾遍。要尊重電影。
3, 盡量多的掌握一些電影評論分析的工具,盡量多的了解此部電影相關資料。
4, 搜集一下這部影片曾有哪些評論,以免重蹈前人說法。
5, 要勇於懷疑。

2.2,觀感與通過觀感進行對電影的初步分析

在觀看完影片以後,你的直接觀感就是對這部影片的最初評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事實上,對電影的最初分析已經在觀看影片時完成。當觀眾看電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向影片提出問題,「情節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演員所說的台詞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電影進行中的每時每刻觀眾都會對影片的「真實性」產生懷疑,觀眾會試圖從電影本身的解釋中找到「合理」的邏輯性,也會時刻根據以往的個人經驗來審視著畫面的可能性。觀看好看的電影時我們會說,「是這樣啊」或者「哦,原來還可以這樣啊」 。我們不喜歡的電影往往是那種看著很虛假的「不真實」的電影,這種電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講的蹩腳謊言。當然,如何愉悅觀眾是電影製作人所要關心的,作為評論者來說,不但要找出電影好看(合理)的地方,還要試圖分析為什麼。

2.3 電影評論的基本構成
影評通常包含的幾個部分:電影簡介,評論正文,引文出處。

電影簡介

電影簡介可以分為電影的基本簡介與服務於評論正文的擴展簡介。
基本簡介通常包括電影的原名,電影的中文譯名(別名),導演,主要演員,類型,片長,上映時間,國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這部電影的海報。這里除了電影名稱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寫項目。根據評論的需要,我們還可以加入劇情簡介。劇情簡介是對電影的再敘述,由於評論者對於電影理解的局限,再敘述時應盡量避免加入有嚴重主觀傾向性的解讀。建議劇情簡介不要超過200字。
擴展簡介通常包括對電影製作人員的更詳細的介紹,影片產生背景的介紹,影片所描述的社會背景介紹,影片所獲得的獎項等等。擴展簡介作為評論的資料性工具要有選擇的引述。擴展簡介如果沒有對評論產生直接影響,建議果斷的舍棄,或者可放置於評論正文之後。

評論正文

① 從觀感輕松切入評論
我們注意到,觀感往往產生於電影中最能讓觀眾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對觀感的分析也就成為對這部電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點。我們只要問一下自己,這部電影哪裡最吸引人,然後根據以往的經驗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為什麼吸引人,評論就產生了。
觀感作為最初對電影的評定,勢必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會因為評論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不必刻意減少這種差異,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才使得評論更加開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為影評的目的是發揮綜合能力欣賞作品,同時將作品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提供給別人,所以開放式的評論也就不必排斥專業分析工具。我們也不能誇大專業分析工具的功能,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影片分析方法並不存在。
觀感是電影對觀眾的影響結果,它意味著觀眾從電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麼。對觀眾來說,觀感從來就沒有對錯之分。作為評論者,要相信自己的觀感,不要被導演的名氣或電影所獲得過的獎項等非電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電影本身的東西只能印證觀感,而不能產生觀感。

② 列舉部分常見的評論切入點
1通過主題解讀評論:例如,你可以通過《不準掉頭》來解讀「倒霉」,可以通過《躲閃》來解讀「少年的愛情」,可以通過《著魔》來解讀「瘋狂」。觀感可以讓你對某些電影歸結出一個主題詞語,然後品味分析一下,電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讓你對這個主題詞有了更好的理解。一個電影是如何變成一個詞語的詮釋例證的?
2相似主題聯想評論:《兩支大煙槍》《尼古丁》。
3通過形式對比評論:例如,作為警匪片的《獵豹行動》對以往戰爭片形式上的借鑒,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拍攝警匪片的新方法。與之對比的對象可選擇《黑鷹計劃》。
4典型例證:例如,可以通過木偶片《美國戰隊》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國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討論:從茂瑙的《吸血僵屍》到《驚情400年》《刀鋒戰士》《吸血情聖》等這一系列以「吸血鬼」為主題的電影從內容到形式上有哪些變化。又比如說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櫥櫃里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異形》系列或《黃飛鴻》系列等等。
6倫理討論:例如可以通過《老男孩》與《發情日記》來比較東西方倫理差別,《關於我們的愛情》來討論母女關系。
7了解型電影:例如,從《夢想阿根廷》與《官方說法》中可以對「軍權政府」有個初步認識。也可以在《戲夢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氣息。
8結合他人的評論對電影的再評論。
9對某些導演或演員的偏愛也可以讓我們集中討論一下他們的特色。例如我比較喜歡的安德烈.佐羅斯基、蓋.瑞奇、伊莎貝爾.阿佳妮、夏洛特.甘寶等,他(她)們導演或主演的電影只要留意就可以搜集得到。
我們要小心的是通過「作者論」[注釋]來分析電影,這種分析方法使用不當就會變成是評論者的一廂情願。在某些不嚴謹的評論者那裡,影片被詮釋的面目全非,之後就可能是評論者對導演的非理性評論。本來單純地影片分析,變成了一個批鬥導演的檄文或是對某個「偉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證書。批評電影與批評導演當然是兩回事,批評導演更像是一種私人恩怨。

然而我們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論」是一個很容易入手且簡單易行的電影分析的切入點。所以在評論的時候要多關注的是電影而不是關注導演,更不要試圖證明自己比那個導演還要了不起。
10對電影影象的評論,如從電影敘事、景框構圖、電影剪輯等做切入點。如對電影《羅拉快跑》進行分析評論。

電影評論當然不只局限於採取以上這些方式作為切入點。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觀感,並且不片面濫用自己的感覺,其實一切可以使你產生興趣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切入點。

③選擇一種自己所熟悉的評論工具。評論工具的范圍其實非常廣泛,復雜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專業工具,簡單的如個人的觀感。特定工具的好處是可以把某些問題分析得更具體,更深入。在特定工具的應用上,戴錦華對《玫瑰的名字》的精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當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說的。那些特定的工具並非如我們想像中的難以掌握,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用符號學來分析一下《夢幻格林》,這將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④在分析與欣賞電影中間把握平衡。我們要警惕過度的分析對電影的欣賞性是有害的。有時候觀眾並不想變得那麼「明察秋毫」,做一回快樂的「傻子」也許就是觀看影片的初衷。蓋?瑞奇導演的《偷拐搶騙》我已經看過了7次卻一直捨不得分析它,因為害怕分析過後觀看的樂趣就沒有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抱著樂觀的態度,分析以後會發現新的樂趣,但這畢竟是要冒一定風險的。我認為好的評論同時也應該是一篇善意的推介文章,它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還要保留原來電影的觀賞性。

⑤筆法。評論者的筆法與評論選擇的切入點密切相關,不同的切入點決定不同的筆法。如通過觀感來敘述影片帶來的感官審美影響,則很有必要藉助大量修辭的運用;如果探討影片的流派等歷史性內容,則對經典理論的引用和同時期其他作品的類比必不可少。寫評論時要把觀點寫清楚,行文要簡潔流暢,不要堆砌資料。臟話痞話或許是通往個人文風的一條捷徑,然而他們從來都不是嚴謹的,在評論的道路上我們甚至不需要反諷。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搜集影片的外圍資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當地使用外圍資料很可能會把你的評論淹沒在看似相關實則不知所雲的文字之中。外圍資料可以幫助評論者理解這部電影,但不應把這些資料變成評論者的依據。原則上我支持「要排除一切非取自影片內部的任何文獻或相關資料」的這一立場。電影評論並不會因為提到了一些大師的名字而變得更加精彩。

⑥個人風格。影評的個人風格需要逐漸形成,如同對於電影的口味一樣,評論的側重點與切入方式在不斷書寫影評中會逐漸形成風格,從而成為個人影評的某種標志。

⑦豐富你的影評。例如在以文字描述分析之外採用直觀的圖象,作為對評論的支持與補充,適當截取影片的畫格會使你的評論更直觀。除非是在評論影片剪輯的時候,製作表格或者圖解對評論者來說太費力氣。

⑧給自己的評論起一個吸引眼球的標題。

引文出處

在評論正文之後要列出評論中所引的文字出處,這是對原作者辛勤勞動的尊重,同時也方便讀者查閱相關資料。

3 在電影評論中應該避免出現的情況。
1, 要避免評論者的生活(經驗)過多的干預評論本身。比如,看《食神》以後,你說你學會了怎麼做叉燒飯。寫評論的目的不是讓讀者關注評論人,而應該強調所要評論的電影。吃了油條喝了豆漿去看電影,同餓著肚子去看電影的心情可能不一樣,但電影是一樣的。
2, 要避免在沒有敘述原因的情況下給出評論結果。例如:永遠也不要說哪部電影是最好的電影,哪部電影是最偉大的電影。在我看來,即使看了很多電影也不要給電影排名次,但是可以給電影定位。
3, 要避免東拉西扯,主題模糊。慎用排比。要努力把一個問題分析清楚,而不是要具體描述10個還未解決的問題。不要隔靴搔癢,甚至是滿世界找靴子。例如:評論《神話》的戰爭場面差,不能說它不如《勇敢的心》也不如《角鬥士》,而應該明確指出它具體差在哪裡。是場面調度問題還是畫面構圖問題?是剪輯問題還是電腦特技問題?
4, 要避免對演員導演等影片生產者私生活的關注。只有影片的宣傳人員或者八卦雜志才有需要關注那些問題。
5, 要避免死撐面子硬評論,滿眼都是某個電影的不足。應該放鬆心情,如果有部電影實在是差,那我們不去看它好了,更不用費心評論。評論是要把影片的豐美面呈現出來,捨本逐末的評論方式與悲觀的分析角度實在讓人惋惜。
6, 要避免一些對電影本身沒有意義的評論。電影評論不同於電影商業宣傳,評論要排除干擾。在選擇切入點上要迴避法律、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個人文學科對電影的探究,盡量從影片本身切入影片論述。
7, 要避免評論者主觀地對影片做過度詮釋。不要對自己假想中的錯覺揮動雙拳,使讀者莫名其妙。

-----------------------------------
[注釋:作者論的觀念,最早是由法國導演楚浮的文章〈法國電影的某個趨勢〉在《電影筆記》上發表而開啟。文章攻擊停滯的法國電影工業,並稱贊美國導演的作品,為作者論奠定基礎。作者論認為,電影的整體風格和內容的處理主要可歸功於一個人的理論。通常用來指具有可辨識風格和主題意識的導演,此理論也包括其它被視為一部影片的主要推動力的製作人員(編劇、演員、攝影、剪接)。作者論在邏輯上是一種以作品為重心的分析方法,然而實質上卻是一種影片的詮釋方式,影片的每項特殊因素都被分析者順著導演世界觀的方向加以詮釋。出自書目《當代電影分析》《電影批評面面觀》]

閱讀全文

與怎麼樣學會評價一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朋友的電影有哪些地方 瀏覽:524
異形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45
網站怎麼付費電影 瀏覽:533
好看的飛機大戰電影 瀏覽:79
好看的電影豆瓣冷門 瀏覽:399
黃渤在包間是什麼電影 瀏覽:536
有隻狗叫飛虎是什麼電影 瀏覽:524
帶有青春的電影或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735
如何從一整部電影截取一小段 瀏覽:901
博盡電影免費國語土豆網在線 瀏覽:780
韓國好看的電影迅雷 瀏覽:120
男主死了144次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467
吳京54億叫什麼電影 瀏覽:658
變形金剛電影插曲都有哪些 瀏覽:734
愛情公寓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294
2018年有哪些賣座的國產電影 瀏覽:959
大尺度美國電影同性戀電影有哪些 瀏覽:656
中國關於老師的電影有哪些內容是什麼原因 瀏覽:594
熊出沒狂野大陸免費電影版 瀏覽:183
熱帶魚電影多少分鍾有親密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