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燈光方面的影評
非常喜歡影片運用黃綠色為光影主基調,符合人物的心境,也符合青春毛茸茸的質感,頗賦唯美的傾向。顧長衛的攝影始終帶著人性化的力度(比如一系列的跟拍)。還有經典老歌(音樂)的巧妙穿插,也是影片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姜文脫離王朔的文本創造了許多新人物(比如受氣的老師,王朔扮演的小壞蛋,具有點睛功效的傻子古倫木等等)使主要人物愈發飽滿,使影片的主題愈發鮮明。
Ⅱ 拍電影的時候,導演說開始的那句英文是什麼
Light(表示燈光准備)
Carama (表示啟動攝影機有時會說Rolling表示啟動攝像膠卷)
Action (表示演員可以演戲了)
演完這一場導演會說 CUT 然後停機,然後會說Check film (表示看回剛才的底片是否有錄到或者有特殊情況)
如果導演收貨的話會說 Good Take (表示可以了不用再拍了)
如果導演不收貨則會說明原因,加以解釋再拍一次。
導演是不會說NG的。NG是表示導演不收貨的鏡頭。
通常劇務會在導演開拍之前拿一個小牌子寫明第幾場,第幾個鏡頭,第幾遍,以便以後剪輯的時候有資料可以尋找。
Ⅲ 電影攝影照明技巧
電影攝影照明技巧
電影攝影是記錄影像在形狀、體積、顏色、質地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中的運動與人眼所見的現實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那麼電影攝影的照明知識有哪些呢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視頻教學,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攝影師的工作:
要求攝影師根據故事情節模擬一天中的某一特定事件。
一天中有哪些不同的視覺效果? 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落日、晚上和夜裡。
光的顏色怎麼樣?
光的質感如何?
光的強度如何?
光的方向如何?
照明:各種光的作用照明:各種光的'作用
光的作用和方向
5個光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從位置名稱可看出它的功能
光的名稱並不表示光的柔硬和大小
基本燈光布置基本燈光布置 1. 主光
佔主導地位的主要光源,用它來創造主體效果。
通常決定場景的特性和氣氛。
2. 輔助光
照明人物或場景的陰影區,這樣影片的效果就更接近眼睛“看”到的效果。同時描繪出環境光的表現。
建立光比…“輔助光對主光加輔助光” (2:1, 3:1, 4:1, 6:1, 等)。
還可以用來保持陰暗或是照亮陰影的方法決定場景的氣氛。這些變化可以幫助暗示一天中的時間以及場景的自然逼真。
輔助光通常是一個大的柔和光源,所以沒有令人討厭的陰影產生。雙重陰影對於好的攝影師來說是要絕對避免的。
通常,輔助光接近攝影機鏡頭,盡管現在常用反光板,放在主光的對面,將光反射到被攝物的陰影處。
3. 逆光
任何一種逆光照明的目的都是將拍攝主體與背景分離開來。
“真正的”逆光
位於拍攝主體的正後方,用光勾勒出主體頭頂和兩側的邊緣。
邊緣輪廓光
放置在被攝物體後面,稍偏左或右一些。
這樣可在被攝物體的表面一側給出一道較細的輪廓線。
輪廓眼神光
從攝影機的方向向被攝物臉部打光使其產生光澤。
有時代替輔助光用於照亮臉的陰影部分。
線性輪廓光
基本上與輪廓眼神光相似,但燈光位置更前,不產生光澤。
輝光
多來自側面,並在陰影部分和面部產生少量輝光,但其本身不會產生陰影。
不會產生高光或輪廓光。
4. 背景光
強調被攝物後面區域,產生區分前景景物的效果。
通常,背景要比被攝主體暗一些。
5. 特殊光源
頂光
放置在被攝物體的頂部上方,可產生一種天堂或神聖的效果。
教父”(戈頓.威里斯)式照明
眼神光
用於強調眼睛中的高光或閃爍,以產生不同的情緒效果。
經常放於鏡頭上方。
通常,它是一個散射良好或是較弱的光源。
服飾燈光
用於強調被攝人物服裝的某些部位,而非人物本身。
塑型燈光
用以突出場景或背景的某個部分,以區別周圍環境。
;Ⅳ 微電影夜景實拍拍攝技巧
微電影夜景實拍拍攝技巧
在微電影拍攝當中,實景中拍攝夜景有三種處理方法:夜晚拍夜景、黃昏拍夜景和白天拍夜景。
夜晚拍夜景
採用的是偏自然光效的拍法,因為實景空間的限制,擺燈困難,不允許使用較多的燈光器材,因此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高感光度膠片、低照度。在充分利用環境光源現有光的基礎上,進行少量的人工光處理。
在人工光處理上,需要加強環境現有光源的強度,我們可以將60W的燈泡換成300W—500W,將一般油燈燈芯加粗,或使用「多燈芯」燈具,有時則用小的電光源代替油燈燈芯。總之加大光源強度,以便直接利用光源光線做環境和人物的主光。
其次,還可以利用人工光照明攝影機附近牆面,模仿環境反射光做環境和人物的.副光使用。這種方法既方便,又省器材,實用而且光效真實。
黃昏拍夜景
在拍攝過程中一般有兩種情況:如果室外景物空間較小如院落、房屋、牆門、樹木、花壇等,可以用燈光照明,在夜晚拍攝。但是當室外空間廣闊如遠山、原野、城市、遠景等,則無法用燈光照明,必須採用黃昏時刻利用天空餘暉照明景物進行拍攝。實景黃昏拍夜景與外景黃昏拍夜景相似,先布置好室內夜景光效,然後等待天空散射光暗到一定程度,進行搶拍。
實景中需要白天拍夜景
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通過門窗看到室外景物的鏡頭較多,這在一個黃昏時間難以拍完;二是當夜景鏡頭較多時,一個晚間也無法完成或者晚間無拍攝條件(如房間主人晚間要睡眠,不同意拍攝等)時必須在白天拍攝。
在實踐操作中,前一種情況拍攝相較難度較大,因為要降低室外靜物的亮度使其達到夜景拍攝的需求。其方法是利用大張灰色濾光片,將門窗蒙罩,擋暗室外景物亮度。而室內按夜晚拍夜景布光法布光即可。後者相較於前者比較簡單,只要把門窗全部遮擋掉,不透光線即可。
;Ⅳ 影視拍攝中光線藝術運用論文
影視拍攝中光線藝術運用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影視拍攝中光線藝術運用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
在中國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光線的運用是決定影視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同時,合理的運用光線,可以讓拍攝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層次感和逼真的畫面色彩,讓整部影視作用充滿藝術感。所以說,光線是影視作品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作品的靈魂和生命所。因此,本文對影視拍攝中的光線運用藝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
影視拍攝;光線運用;藝術
光線是影視拍攝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媒介素材,如果沒有光線就沒有影像,所以說光線不僅僅是一種拍攝過程所展現的物質條件,更加是一種藝術。世間萬物只有在光的照耀先才能夠顯示出事物的形狀和色彩,也只有在光的照耀下才能夠拍攝出具有豐富層次感的圖像[1]。所以說,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光線的運用不僅僅是把影片中的人物所展現出來,更加是真實的還原人物的質感,比如說老年人臉上的皺紋能夠顯示的一清二楚以及玻璃光滑的程度近乎透明等。
一、影視拍攝中光線的類型
在目前的影視拍攝中,一般都是分為外景和內景這兩種主要的場景進行拍攝。其中,在外景的拍攝過程中運用最多的光線是自然光,而內景的拍攝光線則是運用人工光線,所以說在不同的場景中有不同的光線類型運用。然而,在影視拍攝的過程,內景的光線運用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半大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屋內的光線比較暗,人物在拍攝的過程中沒有版辦法展現最好的狀態。所以,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也會運用一些特殊的光線運用情況,當室內場景中的自然光沒有辦法達到拍攝的要求,可以利用扔光線進行補充,比如回光等以及聚光燈等工具[1]。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分清和探討影視拍攝中的光線運用藝術,我們可以把光線類型基本上劃分以下幾種類型。首先,根據不同的光線運用性質將其可以劃分為散射光進而直射光這兩種光線,其中散射光主要是來自太陽光的散射所展現的一種光線,而這種光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經過某些物質發射後所形成。相反,散射光如果不是由太陽光的散射所展現的一種光線,那麼就是人工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是表現在白熾燈和鎢絲燈所產生的散光,常常是用來顯示物體的特有色調反差,但是這種光線具有明確的方向性,所以也被稱之為柔光[3]。其次,除了散射光之外還有一種直射光線,這種光線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被稱之為硬光,主要在拍攝的光線中體現人物的立體形態和具體的輪廓,同時也表現一些具有反差性較大的劇情人物心理變化狀況等。因此,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影視拍攝的光線要求不同進行拍攝,同時把不同類型的光線分為主光和副光以及背景光等。
二、影視拍攝過程中光線的具體運用藝術
1、控制好光線的運用比例
通過上述的文章,我們知道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主要使用的光線就是自然光和人工光線,而這兩種光線又可以表現為邊緣光和反射光。所以,影視拍攝工作者在運用光線拍攝的過程應該要控制好不用的光線比例,以此來達到良好的光線運用效果,讓影視作品充滿藝術魅力。與此同時,在光線比例的控制中如果沒有很好的運用不同的光線進行調和,那麼拍攝的結果將會直接影響拍攝的最終效果[4]。另外,光比的調過大將會讓一些黑暗的地方光線變強,但是如果調和過大的話會將一些原本的較為明亮的色彩失去原有的色彩層次感。相反,如果將光線比例調適到適中的位置,那麼可以讓一些比較黑暗的部分能夠得到正常光線的照耀,並且可以在影視拍攝過程中能夠運用好光線的效果。
2、運用好光線進行室內的外景背景營造
在室內的外景背景的營造中,很多時候除了拍攝道具的搭建和布置,最為主要的就是室內光線的運用。尤其是在一些拍攝場景需要在室內完成,並且還是屬於一種較為大型的外景工作背景,這些大型拍攝場景的要求高以及拍攝難度大,所以如果不能合理的運用光線則會導致拍攝失敗[5]。所以說,在進行室內的外景拍攝的過程中,影視拍攝者要盡量運用合理的光線營造所需要的拍攝氛圍,並且讓整部的拍攝作品能夠有較好的光線效果。其次,在挑選合適的拍攝角度時,也要很好的運用光線的拍攝效果與之相結合,進而拍攝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表現作品的主題。
3、光線運用進行科學和合理的布局
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應該要對光線的運用進行合理的布局,促使拍攝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層次感和逼真的畫面色彩,進而充滿藝術魅力。其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被光線所照射,所以光線的照射范圍是比較廣而雜的。所以這就要求拍攝者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對室內室外的場景進行綜合的分析與對總體進行構思,讓其拍攝的作品能夠發揮理想的藝術效果,進而促使整部作品的成功[6]。另外,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應該要把不必要的光線盡量的避開,從而影響整部作品的最終效果。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影視拍攝者還應該要根據拍攝要求來對光線進行合理的布局,盡可能的讓光線能夠盡情的發揮主體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影視拍攝中的光線運用藝術進行探討。光線在影視拍攝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並且光線的運用是決定影視拍攝的原因所在。所以說,在影視拍攝的過程中合理的運用光線是影響整部作品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崔贇.淺談拍攝微電影《一部佳作的誕生》中光線的作用[J].金田,2014,12(7):1023-1024.
[2]吳涵.影視拍攝中的光線運用藝術探析[J].戲劇之家,2015,11(12):2014-2016.
[3]程紹平.淺談燈光在影視劇拍攝中的作用[J].電影畫刊月刊,2015,10(18):114-115.
[4]馮俏俏,王靜,姜洪臣.淺談影視拍攝中影調與情緒的關系[J].藝術研究,2015,11(22):186-187.
[5]吳涵.影視拍攝中的光線運用藝術探析[J].戲劇之家,2015,10(25):489-491.
[6]於瑞華.影視拍攝用光技巧[J].電影文學,2015,17(11):126-127.
論文種類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專題型
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論辯型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述型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合型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