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影評的格式?
寫影評的格式:
模式一:單角度評析
題目:主標題
——副標題(主題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藝術手法)
第一段:電影風格(30字)+電影梗概(150字)+中心論點(20字)
第二段:分論點一
第三段:分論點二
第四段:總結(升華主題,並聯系現實,提出個人思考)
模式二:多角度評析
題目:主標題
——副標題(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點出評什麼電影就可以了)
第一段:電影風格(30字)+電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評主題思想(看不出准確的主題思想,可以用感受來代替,但一定要結 合電影情節,不要寫成純觀後感)
第三段:評人物形象(可以評一個,也可以評多個)
第四段:評藝術手法(鏡頭、音樂、台詞、畫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總結,提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彌補開始第一段的中心論點缺失)
模式三:散評式
題目:主標題
——副標題
也可以只用一個題目:比如說「評電影《花火》」
全文自由分段,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可以評價電影的任何一個部分或細節。
注意不要寫成觀後感,也不要寫成電影簡介,要注意「敘」「析」「評」相結合。
要寫好影評主要是要抓住電影的最大特色來寫,如人物特色,畫質,演員,經典語錄,內容等,首先要先大致介紹電影,要包含電影名,主演明星,故事背景,大致情節等,要將電影的最大特色放在最易看見地方,讓人眼前一亮,開始產生對電影的興趣。此外電影的內容要明了扼要,控制在100字以內將電影內容講清楚,還需運用自己的技巧,將內容描繪得生動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影評往往不會將內容從頭到尾講完,會給觀眾設置懸疑,懸疑設置也要盡量在故事的 *** 部分或 *** 前引部分,從而使觀眾浮想聯翩,產生了想看的沖動。
編導寫影評格式和怎麼寫影評
第1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大體介紹一下電影的劇情。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段:從導演的意圖出發評論電影的主題、導演要表達的思想。
或第二段:評論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情節對於解釋主題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作用。
第三段: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
第四段:作最後的總結。
第2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先簡單介紹導演的資歷和作品,從而引申出要評論的這部電影。
第二段:電影的音樂是如何襯托主題的。
第三段:電影的色彩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第四段:評論這部電影最鮮明的風格。
第五段:最後指出這部電影的一點瑕疵,並對整篇文章作總結。
第3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開門見山。指出要評論電影的某個人物。
第二段:電影人物的性格是怎樣的。
或第二段:導演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第三段:這個人物在電影中起什麼作用。
第四段:贊美導演對人物的選擇能力。
第4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概述一下電影劇情,說一下自己對電影的整體印象。
第二段:評論電影的敘事風格或者說電影講述故事的結構如何。
第三段: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鏡頭,這個鏡頭有什麼樣的作用。
第四段:這部電影和導演的其他電影做一下橫向的對比,評論電影之間的區別或者聯系。
第五段:和開頭形成呼應,作總結。
第5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誇贊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第二段:詳細說明這部電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段:對於導演意圖進行解讀。
第四段:評論電影鏡頭的風格。
第五段:電影中所處的歷史時代對自己有那些啟發或者新的發現。
第六段:總結文章的整體思想。
第6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看完電影以後引起自己的思考,並帶來一連串的疑問。
第二段:討論電影中最重要的意向凱橘或者說道具,說說這個道具的特殊意義在哪裡。
第三段:電影對現實社會的啟示。
第四段:電影的剪輯風格或者拍攝方式。
第五段:最後解開自己的疑團,並指出導演的一些不足。
第7種參考拆告寫作框架:
第一段:從電影的片名引申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段:詳細分析電影片名和導演意圖之間的關系。
第三段盯御團:分析電影的較色和電影的片名有什麼樣的特殊聯系。
第四段:分析電影中的符號化的具體道具。
第五段:分析電影的色彩變化。
第六段:總結自己對電影的想法。
第8種參考寫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點題,要評論電影中的演員。
第二段:演員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第三段:評論演員在角色塑造方面是否具有可圈可點之處。
第四段:根據自己的知識面和新聞積累,談一下演員的發展潛力。
第五段:整體評價演員,總結自己的觀點。...
影評怎麼寫?主要是要格式,謝謝
影評寫作要求
一、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二、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目前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介,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四、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記住,一定要按議論文的格式! 自己獨特的見解,要自己想,別被這東西束縛···
影評怎麼寫格式是什麼
直接去影評網站看看
影評格式是什麼樣的呢?
要看影評格式啊,可以去下載個毒舌電影APP,這上面關於電影影評的格式很多
《觀後感的格式怎麼寫》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 *** 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紀錄片觀後感怎麼寫,格式是怎麼樣的
總結重點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首先,可以先將這個電影故事的大致內容概括一下,然後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是大致的.
下面是一些細致的東西.寫議論問的話一般有4個部分:1.」引」這是指寫記敘電影中的某個片段並加以描述.
2.」議」指的是對你寫的這段文字加以自己的議論,可以寫自己對這個片段的感想.
3.」聯」這就是聯系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了,一定要選與電影有關的東西.
4.」結」這就是對這個電影的總體感想,並做結尾.
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因為觀後感屬於議論文,重在議論,所以議論必須要佔大篇幅,千萬不能喧賓奪主.
2. 美國電影的理解
自白:(這一段與正文無關,是我自己想說的東西)我本身是學美術的 所以如果要我敘述的話 可能會有些 不是很正常的想法,樓主諒解。本文只做參考,全文照搬的話…… 就給加分吧…………
【PS:抱歉我寫了1000字……你自己看著刪減吧…………囧TZ】
以下是正文
————————————————————————————————
就詞語常識分析,這個組合詞語的主語是電影,而「美國」則是對「電影」的一個注釋,也就是說這里要講的是美國的電影。從我自身而言,我願意先談電影。
我一直認為,文字、畫作、音樂和影像都算是一種表達。其表達方法不同,所得到的表達效果也會不同。其中最全面的就是電影。它涵蓋了前面所有的表達形式,文字用台詞表達,由畫作和影像作為內容,再配上背景音樂,構成了這樣一種及所有表達形式於一身的事物。
和所有看小說和漫畫的人一樣,電影觀眾也希望能從電影里體會到什麼。刺激、驚險、華麗、人生態度之類的種種。比起前面所有的表達形式,電影的表現手法是靈活多變的,人們的感受也就會不同。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時候,那些感受會放在表面上,有的卻要你看完電影以後去體會。
那麼現在為「電影」冠以「美國」的注釋以後在做理解。
美國電影是什麼?
電影由法國人發明和創造出來,隨即在世界各地蔓延。每個國家對「電影」的理解都不同,就像看電影的人對電影內容的理解一樣。這些理解並沒有實際的資料可以參考,加之這里要說的是美國的電影,那就只說美國。
就目前的美國電影市場來看,大部分電影給人的感受就是「火爆」「刺激」「驚險」「奇妙」「特別」之類的形容詞。不難看出美國所要創造的,是那些吸引人眼球的巨作。而這里我不想談他們的野心和動機,我只想談他們的表達。
從美國的歷史上看,顯而易見他們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自由女神像手上的書說明了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為「不要束縛,不要枷鎖。」大部分的早期美國電影都在表達這樣一個信念。而現在,他們所表達的是更深層次的東西:「自由以後要做什麼?」於是,90年代初,美國有了無數的漫畫英雄。而那些漫畫英雄也慢慢從紙上爬進了銀幕。現在,英雄們依然再被頌揚,但他們卻又有了新的想法——並不是像超人蜘蛛俠一樣有超能力才能做英雄。於是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無數的平民英雄。
至於劇情和表現手法,這里就不描述了。
話題重新回到最單純的「電影」和「美國」上。人都是在進步的。從原始人開始,幾千年來我們人類發展到了現在的水平。電影也是一樣。一開始只能歌頌勝利、自由這些宏觀的東西,而現在我們卻可以深入到細節了。至於美國,從一開始就說明了,他只不過是個注釋。事實上中國電影也好,其他國家的電影也好,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完全沒有必要去劃分國界,或者是去做比較。電影既是電影,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態度和內容。但不管是哪個國家,總有和電影、和人一樣的共通點,那就是進步。至於如何進步,朝什麼方向進步,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3. 引用影視作品怎麼注釋
引用影視作品要在參考文獻列表中要注釋如下信息: 主要責任者,題名: 其他題名信息。
影視作品( yǐng shì zuò pǐn)是一種通過攝影機拍攝記錄在膠片上,通過播放器放映出來一種已完成藝術作品的統稱。影視作品也是一種藝術作品,它由攝影藝術以及聲音結合,融合了視覺與聽覺藝術。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統稱為影視作品。它是指攝制在一定物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影視作品不是電影劇本或腳本,而是指拍攝完成的影片。
在商業製片中,這個階段又被稱為「前期製作」(preproction)。
核心人物:導演與製片。導演是完成影片的畫面和聲音的總負責人。
4. 怎樣理解電影的文學性
詩意性,指的是電影手法帶來的藝術效果,能夠體現在劇情片、紀錄片,乃至實驗電影中。
詩電影,也被稱作影像詩,是一種獨特的電影文體。並非單純依賴詩歌表達,而是在影像整體上呈現出詩歌般的風格,從開頭貫穿至結尾。
以《光,到處都是》為例,一部講述美國某州推行監控政策的紀錄片,作者通過人眼成像與攝影機歷史,揭示政策背後的權力屬性。影片以論文形式,探討攝影機的暴力性質。
《光,到處都是》是影像論文式的紀錄片,同時具有詩意。它展現了用紀錄片形式講述影像詩的可能性,使得說理過程極具力量。
另一部例子是紀實短片,同樣採用紀錄片形式,展現出影像詩的特點。這部影片通過紀實手法,既是一部紀錄片,也是一部影像詩。
塔可夫斯基的《鏡子》作為經典案例,畫面與敘事結合,呈現出詩歌段落般的狀態,展示了詩意性與文學性的融合。
詩歌與敘事並非不可調和,詩歌能夠講述故事,不僅僅是畫面與抒情的內容。文學性在電影中的范疇廣泛,能夠從文本和影像中滲透,為作品提供多維度解讀的可能性。
文學性與詩意性有別,前者更廣泛,包含文本之初的滲透與影像剪輯效果帶來的文學元素。而詩意性側重於手法產生的藝術效果,能夠在電影中表達更多潛文本,實現作品的多元解讀。
並非所有台詞使用詩歌表達的電影都被稱作詩電影。詩歌作為旁白或段落標注,僅是一種技巧,而非電影手法的核心。這種技巧在電影中的作用有限,僅是電影表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