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和我的父輩電影手抄報
手抄報怎樣畫:
Ⅱ 關於世界電影史的發展
(1)電影的發明時期(1896年之前):此時期最豐富的期刊資料是科學雜志與攝影公報,在這些雜志、公報中,除了攝影機的說明和發明家取得的專利權之外,還可以找到有關活動形象的節目的報道,這些報道可以稱之為電影評論的最初雛形。
(2)先驅者的時期(1896—1908年):這時還沒有專門的電影雜志,但記述影片或電影放映的專欄和電影廣告卻可在專門報道演出的期刊上,特別是在報道雜耍場、音樂咖啡館和游藝戲院演出的期刊上找到。另外,在巡迴演出商主辦的同業刊物上也有關於電影的專欄,這些巡迴商人當時是影片的主要買主。
在影片出售成為通例的時期,從為影片所作的廣告中可以相當准確地斷定影片的發行日期。在影片的生產國,發行的日期一般同拍成的日期相近;而在國外,則可能相距頗遠,因為影片的出售可以因種種原因推遲到數月或數年之後。
影片發行商出版的目錄也是這個時期的另一主要原始資料。這些目錄總的說來大多標有日期,或者很容易根據各種材料的綜合來判定其具體的日期。有些發行商兼製片商,例如百代公司,還出版一些增刊,後來又變為月刊,這些刊物可作為編制影片年表的基礎。
這些目錄所列的影片普遍都有順序號,可以依此來編制影片年表,但要對編號採用的方法加以認真的研究。
以人們所熟知的最早的影片目錄,即盧米埃爾公司在1897—1905年間出版的目錄為例來說,它在1897年出版的頭五本目錄就列有標號的785部影片。這些影片起初是按類別排列,而不是依時間先後次序排列。人們可能認為,開頭的兩本目錄(共列有487部影片)是一個整體,而從第三本目錄起標號是以時間先後為序的,因為這本目錄一開頭便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即位五十周年紀念》的一些圖片,而這部影片是在1897年拍攝的。然而,1897年出版的第四本目錄卻在第653號上列出了那部著名的《火車到站》,該片卻是路易·盧米埃爾於1895年夏攝成的,與《出港的船》是同時期的影片,而後一影片卻列在第一本目錄上,標號為第6號。因此我們認為,在1897年的第四本目錄中列有幾部攝於1895年或1896年而在前三本目錄中被遺漏掉的影片。反之,第六本目錄倒可當作概略的年表,同1900年的目錄及作為其附錄的1901年補遺的四頁名單一樣。如果要確定發行的月份,那還須從時事雜志、官方的旅行日期以及國家葬禮、各種揭幕典禮、展覽會等方面的記錄上尋找精確的依據,當然也容易從新聞報紙和歷史著作中發現這些材料。
(3)1908—1920年之間:1908年之後,電影企業的發展引起同業刊物(周刊或月報)的出版。在法、英、德、美等國,許多同業刊物每期都按周刊登發行的影片,這樣,人們就可以依照這些影片在生產國最初發行的周次,為主要國家編制影片年表。在這些刊物上,人們也可以找到影片的故事梗概,有時還有主要演員的姓名,製片商或發行商的大名總是會有的,然而直到1915—1916年間,還幾乎從未看到導演的姓名,因此很難為無聲藝術時代的許多先驅者編出他們的影片目錄。
1908年之後,日報上廣告越登越多,有些日報還介紹一些主要電影院的上映節目,這就能使人們得以確定各國首都或大城市上映首批影片的日期。
(4)1920—1930年間:這個時期在各主要國家相繼產生了獨立的電影評論,同時,那些同業周刊也繼續發展,其讀者主要是「影迷」或電影創作者們。自此,導演的名字方被列出,他們的名字成了編制影片年表的主要關鍵,並且由此能夠輕而易舉地列出他們導演的影片目錄。
盡管這些同業刊物旨在大做廣告,招攬生意,可是它們提供的情況卻比早期專供電影愛好者們閱讀的雜志更為准確、更為詳細,後者除了對幾個大導演之外,對當時錯誤地被認為是不重要的影片漫不注意,時常不提這些影片的導演姓名,也不提共同製作者的姓名。
關於「無聲藝術」時期的情況,電影史家更應認真地查考同業的報刊及其年鑒。在這方面,特別要重視1920年以來紐約出版的《影片年鑒》,這是由《電影日報》社出版的,從中人們可以找到1918年至今美國發行的全部影片的細目和每三年編出的索引,列出這些影片的導演、攝影指導、編劇、主要演員等等的名字……
(5)1930—1945年間:這一時期出現了最早的電影史,在法國,萊昂·穆西納克和路易·德呂克是這方面的先驅者,在供專業人員、電影愛好者及「影迷」閱讀的出版物上,提供的情況也比以前更為准確。
關於有聲影片開始後的時期,可以根據當時的出版物,很容易地列出各國攝制的全部影片目錄,包括長片攝制的准確日期及其攝制合作者的全部名單。
丹麥的奧佛·勃魯森道夫在1940年後出版了一部電影創作者人名詞典和一部影片片名詞典。同樣,在大戰期間,英國電影學會的刊物《畫面與音響》也開始出版《影片索引》。
雖說關於一個導演的作品專述早在1920年就有一些先驅者從事此項工作——在法國最突出的是路易·德呂克——可是這些出版物卻給電影創作者的影片目錄規定了形式。以前,一個影迷,甚至一個電影史家要知道那些重要的日期真是困難重重。《畫面與音響》出版的第一期影片目錄是專記述查爾斯·卓別林的作品,標明他第一部影片的製作日期為1914年1月。而外國研究「夏爾洛」的專家,如法國的皮埃爾·勒普洛翁等人前此曾把卓別林開始拍片的日期定為1912年,這是因為他們未能研究美國的同業雜志所致。
(6)1945年以來:這時關於電影創作者的影片目錄大大增加,它們是由各種雜志或出版商刊印的。
五花八門的影片說明書(它們的不同樣式直到戰後才統一起來)也大大增多,尤其在近十年更是如此,電影學會、電影俱樂部以至各種文化組織都發行這種說明書。它們不是用來記述影片創作者,而是記述影片而印行的。僅以用法語印行的來說,這類說明書在1946年至1962年間就出了1500種(根據讓·朗博特收集的資料),有的說明書只是列印的一頁紙,但很多說明書卻是鉛印的,長達十頁或更多。
我們可以把義大利人首先印行的出版物(《多角叢書》)稱之為「影片分析」,這些小冊子按鏡頭號碼次序分析影片的蒙太奇,它們刊登一些從影片的拷貝翻印出來的照片,描述每一個鏡頭長多少米,合多少秒,等等……
這類出版物由於公眾的冷淡不能繼續出版。然而,自1955年以來,電影愛好者的增多又促進了影片分析的出版(法國在這方面尤為人注目的是《前台》雜志社發行的這類出版物),它依據正片拷貝在放大機下進行分鏡頭的研究。這類出版物的科學價值也許不如1946—1947年間義大利的出版物,但仍不失為一種參考材料,而且比起1920年以來專為「影迷」刊行的《影片故事》那種編輯極其草率的商業性出版物來,要嚴肅得多。
在許多國家,電影研究者、史學家、影評家、電影愛好者以及電影俱樂部的領導人等都出版了影片目錄、影片說明以及影片分析,相形之下本國影片的目錄卻為數不多,這類目錄主要是靠電影公司來出版的
Ⅲ 怎樣做出有創意的介紹電影的PPT
圖片,音樂必不可少,PPT的畫面是動態的更能引人注目
Ⅳ 有哪些大眾傳媒方式
1、互聯網:網路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人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和使用這些資源。人們在網路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訪問網上其他用戶、點播電視節目等。一些商家在網路中開設了虛擬超市,顧客不用出門,就能在網上商場中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許多企業都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宣傳本企業的良好形象。
2、電視:電視作為一種最重要、最有效的傳播媒介。電視能使人獲到較強的真實感,及時的感染力持久,傳播效果持久,也適合多層次的受傳者,對受傳者的文化水平沒有太高的要求。
3、手機:手機被稱為第五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大眾傳播媒介,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4、電影: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大眾傳播工具,也是文字、圖像、聲音三者的合成體。通過大家聚聚在一起觀看電影,受眾的情緒更容易相互感染。
5、廣播:廣播技術最先是作為娛樂工具來到世界的。對廣大受傳者來說有較強的接近性,因為傳播者的傳播與受傳者的收聽同步進行的。
6、報紙:報紙是以客觀事實報道和評論為主要內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較短時間傳播信息。
7、雜志:雜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大眾傳媒媒介。當人們對報紙所發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雜志就會應大眾喜好發行。
(4)電影日報怎麼做擴展閱讀
大眾傳媒功能特點
傳播媒介傳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等特點。
大眾傳播媒介具有五項功能,即宣傳功能、新聞傳播功能、輿論監督功能、實用功能和文化積累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分為兩大類:印刷類和電子類。這兩類媒介都有各自的特點。
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報紙的發行量較大,因而是受眾面最大的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是企業比較青睞的傳播工具,因而報紙有許多優點。
第一,信息較為詳細。同電視比較而言,報紙所載信息比較深入細致、詳細、全面,讀者可以獲得比較系統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選擇性。現代生活節奏快,時間緊,報紙雖刊載信息量較大,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在眾多信息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加以閱讀,而不必象看電視和聽廣播那樣,不管喜歡與否,都得照看(聽)不誤。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讀者可以長期保留下來,以備索用。廣播、電視雖聲聲入耳,畫面生動,卻轉瞬即逝,難以在記憶中長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報紙價格相對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群眾能夠接受。電子設備投入較高,且需要特別接收設備,而且電腦還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術。
Ⅳ 如何為影片寫宣傳語
《赤壁》 激烈酣暢的戰爭,曠世傾城的愛情,溫馨調侃的細節,令人看了難以忘懷的震撼美感,《赤壁》有著現代元素並突破傳統的經典的大片,絕對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和感動。
Ⅵ 如何投稿
一、投稿方式
投稿方式有兩種,一種為傳統郵寄投稿方式;另一種為網上投稿方式。一般來說,每個刊物對於手寫稿、列印稿、磁碟稿或網上投稿都沒有具體要求,只要內容好他們都會考慮刊登,當然了,在同等情況下,網上投稿採用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這樣可以加快編輯的處理速度,還可減少咱文章出差錯的機會。如果程序是關於資料庫的,請別忘了同時將有關資料庫發去,至少是庫結構文件,以利於眾編們調試您的程序。另外,手寫稿您可一定謄寫清楚,不容易辨別字母、數字等,您可以在邊上用另色筆註明嘛!如「0」與「o」、「1」與「l」等。
二、投往何處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各種媒體提供了廣大發展空間,也為各為撰稿人投稿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如何選擇刊物來投稿呢?首先確定你投稿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上報發表,那麼把稿件投到那些所謂小報小刊的效果要好的多;如果你是為了稿費,那麼把稿件投到大報大刊,但相對的,採用率卻非常低,因為投稿的較多,但只要用了,稿費是不會少的,並且知名度會隨著你的文章發表多少相應增加,說不定哪一天編輯會找上門來,約你寫稿。
除了傳統媒體的選擇,目前一些大的站點也開始接收投稿及付給作者稿費了。比如電腦報站點、ChinaByte站點、中華網站點、所有網站點等等。對於投稿給站點優勢在於採用較快,稿費較高。對於初學者是個好選擇。
三、刊登查詢
一般來說,對於網上投稿,回復都是比較快的,是否採用最少一兩天就能知道,而最多也就個把星期,也有部分刊物回復比較遲甚至不回復,對於這些刊物,實際上這也是對作者不負責任,你可以根據媒體確定時效期來是否他投,在超過這個期限後可以另作處理。我想你可以先投回復比較快的,他們不用稿件你再投向對作者不怎麼負責任的刊物。投稿後你可以去留意你所投的刊物,一些已上網的刊物可以很快查到你的稿件是否刊登。
對於投稿一定要保存好原始郵件,這是以後出現投稿問題的解決依據。比如你投給了一個媒體,過了時效期,也沒有收到採用通知,這時你又轉投了另一家並採用,但前一家媒體卻又採用了,這時侯不明的讀者及編輯會認為你一稿多投,那麼你保存的原始郵件就是證據了,證明了你是過了時效期才另投其它媒體的。
四、網上投稿注意事項
凡通過E-Mail向電腦報投稿的作者,要在主題中註明稿件名稱,具體投到哪一版,哪位編輯收。稿件可用純文本格式和word格式,圖片可用jpg和gif格式。投給不同編輯的文章要分別寄出,正文中要註明自己的真實姓名、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