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班上要拍一個以班級形象青春校園為主的MV 大家幫我想想 哪裡可以找到分鏡頭腳本
《×××》分鏡頭表
鏡號 景別 攝法 畫面內容及台詞 音樂 音響 鏡頭長度
1
2
你可以自己根據這個樣式製作表格~分鏡頭腳本也就是這樣了 分鏡頭本寫作說明:
1.鏡號為影片的鏡頭順序號,一個獨立的蒙太奇鏡頭為一個編號;
2.景別包括:大遠景、遠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
3.攝法是拍攝的技法,主要填寫固定鏡頭還是運動鏡頭,如是固定鏡頭一般不寫或填寫拍攝角度(正面、側面、斜側面、背面和俯、平、仰),如是運動鏡頭填寫運動的類別(推、拉、搖、移、跟、甩、上搖、下搖等方式);
4.畫面內容及台詞是對該鏡頭的內容詳細描述,如有人物對話或其他語言,一般是先寫畫面內容,再寫台詞;其中畫面內容前可能會涉及到時間、地點、環境,就用「[]」表示,如[內景 張大民的家];如涉及到特技手法、字幕或其他,有時也用「()」,如(畫外音)、(切)、(疊化)、(淡入淡出)等;
5.音樂為一個鏡頭、一個蒙太奇段落,甚至整部影片用到的片頭、片尾、背景音樂、插曲等,在本表中,如果是幾個鏡頭或者一個段落,可將幾個連續的單元格合並;
6.音響為一個鏡頭或幾個鏡頭中所使用到的音響元素,也可將幾個連續的單元格合並;
7.鏡頭長度是鏡頭的實際使用長度,單位是「秒」,拍攝時一般會比實際使用長度要長。
你也可能會用到
《×××》場記表
卷號 場號 鏡號
鏡次 時碼
ok 鏡頭描述
1 1 1 1
2
3
4
2
場記版
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第幾條,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
作用有三:
一是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剪輯時候識別;
二是利用打板的聲音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是後期音效編輯的開始點;
三是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場記板 (SLATE)
上面以粉筆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上緣還附有一段拍扳,上塗黑白相間條紋,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這塊長方形條紋板叫做「場記板」,英文名稱叫 slate,上面用粉筆寫了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上緣附有一段拍板,一端可以開合,能夠拍出清脆的響聲。場記板的主要作用是作為拍攝每一段膠片的標記,便於後期剪輯時識別。
我們知道,電影是由許許多多鏡頭組成的,每部片子一般都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鏡頭,片中的場景、內容非常復雜。拍片時是不可能按照劇情的順序進行,而是按場景拍攝,如先拍外景戲,再拍攝影棚里的戲,或者先是夏天的戲,再是冬天的戲,而即便同樣是冬天的戲,有的情節是發生在故事前段,有的情節是發生在後面。為了保證質量,有些鏡頭還要拍好幾次。辛辛苦苦拍了幾個月,帶回一大堆膠片,怎麼把它拼成一部完整的電影呢?如果膠片上沒有明顯的標記,將會給後期的剪輯工作帶來極大麻煩。
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
既然場記板的作用是做標記,那為什麼還要「啪」的敲一下呢?這是因為電影不僅有圖像,而且還有聲音。假如一部影片中的人物在說話時,聲音與口型不一致,那麼看電影的時候就會感到十分別扭。在拍電影時,場記在舉起場記板的同時將拍板上的木條「啪」的一合,發出清脆的響聲,攝影師將敲擊聲與場記鏡頭同時拍攝下來,這個聲音就成為後期錄音的同步記號,可以使編輯人員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
較便宜的場記板¥40
② 分鏡頭稿本怎麼排
分鏡頭稿本
由許多不同鏡頭的說明文字合成的稿本,叫分鏡頭稿本。因為它是供導演和攝制拍片工作用的,所以又叫導演稿本或工作台本。分鏡頭稿本一般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如表2—1、表2—2所示:
編寫分鏡頭稿本最主要的任務,是將文學形象變成視覺形象。它要求導演和攝制組人員在認真分析、研究文學稿本及有關材料的基礎上,能夠善於以電影電視手段,把稿本中的生活場景、人物行為及人物關系具體化、形象化,使這一切都可以在銀(屏)幕上看到和聽到,而且賦予影視教材以獨特的藝術風格。
編寫分鏡頭稿本,以文學稿本為基礎,但決不是對文學稿本的簡單分解,而是復雜細致的藝術再創造,直接關繫到影視教材的成敗。
鏡號。標明某鏡頭的排號。排號多以稿本的情節發展為序。在拍攝時,導演多把場景相同的鏡頭抽出組在一起拍,而場記只要記住鏡號就可以了。後期的剪輯,可根據鏡號查找某一場景的鏡頭,這樣就方便了影片的拍攝與剪輯。
鏡位。導演分鏡頭稿本中常出現的術語,它是標明各場景鏡頭遠近的處理方法,又稱景別。在「景別」一欄中,導演將標明「中景」、「遠景」、「近景」、「特寫」等,作為拍攝時對鏡頭處理的提示。
長度。分鏡頭稿本中的術語,表明拍攝一個鏡頭所需的膠片米數(幾米、十幾米以至幾十米,指在電影分鏡頭稿本中)。在電視分鏡頭稿本中,長度用時間代替,即拍攝一個鏡頭所需的時間(幾秒、十幾秒以至幾十秒)。
格。影片伍度計算的最小單位。影片長度一度是以英尺或米來計算的。16個畫格為一英尺,52個畫格為一米,英尺與米的余數用格來表示。為了精確表明鏡頭長度,有時就需要註明格數。
畫格。電影拷貝上那些有連續動作的各個瞬間靜止的小照片,叫做畫格。簡言之,畫格是膠片上靜止的影像。電影攝影機正常的速率是每秒24個畫格。按此計算,一米長的膠片有52個畫格,通常放映一個半小時的影片,大約有13萬個畫格。每部影片都是由許許多多個畫格組成的。
鏡頭記錄本。又叫完成台本。它是攝制影視教材每一個鏡頭准確而簡略的記錄。在形式上,它與分鏡頭稿本很相似,也是採用表格,逐個地具體說明每個鏡頭的內容。不同的是,分鏡頭稿本是未來影視教材的設想,但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往往會變動原來的設想,而鏡頭記錄本是完成影視教材的記錄,它准確地記錄了每個鏡頭內空、景別、攝法、長度,在每本的結章節附註有鏡頭數和長度,最後是影視教材的總鏡頭數和總長度。
鏡頭記錄本主要供影視教材的宣傳、評論和研究工作參考,並可供放映單位查對拷貝有無錯漏。
③ 請教一下 拍電影 寫劇本 就是給攝像老師和導演看的 劇本 是否有專業的固定格式 謝謝了
是有的,叫做分鏡頭劇本,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純文字的分鏡頭劇本,二是帶故事板草繪的分鏡頭劇本。
文字分鏡頭劇本的具體格式大概是:
鏡號:從1開始,就是給鏡頭編號
場地:拍攝的具體場地,比如公園,酒店,火車上等
時間:比如晝,夜,或者具體點清晨,黃昏等
景別:攝影機取景的距離,比如全景,中景,特寫等
運動:攝影機的運動方式,比如推鏡頭,跟鏡頭,拉鏡頭,手持跟鏡頭,等
道具:鏡頭內需要使用的道具,比如電腦,報紙,等
聲音:設想的環境音,比如海浪聲,狗叫聲,車聲等
對白/旁白:人物的對話或者旁白等
內容:鏡頭的具體內容,可以是人物的表演,或者其他任何你設想這個鏡頭內要拍的大概東西
你可以做成表格方便填寫。
故事板分鏡頭就是將每個主要鏡頭的草圖畫出來,我不太清楚其中要點,建議你網路一下。
希望能幫到你!
④ 如何寫分鏡頭腳本
問題一:分鏡頭腳本怎樣寫可以嗎? 這樣寫也是可以的,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配一些草圖在旁邊就更好了。
問題二:如何編寫電視分鏡頭腳本?分鏡頭腳本格式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景別,鏡頭運動,時間,鏡頭內容描述
問題三:怎麼把這一段話寫成分鏡頭腳本 這里一共提到三位導演,四位演員,七部影片。把預告片和全片都找出來。然後混合剪輯就可以了。其中在提到姜文、吳宇森、徐克的時候務必出現帶有導演名字或者影像的鏡頭。必要時可以從《讓子彈飛》《桃姐》等影片中截取他們的鏡頭。提到演員的時候把他們的表演特寫鏡頭截取出來就行
問題四:劇本和分鏡頭腳本是導演寫的還是編劇寫的? 劇本是編劇寫的,分鏡頭本是導演寫的。但有的編劇也有能力寫分鏡頭本,那就說明他有能力當導演
問題五:分鏡頭腳本的主要內容 將文字腳本的畫面內容加工成一個個具體形象的,可供拍攝的畫面鏡頭,並按順序列出鏡頭的鏡號。確定每個鏡頭的景別,如遠、全、中、近、特等。排列組成鏡頭組,並說明鏡頭組接的技巧。用精煉具體的語言描述出要表現的畫面內容,必要時藉助圖形,符號表達。相應鏡頭組的解說詞。相應鏡頭組或段落的音樂與音響效果。 分鏡頭腳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築大廈的藍圖,是攝影師進行拍攝,剪輯師進行後期製作的依據和藍圖,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分鏡頭腳本的格式: 電視節目的分鏡頭腳本,通常採用表格的形式。分鏡頭腳本的寫作方法是從電影分鏡頭劇本的創作中借鑒來的。一般按鏡頭號,鏡頭運動,景別,時間長度,畫面內容,廣告詞,音樂音響的順序,畫成表格,分項填寫。對有經驗的導演,在寫作時格式上也可靈活掌握,不必拘泥於此。 鏡號:即鏡頭順序號,按組成電視畫面的鏡頭先後順序,用數字標出。它可作為某一鏡頭的代號。拍攝時不一定按次順序號拍攝,但編輯時必須按順序編輯。機號:現場拍攝時,往往是用2台到3台攝像機同時進行工作,機號代表這一鏡頭是由哪一號攝像機拍攝。前後兩個鏡頭分別用兩台以上攝像機拍攝時,鏡頭的組接,就在現場通過特技機將兩個鏡頭進行編輯。單機拍攝就無須標明。景別:根據內容需要,情節要求,反映對象的整體或突出局部。一般有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
問題六:故事的分鏡頭腳本格式? 5分 就是把原來的文字語言視覺化的一個過程,當讀一篇小說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出一幅幅畫面,每個人的想像是不同的。而分鏡頭腳本就是要把這些內容寫出來、畫出來,提供給製作參考。舉一個例子,原作中對一個人的描寫是很「漂亮」,在分鏡頭腳本就不能這么寫,而應該是很具體的敘述:烏黑的頭發很長,穿著紅色上衣,綠色裙子,眼睛大、睫毛長,瓜子臉……等等,盡量詳細,至少可以讓服裝和道具知道要准備什麼東西。
一般具體寫的話,要使用表格要劃分出場景、鏡頭、景別、畫面描述(或者直接上圖)、對白、音效等幾列,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減。
腳本是影片用文字表現的藍圖,故事板則是用圖畫表現的更為形象的指南。文字腳本只有標準的格式下才能很好地傳情達意,而故事板的形式卻比較自由。
每個導演都有他自己設計故事板的方式,有人畫得一絲不苟,每個鏡頭和細節都精心表現,有人則很隨便,哪怕再復雜的場景也可以在餐巾紙上草草畫幾筆了事。
問題七:分鏡頭腳本的DV分鏡腳本 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DV劇情片的拍攝。我們需要擬出一個比較詳細的 故事大綱(也叫故事梗概)。於是我們正式進入――拍攝籌備階段: 我們需要著手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劇本的准備。故事大綱已經整理出來了,而作為主創人員的你對這個故事相當滿意,那麼我們開始把它修改成文學劇本。文學劇本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如畫面式、小說式等等。對於剛剛接觸DV電影的朋友,我們建議選擇這樣一種形式:場景三寢室,內,日。姚安全走回寢室。樓道里提著各種各樣東西的學生來來往往。姚安全用鑰匙打開寢室的門,還沒等他回過神來,門後竄出一個女生,在他的臉上狠狠親了一下。姚安全(猛地推開她):救命呀!姍姍仔細看看姚安全,擦擦自己的嘴,姚安全也仔細看看姍姍,擦擦自己的臉,然後兩個人一起問:「你是誰?」兩個人都笑了,又一次一起說:「你先說。」姚安全笑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姍姍:我來找人的。姚安全:有用嘴來找人的嗎?(再次擦擦臉)肯定不是找我吧?(DV電影《安全的氣球》片段)這樣的格式,既分清楚了拍攝場景,比如地點和內景、外景;也分清楚了拍攝時間,比如日景、夜景、黎明、傍晚、雨景。人物的動作、表情和對話也一目瞭然,畫面感很強,對於下一步編寫 分鏡頭稿本幫助很大。 這是緊接著要做的工作。分鏡頭腳本通常由導演親自在文學劇本的基礎上改寫。所謂分鏡頭,我們簡單地理解,就是把文學劇本的內容全部改寫成鏡頭,用鏡頭的細節描述出來。這樣,在現場拍攝的時候,我們就不用對著文學劇本臨時來想怎麼拍攝,而只用查閱分鏡頭稿本,依照它的指示拍攝就可以了。那麼,分鏡頭腳本該怎麼樣改寫呢?場景11、(畫面淡入)全景 搖跟車來車往的大街夜景,一輛麵包車開著應急燈飛馳而過。2、近景 麵包車內 警察甲開著車,右手夾著香煙。3、特寫 一根警棍隨著汽車的顛簸而搖晃。 搖為近景秦揚坐在旁邊,臉色蒼白,頭發蓬亂,一言不發,神情麻木。4、全景 麵包車轉了個彎,加速開過,應急燈閃爍。5、中景 秦揚從麵包車往外看的主觀鏡頭,一家電器商城閃過。(DV電影《破碎》片段)這是一種簡化的形式,我們也可以用另外一種更精緻的形式來描寫:鏡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音響音樂動效特技65近跟鏡頭跟隨姚安全開門進寢室,一個黑影竄出來擋住鏡頭同期聲66近拉反打:從姚安全驚恐的臉拉開至和姍姍雙人景同期聲67近固定姍姍仔細看看姚安全,擦擦自己的嘴同期聲68近固定姚安全也仔細看看姍姍,擦擦自己的臉同期聲69中固定雙人鏡頭:兩個人一起問:「你是誰?」兩個人都笑了,又一次一起說:「你先說。」同期聲70近固定姚安全作了個「請」的手勢同期聲71中固定姚安全過肩鏡頭:姍姍在寢室里走開了姍姍:我來找人的。同期聲72近固定姚安全反打姚安全:有用嘴來找人的嗎?(再次擦擦臉)肯定不是找我吧?同期聲(DV電影《安全的氣球》片段)這里,「音樂」指的是後期製作里的配樂;「動效」指的是後期製作時加入的動作的音效,像拳擊聲音、飛機聲音等等;「特技」是後期製作時用軟體加入的特技效果,像疊化、淡入淡出、劃像、變色、快慢動作等等。
問題八:分鏡頭腳本怎樣寫可以嗎? 這樣寫也是可以的,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配一些草圖在旁邊就更好了。
問題九:如何編寫好廣告分鏡頭腳本 廣告腳本應該簡單的,我結合我的實際工作,給你一些參考:腳本樣例:qianjianglanghua.blog.163/...47740/
1、影視廣告分鏡頭:指的是一條影視廣告從最初的抽象概念到變成一部電視廣告之間的橋梁,通常是以文字和平面相結合的方式出現。
2、影視廣告分鏡頭的地位和作用:影視廣告分鏡頭是導演攝制影視廣告的重要基礎。
3、分鏡頭的要求:分鏡頭必須用詳細的語言和畫面描述出影視廣告所需要的結果。
4、分鏡頭的構成元素:(1)描述畫面的文字;(2)鏡頭需要表現的主體;(3)要突出的配音、旁白或字幕;(4)需要渲染的氣氛;(5)畫面所佔用的時長。
5、分鏡頭的景別變化:根據畫面要強調的元素,確定是用全景、中景或近景及特寫。
6、拍攝角度:以人的視角及地平線來確定攝影機的位置,是平視、俯視還是仰視,如拍攝房地產通常用俯視的角度。
7、運動感與速度感:根據畫面的情節需要,確定拍攝主體是否運動或運動的速度,如汽車廣告中特別強調車輛的速度感。
8、專用形象色與慣用色的運用:體現廣告中商品及品牌的標准色及慣用色,將色彩貫穿到廣告中去,如麥當勞一直沿用紅、黃二色的標志,肯德基則一直沿用紅色。
9、聯想色的運用:和品牌相關的顏色也必須要注意運用如王老吉涼茶則一直用藍色來強調其產品降火的特性。
10、工具材料:創作分鏡頭需要有紙筆等工具,通常可用鋼筆淡彩,速度快,效率高,現在已有電腦畫稿。
11、作畫步驟:(1)了解分鏡頭文字內容;(2)確定拍攝主體形象;(3)確定拍攝角度;(4)根據文字描述畫出分鏡頭。
12、表現技巧:目前已有白描、卡通等方式進行演繹。
問題十:如何編寫電視分鏡頭腳本?分鏡頭腳本格式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景別,鏡頭運動,時間,鏡頭內容描述
⑤ 寫分鏡頭腳本
電影、電視節目分鏡頭腳本格式一般分為9個模塊,分別是 片名、 鏡號、景別、技巧、畫面內容、解說詞、音樂、音響、長度(秒) 等。
| 片名 | 鏡號 | 景別 | 技巧 | 內容 | 解說 | 音樂 | 長度 | 備注 |
| ----- | ------ |------ |
鏡號:每個鏡頭按順序的編號
景別:一般分為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和顯微等
技巧:包括鏡頭的運用—推、拉、搖、移、跟等,鏡頭的組合—淡出談入、切換、疊化等
畫面:詳細寫出畫面里場景的內容和變化,簡單的構圖等
解說:按照分鏡頭畫面的內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說為依據,把它寫得更加具體、形象
音樂:使用什麼音樂,應標明起始位置
音響:也稱為效果,它是用來創造畫面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如現場的環境聲、雷聲、雨聲、動物**等
長度: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以秒為單位
鏡頭語言的基本知識 **
一、電影、電視的景別
遠 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一說為半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遭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 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 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近 景:指攝取 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 寫:指攝影、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板機等
二、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影、攝像
降:下降攝影、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
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短:指短鏡頭。電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約合膠片15米以下的鏡頭;電視30秒(每秒25幀)、約合750幀以下的連續畫面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三、影視的畫面處理技巧
淡入:又稱漸顯。指下一段戲的第一個鏡頭光度由零度逐漸增至正常的強度,有如舞台的「幕啟」
淡出:又稱漸隱。指上一段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由正常的光度,逐漸變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稱 「溶」,是指前一個畫面剛剛消失,第二個畫面又同時涌現,二者是在「溶」的狀態下,完成畫面內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於時間轉換;②表現夢幻、想像、回憶;③表景物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轉場,敘述順暢、光滑。化的過程通常有三秒鍾左右
疊:又稱「疊印」,是指前後畫面各自並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銀幕或熒屏上。它是通過分割畫面,表現人物的聯系、推動情節的發展等
劃: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卷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
劃: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卷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入畫:指角色進入拍攝機器的取景畫幅中,可以經由上、下、左、右等多個方向
出畫:指角色原在鏡頭中,由上、下、左、右離開拍攝畫面
定格:是指將電影膠片的某一格、電視畫面的某一幀,通過技術手段,增加若干格、幀相同的膠片或畫面,以達到影像處於靜止狀態的目的。通常,電影、電視畫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開始,由靜變動,最後以定格結束,由動變靜
倒正畫面:以銀幕或熒屏的橫向中心線為軸心,經過180°的翻轉,使原來的畫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轉畫面:是以銀幕或熒屏的豎向中心線為軸線,使畫面經過180°的翻轉而消失,引出下一個鏡頭。一般表現新與舊、窮與富、喜與悲、今與昔的強烈對比
起幅:指攝影、攝像機開拍的第一個畫面
落幅:指攝影、攝像機停機前的最後一個畫面
閃回:影視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暫的畫面**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起伏,手法極其簡潔明快。「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出現的場景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如用於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它同「閃回」統稱為「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