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學友電影
1986霹靂大喇叭
1986 痴心的我
1986 老娘夠騷
1987 天賜良緣
1987 意亂情迷
1987 猛鬼差館
1988 八星報喜
1988 猛鬼學堂
1988 三對鴛鴦一張床
1988 旺角卡門
1988 南北媽打
1988 金裝大酒店
1988 特警屠龍
1988 最佳女婿
1988 夢過界
1989 福星臨門
1989 我要富貴
1989 捉鬼大師
1989 奇跡
1989 單身貴族
1989 忠義群英
1989 小小小警察
1990 豬標一族
1990 笑傲江湖
1990 咖喱辣椒
1990 倩女幽魂之人間道
1990 喋血街頭
1990 千年女妖
1990 都市煞星
1990 阿飛正傳
1991 馬路英雄
1991 富貴吉祥
1991 財叔之橫掃千軍
1991 黑雪
1991 追日
1991 倩女幽魂三之道道道
1991 黃飛鴻
1991 子彈出租
1991 黐線枕邊人
1991 豪門夜宴(客串)
1992 明月照尖東
1992 飛虎精英之人間有情
1992 阿飛與阿基
1992 女黑俠黃鶯
1992 神槍手與咖喱雞
1992 妖獸都市
1992 真的愛你
1993 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1993 太子傳說
1993 神經刀與飛天貓
1993 飛越謎情
1993 超級學校霸王
1993 追男仔
1994 新邊緣人
1994 非常偵探
1994 東邪西毐
1995 鼠膽龍威
1996 廢話小說(客串)
1998 安娜瑪德蓮娜(客串)
1999 龍火(客串)
2001 男人四十
2003 龍咁威(客串)
2003 金雞2
2004 江湖
2004 我要做Model(客串)
2005 如果愛
B. 當內容創作者的「後盾」,酷開網路鑄就「大屏時代」新生態
歷時8天,這個「中秋+國慶」的超長假期在「依依不捨」中也終於完結,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雙節」期間出遊人數達到了6.37億人次,雖然沒有完全恢復巔峰,但也達到了80%左右。
今年自駕出行的人群依舊狠多,但自駕一直有個問題,那就是駕車途中的「無聊」,不是駕駛無聊,而是乘坐無聊。從有說有笑到倒頭睡覺,不過1、2個小時而已,即便有車載大屏卻因內容的缺乏,讓人提不起興趣。其實在酒店的夜晚同樣如此,一個碩大的電視成為擺設,毫無氛圍,原因同樣是「沒有內容」。
在「內容生態大爆發」的時代中這個問題似乎很不可思議,但確又是事實。只能認為「內容生態的變革」已經時不我待。
01
平台流量見頂,內容創作者期待新「方舟」
所謂「內容生態的變革」,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個是作為內容創作者;另一個是內容平台。
1、傳統平台競爭加劇,創作者焦慮凸顯
首先,據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超過超8.2億,也就是說在10個互聯網用戶中就有7.2個使用短視頻產品,這說明傳統平台的流量也即將見頂。
而此時我們還能看到源源不斷的新玩家在入場,使得創作者對粉絲增長、平台的流量、資本以及廣告商資源爭奪愈加激烈。
其次,由於短視頻領域的紅利爆發,使得許多「大咖」紛紛下場,讓原本屬於「草根」的短視頻領域,變得不再「草根」,他們需要依靠長時間、通過優質的內容輸出來積累粉絲,而那些「大咖」們,往往一條動態就能增長數萬到數十萬的粉絲。
最後,則是用戶對於內容越來越「挑剔」,在渡過了短視頻領域野蠻生長的前半段後,用戶對於內容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創作者們需要花費更多精力來輸出高質量內容。
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者對於尋找賣點、用戶痛點、尋找商業化變現的迫切性遠勝從前,內容創作者的焦慮正不斷凸顯。
2、搶佔新的平台紅利,已經變得刻不容緩
為了緩解這些焦慮,內容創作者們開始不斷抓取新的平台紅利,基本上不管成與不成,都會試上一試,從最初的抖音、快手、小紅書到最新的視頻號等等。
在平台方面,現階段幾乎就是「快抖」爭霸,即便去年像「愛優騰芒及B站」等長視頻平台也殺入到了短視頻領域,這一動作曾一度鼓舞了不少內容創作者,也確實出現了一批從傳統短視頻平台轉戰其他平台的創作者,但是歸根結底,這種平台的改變還是沒有跳出「小屏」的這一局限。
比如,上面所提到的「車載場景」又或是酒店房間中一台能夠將內容實時分享的「大屏設備」。顯然,這些場景給了內容創作者更大的想像空間,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破圈」。
無論如何,在競爭加劇、流量見頂的大背景下,內容創作者都在期待新「方舟」,巧合的是,這艘「方舟」正徐徐駛來。
02
OTT大屏走向「全生態」,內容是「舵」也是「帆」
現階段,OTT大屏已經走向了「全生態」的發展階段,要求終端、內容、服務三手抓。內容的重要性開始進一步放大,毫無疑問這就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台,可以說是與內容創作者的需求一拍即合。
1、「無界空間」,讓內容無縫銜接
OTT市場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絕對是一片新的領域,不同於PC端和移動端,「大屏」設備或許是當下短視頻市場一塊絕無僅有的流量窪地。
像前不久,酷開網路正式發布酷開系統8「無界空間」,「通俗來講無界空間就是不論何時何地,都能保持使用狀態一致。」舉個例子,你和家人一行人開車出遊,原本你的家人們都在電視上追同一部劇,但現在沒有電視,原本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等回來再一起看,二是大家自己通過自己的手機繼續追,但這又失去了一家人一起追劇的樂趣。酷開網路的「無界空間」就是為了解決這類問題而生,此時你只需要通過酷開系統8,車輛大屏瞬間就化生成了你家電視,即便是在行駛途中,一家人又能一起快樂的追劇了。
諸如此類,酷開網路將場景覆蓋由原來單一的電視場景,延伸至了包括平板、汽車、盒子、商用屏、會議屏在內的其它硬體使用場景。並且打造了包括知識社區、短視頻分享等諸多細分內容場景,這些場景開拓正符合內容創作者的「破圈」需求。
往深了看,酷開系統8「無界空間」透過「顯示無處不在」的這一契機,旨在打破所有的「屏幕孤島」,這就使得所有的「大屏」價值被進一步激發,並且這對於酷開網路而言也絕非空談。
現階段酷開網路將原來的內容陣地由「小屏」帶到一系列「大屏」之上,就算是走出了打破「屏幕孤島」的第一步。當然,重要的不僅是打通了「大小屏」的局限,同樣為內容創作者規劃出了一片全新「戰場」,還為用戶解決了在出行、娛樂等諸多環節的內容缺失,可謂一舉三得。
通過「無界空間」將家庭、娛樂、辦公、出行、教育、酒店等空間連接在一起,同時也給予內容更多的載體,走出「小屏」的局限,打破時空限制後,內容價值也必將會進一步爆發。
2、實現快速下沉,「大屏」更具優勢
在短視頻領域等內容領域,下沉市場的鋪設雖然也已基本完成,但其實對比一線市場還有體量可挖。
例如在OTT領域,據《酷雲互動:下沉市場報告》顯示,智能電視用戶分布逐年下沉,且下沉深度還超過移動互聯網。像2019年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智能電視用戶佔比超55.88%,同一時期移動互聯網用戶佔比為52.9%。
另外,在用戶深度方面,下沉市場的智能電視用戶並不輸移動互聯網用戶,最主要的是,越是下沉市場電視媒體的影響力越大。顯然,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大屏」將成為內容創作者新的價值高地。
總而言之,OTT市場與內容創作者「互補空間」越來越明顯,逐漸形成了相互成就的關系,未來OTT生態也需要依靠內容為導向,即決定方向也決定速度,內容「舵」也是「帆」。
03
當內容融入OTT,市場「大氣候」已成
在內容創作者融入「大屏」體系之後,具體將給OTT生態帶來什麼?
首先OTT內容生態將會更加趨於完善。例如酷開網路的相關布局,正在用輕量化、娛樂化、個性化的短視頻內容,滿足大眾碎片化的內容消費需求,打破「大小屏」的空間和內容界限。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酷開網路在內容端已經覆蓋了影視、汽車、美食、知識、美妝等多個領域,集合了包括獨立魚電影、十點視頻、解說員王濤、張雪峰老師等大量電影、體育、教育類優質內容創作者。
這除了是在幫助內容創作者實現在大屏領域的「破圈」,其實也是OTT領域自身的一次破圈,在內容層面不再局限於傳統內容,而是憑借在精準數據及場景化推薦技術為千萬家庭呈現個性化內容,讓OTT內容更加「平易近人」。
其次,在內容創作者融入「大屏」體系之後,將再次提升OTT吸引力。第一當然是吸引更多用戶,在擁有海量內容做支撐後,用戶在大屏端也能享受到小屏的快樂,且還能營造出小屏所不具備的共享環境,如酷開網路在打通家庭、酒店等諸多場景後,無疑將吸引到更多用戶。
第二,則是吸引更多資源,有利於OTT流量的進一步變現。OTT大屏對於家庭生活消費產品的廣告展示本就具有極高的普適性,個性化內容的補充將讓受眾群體更加精準,從而提升OTT廣告投放的價值,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破圈」而來,OTT營銷的常規化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體現。
最後,在融入短視頻等內容後,將提升硬體產品的自身價值,讓硬體更加「立體化」,「大屏設備」功能、價值再次提升。
這一點無需多言,目前市場硬體層面的創新早已進入「瓶頸期」,只有依靠「軟體」層面的創新才能持續撬動市場,內容生態的擴展與應用場景的拓寬,將讓各類大屏產品價值進一步得到升華,更加獲得市場認可。
從各方面看,當內容生態逐步融入OTT後,雙方在各個環節都有著充分的發展機會,尤其在營銷價值上。對於內容創作者這是一片新藍海,對於OTT生態這也是一次新機遇,因此更存在著廣闊的開發空間。
「1+1>2」在內容融入OTT後將獲得絕佳體現,市場「大氣候」也已然成熟。
04
總結
顯而易見,在打通內容與OTT價值方面,酷開網路又一次充當了「先鋒」,但這也是酷開網路一直在OTT領域領先的原因所在。酷開網路一步步從智能化產品供應商,轉變為場景空間解決方案服務商,在內容生態的助力下,流量價值將再次獲得裂變,這也會成為行業未來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