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段關於電影《可可西里》裡面幾個長鏡頭的評價,從性質,手法等各個方面來描述下,字數越多越好。
長鏡頭是針對畫面而言的,但是長鏡頭所包含的信息價值則是由兩方面構成的:畫面元素和聲音元素。對於電視媒介尤其是紀錄片來說,畫面語言是第一位的,但聲音也常常會搶奪受眾的注意力,所以應當充分認識和利用好聲音對長鏡頭信息價值所起的作用。
場景一:遠處,河岸旁,一群不知身份的人,極有可能是盜獵者。
場景二:巡山隊員全體沖入河水中,追捕可能是盜獵者的人群。
通過長鏡頭保留了時空的完整性,真實地再現了緊張激烈的追逐場面,給人以一種純粹的視覺體驗。
場景三+場景四:數以百計的藏羚羊骨陳於荒漠戈壁之上+數以百計的藏羚羊皮陳於荒漠戈壁之上。
這兩個長鏡頭的運用相當出色,可以相信任何看過這種場景的人都無不為這種喪盡天良的捕殺行為觸目驚心進而難以平靜。也正是需要這種大氣的場景才能喚起人們已經麻木的情感。這兩個長鏡頭以毫無保留毫不矯飾的朴實表現了盜獵者那種極致的趕盡殺絕的囂張氣焰。讓人瞬間充溢一種極致的憤恨。也只有這個鏡頭才能如此恰如其分的表現。鏡頭背後的我們看到是同時充溢在日泰心裡的那種誓死抓住盜獵者的決心。觀眾產生了共鳴,無疑是長鏡頭渲染情緒的作用。
場景五:日泰率領的巡山隊員乘坐的吉普賓士在廣漠的荒原之上。導演運用了十分簡單的跟拍手法,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極其有分量的反映出了日泰心中的那種和可可西里的自然風光一樣的威懾的那種執著的堅定。鏡頭所呈現的可可西里的自然風光,吉普拉著那無人邊疆的黃沙,拉出兩道沉重的黃色的飛沙軌跡。讓人感受到任務的艱巨、沉重。當我看到車子在疾馳的場景,自然的想起了另一部偉大電影,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閃靈》。在《閃靈》中,庫布里克在開篇時運用的大量的長鏡頭來渲染整個影片的恐怖基調。一輛家用轎車在陡峭的山崖公路上行駛,周圍是壯闊的大峽谷風光。所不同的是庫布里克用的是俯拍的拍攝手法。但大致內容是相似的:車子在廣漠壯麗的自然景觀下疾馳,潛移默化中奠定了這必將是一場亡命之旅開始的悲情基調。但是諷刺的是同樣在彷彿夢幻的美景之下,一群走向深淵的人的路途的長鏡頭紀實。
場景六:劉棟望著遙遠的城鎮,有人煙的城鎮。
無疑,這在整個影片中可以算作是比較柔和的鏡頭了。因為那不是在可可西里這個無人區的取景。這里有人跡,又作息的人們,有對白超過8個字的人們,還有娛樂場所什麼的。正是從反面說明搜山隊員的那種如同可可西里一樣風光的廣袤的情懷――殘酷的生存環境,沒有任何借口的選擇,沒有任何遲疑的決心。沒有任何的矯飾的對白。一切運用的很好,殘酷的沒有一點餘地。
㈡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跡胡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亂州緩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嘩模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2)一個電影鏡頭怎麼形容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
㈢ 電影鏡頭的詳細介紹
景別指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可分以下幾類: 遠景表現遠距離的人物及廣闊范圍的空間環境全景表現人物全身及周圍的環境中景表現人物膝蓋以上的部分近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特寫表現人物、物體或環境的細部電影攝影中還沿用著其他一些景別名稱,如「大遠景」、 「大全」、 「小全」、「人全」、「中全」、「半身」、「中近」、「近特」、「大特寫」等等,是以上5類景別的更細致劃分。
鏡頭分為不同的景別,是為了按照電影藝術的特殊表現方式,根據表現對象的大小遠近、內容的主次輕重,給予恰當的表現,以達到准確地敘述和藝術地描寫之作用。各類景別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同時,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如遠景、全景可以整個地展示人物動作、廣闊的環境及其相互關系,在表現群眾場面、運動場面,顯示人物行為與精神氣勢,描繪氣氛、意境等方面具有較突出的表現力。特寫、近景表現的內容單一、集中,可以將對象放大,不僅再現、描繪得特別清楚細致,而且具有突出與強調的作用。中景長於展示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的交流和關系,在敘述內容時起著重要作用。 電影藝術發展的初期,鏡頭都是固定拍攝的。大量使用移動攝影,是近幾十年的事。攝影機的運動方式可歸納為如下幾種:
搖──中心位置不變,向縱橫各方向搖攝;
推、拉──利用移動車或攝影師走動向攝影對象推進或拉遠地拍攝;
伸、縮──利用變焦距鏡頭的調整,攝取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的畫面。拍攝的結果在透視方面與推、拉鏡頭不同;
移──不固定跟隨某一對象,縱橫移動著拍攝;
跟──跟隨一個或數個運動著的對象拍攝;
升、降──在升降機上,在升高或降低的運動中拍攝。
各種方式可以單獨或結合起來使用。用這些方式拍的鏡頭,分別被稱為搖鏡頭、跟鏡頭、升降鏡頭等,總稱為運動鏡頭。鏡頭的運動與被攝對象的運動結合起來,組成了電影場面調度。它們使畫面更為生動、豐富,增強視覺動感,有助於形成富於表現力的藝術節奏與氣氛。 (establishing shot)
正如它的名稱所表明的那樣,是一個廣角鏡頭,通過它,觀眾可以知道這一組事件發生在什麼地方。在剪輯的過程當中,它通常是被採用的第一個鏡頭。觀眾由此被帶入到敘事或行動中去。這一技術通常被用來標明系列地點的轉換當中。如《黃靜媽媽的日子》這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列印部轉換到屍檢部門前有一個大的廣角鏡頭交代以下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觀眾由此對以後發生的事件有了一個定向性的期待,從而被引入到敘事當中。 (the master shot)
它是一個從客觀觀察者角度來長時間記錄主要,中心事件的一組廣角鏡頭,比如在大型會議中我們可以看到主鏡頭是講話人在台上做發言。但是這樣的一組長時間對准一個對象的鏡頭會比較單調,那麼主鏡頭會在間歇中轉換視角,以給觀眾一個不同的視角,同時在剪輯過程中可以切入其他畫面,以彌補主鏡頭本身的缺陷。主鏡頭,如果仔細計劃的話,可以彌補聲音或畫面從存在的連貫性問題。
㈣ 什麼是電影的一個鏡頭
攝影機在一次開機到停機之間所拍攝的連續畫面片斷,電影構成的基本單位,簡稱鏡頭。一個鏡頭往往包含一個或數個不同的畫面,每一個畫面又是由許多相同或不同的畫格組成。
㈤ 怎麼形容一部電影的畫面美和壯觀
畫面美:鍾靈毓秀 如詩如畫
壯觀: 波瀾壯闊 氣吞山河 大氣磅礴
能具體說是哪部電影嗎?
㈥ 電影中什麼叫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1) 遠景鏡頭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
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拚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里,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
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2) 全景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3) 中景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調度,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4) 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局部成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屏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致,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盡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5)特寫鏡頭
畫面的下邊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對象的局部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對象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畫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對象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強調加重的含義。比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講桌上的一杯水,如拍個特寫,就意味著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為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用的恰到好處,用得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力。尤其是臉部大特寫(只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沒有刻劃人物的任務,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在電視新聞中有的攝像經常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是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強調作用,用的太多也會導致觀眾的視覺錯亂。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㈦ 在電影中形容場面,畫面,清晰度,後期製作的相關詞語
蒙太奇,轉場,色彩轉場,太多了。我也一時想不起來。
㈧ 請幫忙說幾個形容優美電影畫面的的詞
跌宕曲折
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