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電影院的外國電影都是國語配了音的,網上一般就沒有國語版的
裝b的人太多了,看國語版本怕被認為是土鱉!
⑵ 電影院是怎麼放映電影的呢
從電影發行公司購買的放映權。
電影拍攝結束後,要把影片送到電影局審查,審查通過後,嫌宏正製作方會把影片送到中國電影集團確定上映檔絕戚期,確定後製作方會開始對影片宣傳。
此時製作方會聯系院線確定上映的規模(即在此影院上映的影廳數量,也可理解為賣出的拷貝數量),當確定上映的規模後,製作方開始製作拷貝,專業術語叫做數字拷貝,電影院放映影片就是使用的這種拷貝。
電影院放映制度:
解放後,國家成立了各省、市電影公司,實行國家統一拍攝、統一發行、統一放映,實行電影公司制度。
2002年,中國開放電影發行、拍攝、放映,中國電影實行院線制,影院可自由選擇院線加盟來取得影片來源。
電影拍攝也不再是由電影製片廠壟斷拍攝,只要取得拍攝許可證和放映許可證即可。影院則採用分賬的形式來分取利潤,國家規定:影院方不超過50%。
就是說電影票,60元一張,院線要收芹悔30元。再由院線、發行、拍攝方分,電影都將發行數字版。
⑶ 什麼樣的電影才能在電影院上映
國產影片:電影拍攝結束(我的意思是後期完成後)後,要把影片送到電影局審查,審查(說起國內的審查制度,會讓所有電影人心痛)通過後,製作方會把影片送到中國電影集團確定上映檔期,確定後製作方會開始對影片宣傳。此時製作方會聯系院線確定上映的規模(即在此影院上映的影廳數輛,也可理解為賣出的拷貝數量),當確定上映的規模後,製作方開始製作拷貝,我國現如今製作方和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是4:6。
電影的很大一部分成本,並不是拍攝的費用,而是用在如何進入電影院。
⑷ 我為什麼覺得最近電影院上映的都是國產片了,美國火爆大片去哪裡了
最近是國產片的主場。好萊塢最近也沒什麼火爆電影啊,除了mad max不過這一部太火爆沒引進。沒出意外的話過幾天就來了,有《碟中諜5》
⑸ 電影院不會放以前的電影嗎怎麼都是新出來的電影
在中國,一部電影要能在影院公開放映,涉及到兩方面的許可,一是版權方的許可,二是文化主管部門的許可。
版權方的許可,無非就是通過一家發行商簽下發行合同,這是有年限的。主管部門的許可,就是某部電影獲得放映許可證書,我們在公映的電影前都看到一條龍飛過,然後下面蹦出一行字。這就是俗稱「龍標」的放映許可證。
經典老片要想合法公開放映,也必須拿到這兩個「許可」。如果搞不齊兩項許可,電影哪怕再經典,影院也不敢違法放映的。如果放映版權已經過期,光憑影院是不可能搞定的,因為影院沒有發行資質。除非有一家發行公司願意去做這個事,去重新和經典老片的版權方商談、獲取發行權。但是,發行公司幹嘛要干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電影票房分成以100元為例。
1.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專項基金----分5%=5元。
2.營業稅----分3.3%=3.3元
以上2項支出後,剩餘91.7元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瓜分。
3.影院(院線)----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62%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但院線為擴大市場份額和拉攏影院實際按2%~7%之間分,一般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線分4.59元,合計52.27元。
4製片(發行)----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43%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發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製片分34.85元,發行分4.59元,合計39.44元(象華誼自己製片和發行則全拿這部分)。
⑹ 國產電影是什麼意思票房記錄怎麼確定
國產電影就是中國牌的電影~~
票房主要就是指電影在影院上映時賣出票的總額.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主要就是看他的票房銷售情況.如我們常聽到有些電影或演員被稱做票房毒葯,就是指這部影片或這個演員出演的影片上座率很差,沒有什麼票房收入.同理,如果說是票房冠軍等
1.戲院、火車站、輪船碼頭等處的售票處。
2.指票友聚會練習的處所。 老舍 《趙子曰》第十五:「有勸他組織票房的,有勸他拜 王又宸 為師的。」 馬三立 張慶森 《黃鶴樓》:「我呀,在票房的時候,也有清排,也有綵排呀。」
3.舊時土匪拘留被綁架人的地方。 姚雪垠 《長夜》三:「走著走著,他們漸漸地明白了他們已經成了『票』」原註:「江湖上將被綁架勒贖的人叫做『票』……加上一個名詞語尾,便成『票子』……大股土匪中拘留票子的地方叫做『票房』。」
票房的由來
一部電影放映期間累計之總收入,亦稱「gross」。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歌唱者需持有執照,所謂唱票,這些業余歌唱者之間就互稱為票友,以後票友就成了業余演唱者的代稱。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以後天津、上海、武漢、南京、常州、蘇州、台灣、四川、濟南、香港、澳門、煙台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華人居住區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學、中學、工廠、農村、街道、茶樓、飯店、公園等到處都有。
票友大多數是為自唱自娛,如清朝的皇帝愛新覺羅·載湉、貝勒愛新覺羅·載濤、袁世凱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經紀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銀行老闆馮耿光、張伯駒、生理學家劉曾復都是造詣很深的名票,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有不少人由業余轉為專業演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海」,如老生張二奎、孫菊仙、汪笑儂、言菊朋、郭仲衡、奚嘯伯,花臉黃潤甫、金秀山,小生德?B如,老旦龔雲甫、卧雲居士,琴師李佩卿都是京劇舞台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家。近年票房活動非常頻繁,甚至遠遠超過了專業劇團。
⑺ 所有的國產電影都會在電影院上映嗎不上映的話,電影公司怎麼賺錢啊
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會在所有的電影院上映,但是絕大多數電影會在大多數電影院上映,只是上映時間,上映長短,檔期和場次等等有很大區別。
電影會出DVD,會拉贊助,會出售版權等等方式盈利。
⑻ 電影院上映的版本都是國語配音版的嗎
電影院上映的電影版本不都是國語配音版
國產片多數都是國語配音版。
港片在廣東地區可能有粵語配音。
國外電影一般有國語配音版和外文原聲中文字幕兩種版本,
買票的時候留意一下版本,根據你的需要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