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拍微電影最好用什麼鏡頭
拍什麼內容就用適合什麼內容的鏡頭,這是玩可換鏡頭相機不變的原則,所以樓主不用想用什麼鏡頭了,玩過可換鏡頭相機,你自己就應該知道用什麼鏡頭。
按照一般玩微電影的習慣來說,更多的人願意盡可能地上大光圈鏡頭,便於控制現場環境的光線,同時還可以更明顯地獲得景深變化,看起來更有臨場感和層次感。但是如果對於鏡頭的使用還不夠熟悉,不要盲目追求大光圈,控制不好的話反而弄巧成拙。
單個人像,50焦段適用性很強,當然刻畫面部也可能用到85.135甚至200.
室內帶環境,35焦段最實用,也可能會用到24來強化環境影響,或者50來弱化環境影響。
上面這兩個只是告訴樓主,如果想熟悉微電影的鏡頭應用,要先學會攝影,熟悉各個焦段的實際用途。然後結合在視頻拍攝中動態的鏡頭語言運用,才能知道用什麼鏡頭最好。當然,最後你要考慮好你的腰包,才能知道什麼最合適~
②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按景別分: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按人物數量分:
單人鏡頭(solo)
雙人鏡頭
三人鏡頭
依此類推
按鏡頭角度分: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③ 拍微電影用什麼鏡頭
拍什麼內容就用適合什麼內容的鏡頭,換鏡頭相機不變。
一般拍微電影的習慣來說,更多的人願意盡可能地上大光圈鏡頭,便於控制現場環境的光線,同時還可以更明顯地獲襲得景深變化,看起來更有臨場感和層次感。但是如果對於鏡頭的使用還不夠熟悉,不要盲目追求大光圈,控制不好的話反而弄巧成拙。
單個人像,百50焦段適用性很強,當然刻畫面部也可能用到85.135甚至200.室內帶環境,35焦段最實用,也可能會用到24來強化環境影響,或者50來弱化環境影響。
電影鏡頭即需要拍攝大視角的廣角鏡頭,也需要長焦拍攝淺景深的特寫鏡頭。所以說想做好微電影,鏡頭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需要精雕細刻的畫質那麼一套焦距齊全的定焦鏡百頭是少不了的,專業的可以選擇蔡司的CP2系列,或廉價的三陽電影鏡頭系列。如果是用單反也可用相機的度鏡頭。
如果為了方便也可考慮變焦鏡頭,畫質不妥協最起碼也得一套大三元,如果計較成本,普通變焦鏡頭也能應付。
(3)拍電影時怎麼選鏡頭擴展閱讀:
1、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大致分為兩類: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在24mm~45mm之間;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小於24mm,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鏡頭叫魚眼鏡頭,焦距甚至只有幾毫米。
在拍攝廣闊的大場面時,攝影者一般都依靠廣角鏡頭焦距短,表現的景物景深長的特點,將從近到遠的整個景物都納入清晰表現的范圍。此外,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同時採用較小的光圈,則景物的景深就會變得更長。
2、中焦鏡頭
中焦鏡頭的焦距在50mm~135mm之間,該焦距中包括許多大家常用的焦段:50mm標准鏡頭,85mm人像鏡頭,100mm微距鏡頭,135mm人像鏡頭等。
通常情況下,人眼的視角是50°左右,於是人們將傳統35mm相機鏡頭中近似與人像視角范圍內的鏡頭稱為標准鏡頭,它的焦距為50mm,拓展到變焦鏡頭,只要焦段覆蓋了50mm的變焦鏡頭,一般都稱為標准變焦鏡頭。
標准鏡頭與人眼看到的效果非常接近,拍出的畫面能給人更加真實的感覺,它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場景和題材的拍攝。
④ 做微電影拍攝,有人能建議我配什麼鏡頭嗎
電影鏡頭即需要拍攝大視角的廣角鏡頭,也需要長焦拍攝淺景深的特寫鏡頭。所以說想做好微電影,鏡頭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需要精雕細刻的畫質那麼一套焦距齊全的定焦鏡頭是少不了的,專業的可以選擇蔡司的CP2系列,或廉價的三陽電影鏡頭系列。如果是用單反也可用相機的鏡頭。如果為了方便也可考慮變焦鏡頭,畫質不妥協最起碼也得一套大三元,如果計較成本,普通變焦鏡頭也能應付。
⑤ 鏡頭焦段的選擇
先來舉兩個全景切近景的例子:
1.長焦全景+短焦近景
2.短焦全景+長焦近景
以前我問老師,如何用兩個鏡頭(一全一近)表現炎炎夏日裡一個失魂落魄的人在街上游盪,他提了出一個短焦全景加一個長焦特寫,類似第二個例子,我想這是大部分敘事正常的拍法,穩定工整,循序漸進。但是我提出了第一個例子的方案,用一個長焦去調全景,營造一種人物與觀眾很遙遠的感覺,然後用廣角突然貼上去,這樣更能產生戲劇沖突。(配圖的情境不太符合,僅作效果上的參考)
實際上這並不是只分鏡頭的問題,它的基礎是在於如何選擇鏡頭的焦段。
廣角(短焦)
特性:
1.拓展空間:視野范圍擴大,人正常能清晰分辨細節的視野范圍大約40度,廣角可擴展到76度甚至以上,因此可以利用這個特性把原本狹窄的空間放大,另外景深大,畫面層次可以做的很豐富。
角度較大的短焦可以營造出孤獨悲涼的氛圍,空間一大,人就不免渺小,命運往往轉折於被拋棄,而人的命運卻始終不能凌駕於天地和歷史,空間和時間主宰一切。
2.誇張變形效果:當拍攝單人,把廣角鏡頭貼在人臉上拍可以產生反常、古怪的氛圍,用這個方法對付反人類反社會的角色會得到誇張的效果。它往往代表的是威脅、恐怖、飢渴、荒蠻以及慾望等等,依據劇情判斷。
第二個方面是處理非單人情境時,比如雙人對話,前景誇大後景會相對變小,前後景的相對大小形成強烈戲劇沖突,前景通常占據心理主動,後景的事物在襯托下愈發渺小,處在一個被動的局面,很容易渲染出壓抑束縛的氣氛,並且暗示出人物的宿命感。
由於鏡頭服務於故事,上面提到的所謂前景占據主動,並不是單一象徵著前景人物處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勢,它根據情節的變化泛指角色內心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比如迷失、憤怒、自戀、渴望、統治、躁動,主動人物的情感更為突出,也就意味著故事的發展將由他來引導。
下圖的前景是一個水壺的輪廓,巨大的輪廓猶如命運一般統治著整個畫面,兩個苦苦追求真相的人物只能擠在那一小塊空間,動彈不得,他們的喘息即將淹沒在開水的蒸汽中。
距離感是廣角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前後景的距離被拉開,意味著隔閡、排斥甚至仇恨,用廣角拍攝兩方不太友好的人坐在一起再合適不過。
下面兩張圖則更突出了廣角營造出的疏離感,前景的大頭與後景的人群顯得十分遙遠,個體內心的孤獨與群體集體的狂歡在一個畫面內被分離出來,非常有沖擊力。
3.攝影機縱深方向的運動感加強:與長焦不同,廣角前後移動的動靜比較大,拿根滑軌,一米不到的滑行距離就能產生很不錯的效果。推進可深入人物內心,將事件升級,拉遠可淡出或者升華人物情感,暗示即將脫離某個事件。
在跟拍行進中的事物,廣角有效的增加了速度感,這在汽車追逐戲和人物追逐戲中十分常用。
如果要加強廣角的水平運動感,那麼通常的做法是加一個前景。
4.由於空間透視原理,廣角的鏡頭語言中還有一個詞非常重要:現場感。運用廣角鏡頭是主觀的,引導的,但是不論是為了增加故事的敘述張力而刻意為之,還是當你想穩步敘事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廣角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我一直以為拍中近景要用長焦,好看,可是當我把我看過的電影又重新整理一遍,我發現很多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運用了大量的的中短焦拍攝人物,這讓我想起了當我剛開始用單反時每次也都是用廣角,差點以為自己是個天才。其實究其原因,電影是一門講究真實性的藝術,它的真實性完全體現在觀眾信不信屏幕上正在發生的事,廣角鏡頭可以將人物與環境都包含在畫面內,用環境與人物的關系烘託事件的真實性,而其透視原理又讓人覺得事情就在眼前發生,這招很臟。總之它是體現一種「事情正在發生」的感覺。在諸多懸疑片、恐怖片、紀實片、傳記片中,35mm左右的廣角鏡頭簡直鋪天蓋地,然而也要注意一點,實際上這么拍的風險也是有的,如果場景沒安排好、置景又五毛,人雜事多反而更加不真實,拍電影是用夢想支撐的,我看咱們還是用長焦把後面都虛了吧。
上點圖到現場看看。
標准鏡頭(中焦)
特性
1.50mm鏡頭被視為標准鏡頭,但是很多書都說40mm才是更接近人眼視野范圍的,不過這個並不重要。在50mm左右焦段范圍內的鏡頭,體現的是一種客觀,旁觀,不誇張不粉飾的的效果,它同樣具有一定的現場感,但比廣角要少一份代入感,比長焦少一份求知慾,體現的情感波瀾不驚,拋開選擇舍棄判斷,它追求的是冷靜克制的影像風格,通常服務於一部細膩深沉的劇本。這種風格較為突出的是《一次別離》這種現實主義電影。
2.中焦的缺點在於鏡頭語言平庸,沒有豐富的感染力,不夠風格化戲劇化,適合平靜敘事,無法渲染激烈的戲劇沖突。
長焦
特性
1.壓縮空間:與廣角相反的是,長焦無法拓展空間,反而擠壓空間,只展現較小的視野范圍,且影響畫面的層次。
如下圖,用長焦調到一輛公交車內部,可以感覺到車內空間狹窄,氣氛壓抑,演員擠在一起,幾乎無法塞進一個人,站著都不行。
長焦可以表現局限沉悶的空間,強調人物被束縛,也可以表現混亂復雜的場面,將事物堆積,如果配合上手持風格效果一流。同時它還能在你遇到場景穿幫、閑人入鏡的問題時,幫你切掉不必要的麻煩。
2.縮小距離感:這個其實是壓縮空間的一部分,但是由於其重要性,我覺得還是單拎出來說。
長焦不僅可以讓遠處的事物拉近,也可以使畫面中兩個物體的距離看起來比實際要近(這又是與廣角相反),這帶給創作者極大的便利。
下圖是兩張用中短焦拍攝的反打,這是故事的開始,兩人相互看不順眼,距離感比較強。
⑥ 如何挑選鏡頭
攝影所涵蓋的類別十分普遍,風光攝影、紀實攝影、人像攝影、野生動物攝影、微距攝影等等。攝影的類別不同,所需求的鏡頭也有所不同。在購置鏡頭時我們需求依據本人所喜歡或者擅長拍攝的題材思索。
由於這樣的鏡頭運用率更高一些。但是很多喜歡攝影但是剛入門的朋友,並不曉得該如何去選擇鏡頭,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最常見的10個攝影類別,選擇什麼樣的鏡頭會比較適宜?
第一,人像攝影用什麼鏡頭?
人像攝影普通用85mm-50mm-35mm,這三枚人像定焦各有各的用途,想要照片愈加的專業,愈加地質素好,你只需求選擇其中一枚,便能夠享用攝影的樂趣了,常見的光圈選擇都是F1.8,1.4,1.2,價錢依照光圈大小售賣,依據個人的預算來進行選擇還是可以的。
關於半幅機器來說,佳能有著1.6的系數,尼康有著1.5的系數,想要50mm效果的朋友能夠選擇35mm,想要85mm效果的朋友能夠選擇50mm。三枚大光圈的定焦都是可以帶來十分有趣的攝影體驗,可以嘗試一下!
第二,自然景色用什麼鏡頭?
自然景色攝影普通是2個拍攝手法,常見的就是廣角,超廣鏡頭來進行拍攝,小於35mm焦距的鏡頭都是屬於廣角,小於16mm焦距的鏡頭屬於超廣鏡頭。
佳能常見的大三元中的16-35mmF2.8就是一枚很好用的人像,景色鏡頭。廣角鏡頭應用畸變來給景色或者建築物停止拉伸,顯得愈加雄偉壯觀,空間感更強!
第三,紀實攝影用什麼鏡頭?
眾所周知人文紀實的黃金焦段是35mm
你能夠選擇35mm定焦鏡頭,也能夠選擇包含35mm焦段的變焦鏡頭如24-70
選擇定焦頭的緣由有三:
一是利於培育本人鏡頭感,對構圖或者盲拍更有協助;
二是能更專注拍攝自身,不會讓本人在變換焦段上猶疑而破費更多時間;
三是畫質方面通常是定焦鏡頭優於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能夠拍攝一些其他題材的東西,景色、人像,也能夠用不同的視角拍攝紀實類,看你的需求了。
第四,活動商業攝影用什麼鏡頭?
作為一名攝影師,特別是自由攝影師,各類拍攝都得純熟於心,活動拍攝當然也要到手擒來,普通活動拍攝都是有一些間隔限制的,或者光線限制,70-200mm這樣的大三元鏡頭就顯得由然重要了!
光圈足夠大,焦段掩蓋率比擬廣。固然價錢貴,但是鏡頭素質不比定焦差,質量也很不錯,用個7.8年不成問題,若是真的有需求拍攝這類題材的話,購置一枚這樣的長焦鏡頭也無可厚非!
第五,微距攝影用什麼鏡頭?
微距攝影很多人並不是太理解,也不會去理解,畢竟這不是常見的攝影照片,普通具有2:1或者1:1放大率的近間隔拍攝鏡頭才稱得上是微距,就拿佳能最好用的100mmF2.8來說吧,1:1的放大率能夠讓你分辨出昆蟲的細毛,帶你進入微觀世界!當然,假如只是偶爾拍拍的話,能夠一增加些增距鏡來拍攝一些小動物哦!
第六,鳥類攝影什麼鏡頭?
關於拍攝鳥類的照片來說,鏡頭的選擇性愈加重要,你能夠選擇70-200這類鏡頭拍攝一些不怕人的鳥類,最主要還是要選擇一些超長焦距的鏡頭才行,不是每種鳥都不怕人,與鳥類保持相當的間隔才是霸道。100-400mmF4.5-5.6就是比較合適野外打鳥的鏡頭,前提是你得有這個喜好才行,這樣的鏡頭也不廉價,偶然拍拍還是謹慎的好!
第七,旅遊攝影用什麼鏡頭?
假設你喜歡旅遊,希望留下旅途回yi,那麼變焦鏡頭會比擬合適你。像24-70mm鏡頭,廣角與長焦端都有。或者18-200mm等鏡頭,從廣角至長焦都可以觸及,在光線比較合適。
第八,建築攝影用什麼鏡頭?
運用廣角鏡頭和24-35mm的中焦鏡頭,能夠讓攝影師在很近的間隔拍攝建築物,或者拍攝室內空間照,廣角鏡頭能夠在中焦鏡頭無法運用的近間隔位置停止拍攝。但是事實上,近間隔運用超廣角拍攝會產生戲劇性的透視效果和不自但是寬廣場景。當然,這種效果在建築攝影師發明誇大效果時十分受歡送。要到達這種效果,在拍攝時相機應於建築物間隔貼近才能夠。用這種辦法,加上廣角鏡頭,會發明出誇大而且變形的建築照片。這祥的拍攝效果屬於建築攝影藝術性的一面,用來沖擊視覺效果,但這不一定是建築的真實影像。
第九,街拍夜景用什麼鏡頭?
能夠用廣角鏡頭來停止街拍,普通的廣角鏡頭焦段是24mm-38mm,還有超廣角鏡頭,焦段為13mm-20mm,焦距越短,所能歸入鏡頭的畫面就越廣,所以廣角鏡頭十分合適在復雜的街道上停止街拍。
第十,車展模特用什麼鏡頭?
車展普通帶2支鏡頭,中焦的24-70mm/2.8和長焦的70-200mm/2.8。由於要和模特堅持一定的間隔,所以中焦的鏡頭很難拍到人物的大特寫,假設靠得太近的話,會讓模特產生厭惡的心情。長焦在車展比較多人用,能拍出模特的大特寫,能夠減少干擾的背景。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人像攝影、自然景色、紀實攝影、活動商業攝影、微距攝影、鳥類攝影、旅遊攝影、建築攝影、街拍夜景、車展模特,10個攝影類別的鏡頭選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本圖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小編,侵權必刪!
⑦ 拍攝電影鏡頭時,一般會使用哪幾種鏡頭
全景、中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寬特寫、全特寫、中特寫、極近特寫。
1、全景鏡頭,也叫全身鏡頭,是指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出現在畫面當中,全景鏡頭一般用於兩人或多人畫面,由於人物的縮小,身後的背景也就更加清晰、全面,可以給觀眾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並使畫面看起來更加生動。
當然所指的局部特寫不一定只是眼部,也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