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分跪求英文翻譯 關於電影《金剛》的一段影評 急用!!!
補充問題!!!:(接上文)
劇中不可忽略的一個人物便是那個江郎才盡,名叫卡爾的導演,同樣的潦倒,被逼至絕境,做夢都想著拍一部賣座的電影。最後竟然瘋狂地將金剛麻醉並運回紐約,並一舉成名。他在街上一眼相中安。他對安說:「看看你,安,你是我遇見的最哀傷的女孩,你能吸引觀眾的目光,你可以讓他們心碎。」仔細觀察他的眼神,兇狠而堅定,充滿著狂熱的激情。傑克說:「他總是有能力摧毀自己所愛著的東西。」
沒有他,便沒有這次離奇凶險的旅行。沒有他,便沒有女子與金剛的相見。沒有他,金剛就不會來到紐約。沒有他,就不會有這部影片。沒有他……可能沒有他,這個世界將會死去。也可能,有了他,這個世界會徹底滅亡。
他的身上匯集了人類所有的慾望,勇氣,執著,貪婪,墮落與光榮!他是戲中最大的贏家。
讓我們回到帝國大廈樓頂,金剛右手掩胸,和女子一同遠眺朝陽冉冉升起。左手掩胸,意思是,太美了。他一邊看著朝陽一邊溫柔地將女子輕輕托在手中。太美了。他是指景,還是人,誰都不知道。
金剛燃盡整個生命只是為了和他所愛的人一起看一場美麗的日出,他得到的是那個女子的一個微笑、一個撫摸、一行淚水。僅此而已,這些常人看來不算太難的事情成了這個幾乎無堅不摧的生命的一點小小奢求。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摧毀面前的一切艱難險阻。直至死亡,直至萬劫不復地墜落…… 人們的心,和它一起墜落。
最終還是有一絲瑕疵,那個叫傑克的劇作家和安之間的愛情。太倉促,似乎這一段戀情陷入了傳統的美式愛情的陷阱。表面上的奮不顧身掩飾不住實質的蒼白膚淺。
但是,若要我選擇,可能我寧願做這個男子而不願做金剛。同樣是這個女子的愛,這個男人一開始便輕易擁有,他是那樣幸運。金剛為之付出了一切,可誰都知道,這個女子只將他當成的朋友,感動不已,痛哭流涕,卻始終不會有愛情。 誰都知道,誰都不願意。
It wasn't the plane,it was the beauty kill the beast...於是,淚水愈盛。
『貳』 一篇有關英語電影的影評
My view of「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is is my second time to s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 first time, and many others, I se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ergy deficiency. How stupid human are, and human is so small in the disaster. Then, I think more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energy to avoid this situation happens.
But this time, I didn』t see the film from environment, but from the human. I saw people』s affection, friendship and love in the face of death, serious work and dedication, and some people is fatuous and ignorant in the face of scientific.
The time, I really feel what is responsibility, what is persist, what is commitment. In many cases, we do not need to go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so-called persistent on the way of things. Some critical moment, we have to give up some minor things, only know how to choose can do anything more perfect.
譯文:
我對電影《後天》的看法
這是我第二次看《後天》這部電影。第一次,和很多人一樣,我看到的是人類和自然的矛盾,環境問題,資源問題,覺得人類是多麼的愚蠢,在災難面前是多麼的渺小。然後就想著怎樣保護環境,節約能源,避免電影上的情況真的發生。
但是這次,我並沒有從環境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而是從人性的角度去看。我看到了,在災難面前人們親情、友情、愛情的體現,看到了人們在死亡面前的勇敢,對工作的認真和執著,還有一些人在科學面前的愚昧與無知。
這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堅持,什麼是承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為了那些所謂的原則去執著於某一種做事方式。在某些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得放棄一些次要的東西,必須懂得取捨才可以把一件事做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