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己拍了一部電影怎麼樣才能在電影院上映
1.立項申請報告;(省廣電局)
2.不少於一千字的電影劇情梗概一式三份。凡影片主要人物和情節涉及重要涉外、民族、宗教、軍事、公安、司法等方面內容的(以下簡稱特殊題材影片),需提供電影文學劇本一式三份;(省廣電局)
3.特殊題材影片需提交省級相關主管部門或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主管部門的劇本審讀意見;(省廣電局)
4.在實行屬地審查的省(市、自治區),持有《攝制電影許可證》的電影製片單位申請立項時,應提交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對影片劇本(梗概)的初審意見。(省廣電局)拍攝完成後,剪輯(和諧掉不健康的內容),上交廣電局,通過後可以上映。
㈡ 拍電影到底要經歷多少個步驟才能完成上映
拍電影到底要經歷以下7個步驟才能完成上映:
1,創作劇本,磨合完成,把劇本送到廣電總局審核,備案。
2,備案通過之後,開始籌集資金,簽約導演和創作團隊。
3,建組,攝制組和服道化進組。
4,開機儀式,演員進組開始拍攝。
5,拍攝完成後把成片送到廣電總局審核,審核通過之後拿到上映龍標。
6,談院線,籌備上映。
7,上映,結算收益。
一部電影從籌備到上映所經歷的步驟繁瑣到超乎想像,尤其是一些大片,光是前期籌備可能都要幾年。比如陳凱歌導演籌備《貓妖傳》就花了6年的時間,並專門打造了一座唐城影視基地。
這也是很多電影在宣傳時,說自己拍攝時間有多麼長的一個原因,也是電影眾籌比電影版權認購風險更大的原因,畢竟拍電影還是非常專業的事,需要真正電影的人才能拍。
當然,如果投資者對電影製作流程等更熟悉的話,也是有助於對電影進行綜合的一個判斷:哪些場景難拍,周期可能要多長自己什麼時候進入是最佳時機等等。
㈢ 普通人拍了電影怎麼在電影院上映
普通人拍的電影想在電影院上映,需要經過一系列步驟。
完成電影製作後,首先要進行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音效、配樂等。隨後,需要找到一家發行公司,他們負責將影片分發到各大電影院。這通常涉及到與發行公司談判,讓他們對你的電影產生興趣並願意投資推廣。
在找到發行公司後,下一步是制定上映策略,包括確定上映時間、排片計劃以及宣傳推廣方案。這一過程中,與電影院的合作至關重要,需要與他們協商放映安排,並確保影片的宣傳材料如海報、預告片等能及時到位。
最後,電影上映前通常會有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如媒體發布會、首映式等,以吸引觀眾的注意。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增加電影的曝光度,提高觀眾的期待值,從而為電影的成功上映打下良好基礎。
總的來說,普通人拍的電影要在電影院上映,除了完成電影本身的製作外,還需要找到合適的發行公司,與電影院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並制定有效的宣傳推廣策略。
㈣ 普通人拍了電影怎麼在電影院上映
1. 普通人若要電影在電影院上映,首先需獲得電影拍攝的相關許可證。
2. 沒有取得許可證的電影是不允許上映的,這是必須遵守的規定。
3. 電影製作完成後,需要將成品提交給電影局進行審查。
4. 審查一旦通過,製作方接下來會將電影提交給中國電影集團進行上映前的定檔。
5. 確定好檔期後,就需要對電影進行大規模的市場宣傳,以吸引觀眾。
㈤ 電影需要怎樣才能上映
電影需要廣電總局審核並且給予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才能上映。
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俗稱龍標。每次在影院看電影時,出現在片頭的綠底龍頭標志,因上面寫有公映許可證以及電審字型大小,一直被視為電影的准生證。
中國電影公映許可證的取得,依據《電影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相關條款包括:國家實行電影審查制度。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行、放映、進口、出口。
電影審查機構應當自收到報送審查的電影片之日起30日內,將審查決定書面通知送審單位。審查合格的,由廣電總局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及《電影片公映許可證》證號片頭,該片頭由廣電總局統一製作。
(5)想看的電影怎麼才能在上映擴展閱讀:
國產影片從最初的立項到上映,在審查的環節上一般要經歷3個關卡,第一關就是影片的「立項關」。某知名製片人告訴記者:「所謂立項很簡單,就是電影劇情梗概、片名、片種、影片題材等材料。
立項沒有行政費用。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7個工作日內會通過。但是以現在審查部門的效率,5個工作日一般都可以給明確答復。」
過了「龍標」,也就是「內容審查」這一關,幾乎所有的投資方、劇組都可以松一口氣了。接下來只要完成上映前的技術審查,影片就可以同觀眾見面了。在技術審查上,影片的過審率幾乎達到了99%,「有些影片送去審查,放映一遍當場就會過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