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救吾先生電影調色怎麼做的
第一種情況:調整畫面對比度。很多時候,由於拍攝環境的限制,光照的對比太強,就比如拍攝逆光中的人物一樣,攝像機沒有足夠的亮度寬容度,這時候就需要攝像師做出選擇,要麼拍出亮度層次表現很好的天空,讓前景中的人物成為剪影效果;或者讓前景中的人物正確地曝光,正確表現人物的亮度細節,而讓天空過曝。雖然可以嘗試調節攝像機的曲線拐點,但是畢竟這種功能還十分有限,攝像師只能採取這樣的無奈之舉。其實在數字影視時代,後期製作完全可以彌補攝像機的這種缺陷。通過讓人物正確曝光,而讓天空過曝,然後在後期中對天空進行調色或者替換,或者對同一場景進行兩次曝光拍攝,第一次拍人,第二次拍天空,然後後期進行二次合成就可以了。
第二種情況是,前期拍攝的時候畫面太灰色,缺少飽和度,這樣的畫面通常被認為太平,缺少對比度,畫面不夠生動,這時候使用後期軟體中的曲線工具,通過調整伽馬曲線,讓畫面暗的部分更暗,亮的部分更亮,讓整個畫面的亮度分布在更多的層次跨度,這樣就在不丟失細節的情況下,通過後期調色增加了畫面的對比度。另外調色軟體還支持,對畫面飽和度的調節,通過Hue/Saturation之類的濾鏡可以很容易調高或者降低畫面顏色的飽和度,從而讓畫面更生動。
第三種情況是,攝像機在拍攝的時候白平衡色溫設置不正確,畫面偏藍或者偏紅,這時候需要進行後期校色,企業宣傳片的畫面顯示出正常的顏色。現在很多非編軟體中都內置了很好的白平衡校正工具,非常簡單,只要將顏色吸管去吸取畫面中本來應該是白色或者灰色的偏色畫面,即可一鍵完成白平衡校色功能。當然,這種方法的反向應用也可以認為製造畫面偏色的效果。
影片調色:營造某種藝術效果
數字影視製作技術大大擴展了影視後期製作人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影視工作者們已經不滿足於真實還原現實世界了。
局部色彩替換:比如換掉畫面中花朵的顏色或者人物衣服的顏色。
去色或者單色處理:這種情況下多是為了表達某種過去的或者夢幻的效果。
整體調色:很多時候,為了表達某種情緒,影視後期人員會將企業宣傳片的整體效果調成某種偏色效果,比如整體偏紅,整體偏青等,或者是在不同的影調對畫面進行整體調色。
⑵ 影片調色幾種風格
在影片中一般都會有很多場景,這些場景在色彩上可能有很大差別。有時為了強調時空的變化,有意加大這種色彩的差別。有時為了使色彩和諧,則要減弱這種差別,盡可能在觀眾不注意的情況下改變色調,使色彩流暢。雖然一部影片包含了多種色調形式,但是影片的整體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則是各個場景基調的多樣化的統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藍調子、綠調子、黃調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以分為亮調子、暗調子,有時也稱為高調子和低調子。亮調在影像畫面中大量運用白色和中性灰,可以構成高調畫面的效果,給人以明朗、純潔的感覺。拍攝高調畫面時宜採用正面的散射光線,以使景物的投影減少到最低限度。畫面中的被攝主體和背景雖然偏亮,但仍然要有一定的層次。拍攝高調畫面時,還特別需要注意在畫面中營造少量的深色成分,這一小部分深色調不僅通過對比能夠更加突出高調畫面的效果,而且往往也是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歐美等西方國家的觀眾多喜歡暗調子,亞洲等地觀眾則多喜歡亮調子。
按飽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濃調子和淡調子。高飽和度的色彩含有更多的能量,更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低飽和度的色彩則更多地服務於故事本身的需要。
按照影像的對比程度,可以將影片分為硬調子和軟調子。硬調風格的影片一般採用側光或者側逆光照明,兩個相鄰的調階之間明暗過渡突然、對比強烈、反差大,而且在影像的某些細部往往被處理得失去質感,給人以明快、粗獷的感覺,通常表現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多硬調風格。軟調風格的影片畫面缺少高亮和深暗的影調部分,兩個相鄰調階之間明暗過渡舒緩、反差小,給人以柔和、細膩、含蓄的感覺。畫面多採用平光和散射光的照明效果,使得陰影淡化。選用側光照明時,主光和副光的光比控制到很小,重在表現影像細部的層次,表現浪漫主義題材的電影多軟調風格。
按照色性可分為冷調子、暖調子、中間調。由於人眼對於色彩的感覺往往與自身的情感體驗聯系在一起,人們對色的冷暖體驗最為鮮明,所以當我們看到色彩的時候會根據色彩聯想到生活本身的冷暖情感。因此,在電影色彩處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特性構成特定情緒色調,並與其他造型因素、聲音因素結合,表現出更為復雜的情緒含義。據影片的色彩構成,我們將影片分為冷調與暖調;同時,有些影片各色彩之間較為和諧,並沒有明顯的冷暖區分,我們稱之為中間調。
通常情況下,一部影片中冷色調與暖色調是並存的,而色的冷暖對比,又是物體色彩構成的客觀規律。當人們看到暖色時,總是一並看到冷色;被攝體的受光部與暗部、空間表現、色調的轉化與推移,都包含了色彩的冷暖對比與漸次變化。在設計與拍攝中,當確定色與色之間的相對關系時,色的冷暖對比,是一種最富於情緒的對比,可以用它來突出形體,構成空間。恰當的冷暖布局,可以形成色調活躍在畫面,使銀幕上的色彩生動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