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家衛電影風格
連續看了幾部王家衛的電影,頗具特色,電影中的故事、敘事方式、色彩、音樂、獨白等都很獨特,別具一格,讓人印象深刻。
一、色彩
王家衛曾經說過:我拍電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時的喜悅、傷心、失落帶給觀眾。找尋回憶、品味時間,在他眼裡,時間與空間不會成為他與過去對話的屏障,他在電影里遨遊並享受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緩音樂的動情,他善於用色彩表達他的思緒,鮮明且熱烈。在中國電影界,其美學思想的靈活運用可謂是獨一無二。
二、色調
色調是一切記憶的前奏,在這個視覺文化時代。王家衛電影的畫面做的精緻而曖昧,王家衛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詞,而是某個畫面的顏色格調。在王家衛的電影里頭,灰、白、黑、紅永遠是主調,曖昧、低迷、頹敗、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電影,訴說著傳奇的故事。
三、音樂
王家衛說:「對他來講電影總是光影與聲音,音樂則是聲音的一部分,音樂也是營造氣氛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讓人想起某個年代。」王家衛電影中的音樂常常帶有很強的敘事性,每次出場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 獨白
王家衛的電影慣用獨白敘事,這是他的一大特色。這種單向流動的情感,力在表現人們的孤獨感、失落感、人之間的疏離,人與人之間缺乏與障礙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質的追求,是一種實現自我的慾望的表現手法。王氏電影中,人們往往只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拒絕與人交流,保持沉默,選擇用獨白表達內心的情感。
王家衛電影中的人物,通常都會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拒絕了解別人,也拒絕被別人了解。他們傾向於保持沉默,用獨白宣洩內心的感覺。例如《重慶森林》中,警察二二三深夜給朋友打電話傾訴,卻被朋友們一一拒絕,最終他選擇在獨白中抒發情感,那串獨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個東西上都有日子。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而另一個警察六六三在被女朋友拋棄後,只好對著家裡的毛巾、肥皂、玩具等自言自語。他對著用過的肥皂說:「不要那麼沒有骨氣嘛,她才走幾天竟然就瘦成這樣。」對著濕淋淋的毛巾說:「我都說了叫你不要哭,你要哭到什麼時候?做人要堅強一點。」影片《墮落天使》中則是把獨白運用到了極致:啞巴何志武用獨白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感受。
五、故事敘述的結構
傳統電影一般都是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個故事的情節設計都經歷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反觀王家衛的電影,卻並非如此。
他並不是要講述一個多麼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於呈現一種可能被人刻意忽視的氛圍——反映人性真實性的狀態。王家衛的影片大量地採用「碎片」式的敘事策略。
具體來看他的影片,從《阿飛正傳》開始,《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東邪西毒》等影片,敘事的整體感都不強,而且是越來越淡薄。影片《2046》更是全然打破了傳統的故事敘述規則,「碎片」式的敘事策略占據了重要位置。在這些電影中不難發現,基本找不到能夠維系故事情節和因果聯系的脈絡,基本上都是由一個個斷裂的敘事片段組成,碎片組合而成。所以,人們在觀看王家衛的電影時,被感動的原因往往是電影當中的一個鏡頭、一個眼神或者是一句台詞。而對於他的整個影片結構,看完後的感受就是雲里霧里,朦朦朧朧的很是漂浮。這種「碎片」式的敘事策略狀態,成為王家衛電影的典型特徵。
王家衛電影中對數字或者是時間的偏執,是影片的又一特色。比如在《2046》中,「2046」這個數字就像是一個謎一樣貫穿影片的始終。它是周慕雲和蘇麗珍回憶中的一段插曲,是隔壁的房間號碼,是他在追逐露露時看到的一串號碼,還是他小說中的發生時間,是一列一直走不到終點的列車„„還有《重慶森林》中,有一段獨白這樣說道:「我和她最接近的時候,相距才0.01公分,五十七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六個鍾頭之後,她喜歡上了另外一個人。」王家衛將人的情感變化直截了當的用時間量化,有黑色幽默的冷漠和戲謔成分。(部分摘自網路影評)
2. 王家衛的電影,是如何用鏡頭講故事的
談到王家衛的鏡頭特效,可能你首先會想到色調,不過今天我們來說說鏡頭手法。《墮落天使》王家衛用自己獨到的表現手法將香港社會底層生活描述的淋漓盡致。
1.超廣角鏡頭
《墮落天使》中有很多晃動的鏡頭都是採用手提攝影的方法完成,很多畫面有很強的晃動感,用來突出表現都市的模糊感:情感模糊、關系模糊、時空模糊。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可以在前期或者後期通過模糊來營造晃動感,用來表達人物模糊的情感,可以讓畫面更有故事感,更高級。
學會了王家衛這三種鏡頭技巧,你就可以更輕松的拍出大片。
3. 王家衛電影中背景模糊但是人物清晰是怎樣拍出來的
1隻看你用的是專業機還是家用機了,用專業機就有三種方法,拉長焦距;開大光圈;縮短攝距。當然,可以同時用。
家用機則達不到這種效果
2大光圈.慢速度.對焦點在人的面部.這樣只有人物是清晰的.前面和後面的景物都是模糊的.
4. 王家衛真的是美學大師,王家衛有哪些絕美鏡頭
今天是7月15日,根據最新報道。王家衛夫妻出席最新的慈善晚會的時候,身著服裝顯得非常美麗,引起了網友們對王家衛美學的感嘆。而作為出色的導演,王家衛的電影作品更是具有代表性的美學作品,其中的畫面非常出色,並且加上王家衛獨特的抽幀式的剪輯,給了他的電影一種朦朧的感覺,那麼王家衛有哪些絕美的鏡頭呢?
希望王家衛以後能拍出更多好的電影!
5. 王家衛是怎麼把一個想法拍成一部電影的
葉問與黃飛鴻、霍元甲等人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俠,民族英雄,他們是功夫的代名詞。如果要將他們的英雄事跡拍成電影搬上銀幕,應以至剛至陽的敘事手法來講述,這才符合豪烈的英雄主題。而熟悉王家衛的觀眾都知道,王導慣以文縐縐的台詞,和沉寂的靜止鏡頭來延展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這使電影散發出一種「作家導演」深刻哲思的藝術氣質。但要以他獨特的文藝風格來展現功夫拳拳到肉的快意恩仇,拍出來滿屏的違和感是不難想像的。而且,有甄子丹版的葉問1、2珠玉在前,這無論是對王導的個人品牌和市場回饋的保障都是一次勝算不高的挑戰。
意外的是,王導操刀的《一代宗師》上映後,口碑和票房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用心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王家衛很有智慧,這是他揚長避短的結果。他知道剛猛凌厲的拳腳功夫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他更清楚主演梁朝偉的功夫底子比不上甄子丹。所以,他不比拳腳,比「想法」。
影片一開始,葉問和宮寶森在金鍾樓對陣搶餅的那場戲里,王家衛已借宮寶森之口開片明義——我們今天不比功夫,比「想法」。用電影語言來闡述內心的想法,這是王家衛擅長的領域。所以,《一代宗師》盡管也有很多精彩的打鬥戲,但在視聽沖擊上作出深度的詩意化,宮二與葉問比武時富有舞蹈美感的輾轉,深蘊的眼神的交流;宮二與馬三對決,劍拔弩張的肢體表達被大量特寫腳步、手掌所掩蓋等等,都在體現王家衛想法先於形式,本質高於存在的藝術表達理念。
這對於想體驗功夫片搏鬥的視覺沖擊來說,不免覺得王家衛是在「掛羊頭賣狗肉」。但王家衛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通過別具風格的精到剪輯,用構圖去構建一個時空感、空間感十足的獨特的電影質地,再加之以耐人尋味的台詞供人咀嚼,足以將觀眾帶進忘我之境,徜徉在他的藝術世界裡。如,在《一代宗師》里我們看到的擺動的時鍾、斑駁的古城牆、閑逸的閣樓、孤獨的背影、漫賤的水花等一系列構圖,都讓觀眾產生回到舊時光的感覺,並沉浸其中,自然變成了王家衛「想法」的聆聽者。
電影中,宮寶森引用武術界前輩的一句話作為他南下欽點接班人的初衷——拳有南北,國有南北嗎?這句話揭示了南北武術界推選接班人的標准。能統領武術界的接班人武學宗師到底該具備什麼樣的資質,這不僅是宮寶森一直在追問的問題,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思考,更是王家衛的「想法」——即武學宗師的定義。
之後,宮寶森出於謙讓,自認輸給了葉問。從某種角度上看,其實葉問和宮寶森在對武學宗師的資質標准問題上已經達成了共識。中國儒家文化背景下,藝術表達總是無法脫離儒家人文價值觀念的規范,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王家衛更是傳承儒家的價值理念,以此為准來闡述對武學宗師理解。
在他看來,宗師分的定義分為三個境界,影片中已借宮二(章子怡飾演)之口說出:第一境,見自己,即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認同;第二境,見天地,即人生一世應承擔的責任與使命;第三境,見眾生,即忘掉榮辱貴賤,回歸生命的朴質與平凡的本真。頗具玩味的是,在這個基礎上,甄子丹版的《葉問1》、《葉問2》恰巧對位三境中的第一、第二境:《葉問1》講述葉問名震國人,贏取鮮花和掌聲的經過,這即可界定為修身齊家,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葉問2》里,葉問為民族尊嚴而戰,上升到濟世救國的社會責任。且不論王家衛是否有意拿來相互比較,但他對武學宗師定義絕不會,也不能局限於第一、第二境的層面,而是上升到更有博愛情懷的第三境——見眾生,即忘掉個體的榮辱貴賤,回歸生命的朴質與平凡。
電影以三條敘事線索各自作為第一、第二、第三境的指代:第一境,馬三對個體得失的痴念代;第二境,宮二對門派榮辱的執著;第三境也是王家衛極力倡導的,葉問對武學的終生思考與成就。在王家衛看來,第一、第二境思想困境在於他們無法放下「自我」主觀前提。
一,宮寶森前面引用了武術界前輩的一句話:「拳有南北,國有南北嗎?」。在宮寶森看來,推動國家民族和同胞實現大同才是武學的精髓所在。在這樣的宏大願景下,需要更多的習武之人相互兼容並包,彼此通過「克制小我以成全大我」的胸襟來合力構建。大徒弟馬三為博上位,在南北對陣的金鍾樓上出手狠辣,雖然技藝驚人,但卻加深了南北對陣的敵意。宮寶森教育馬三:「刀的訣竅在於藏而不在於利。」在宮寶森的武學理念中,武術是致人自強不息、重構尊嚴、實現平等的途徑,而不是助長個人私利,踐踏人格的利器。他要以和為貴,以此類推促進南北武術界摒棄門戶、宗派、地域的狹隘觀念,實現南北一家,包容並存。馬三強化「自我」存在的作風與宮寶森推崇的武學理念格格不入,打破了宮寶森苦心經營的和諧氣氛,被趕回來東北。最後喪失氣節,欺師滅祖,投靠了日本人,終將走上了不歸路。
二,宮家受到武術界多年推崇,門楣光耀了幾十年,這讓宮家人養成了高傲的人格——宮二、馬三都以冷峻高傲的姿態傲視群雄。正如宮二所說那樣:「宮家沒有敗績。」宮寶森在「想法」上自認輸給了葉問,而宮二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隨後去找葉問鬥武。她不明白的是,宮寶森的「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輸。在與葉問對陣中,宮寶森了解到葉問的「想法」高度一致,都有致國家、民族、同胞實現大同的抱負,他更明白要實現這樣的抱負,必須要放下個人榮辱得失的大度。所以,他的「輸」其實是為了向世人、葉問作出克己復禮的精神表率;他的「輸」其實是以進為退,在「放下自我「的大無畏精神面前,他比葉問提前跨出了一步,輸在形式上卻贏在氣度上。他的「輸」不旦沒有讓宮家折辱,反而為宮家增添了榮光。即使最終命喪馬三之手,宮寶森也只留下了「不問恩仇」的遺言。只惜宮二無法體會宮寶森「無我」的精神境界,為報家仇,不惜一切代價。雖報了仇,為宮家挽回了「聲譽」,但自己也身受重傷,落下痼疾,最後鬱郁而終。
三,王家衛通過馬三、宮二兩個人物不同的命運走向和遭遇,揭示了第一、第二境的精神層面的局限,以此來反襯他所倡導的第三境。《一代宗師》的成功直接證明了王家衛極力倡導的「第三境」更為超然,深邃,也更符合中國觀眾價值取向,和文化心理的訴求。葉問的一生經歷光緒、宣統、民國、內戰的動盪之痛,大起大落,翻越過丘陵,仰止過高山。宮寶森自認「輸」給了葉問之後,一夜之間葉問名聲大噪,成為武術界的領軍人物,可謂風光無限。但隨之而來的是抗日、內戰,在時代洪流的沖擊下,他的人生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就像電影里他說的那樣:「我七歲學拳,四十之前未見過高山,第一次見到,發現最難越的是生活。」在抗戰動盪的社會背景下,葉問一家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的生活,死亡、飢餓、逃亡等時代的烙印深深的刻在他心上,使得葉問參透了生命的渺小與短暫。
從影片結尾看到葉問對武術作出的總結中,便可領會到他對生命和武術真諦的參悟 :對我而言武術是大同的,千拳歸一路,到頭來就兩個字:一橫,一豎。經歷苦難的洗禮,促使他回歸平凡,簡朴的生命觀。
葉問的一生豁達開明,他摒棄了「內功不外傳」的舊觀念,對後人傾囊相傳,真正做到克己復禮,實現大同的「無我」境界。葉的真傳弟子李小龍秉承他的武術理念,將「無我」的武術真諦發揚光大,把各門各派的功夫融會貫通,打開武術界的新局面,並將它推向全世界,掀起了國內外一股股功夫熱潮,真正實現了「世界大同」的宏願。
王家衛《一代宗師》的成功是必然的。在世界文明中,盡管國家、民族、地域文化之間仍存在著差異,但不可否認的是,自由、平等、博愛是每個人種、每個民族所熱切追求,成為代表先進文明的核心價值觀。
《一代宗師》表述的「無我」之境體現出一視同仁,平等的普世價值觀,所以它引起觀眾的共情心理。這是《一代宗師》成功的根本原因。
6. 請教王家衛在重慶森林中的拍攝手法
影視鏡頭的拍攝手法多種多樣,一部影片里也不止一種手法,要具體的鏡頭分析才行啊!推拉搖移,以及攝影機機位的移動,還有內部鏡頭的變化都很多種的。
王家衛最顯著的拍攝手法就是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了,超廣角鏡頭在《墮落天使》中最明顯,其次,慢鏡頭也是他喜歡的,空鏡頭用的也很多。
一直晃動的那個是「搖攝」,搖鏡頭;主角慢動作和景物快速移動涉及到快鏡頭和慢鏡頭。
快慢鏡頭是通過改變鏡頭在拍攝時的運轉速度來實現的,這個涉及到畫格,鏡頭以高畫格拍攝以正常速度(一般是24畫格)放映會形成慢鏡頭,以低畫格拍攝以正常速度放映會形成快鏡頭。
快慢鏡頭同時出現在同一個畫面里,那是通過鏡頭的組接實現的,這部分在後期製作的時候通過軟體實現。
7. 詳細介紹一下王家衛的電影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大都充滿著濃郁的藝術風格,並且憑著這一特點,王家衛的電影也受到了業界一定的好評。在王家衛的電影當中,獨白、碎片式敘述風格、時間、空間等特點,都表現的淋漓盡致。也正因為這一特點,成功的塑造了「王氏」風格的影視藝術風格。
拓展資料:
王家衛(Karwai Wong),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舟山。香港電影導演、監制、編劇。
王家衛的主要作品有《旺角卡門》、《阿飛正傳》、《東邪西毒》、《花樣年華》、《一代宗師》等。
8. 別具一格的視聽語言,王家衛的電影有何技法
王家衛的音樂特色,在《首映雜志》年台灣訪問王家衛時,王家衛透露了一些關於他的音樂的說明。就圖像和聲音而言,王家衛在他的電影音樂中描述了“感覺”。“音樂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音樂已經提醒你所處的環境和時代。在我自己的電影中,我將首先了解環境是什麼樣的,包括地理環境和這個地方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所以音樂經常成為環境的一部分。有時候,我心裡有一種根本無法解釋的音樂。是直接意識到戲劇應該是氛圍。
糜爛的音調,鬆散的歌聲,一點點深沉和濕潤,MoMo和平靜,迷戀和迷戀,沒有原因,沒有解釋,只是靜靜流淌,手掌大小的空間充滿了淡淡的迷茫,孕育著愛情、事業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