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視後期你必須知道的六個階段製作流程
1、合板分場看素材
剪輯助理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要拍攝的素材轉碼、合板和分場,並把分場完成的素材存儲在不同標號的文件夾中,並且每一條素材包含來自導演或攝影師額外的注釋信息(比如ok條,比如保過條,比如開頭部分可用等信息)。其次,剪輯師需要仔細查看素材,這也是他第一次看素材,注意,素材不是按一場戲中敘事的順序拍攝的,也不是按劇本故事順序拍攝的。優秀的剪輯師在看素材時會注意攝影機流暢的運動以及每一條素材的細微區別,以便把最好的部分剪到電影中。
2、素材裝配(順暢)
剪輯師仔細考慮一場戲所有畫面和聲音素材,以最佳敘事的方式把這些素材排列順序。
比如,剪輯師可能以一個航拍倫敦市中心空鏡開場,橫移到白金漢宮,然後疊化到流浪漢彈吉他手的特寫。這里有多種鏡頭組接方案可供剪輯師選擇來完成這個簡單的序列,每一種方案都能創建不同的氛圍和講述不同的故事。
如果是大片,一般開機拍攝剪輯師就開始同步工作。剪輯師在拍攝現場附近的機房把前一天拍攝的素材順場,以便導演和製片人隨時能看。在這個階段,剪輯師和導演會共同決定在一些劇情的關鍵時刻拍攝額外的鏡頭以便在剪輯階段能有更多的選擇。
3、粗剪
粗剪大概要花三個月左右時間完成。每個剪輯師工作方式不同,有些剪輯師獨自工作,每天或者每周給導演和製片人看剪完的東西,有的剪輯師跟導演一起工作,討論所有剪輯細節。
在粗剪的階段,所有場景都是按劇本的順序剪的,這個過程中,允許不斷修改並嘗試新的想法和各種試驗。
4、剪輯第一稿
第一稿是一個能被剪輯師、導演和製片人基本接受的粗剪版本。場次和段落的很多問題基本都被剪輯修補,但依然需要繼續修改。這個版本依稀可以看到最終正片的雛形。進一步的精修就是從第一個稿版本的基礎上對它的場次比例、結構、節奏和突出重點等問題進行修改。
5、精剪
精剪不再專注於整部電影,而是專注每個切點的細節性問題。精簡強調和加強第一稿所確定的節奏和結構。
6、最終定稿
當剪輯師、導演和製片人對修改完成的版本都滿意後,所有切點(畫面)不再改動,就得到了影片的最終定稿,至此,電影開始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聲音設計、作曲和字幕設計人員都參與進來。
關於影視後期你必須知道的六個階段製作流程,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機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B. 什麼是影視後期製作
就是將視頻拍攝或者渲染三維動畫視頻的序列幀後,進行後期的加工和處理,比如是剪輯,特效製作,特效合成,調色,配音,配樂等等後期的視頻加工工作都叫做影視後期製作
C. 建議收藏!影視後期製作的5大技巧
剪輯
1.有時候剪輯師因為要調整時間、空間的關系,或者為了延長時間而擴大空間,為調整節奏、加重戲劇渲染,採用分剪多用、反復插接和移植借用的手法。
2.畫面中間挖格省略法、畫面拼接延長法。
3.聲帶的刪、挖、串、改移位法。
4.利用動作銜接鏡頭、利用動作錯覺轉換鏡頭法。
閃白
剪輯師在視頻製作後期合成時,如果沒有直接用白幀疊化,反而是在原素材上提高gamma和亮度,然後再疊化,這樣畫面的亮部會先泛出白色,然後整個畫面才會顯白。
這樣就會感覺就像光學變化一樣,不會那麼單調,並且最好保持即使在最白的時候也隱約有東西可見,也就是說不採用純白的單色。
構圖
除了嚴肅、力量等表現場景以外,其餘表現場景是盡量採用不對稱構圖的,盡量從視頻製作剪輯、銜接的角度去考慮構圖,不要太執著於單畫面的構圖。
與電視的長寬比,單個鏡頭的構圖是非常困難的。構圖的時候我們通常考慮的不僅僅是在電視上展現出來的那一部分,而是應該全面考慮時間與空間都有變化的、動態的立體構圖。
畫面色彩
畫面中盡量避免純黑,純白色,即使是黑色,採用壓到非常暗的紅色,藍色等來代替,將會使整體的色彩更協調,由整體色調來決定具體的色調。
如果感覺片子不夠亮或不夠暗,盡量盡量避免整體加亮或減暗的絕對方法處理,代之以增大亮部面積和比例之類的相對方法解決。使用曲線工具更易控制畫面局部的調整。
聲音與畫面
對於是環境聲,不必和視頻畫面的製作剪輯嚴格對應,一般來說環境聲先入後出。根據波形圖和畫面的剪切點錯開1-2幀感覺比較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覺,不要太執著與波型圖和剪切點的一致。
有的時候要考慮聲音傳到您的機器裡面所對應的環境聲比“環境場景”可能要稍有延遲。對於一些大的場景的現場收音與後期製作,我們要注意這點,畢竟光速與聲音的傳遞速度相差很多。
關於影視後期製作的5大技巧內容,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誰信那個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D. 影視後期製作流程
影視後期製作流程
電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型式。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影視後期製作流程,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 前期拍攝
使用電影攝像機數字高清攝像機數字BETACAMDVCAMDVCPRO等各種專業攝像機,配合搖臂軌道車燈光等輔助設備,拍攝出精美的畫面
二 後期製作
使用3DMAXMAYASOFTIMAGE等工作站軟體製作片頭動畫,高級非編工作站進行畫面剪輯,音頻電腦工作站進行錄音、配音;再加上廣播級字幕系統、特技系統使製作出的專題片達到預期效果
三 簡單流程
1、撰寫方案:全面、概括的介紹企業。
2、寫腳本:將方案內容進行分鏡頭,搜集相關的視頻、音頻素材。
3、根據腳本進行拍攝內容。
4、設計製作片頭。
5、後期編輯:剪輯、配音、配樂、字幕、特技轉場,全成VCD或DVD。
四 製作流程-復雜流程
1 拍攝前准備:
就製作腳本( Shootingboard )、導演闡述、燈光影調、音樂樣本、堪景、布景方案、演員試鏡、演員造型、道具、服裝 …… 等有關廣告片拍攝的所有細節部分進行全面的准備工作,以尋求將廣告創意呈現為廣告影片的最佳方式。
2 第一次製作準備會:
PPM 是英文 Pre-Proct Meeting 的縮寫。在 PPM 上,製作公司就廣告影片拍攝中的各個細節向客戶呈報,並說明理由。
3 第二次製作準備會:
經過再一次的准備,就第一次製作準備會 (PPM1) 上未能確認的部分,製作公司將提報新的准備方案,供客戶及廣告公司確認。
4 拍片前最後檢查:
在進入正式拍攝之前,製片人員對最終製作準備會上確定的各個細節,進行最後的確認和檢視,以杜絕任何細節在拍片現場發生狀況。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場地、置景、演員、特殊鏡頭等方面。
5 拍攝
按照最終製作準備會的決議,拍攝的工作在安排好的時間、地點由攝制組按照拍攝腳本 Shooting board 進行拍攝工作。為了對客戶和創意負責,除了攝制組之外,通常製作公司的製片人員會聯絡客戶、有關創作人員等參加拍攝。
6 沖洗作業:
就象拍照片之後需要洗印一樣,拍攝使用的電影膠片需要在專門的沖洗廠里沖洗出來。
7 轉磁:
也叫作 Film-to-Video Transfer ,沖洗出來的電影膠片必須經過此道技術處理
影視後期特效主要有創立視覺元素、處理畫面、創立特殊效果、連接鏡頭等作用。
創立視覺元素:在影視作品中,為了使信息傳播更為精確、畫面質量更為精美,或者為了讓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某個物體作為推動情節發展的主題,需要製作非常逼真的或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視覺元素,而這類元素的創立,影視後期特效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處理畫面:根據目的不同,畫面處理的思路和理性也有所不同,其中最基本和最廣泛的作用可能就是調節色調了。現在的商業影視作品多會在後期製作時調節畫面的色調,這樣一方面可使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拍攝的畫面能夠在色調上統一起來,另一方面又能通過對作品整體色調的處理表現作品的氛圍和情緒特徵,或者根據需要通過單獨突出或淡化某種色調來達到要強調的視覺效果或表達特定的`情節含義。
創造特殊效果:隨著觀眾視覺經驗的豐富,自然的畫面效果已經不能很好的吸引觀眾的注意。特殊視覺效果在影視製作中的廣泛應用,使畫面更具有表現力和沖擊力。
連接鏡頭:連接鏡頭不僅是指一個個鏡頭組接在一起,而是指創造組接的方法,使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過渡也成為表現的元素。
什麼叫影視後期製作,影視後期這個說法就有問題。電視行業分為兩個類型
1。電視欄目類型:必須與電視台簽約合作,以電視欄目為主。節目製作方面的結構為,藝術總監、責任編導、節目編導、攝像師、剪輯師(或技術員)
2。電視劇類型(包括專題等):製作節目,再賣給電視台。節目製作方面的結構為:導演、攝像師、燈光師、剪輯師、剪輯助理。
在這些職務中,經過短期培訓(2個月內)就能上崗的有攝像師、剪輯師。如果要做編導,則需要學習攝像、剪輯、編導等幾門知識。
公司的要求很簡單,如果你做剪輯,那麽你必須根據腳本能都獨立完成一個節目的剪輯。如果你做後期技術員,你必須能夠操作機器按編導的指揮完成節目製作。
軟體嗎?DPS Velocity;Edius;Avid xpress;以及部分 AE知識,PS知識就可以了。但這里提醒一下,在電視節目製作中,軟體只是一個工具。重要的還是剪輯的基本原理及運用。
如果一個製作公司工作流程不分,節目類型不分。應該是服務類型的公司,沒有自己的產品。這樣的公司確實沒有發展前途。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電視剪輯的值錢之處,在於思想,而不是軟體。如果以軟體為號召,也就是機器設備的延伸。。。。。確實沒有發展。
畢竟電視是一種藝術,雖然經常的時候,電視節目不好看
以視覺傳達設計理論為基礎,掌握影視編輯設備(線性和非線性設備)和影視編輯技巧,能夠進行影視特技製作的技術
影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形式。從好萊塢大片所創造的幻想世界,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再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無一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過去,影視節目的製作是專業人員的工作,對大眾來說似乎還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十幾年來,數字技術全面進入影視製作過程,計算機逐步取代了許多原有的影視設備,並在影視製作的各個環節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直到不久前,影視製作使用的一直是價格極端昂貴的專業硬體和軟體,非專業人員很難見到這些設備,更不用說熟練使用這些工具來製作自己的作品了。隨著PC性能的顯著提高,價格的不斷降低,影視製作從以前專業的硬體設備逐漸向pc平台上轉移,原先身份極高的專業軟體也逐步移植到
平台上,價格也日益大眾化。同時影視製作的應用也從專業影視製作擴大到電腦游戲、多媒體、網路、家庭娛樂等更為廣闊的領域。許多在這些行業的做作業人員與大量的影視愛好者們,現在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電腦,來製作自己的影視節目
許多人接觸到影視節目製作,是從三維動畫開始的。直到目前,了解乃至掌握三維動畫製作的朋友很多,介紹這方面的書籍也不少,而對於影視後期製作,多數人並不了解,相關的書籍也不少,而此類圖書一般也只關心某一軟體的具體使用,對於影視後期製作的基本流程和原理卻不甚重視。希望讀者通過本專題,在了解和掌握具體軟體的使用的同時,也對影視後期製作的整個過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影視片頭製作大揭密這篇文章可以去看看。
;E. 影視後期製作的流程是怎樣的
1.初剪:也稱為粗剪,目前剪輯工作一般都是電腦操作完成,拍攝素材在經過轉磁後,首先輸入到電腦中,導演和剪輯師可以在拍攝期間就進行初剪。初剪的階段導演和剪輯師會將拍攝素材按照腳本的順序拼接起來,剪輯成一個沒有視覺特效、沒有旁白和音樂的版本。
2.正式剪輯:初剪得到確認以後,就該進入到正式剪輯的階段,這一階段也被成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要對初剪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然後將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視頻當中去,跟隨導演的想法適當調節影片內容。
3.調色定調:精剪完成過後,由導演和攝影師等成員確定影片色彩基調,最後由調色師完成影片整體的色彩製作,期間將根據影片素材和導演等要求來進行適當的調整,最終完成影片調色工作。
4.作曲選曲:影片中出現的音樂可以選擇作曲或進行選曲,二者存在一定的區別,選擇作曲的話,電影將擁有獨一無二的原創配樂,並且音樂的完成度極高,能切合畫面使得擁有完美的影片效果,但原創作曲價格偏貴預算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作曲;選曲的話,對成本方面來說比較節約,但其它影片也可能會用到同樣的音樂會產生雷同感,選曲方面還要注意版權問題,運用現有音樂是需要付出版權費,在此不能因小失大。
5.特效錄入:特效環節是影片中較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將拍攝不到或者拍攝效果不好的場景畫面進行特效製作,當然會將運用到十分專業的特效製作軟體,觀眾們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強視覺效果的電影正是因為特效錄入這個環節完成的很好,給觀眾帶來真實的視覺效果。
6.最終合成:此環節加入旁白和對白,完善音樂,音效剪輯師會為影片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完成聲音部分的素材,最後一道工序是將以上所有元素並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並合成在一起,最終完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由此看來,電影後期製作中重要的環節由剪輯、特效、調色、聲音這幾大塊組成,想要系統的學習這幾塊的專業知識,大家不妨從這幾個方面開始學習。
F. 如何把電影後期製作做好呢
現在很多人都在做影視劇,由於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對熱愛電影的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實現理想的好機會,讓更多的人能夠低成本投資來製作影片,那麼很多人欠缺了一些經驗,特別是後期製作這塊,能力薄弱,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下後期製作的一些重要環節,希望對於電影夢的愛好者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如果有條件的話,在拍攝期間,就能夠把當天的素材拷貝到製作的電腦里,然後粗剪下片子,以便後期能夠更好的處理;
其次,我們回到後期剪輯房,能夠把攝影素材整理好,錄音素材拷貝入電腦內,開始根據場記單把粗剪的片子進行細剪;
第三,細剪之後,把錄音素材挑選好,開始後期合成;
第四,後期合成之後,精剪片子,然後開始倒入做音樂創作;
第五,所有的工作到位之後,我們就開始貼字幕,完成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