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萊塢電影中經典飛機鏡頭的幕後故事!為一個鏡頭報廢一架飛機
目前,越來越多的電影都包含飛機的鏡頭,如我國的《中國機長》電影以及美國的《空軍一號》電影,不知道你是否會思考這樣的問題,那就是電影中的飛機鏡頭是怎麼拍的呢?是電腦合成的特效?是導演租飛機進行拍攝?還有,電影中經常「出鏡」的是哪款機型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以《空軍一號》電影舉例來講,當時好萊塢需要一整架飛機,一架從內到外看起來盡可能逼真的飛機。
這部電影的導演回憶說:「當時飛機起飛後,它看起來和真正的空軍一號沒有什麼不一樣。」, 「當時的飛行引起了戰斗機懷疑,[洛杉磯中心]告訴他們我們是誰,最後戰斗機返航了,但很難想像當時我們的內心經歷了什麼樣的焦慮」
對於飛機的內飾,電影團隊與美國空軍交流後使用了前「空軍一號」的內飾,即波音727-200的內飾,這是多麼的敬業!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空軍一號》電影中「跳飛機」的鏡頭,則是在美國空軍提供的C-130運輸機上完成的,當時兩架飛機之間有一條真實存在的繩子,並在空中完成了拍攝。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的大多數類似場景中,採用假人進行拍攝並用電腦後期合成的方式也比較常用。
好萊塢租用一架著名飛機進行電影拍攝的另一個例子是詹姆斯·邦德主演的電影:《大戰皇家賭場》,當時導演租用了前英國航空公司的波音747-200,機尾號為G-BDXJ。需要指出的是,當時導演將飛機的機身更改為可以搭載兩個發動機,並賦予了其極具現代感的外觀。
同樣的,波音747不僅得到了導演的青睞,也吸引了一些廣告公司的目光。據悉,保險公司曾租用波音747來拍攝市場廣告,宣傳保險業務。無獨有偶,英國航空公司前幾天還向BBC廣播公司出售了一架波音747-400型號飛機,它將有助於完成BBC廣播公司的攝制工作。
下一個例子是來2020年的新電影《信條》。這部電影目前僅在全球的一些電影院上映,因此我們將不討論其電影情節。但其中的一些片段足以說明波音747飛機的獨特作用。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導演發現,與電腦合成效果相比,購買舊的波音747飛機並使其墜毀,可以達到比電腦合成更震撼的效果,而且代價也不貴。
「我們開始計算兩種方式的差異……最終,購買具有真實尺寸的真實飛機,實際上要比製造微型模型或進行電腦合成更有效。」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在接受采訪時說。
有的導演對飛機的態度更為大膽。在電影《世界大戰》中,有一個場景,主人公醒來時發現飛機失事,當時飛機似乎已經解體,散落在附近。
為了僅用三天的拍攝時間就能達到這種效果,導演將一架舊的波音747帶到了加利福尼亞環球影城的製作現場,並將其切碎。飛機本身僅花費了60,000美元,但運輸本身的費用約為20萬美元。今天仍然可以在洛杉磯參觀該飛機,並且該飛機肯定已經物有所值。
上面的三個示例顯示了好萊塢如何使用飛機進行外部拍攝,但是它們如何完成飛機內部的拍攝?這需要專門的公司。
據悉,有專門從事飛機內部拍攝的公司,並可以提供各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場景布置。包括波音737、波音767,私人飛機,駕駛艙,航站樓和廊橋中的一切場景布置。他們甚至擁有波音747的整個布局。
「好萊塢航空的747寬體噴氣式飛機具有標志性的泛美航空公司的內部裝飾和風格。一共有三間客艙:頭等艙、公務艙和超級豪華的休息室。
上述所有布置幾乎都是攜帶型的,可定製的,並且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
有些影片帶有實際的機艙(尤其是快速拍攝的影片),但是航空公司通常不願意將飛機內飾擺在眾人矚目的位置。以電影《摘金奇緣》為例,新航拒絕了導演要求在頭等艙內進行拍攝的要求(盡管這部電影的拍攝內容全部與新加坡的奢華方面有關)。
《摘金奇緣》導演布拉德·辛普森(Brad Simpson)表示:
「他們(新加坡航空公司)不確定這部電影能否很好地代表航空公司及其客戶。 ……他們[想]讓你想去這個國家。」他接著說:「人們對這部電影不信任。他們不知道這部電影是什麼。現在看來似乎很明顯,但是當我們製作它時,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一部小電影,他們對我們試圖做的事情非常懷疑。」
基於此,這些演員在電影中改乘虛構的航空公司「太平洋東盟航空公司」飛行。
2. 空戰類電影是怎麼拍攝的,是用真的戰斗機在空中拍的嗎
這主要取決於所拍攝電影中戰斗機飛行的難度如何。
例如,派拉蒙公司1986年拍攝的《TopGun》通過流暢的飛行畫面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這里頭大部分的空戰鏡頭都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拍攝的,為此美國海軍專門調來一艘航空母艦及其艦上的艦載機聯隊協助拍攝,據報道當時每天用於戰斗機飛行拍攝的燃油每天就要花費掉7000美元,在拍攝阿湯哥的座駕因為噴射氣流發生失速尾旋時還專門清來了艦上的特級飛行員,但不幸的是這名特級飛行員在協助拍攝將戰斗機從失速尾旋中改平時沒有成功而為此殞命,最後拍攝劇組不得不放棄拍攝真實場景而是採用畫面處理的方式完成了這一鏡頭,因此你在觀看時如果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阿湯哥的戰斗機失速尾旋時的鏡頭比較少,重復的成分比較多。另外電影一開始的驅逐米格戰機離開後,阿湯哥為了幫助隊友降落而違抗命令再次從甲板上復飛的鏡頭也是拼湊的,因為那個動作難度相當大並且危險不小,因為正常著艦時著艦鉤是放下的,而鏡頭是收起的,但是在復飛起來那一瞬間你會發現它的著艦鉤竟然竟然是放下的。畢竟太過危險的動作在可以通過畫面處理的情況下何必用真實的去承擔風險呢?
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國海軍憑借著此片迎來了自二戰結束以來歷史上最高的入伍率,大批美國青年在《壯志凌雲》的感召下加入了美國海軍的行列。
3. 很多包含飛機的戰爭電影飛機是用的真飛機嗎
其實是導演、製片等人利用了實物、模型、電腦特效、分鏡頭等綜合手段實現的
比如說近景鏡頭使用真人、實物、實際大小的模型拍攝,遠景使用小模型拍攝
爆炸效果有專門的特效設備來實現,簡單說就是看上去炸的很厲害其實只是幾團煙火,而且也可以利用電腦、膠片處理等技術後期處理實現
具體說,你看到士兵所在的燃燒「航母」只是一個實際大小的模型的,實際只做出了航母的一小部分,而換個鏡頭俯沖飛機下面的「航母」其實是另一個小的但是是航母全部樣子模型
而且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這些人、軍艦和燃燒效果都可以通過電腦製作出來
而你說的轟炸日本本土的場景,多半是利用電腦製作出來的
4. 在電影中,空中飛機是怎麼拍攝的。原理
機艙內景可以在攝影棚里完成,就是做個類似機艙的架子,裡面設好攝影機位(就是你看不到的那個角度),至於你從機艙窗口看到的外面,你看過那種綠幕的拍攝現場嗎,和那個道理是一樣的。。
高空外景的話,可以是特效,現在電腦技術這么強大,國內都能實現這種水平,更別提米國了。。。只不過比較昂貴了,早年電腦特效沒這么發達的時候,大多靠模型,具體拍攝方式,很難說的清了。。而資金不足的時候,就盡量少做外景,一兩個鏡頭就代表了,主要鏡頭都是機艙內的。。。
至於上面有人說更在後面拍,吼吼,那種戰斗機的場面,你跟個試試,不撞機才怪,再說你把攝影師和攝影機擺在哪,什麼飛機能跟拍戰斗機。。。。除非是拍直升飛機
5. 《中國機長》,在飛機上是如何拍攝的呢
製作團隊之前已經聯系過國外團隊,但是對方表示無法實現對模擬器的靈活控制。
由於擋風玻璃突然斷裂,風速達到700公里/小時,氣溫下降到-40攝氏度。外來氣體濃度低會導致飛行員缺氧,副駕駛仍處於半附著狀態。地面情況都是高地和高山,緊急著陸極其困難。我經常拍這部電視劇不容易啊,很多演員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訓練。在拍攝過程中:袁泉為了表現影片的真實感,主動向導演討罵。「效果如此真實,受傷也是值得的」,而電影《中國機長》因精彩的主題,向民航英雄致敬。正是因為這些優秀的演員還有辛勤的工作人員和機構,我們才能看到這樣的影片。
6. 美國空戰片怎麼拍的
空戰片的拍法無外乎兩種,一個是真機拍攝還有一個是特技製作。
早期由於電影特技落後拍攝空戰片,多採用模型和真機鏡頭結合的模式。但是這樣製作的空戰片很難表現空戰的激烈性,於是在電影工業發達的今天導演可以在攝影棚搭設全尺寸戰斗機模型,捕捉飛機姿態加上特技摳圖讓戰斗機翱翔在天空。
美國大片是在逼真模型(某些現實里沒有的戰斗機)和高模擬特效結合下打造的。畢竟真正讓飛機飛上天的拍攝是昂貴和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