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進行拉片
評析一部比較完整的故事片類型的影視作品,常見的具體的評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 評片名,是影視片的具體名稱。片名不但是個稱謂的符號,還包含著如下涵意: )
1)文化含義,片名包含著製作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因為它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容。
2)統領意義。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著給觀眾聯想的餘地,起到審美作用,但最實際的,還應看片名是否承當了統領、指向影視片本體的職能。換一個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視片內容相關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僅僅切合影視片內容,而且對幫助觀眾理解影視片的主題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則更有評論的必要。
(2評導演 )
1) 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2) 導演手段。導演為塑造銀幕形象,要在影視片中利用多種具體的表現手段,通過故事和人物感染給觀眾。導演手段包括:畫面的運動和鏡頭的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音樂、語言的運用;場景交換;氣氛烘托等。評論影視手段運用,要億時億影視片的具體情況,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創造性。
3) 導演風格。優秀導演在優秀影視中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有異於其他導演的追求、創造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地,將特色稱為特色,將突出的特色(或轉為穩定出現、反復實踐的特色)稱為風格。風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現。評論導演風格不僅是對導演創造力的一種衡量,而且是對評論者鑒賞力的一種衡量。不能把風格的帽子隨便亂戴,也不能對明顯的風格視而不見。
4) 導演創造。從影視片來看導演對劇本的轉化、實現成為影視片的過程中有哪些創造,可以看出他為社會生活、為影視藝術、為廣大觀眾創造了什麼,導演創作體現在影視片在中,因而,對影視片的評論,總相關著影視片的創作領導核心導演。因而,評影視片,就評論了導演,雖然有時不必單獨地評論。
❷ 拉片是什麼意思啊
拉片,是一種反復觀看,暫停,慢放,逐格觀看電影的,神經質的觀影活動。這種觀影活動,不是為了發現劇作,表演或者主題的秘密,那些秘密要麼可以從劇本獲得,要麼多看幾遍就成了。 也不是為了獲得更深更爽的觀影感受。
以「電影」為師通過拆解優秀電影,經典電影,來掌握構建故事的技法和規律。 拉片是抽絲剝繭地讀電影,拉片需要一格一格地反復看電影,同時分析紀錄下你所看的,把每個鏡頭的內容、場面調度、運鏡方式、景別、剪輯、聲音、畫面、節奏、表演、機位等都紀錄下來,最後總結一下。
主要信息: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❸ 電影、電視劇怎麼拉片子就是一邊看一邊記嗎
拉片子在影視創作行業內被認為是一種學習方法,即細致的,逐段逐場逐鏡地分析、欣賞、學習一部影視作品。根據職業需求和目的,拉片子的方法和側重也不一樣。
比方說,導演拉片子,主要考慮的事鏡頭的運用,攝影構圖,光的使用等等;而編劇拉片子更注重的是編劇范疇的內容,比如人物的塑造,情境的設計,結構的布局,情節的編排等等。
這是職業導向上的側重。另外就算相同職業,根據具體的目的,也會有所側重。比方說,導演想學習某一部片子裡面的動作設計,那麼他在拉片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動作場面,甚至剪輯銜接的內容。編劇學習某一部片子的懸念的設置方法,那麼他更側重的是一部片子中懸念的安排,鋪陳和懸念的釋放這些內容。所以說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待拉片子的話,是根據學習目的有的放矢的。至於如何拉片子,當然不是把影像還原成劇本或文字,而是有目的的記錄。拉片子不同於平常的觀賞,很慢,要邊拉邊思考,從創作者的角度,把內容還原到創作之前,琢磨創作者這樣處理的用意和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實在的訓練自己的創作思維。
另外需要指出的重要的一點是,了解影視作品製作過程的人都知道,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影視作品已經是經過無數次選擇之後的結果,比方說因為時長的問題,不得不減掉刪掉一些相對沒有那麼重要的內容,所以說如果想通過我們面前所呈現的作品,通過拉片子,完整地還原創作者的初衷和創作方法,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拉片子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並不是學習影視作品創作的唯一途徑,或者說主要途徑。創作,尤其是影視創作,還是需要大量的經驗經驗積累、訓練,以及保持敏銳的觀察,有力的創作動力。
推薦一部書,原中央戲劇學院老師楊健的著作,名字就叫做《拉片子》,比較實用,也算系統。希望能幫到你。
❹ 《拉片放映室》第三集---電影里常見的三種場面調度
《拉片放映室》第三集--電影里常見的三種場面調度
拉片有技巧,觀影有門道!哈嘍,大家好,我是劉導!
學會拉片,讓你技術性的看電影!
上一期告訴了大家景別是什麼?
那這一期我們將在景別的基礎上教會大家電影里常見的場面調度!
場面調度是什麼?
就是對攝像機拍攝對象以及虛擬攝像機與拍攝對象之間關系的調度。是導演技藝的中心環節,是演員表演,攝影拍攝,後期剪輯互相融合的關鍵。
當場面調度應用於拍攝電影時,它指的是攝影機及其布置前的一切事物——精緻構圖,拍攝現場場景,置景道具,演員表演,服裝搭配和布光照明等!
場景調度隨著電影的拍攝和剪輯,影響了電影最終在熒幕上呈現給觀眾眼中的逼真度或可信度。
場面調度的意義在於通過對鏡頭內各角色位置關系以及角色與景物,環境之間關系的安排展現角色之間的社會關系,情感關系或者對化角色內心感受。
同時通過對鏡頭中運動主體不同方向的調度,可以構成優美視覺享受的目的。
場面調度的方法有 六種 ,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來說說最常則銷首見的 三種 :
一、 平面式場面調度:
對於銀幕來說,左右方向上的場面調度,在動畫中,以角色的位移或者以背景的反方向移動模擬攝像機運動構成平面式場面調度。
作用:
1、表孫數現時間長短
2、表現跋涉的歷程
3、營造平靜,寧靜的鏡頭情緒
二、 縱深式場面調度
是對銀幕前後空間的調度,與平面式場面調度相比,更具有三度空間感,在固定鏡頭中,縱深式場面調度通常選用具有強烈透視感的角度表現場景的縱深感,如果在此場景中有對角色的調度,則多半會讓角色的運動軌跡垂直於攝影機鏡頭。
從運動鏡頭方面說:展現大場景,營造強烈的速度感和視覺沖擊力,通常用來表現角色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還經常用在全景深鏡頭中,來呈現角色的前後關系。
總結:運用縱深式場面調度,可以使鏡頭在角色或者攝像機的運動中真實的變現畫面斗譽的空間深度,表現角色和景物,角色之間的相互關系,也使得在同一鏡頭中既欣賞角色的細膩表情成為可能,有利於角色的連貫性表演。
三、 運動式場面調度:
通過鏡頭運動配合角色與景物的調度,展現鏡頭空間,表現影片敘事,傳達鏡頭情緒。主要是運動突破了銀幕畫框的限制,使得空間表現具有無限性與自由性。
搖鏡頭使得鏡頭表現空間從讓人感覺非常擁堵的地面逐漸變為具有縱深式的大全景,視野意想不到的開闊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還體現在以鏡頭搖動展現角色調度。
1、場面調度的意義在於通過對鏡頭內各角色位置關系以及角色與景物,環境之間關系的安排展現角色之間的社會關系,情感關系或者對化角色內心感受。
2、也在於通過對鏡頭中運動主體不同方向的調度,達到或表現運動過程或者構成優美視覺感受的目的。
❺ 如何進行拉片
拉片,是一種反復觀看,暫停,慢放,逐格觀看電影的,神經質的觀影活動。
這種觀影活動,不是為了發現劇作,表演或者主題的秘密,那些秘密要麼可以從劇本獲得,要麼多看幾遍就成了。
也不是為了獲得更深更爽的觀影感受。我會重看好多遍《狂暴之路》的飛車或者《黑客帝國》的錫安陷落,或者《迷戀》中阿佳妮的詭異床戲,更別提《我唾棄你的墳墓》中強暴和復仇場面,甚至《馬大帥》里所有范偉出演的段落,這都是非常健康爽快的,愉悅身心的精神活動,但這些都不是拉片。
拉片的目的是為了發現電影導演的秘密。
電影導演的核心秘密是視聽語言(蒙太奇)。即,他是如何用影像,來分解和重組時空的。聽起來很高科技。其實就是,他是怎麼拍的。
而不是,他拍了什麼。
拉片容易走入的誤區是,去拉劇情,表演,美術等內容層面的東西,而不去聚焦內容下面那個,電影的基本形式架構——視聽語言。
視聽語言是電影導演的底線,核心技能,基本內功,你叫它什麼都成。反正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稱之為「小無相功」,掌握小無相功,就可以運轉少林七十二,不,7200門絕技,或者天山折梅手,所有表象(劇作,表演,美術,音樂),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運轉,也必須在這個平台上運轉。
極端一點說,如果一個導演的視聽語言是平庸的,那麼內容的深刻就是可疑的,或者不能持久。
但是,並不是說,只有大師藝術電影中,才有視聽語言的創造。
哪怕在最通俗的商業電影中,也有視聽語言,也有導演的秘密。為了證明這一點,拉一小段大家耳熟能詳的片段——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中,「一夜情之後」。
❻ 如何進行拉片(影片分析)
五景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❼ 如何進行拉片(影片分析)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現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往往是一句話可以講清楚,一萬句也講不清楚。 現代電影的主題是深化的,是觀眾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❽ 聽說你做了孔雀的拉片分析 我們布置了作業,要做5分鍾左右一個電影片段的拉片分析,求助求助啊~
拉片其實就是跟拉鋸一樣——一格一格地反復看、反復倒帶(盤),同時分析紀錄下你所看的、所總結的。一格一格地看電影,深度解讀電影。然後把每個鏡頭的內容、場面調度、運鏡方式、景別、剪輯、聲音、畫面、節奏、表演、機位等都紀錄下來,最後總結一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看電影亦然。拉片就是抽絲剝繭地讀電影。電影專業修養的提高需要慢慢積累。在別人眼中,可能覺得拉片辛苦單調,但對痴迷於電影藝術的人來說,他們卻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