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和我的家鄉》開分9.3,票房破2億,劇中的每個情節都催淚嗎
《我和我的家鄉》可謂實現了口碑票房雙豐收。根據媒體數據,《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到現在,票房已經突破了2億。而它的評分也是相當亮眼的,達到了開分9.3的水平。從這兩方面來看,它算是一部不錯的作品。
要說它為何能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又為什麼能讓觀眾如此買賬,這其中可以說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首先,這部影片的陣容可謂非常強大,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都可謂星光熠熠。
看完才知道原來到了老了,人都有歸故鄉的情結,這真的不是矯情,而是一種透過骨子裡思念的真情,是只有離家多年才會有的深情,是想而不能回,進鄉又情切 才會有的鄉情,當看到 那個老人邊走邊回憶當年,卻又彷彿自己就回到了當年,當聽到老師仍不忘自己的學生二加二等於掰,當看到老師心心念念的最後一課 全村老少願意為了這么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共同努力時,也許戳中淚點的不是生活中沒有這樣的老師,而是即使有這樣的老師,我們也很難會像片中的那些長大了的學生一樣,去陪老師共同演一個戲。
『貳』 電影院政策
nbsp;多項政策扶持電影行業,電影人積極應對疫情,靈活救市
疫情這三年,電影人從未放棄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6月21日,北京全城共有170家影院開放營業,全國營業影院總數9763家,全國影院營業率為月10日-12日,時隔100多天之後,全國影市連續3天,單日總票房破億元,影市復甦跡象明顯。
回看近3年,全國影市受疫情影響,變幻莫測,曲線變化明顯。這幾年,政府對於電影行業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扶持,為了緩解疫情期間的生存壓力,一些影院也積極展開自救。中國電影人也在疫情常態的背景下,邊防疫邊拍攝,在時間緊、任務重的艱難條件下,採取了很多靈活機動的方式去探索一種新出路,拍出了《長津湖》系列、《你好,李煥英》、《我和我的家鄉》和《中國醫生》等不少票房和口碑俱佳的作品。
2021年全國影市總票房達億元,較2020年億元票房,增長也順利拿下全球單一市場的票房冠軍,為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如今,影市逐漸復甦回暖,《人生大事》《驚天救援》《外太空的莫扎特》等國產新片佳作紛紛定檔6月、7月,在重新喚起觀眾觀影熱情的同時,也為下半年的國慶檔升溫熱場。
1 多項政策扶持電影產業 總票房和銀幕數已全球領先
2020年1月23日,受疫情影響,《姜子牙》《_媽》《奪冠》等7部原定春節檔的影片相繼撤檔。接下來的近半年,幾乎整個電影行業進入寒冬。
2020年5月,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家電影局協調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也陸續出台了關於免徵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5月12日,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電影專資貼息支持影院應對疫情有關工作的通知》。5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電影等行業稅費支持政策的公告》。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電影局聯合發布《財政部、國家電影局關於暫免徵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
因為全國疫情防控得力,再加上整個電影行業積極自救,2020年7月20日,全國低風險地區影院有序恢復營業,關閉了近半年的影院終於開張。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以億元,超越北美,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億元,占總票房的全年銀幕總數達到82248塊,總票房和銀幕總數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2022年3月以來,新一輪疫情波及28個省份。作為聚集性接觸性服務行業,電影業面臨的經營困難比較突出。尤其是3月11日之後,全國多地影城暫停營業,營業率甚至不足50%。
在此背景下,甘肅省、重慶市、廣東省、湖南省、山東省、雲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等近20個省市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電影局關於從嚴抓好電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同時推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包括減稅降費、房租減免、消費券發放、開展促銷活動、就業扶持、金融支持、優化經營環境等手段幫助服務業挺過難關,其中多項幫扶政策都對電影行業尤其是影院予以一定傾斜。
2 電影人邊防疫邊開工 合作執導靈活拍攝
疫情的反復給電影拍攝製造了很大麻煩,很多電影劇組都是一邊防疫,一邊拍攝。在時間緊、任務重的艱難條件下,採取了很多靈活機動的方式去完成拍攝工作。
《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從三個不同的視角聯合完成了這部工業大片。《長津湖》同樣如此,因為疫情原因,打亂了原定拍攝計劃,一個導演無法在限定的時間完成,只能調整拍攝計劃,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導演聯合執導,三個組分別拍攝。張藝謀和張末聯合執導的《狙擊手》,也採取了這種合作方式,在拍攝現場,張藝謀主要負責中方狙擊手部分,張末則主要負責美軍部分。拍攝時,劇組分別在兩個山頭搭了兩個戰場,張藝謀的劇組在南山頭,張末的劇組在北山頭,兩個組幾乎同時開拍、同時關機。
2020年,寧浩在拍攝《我和我的家鄉》中的《北京好人》單元時,正值北京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片中很多重場戲都發生在醫院里,拍攝時北京的醫院也很緊張,本來定好的一個拍攝地,頭天拍完,第二天就不允許進了,因為醫院檢測出了確診病例,沒有辦法只能搭景拍攝。這時候留給美術組布景只有兩天時間,除了抽血那場戲是實景拍攝,其他醫院的場景全部要搭建出來,寧浩趁這兩天時間去搶拍別的戲。最後,美術組想辦法突擊搭建出醫院的景,因為時間有限,醫院的好幾個空間,其實都是通過在一個地方來回換景片改造出來的,一景多用。在拍攝時,寧浩只能配合攝影,「都不能搖,一搖就穿幫了」。
片中有場大排檔吃飯的群戲,張北京唱京劇教表舅解放天性,這是一個約200人的大場面。但因為北京疫情原因,劇組都不敢找群演,也找不到,只能找做過核酸檢測的人,因為如果真的發生意外,得有線索鏈找到在場的所有人。寧浩的壞猴子公司的員工和導演都做過核酸檢測,寧浩就開始在現場打電話邀人,壞猴子的很多導演,包括《綉春刀》系列的導演路陽,還有公司的製片人都來做群演了。這場戲在北京東南邊一個大排檔拍攝,一個晚上便拍攝完成。
3 多部抗疫題材作品上映 取材真實,感人至深
過去三年,中國電影人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抗疫,拍攝了多部抗疫題材的電影。
2021年1月22日,中國首部抗疫題材紀錄電影《武漢日夜》上映,影片再現了「英雄之城」武漢在戰「疫」期間經歷的日日夜夜,以疫情最前沿醫院重症監護室的醫護人員及病患為主線,以深夜運送孕婦的志願者為輔線,表現了平凡的醫護人員及民眾在疫情面前不舍晝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攻克難關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導演曹金玲表示,影片全部取材於疫情期間發生在武漢的真實事件,完整呈現影像背後的感人故事,以此來致敬平凡英雄。
2021年7月9日,根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醫生》在全國上映。劇組在無錫1:1還原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了保證在拍攝過程中不會觸碰醫學原則問題,劇組還特意邀請了三位醫學顧問跟組5個月,培訓演員,幫編劇打磨劇本,負責監督場景的搭建等工作。影片最終取得了億元的票房。
同樣以抗擊疫情為背景的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也在2021年上映,該片講述了幾對普通武漢市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積極樂觀、彼此支持的溫暖故事。片中很多故事都來自真實的采訪素材。場景選擇上也盡量在武漢實景拍攝。但是劇組要在解封後已經恢復正常生活,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城市,拍出封城的氣氛,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劇組只能有限地進行封閉拍攝,實景環境的拍攝時間非常有限,比如地標性建築武漢長江隧道、鸚鵡洲大橋等,之前從來沒有因為電影拍攝進行過封閉,劇組只能反復去溝通,細化拍攝方案,爭取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拍攝。
4 《八佰》曾吹響復工勝利號角 復工初期老片重映也是靈活救市
影院復工初期要有一個醞釀過程,由於市場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狀態,一些新片對於上映都會有顧慮,所以採用老片或者一些過去上映的影片拿來做重映,也是一種靈活救市。
近幾年,《阿凡達》《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入殮師》和《指環王》三部曲等影片都在內地做過重映,特別是2021年3月《阿凡達》在內地的重映,收獲了億元人民幣(5600多萬美元)票房,讓該片全球累計總票房達到億美元,超越了漫威超英大片《復仇者聯盟4》,重新成為全球票房冠軍。去年「5·20」檔期的票房冠軍《我要我們在一起》,在今年5月20日重映,首日票房達2214萬元,刷新了中國影史國產片重映首日票房紀錄,再度創下票房奇跡。
重映片只是為影院復工初期起到一個暖場作用,要想真正將觀眾重新拉回影院,讓電影市場回暖,還需要一些新片特別是大片的刺激。
比如,2020年8月21日,管虎導演的戰爭大片《八佰》上映,在開始上座率不超過50%的前提下,最終仍然取得億元票房,不僅拿下2020年度內地影市票房冠軍,還穩坐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的位置,為影院復工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提升了行業士氣,也為影院復甦打了一針強心劑。
5 目前全國影院營業率為 影院呼籲有更多新片定檔喚起觀影熱情
因疫情防控,自今年「五一」假期起,北京全市影院已暫停營業將近1個月。據2022年5月28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消息,5月29日起,北京市連續7日無新增社會面病例的區,影劇院(位於地下空間的除外)按照50%限流開放。
5月29日,記者致電幾家影院,大料國際影城(創意生活廣場店)店長張先生和工作人員都激動地表示:「今天是影院復工第一天。」在5月28日收到主管部門的復工通知後,為了積極准備復工,給觀眾提供舒適、安全的環境,全店工作人員一直工作到深夜,店長張先生介紹說:「今天早上,我看到第一個觀眾進場還是挺感動的,所以我們很熱情地跟他說了句『歡迎光臨』,我記得我們是4月30日就停業了,到今天差不多就停業一個月了。影院作為文化娛樂場所,確實這么長時間沒有見到顧客,彼此都非常想念,所以我們想特別努力地做好一切准備,給觀眾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觀影環境。」
位於石景山區的保利國際影城(蘋果園店)院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影城目前按照75%的限流恢復營業,工作人員已經進行嚴格的核酸篩查,影院也做好了萬全的防疫准備:「正常恢復營業的話,我們當然希望更多新片來到電影市場,這樣能夠刺激觀眾回到影院的渴望和熱情。」
記者致電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於超,他表示目前首都電影院旗下6家在京影院均已恢復營業:「復工工作有條不紊,運營方式、購票方式、防疫間隔距離等,這些日常工作都已經很成熟了,一定能夠保證觀眾安全,順利地進行觀影,不同在於要更嚴格地執行入場觀影條件的查驗、員工按照防疫規定按時做核酸等,但大家都很理解這些規定,也相當配合。」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6月21日,北京全城共有170家影院開放營業,全國營業影院總數9763家,全國影院營業率為隨著影院營業率的明顯回升,多位影院經理及業內人士認為,市場需要有更多新片入市喚起觀影熱情。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6月21日,影片《侏羅紀世界3》上映12天,票房達到億元,超越《壞蛋聯盟》暫列2022年進口片票房冠軍,給大盤帶來了生機。目前,還有一些國產片已經定檔,比如將於6月24日上映的《人生大事》,7月8日上映的《驚天救援》,7月15日上映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等,業內都予以很高的期望,在這些國產片的加持下,內地市場暑期檔的表現將持續升溫。
『叄』 世界電影史第二版讀後感500字5篇
克里斯汀•湯普森、大衛•波德維爾夫婦二人合著的皇煌大作《世界電影史》儼然已是電影史學界的案頭必備,被譯成了數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其中也包括中文版(第一版)。筆者翻譯的是本書的第二版。
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兩位原作者做了大量的修訂和校正,並增補了1980年代之後至二十一世紀初世界各地電影的發展狀況。作者認為,盡管數字環境下的媒介融合是必然趨勢,但電影仍然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和重要的藝術形式,活動影像——無論是模擬的還是數字的,無論是在影院里、在家中或在手掌上——都依然保留著自己的力量,依然激發著無數觀眾的激情與迷戀。這也正是譯者所認同的。因為有了電影,世界才為我們顯現出真正的豐富與無限,因為「是電影,讓我們變成了更善良、更包容的人。」
從本書的厚度和涉及問題的廣度即可看出,撰寫這樣一部浩瀚的著作,必定是一項艱巨而繁復的工程。翻譯此書亦大抵如是。
首先,要感謝好友周彬先生,他也是此書和眾多優秀電影書籍的策劃者和責任編輯。沒有他的敦促、理解、鼓勵以及在時間上的一再寬容,要完成此書的翻譯工作,幾乎是無法想像的。他的認真細致以及廣博的專業知識更是本書質量的根本保證。
非常感謝我的恩師、北京電影學院的楊遠嬰教授以及北京大學的戴錦華教授於百忙之中撥冗為此書撰寫了封面推薦語。楊老師淵博深厚的學識以及爽朗溫良的個性一直令眾多學子敬仰不已,也對我的學習和生活道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戴老師對青年學子的提攜有目共睹,她關於電影文化的精彩看法贏得了眾多影迷的景仰,而她那些奧妙華美的著作亦帶給了譯者無數的啟發。
重慶大學電影專業碩士研究生劉楠楠同學參與甚多,她的協助不可或缺。此外,王斯馬、肖闈、任嘉霖同學也參與了少許工作。還有一些同事及朋友也對此書的翻譯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特別要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們為我提供了最為強大的後盾。而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在本書即將譯竣之際,小女歌悅降生於世。她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偉大的禮物,讓我得以重新理解生命並再次體驗成長的奇妙意義。
為電影著史,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與詩歌、戲劇、文學、舞蹈、音樂,以及世人印象中的歷史著作本身不同,電影誕生得是如此之晚,以至於其出生年月、流變過程、甚至細枝末節都清晰可考;而若要放手著述一本電影史,其最大的窘境可能還包括:大部分的讀者也許也曾經歷、乃至正在經歷電影史的某個斷片、脈絡乃至時代。
於是乎,電影史的困境就在於,作者必須時刻同海量的包括資料、檔案、膠片、回憶錄、來往信札、軼事傳聞的「礦藏」中,縷出歷史那隱秘、扭捏而又充滿欺騙性的「礦脈」,同時還要面臨著數不勝數的歷史親歷者們的指摘、譏刺和不滿。
與此同時,在電影研究方興未艾的上世紀五十到八十年代,也是人文社科學科在思想、方法論和視野上狂飆突進的時期,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新批評、新文化史,人類在第一次經歷思想和認識的全球化過程中,迸發出了難以計數的新觀點和新思路。其中相當多新鮮的理論方法,不是由電影媒介所激活啟發,就是對正在長成的電影研究起到了開拓性的作用。
而初版於1994年,再版於2002年的《世界電影史》,無疑就是一部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淵渟岳峙般的鴻篇巨制:它坐擁翔實的史料基礎、秉持著具有權威性的學界共識,但又不乏作者個人的品味與視角。而本書的作者大衛•波德維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夫婦,作為美國電影學界的泰山北斗,以學者的嚴謹態度、淵博學識、獨特眼光,同時卻以讓大眾讀者能看懂、理解為己任的寫作策略,完成的這部從電影創世紀之初,一直延展到當今3D時代的電影史著作,毫不取巧、而又舉重若輕地直面處理了電影史寫作所面臨的種種先天困境,在最繁難處迎刃而解。
大衛•波德維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無疑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電影學者。
僅從著述上來說,大衛•波德維爾的《好萊塢的敘事方法:現代電影中的故事與風格》與《電影詩學》早已是學界經典,任何研究好萊塢和電影理論的人,無論支持還是反對他的觀點,都不得不正視他的觀點,或借重他的理論,或受到他的啟發,或在他的思路上拓展發揚,或被迫與他的觀點正面對話。總而言之,你可以不同意他,但不能忽視他。
而其夫人克里斯汀•湯普森在學術上的成就,也絲毫不遜色。其名著《新好萊塢怎樣講故事》,深入淺出,通過對十部影片的精讀,准確地提點出了1970年代之後美國電影席捲全球的電影視聽敘事的秘密。此書與她早期的《輸出娛業:世界電影市場中的美國1907-1934》,堪稱是她研究早期好萊塢和新好萊塢的兩部典範之作。
而波德維爾夫婦二人還一同合著過三本書,其中初版於1979年的《電影藝術》,自刊行以來,經歷了7次修訂,重印了將近20次,在學術觀點更新極快、且電影研究達到鍾鳴鼎盛的20世紀最後二十年,仍然行銷海內、長盛不衰,其理論範式的堅實和實證研究的經典性,不言而喻。他們坐鎮美國電影研究重鎮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十年,所憑的就是本本都分量極重、但卻極為明了悅讀的學術經典。
更令人嘆服的是,作為身在全世界電影產量最高、名氣最盛、工業鏈最為成熟的美利堅的兩位根正苗紅的北美學者,他們並沒有將自身的目光局限在好萊塢,而是用一種更為全球化的眼光,尊重、了解乃至關心世界其他角落的電影和電影工業。克里斯汀•湯普森最早研究蘇聯電影,其博士論文就是關於蘇俄電影大師愛森斯坦的《伊凡雷帝》。而波德維爾更是涉獵廣泛,《德萊葉的電影》針對的是這位丹麥導演,而《香港電影的秘密 : 娛樂的藝術》、《小津安二郎和電影詩意》更是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國度。其夫婦二人電影研究的世界視野,雖然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電影這門最易超越國界和語言限制的藝術其自身的特點,但也同樣是本學科的學者輕易所不能企及的。
而這所有的一切,無論是理論架構,還是史料儲備,以及全球化的治學范圍,抑或還有如陳年佳釀一般學術沉澱之後的某種通透,都像是為醞釀這本厚達千頁的《世界電影史》,而在自覺不自覺中所做的歷經數十載的萬全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