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益微電影的公益微電影實例
金桂花獎公益影響力獎作品《零元招租》呼籲老有所依
10月25日晚19:00,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展「金桂花獎」頒獎典禮在杭州濱江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牛犇、岳紅、歐陽奮強等數百位影視名家齊聚一堂。活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央電視台、中央新影集團主辦,杭州市委宣傳部、中央新影微電影台、央視微電影頻道、中央新影微電影文化發展基金承辦。本屆影展的主題是「公益、藝術、繁榮、發展」。自影展作品徵集工作啟動以來,組委會共收到此次大賽共徵集到國內外作品2340部,經過三個月緊張的審核與評選,118部優秀微電影作品入圍終評。
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展旨在面向全社會挖掘和培養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電影新人,集中展現反應主流價值、積極向上、傳遞正能量的高水平作品。由四川影響力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浩愛之鏈基金負責人田萬良編劇並執導的微電影《零元招租》在本屆微電影展特別單元中榮獲金桂花獎公益微電影影響力獎。《零元招租》由成都85歲空巢老人、人體裸模王肅中,童星林浩以及宋娟、廖語嫣、方鴻等出演,講述了一個關於「空巢老人」的故事,影片憑借這一股細膩溫暖的「正能量」感動了無數觀眾。田萬良導演在頒獎活動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零元招租》目前在全國IPTV、地方電視台、衛視及各大視頻網的觀眾群已破三億人次,算是表現出色。「公益微電影是以社會公眾切身利益出發和提高社會道德風氣為目的而拍攝的微電影,是提醒公眾應該對社會的責任和態度,進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公益片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她的社會效益乃至市場前景都會很好,說明正能量的作品生命力無限。」 由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影視中心與北京格林記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民生中國》公益系列微電影《等你一聲媽》導演施濤(石頭)
2015年6月12日在北京開機儀式
婆媳關系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系中一個傳統的難題,永恆的話題。但不管矛盾沖突如何的激烈,電影結尾基本是婆媳雙方互相理解關愛,家庭最終圓滿和睦。這完全符合我們所宣傳和倡導的和諧家庭、和諧社會與民族傳統美德一致。
2015年6月27日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會議中心首映禮
本影片已在各大網站首頁首條,並贏得了現場觀眾們的催淚喝彩。因此也上了北京電視台早間晚間新聞 佛山小悅悅被碾壓路人冷漠事件引發全民討論,「冷漠」一詞刺痛著人們的內心。廣東高校的大學生們集體發聲,通過微電影反映自己的關注和思考。2011年11月4日,廣州大學城十所高校的學生分別推出10部公益微電影,用迥異不同的故事和鏡頭做出同樣的呼籲:「拆掉心中的牆,拒絕冷漠」。
2012年何潔主演的公益微電影《我愛考拉》12月23日上映,由紐貝斯特聯合東娛傳媒重磅打造,以「看見愛·感受愛」為主題,聚焦福利院孤兒的公益性微電影,旨在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到福利院孤兒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收獲更多的幫助和關懷。故事講述何潔飾演的「考拉姐姐」小薇,為了給孤兒院的孩子們贏得10萬大獎,性格內向的她決定參加方案設計大賽,但作為新人的她卻招來同事的排擠,在激烈競爭的比賽中,她能否得償夙願?
范曉萱首次聯手媽媽Miss D.D合作出演,由知名MTV導演林炳存執導的公益微電影《分享愛》於2013年5月在騰訊視頻微影院獨家上映 ,以「關愛生命 保護動物」為主題,旨在呼籲全社會關心保護動物,同時「保護小動物」系列明星公益微電影專題也在6.28日正式上線。影片中范曉萱無意中在大街上保護了一隻流浪狗SOPA之後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原來SOPA也是有主人的,那就是退休的李媽媽,她在資源回收的工作中收養了很多像SOPA這樣的流浪狗。沒有背景,也不懂宣傳營銷憑著一腔熱誠,每天推著收集回收資源的車載著破舊的電視,四處播放動物受虐的影片,希望能喚起其他人愛護動物的善念,感動了萱萱,於是她也自發的在街上播放影片直到李媽媽病逝,萱萱決定將李媽媽的願望繼續下去。這部公益微電影匯聚了兩岸三地十餘位導演以及三十多位知名藝人共同參與,其中不泛影壇、歌壇重量級人物,如著名導演陳嘉上、梁詠琪、范曉萱、孫燕姿、孫儷、曾志偉等大牌明星。 《開包子鋪的爸爸》一部由北京格林記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施濤(石頭)導演的感人公益微電影,本片獻給廣大社會學會感恩,幫助弱難體戶,傳遞愛的正能量影片。
《開包子鋪的爸爸》講述一個生活艱苦的男孩(姜帝丞飾演),為了給相依為命身患重病的外婆(佘萍飾演)吃一個包子,結果去包子鋪偷包子而引發的一場與包子鋪老闆(崔華松飾演)連綿十年的關於付出與感恩的故事。
本影片已上各大網站首頁首條
在愛奇藝,騰訊的網頁突破了上百萬點擊觀看率,受到廣大觀眾的催淚影評
本片獻給廣大社會學會感恩,幫助弱難體戶,傳遞愛的正能量影片。
《開包子鋪的爸爸》被入選「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微電影展映單元
② 黑暗系微電影《飼養人》,當女人被當成奶牛飼養的時候...
影片開頭,一個女子被帶進這個地獄一樣的飼養基地,然後對她進行人工授精。
手術後她被關在一個鐵籠子中,終於在恐懼絕望中,她幹掉獄卒試圖逃出,一路上她看見其他的房間,正在進行批量產奶的畫面,讓人毛骨悚然。
《牧群》女人被當做奶牛圈養
點擊文字 播放視頻
古之雲:「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萬物皆有喜怒哀樂,只是我們不懂,或者說我們不想懂。
人文主義相對於泛靈論,給予人類社會進步,也教會了人類自私。
因為,在泛靈論的時代,人類認為萬物蒼生皆有靈性,人類對世間萬物充滿敬畏,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保持了最大的剋制。
在人文主義時代,人類認褲茄為自己是萬物的靈長,是上帝造物的最特殊的存在,人類也自然是凌駕於其他生命之上的。
工業時代,肆意的圈養和屠殺,更是給予了人類自身極大的自信和優越感。其他所有生命的感受、喜怒哀樂,逐漸的被人類文化刻意春亂淡化,直至認為其他生命雖然知道快樂和恐懼,卻是沒有思想的。這樣,在人類享受動植物製品的時候,便可以降低負罪感、甚至沒有負罪感。
動物的痛苦被人類所蔑視,動物的苦難不在被人類所認可,動物的思想被人類刻意忽視。
動物只是流水線上提供肉、奶、蛋等蛋白質和皮胡森察毛製品的工具,屠宰場被遠遠地隔離在城市之外。
如今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在干凈整潔的超市裡購買肉、蛋、奶和皮毛製品的時候,充滿著收獲的喜悅,卻根本不會聯想到動物們被屠殺時的恐懼,更不會聯想到老黃牛可憐求饒的神情和含著淚水的眼睛。
因為在城市裡生活的孩子們,可能一生都不曾真正見過一次大型動物被屠宰,他們不曾感受過動物們對屠殺和死亡的恐懼,不曾見到過動物同樣也會哭,也會對生命充滿留戀。
工業化時代,是人類繁榮的巔峰,卻是其他所有生命鮮血淋漓的時代,苦難深重!
動物也有喜怒哀樂、也有思想、也知道保護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會為保護自己的孩子和群體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它們和我們沒有區別。因為,我們也只是動物的一種,生物學稱之為:「裸猿」(註:沒毛的猿猴),而我們為了美化自己稱之為:智人。
現代社會,人性的缺失,很大一部源於人類對於世界負面反饋的缺失。
生死相生,陰陽相濟。
我們太過片面得強調世界正面的美好,把世界負面的屠殺、血腥等一切負面因素,盡可能的屏蔽在孩子們的世界以外。
卻忘記了,幸福和美好都只是比較級,沒有見過真正負面痛苦和苦難的哪裡會知道和理解當下的幸福和美好。
憶苦思甜,茶苦回甘,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如今,沒有經歷過苦難、沒有見到過痛苦,又怎麼可能體會到幸福和美好呢?珍惜,更是無從談起。
帶你換個視角看世界。
③ 有哪些電影主角是狗狗的
《導盲犬小Q》《忠愛無言》《一條狗的使命》《忠犬八公》等等。
當然還有最經典的《忠犬八公》,有時候看狗狗題材的電影,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忠誠,而這是人類最稀缺的東西。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