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史蒂夫·喬布斯的精彩看點
嬉皮士反主流文化的代表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大師級人物都是桀驁不馴、反叛忤逆、標新立異的,這些性格的形成必然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密切關系,或者說是生活鑄就了他們的與眾不同。從該片我們就能了解到,是什麼樣的環境,讓喬布斯的骨子裡帶著要改變世界的獨特基因。
喬布斯從小生活所在的美國聖克拉拉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一批高科技公司的興起,其名字逐漸被「矽谷」所代替。家裡不斷增加的電子產品,就成了喬布斯從小的擺弄之物。與此同時,聖克拉拉谷不遠處的舊金山,正是嬉皮士人群聚集的反文化運動中心。喬布斯深受反文化運動的影響,變成了一名追求自我解放的嬉皮士。科技的不斷創新與對主流文化的反叛,這兩種因素的交織,潛移默化地從少年時期就塑造了喬布斯別具一格的性格與不同常人的觀點。那時,大多數嬉皮士認為,計算機是大公司生產出來為了擴大自身優勢的壓迫工具。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喬布斯則有自己的判斷標准:把人耍得團團轉的,是糟糕的技術,而能讓使用者如虎添翼的技術,才是好技術。該片正是從這些細微之處入手,通過多角度客觀分析,讓觀眾們理解特立獨行的喬布斯,為何能夠引領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為何每一件蘋果公司的產品都可以顛覆人們此前對同類產品的認識。
別人眼中的蘋果之父
該片最大的亮點,同時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對多位與喬布斯生前有著密切往來人士的采訪,從他們的所述所評中,讓觀眾看到一個真實的喬布斯是怎樣的。這些人士包括,喬布斯大學時認識的摯友丹尼爾·科特基,與喬布斯共同創立蘋果公司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史蒂芬·弗萊,曾讓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的約翰·斯考利,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營銷大師麗塔·克里夫頓……
片中,從摯友丹尼爾·科特基口中我們能得知,大學時喬布斯與他,為了追尋書中提到的「聖人旅途」,兩人固執地在某農場整整一個星期只吃自己摘的蘋果。或許,喬布斯將公司取名為「蘋果」,正源於此。我們也能看到,多年後,曾讓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的約翰·斯考利,客觀地分析出自己當年與喬布斯產生如此大分歧的根本原因。從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科學家拉里·特斯勒處,我們能得知,喬布斯當年對施樂所發明的滑鼠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判斷,那時就凸顯出喬布斯獨到的商業眼光……
逆風才能飛得更高
除了講述喬布斯非凡的能力、如何創建起蘋果公司之外,本片還用了較大篇幅來向我們展示喬布斯面對挫折的不俗勇氣。被迫辭職,離開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恐怕都是致命的打擊,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但喬布斯卻在困境中站了起來!該片從喬布斯在創立製造高檔計算機的NeXT公司後,對電子產品設計理念、營銷方法的反思與大膽創新;從喬布斯憑借投資動畫製作公司PIXAR的長遠眼光,得出如何開展合作以獲得雙贏結果等方面,讓觀眾看到這位奇才在離開11年之後回到蘋果公司,怎樣面對已經巨變的市場格局,從虧損10億美元的逆境中,創新開發出一個個書寫銷售奇跡的電子新產品,怎樣讓「蘋果」起死回生,怎樣影響一個行業,怎樣打造跨行業的全新合作模式等。
該片一直在試圖尋找出這位傳奇人物成功的秘訣,當在呈現喬布斯向來低調處理的私人生活時,即怎樣與癌症病魔抗爭、怎樣面對死亡時,喬布斯或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生命是有限的,不要浪費時間去過別人的生活,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㈡ 如何評價邁克爾法斯賓德主演電影《史蒂夫喬布斯》
1.本片又名《混蛋喬布斯:我為什麼要生產iPod》;
2.典型的編劇凌駕於全部的電影,前奧斯卡最佳導演在掌控力和剪輯想像力方面被常年落選的大衛芬奇完爆;
3.切入點較為有趣,反傳統的三段式以「舊友」「舊愛」「女兒」「公司」「未來」等多條線索統一在三場發布會前,除了最後一段因價值觀原因弱下去外都力道十足;
4.隔壁的荒野獵人攝影和導演以及這部電影的編劇拉過來就是名人堂配置了;
5.還是荒野獵人,如果不是法鯊一貫的傲嬌不參與宣傳,這一屆還是沒有小李子什麼事,而小李子的「情人」凱特更是為法鯊的精湛表演做足了配戲,自身角色也賺足了觀眾口碑;
6.還是演員,褲衩那個版本的喬布斯的演員和主創看了這部應該會羞愧の想退出電影圈了吧,製作天賦態度理念全面被吊打;
7.其實這部算是編劇索金相對不那麼經典的一部。強力推薦《社交網路》與《點球成金》,前者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後者也是嚴重被低估。
㈢ 史蒂夫·喬布斯:靈光乍現的影片評價
這部傳記片著重表現喬布斯從一名嬉皮士到偉大創業者的傳奇過程,揭露許多喬布斯年輕時發生的故事,著重表現喬布斯在IT界最輝煌的一段人生。影片將喬布斯的成功之路一點點傳遞給觀眾,並立體刻畫了歷史環境,公眾的質疑、朋友的誤解、愛情的纏綿、失敗的痛苦。(新華網評價 )
㈣ 如何評價邁克爾法斯賓德主演電影《史蒂夫喬布斯》
這是一部好電影。
當然,我是站在電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真實的角度來說的。有一些情節與事實不同,比如說喬布斯在離開蘋果後,再沒有與斯卡利有過交集,但電影卻安排他們有兩場對話。但我認同編劇的觀點,「(記者)有報道客觀事實的義務,而我(編劇)有主觀創造的權利。」藝術高與事實,可以認為是在事實基礎上的加工創造。說一說這部電影好在哪裡,以下會有大量劇透,在意的人請繞行。當然,對於這樣一部電影,似乎劇透與否並不重要。
㈤ 電影史蒂夫喬布斯。
《史蒂夫·喬布斯》是阿倫·索爾金根據傳記改編,由丹尼·鮑爾執導,邁克爾·法斯賓德、凱特·溫斯萊特、塞斯·羅根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5年10月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由三段故事組成,聚焦喬布斯主導的Macintosh電腦問世、離開蘋果創立NeXT以及回歸蘋果推出iMac三個關鍵點,講述了他與工作夥伴及女兒麗薩之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