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青蛇》的評價
詩情江南,情慾浮塵——徐克的《青蛇》 作者:裴-雅 轉自SOHU影音社區 看徐克的《青蛇》,自始至終貫穿的感覺就是:江南好,江南美,詩意的江南,中國人心中的江南情結,纏於景,纏於物,纏於情,縷縷浮散,悠悠不絕。 看那西湖煙雨如絲,畫舫飄漾,白素貞與許仙初相會。才子佳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四目脈脈,情意流轉。一顰一笑,訴盡了多少相思意。天地間,只余輕雨飛揚,眼前心頭,幻化的皆是風月無邊。江南的水意,就這樣柔柔地盪漾著,春意,就在那綿綿春雨的浸潤下,爬上了人的心頭。於是,片中人笑得迷醉,片外人看得陶醉。 再到相別,許仙立於岸邊許久,收傘遞於白素貞,「留於遮雨之用」,轉眼卻見船頭斜放一傘,訕訕間,白素貞卻巧笑著接過傘,留下了一句:「箭橋雙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戶人家」。多少江南的浪漫詩情,多少人間的旖旎風情,在那一聲「箭橋雙花坊巷口,姓白的那戶人家」的重復中,縷縷地滲透了出來。想,人間多少的至真至性愛情,都由得這樣的一個含蓄邀約中蔓延開始。此後,佳人妝樓倚望,公子憑欄遙想,外人呢,惹得心頭一片惆悵穿行:何日待得佳人如此青眼? 及至許仙和白素貞的家,亭台畫榭,曲廊通幽,更那池中水碧生涼,荷花凝朱含芳,江南的水鄉,居家的詩意,已在這國畫般的意境中裊裊升起,看一眼。都覺得讓人心生無限的純美感,想像居住其中,感受臨水觀花,風生水起,明月拓影,青蓮浮水,再與佳人池邊或漫步,或賞玩,或戲水,又該是怎樣的一種詩情畫意。那一抹古典的形色之韻,那一幕江南的淋灕水氣,寄寓了多少中國人對家的溫情遐想。更何況還有兩個佳人為伴,一個溫婉賢淑,一個野性媚惑,此情此境,除卻神仙生活,世間還能有何可以形容得出?平生若得享用一日,便覺生命圓滿,夫復何求! 再看景那形。看那紅葉飄舞,竹影婆娑,藍光幽微,小橋流水;看那張曼玉柳腰纖細,回風舞雪,尤物不可名狀;看那王祖賢媚眼如絲,吐氣幽蘭,撩撥著心底的慾望青蛇;一切都是那樣的迷離而絕美。
青蛇他想跟我們表達的其實就是封建社會的那種男歡女愛,而是不被正統所理解和支持的,但是同樣也有一些去追求這種情情愛愛的男女青年,他們願意去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他們的幸福,願意去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世俗對他們的祝福。
《青蛇》中主要講了白蛇愛上許仙,青蛇想當小三,勾引許仙,又勾引法海,看似錯綜復雜的戀愛關系,其實就是講了青蛇白蛇她們兩個人的愛情故事,講了封建社會下她們想要突破封建,勇於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
南宋期間,民生苟安,市集人妖難分。威嚴的法海和尚,以替天行道為已任,到處鎮伏妖精,以匡民心。在收服以慈祥老僧為掩飾的蜘蛛精之後,擾亂了西湖底墊伏修煉的青白二蛇。因白蛇曾義救青,二者姐妹相稱。青蛇與白蛇受妖精佛珠靈光所惑,開竅。
徜徉人間,盤蜷在樑上窺看紅塵。白蛇道行比青蛇高,看中了清秀老實的許仙。許仙愛書卷,志在功名,白心中默許。刁鑽的青蛇只顧歌舞胡鬧,蛇性未改。法海在一次與心魔決戰之後,又大增功力,意識到杭州出現妖氣,滿懷信心持禪杖下山為民除害。
春心已動的白蛇,念咒催雨,借著借傘而結識了許仙。一次狂雨成災的大瘟疫後,白蛇斥資開了葯店保和堂,以為自此可安定生活。日子久了,許日漸聰明而厲害,加上青蛇的勾引,單純的恩愛經不起考驗,許仙生了二心。
C. 電影《青蛇》所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52837.shtml
你可以去看一看
寫得還不錯
應該符合你的問題
D. 李碧華編劇、徐克導演的《青蛇》的價值在哪裡
畫面、鏡頭、演技都不可多得。
當然,這部電影的出彩之處,除了這些之外,還有雷楚雄指導的瑰麗華美的畫面,還有雷德頌給黃沾詞作配製的樂曲,經典之處實在是太多了。大家覺得呢?
E. 如何評價徐克電影《青蛇》
剛開頭修行20年的法海就收了一隻修行200年的平和溫順的蜘蛛精(可能暗示法海是神明大蟒蛇神(八部天龍之一)轉世),但是蜘蛛精產生的佛珠使他動搖,在紫竹林碰到青白蛇,原本要收妖,但看到倆蛇為孕婦遮雨,放她們一馬並把佛珠給了她們讓她們修煉。
昆劇念白變成了她們的平素言談,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艷人形游戲人間,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樂等諸多凡塵情感皆可生成,歡笑悲泣,隨心而來,無異常人。而小青修煉時日尚淺,雖有凡人皮囊掩護,然而蛇性難改,小青可以說是一個心智在十一二歲的階段,慵懶滑膩依舊,只知道隨心所欲瘋癲玩樂,不懂得傷春悲秋淚灑西風。小青見那書獃子許仙跟白蛇終日廝混糾纏,歡樂逍遙,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決心要跟姐姐鬥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許仙那一顆情魚色心。剛開始還發洪水天災,小青和小白去治水還碰見法海,法海看到她們有如此善心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小青好像對法海有意(小青前面就說過一句話「紫竹林的和尚也不錯」小青對法海是有好感的),但是小白讓小青敬而遠之。
F. 好片|誘惑 ——徐克電影《青蛇》觀感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覺徐克實在是天才。他在這部90多分鍾的戲里,不僅僅另闢蹊徑地給我們講了一個被老祖宗講爛的故事,更多的是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哲學、尤其是中國美學的概念。
徐克與李碧華,黃沾與雷頌德,張曼玉與王祖賢,這種風味絕佳的組合出來的作品,實在是不由不讓人跟著鏡頭一次又一次地拍大腿。
在這部戲里,情節,音樂,台詞,服裝,演員,畫面感,無一不是好得讓人驚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個人認為徐克的這部《青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闡釋比李安的《卧虎藏龍》更深刻(粉李安的同學請輕拍)。
首先,電影中用了很多留白的手法,調動觀影者的意識,用欲說還休的方式勾引著觀眾腦補了鏡頭未拍出來的細節。譬如開篇的法海看到竹林中的孕婦,斑駁竹影在投射在她的身體上,只有黑白明暗,沒有別的色彩,卻讓誘惑更有純粹的視覺沖擊力,因為人們潛意識里已經把鏡頭未拍出的部分補全了(全拍出來影片性質就變了)。還有在許仙與白蛇初遇的小船上,許仙看到白蛇發際的那滴雨水,世界都靜止了,只有那滴雨水是流動的,帶著許仙和所有觀眾的視線,順著白蛇頭發緩緩滑落,滑落至耳際,滑落至頸項,滑落至鎖骨,滑落,滑落,滑落至白色抹胸內……老實人許仙立馬口乾舌燥地從船艙內跑到船頭淋雨去了。最經典的是極其隱晦的青蛇與法海鬥法的那一段,其拍攝手法的留白處理可謂登峰造極(此處已有影評做長篇分析,故此不做解釋,請自行豆瓣文章「時隔十餘年,才懂得小青和法海到底發生過什麼」)!這種說故事的手法非常有中國傳統美學色彩,比起《本能》裡面的情節雅緻多了。
再者,影片裡面借鑒了傳統戲曲的方式去表現「撒謊」的主題。幾乎每一次當白蛇要向許仙撒謊或者撒嬌時,都是用戲曲的聲線在陳述謊言。譬如在許仙第一次拜訪時,白蛇嚶嚶婉婉地介紹蛇妖的傳聞是她們兩個弱女子專門放出的煙霧彈,後來,她為掩蓋小青真身把許仙嚇破膽地事實告訴許仙所有發生的事情,只是酒後他產生的幻覺……修煉成人地白蛇是撒謊高手,常常用如絲媚眼和柔軟唱腔把老實人哄得一愣一愣的,許仙即使心中再篤定也還是一次次選擇相信溫柔的謊言。相比之下,修煉得尚不得法的小青就菜多了(也真實多了),偶爾撒一次慌說得身體僵硬、前言不搭後語。據說王祖賢之前已經學過一段時間戲曲,所以,在電影中身段、眼神、念白都把握得非常夠火候。(導演也許是在告訴觀眾一個真理:撒謊是人類必備技能,且需要長期鍛煉和實踐,才能把謊撒的婉轉動聽、有迷惑性。)
第三,在看似很好懂的這部戲里,蘊含著很深的佛學概念。人、妖、神、佛,緣生緣滅,色與空,情與欲,因與果,善與惡,電影中表達的概念很多。每一層情節的推動都在講述著佛家的思想,人物的對白甚至歌詞都在講述著這些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插曲《莫呼洛迦》所用的名稱就是佛經梵文版中對於蛇神的稱呼。而法海與小青鬥法一段也牽涉到歡喜佛的修煉方式(反正天涯大神們說的挺言之有據的。)再原聲配樂《人生如此》的歌詞:「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緣生緣死,誰知,誰知?情終情始,情真情痴,何許?何處?情之至!」黃沾的填詞太有禪意,配著雷頌德的譜曲,至少在節奏感上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有共通之處。
第四,電影中多次運用到中國水墨畫的構圖手法,如片頭中小青脫下的順流而下的青衫,如在竹林中打坐的法海,如在庭院中對飲的白蛇與許仙,如許仙眼中白色窗紙上影影綽綽的蛇紋圖像……黑與白,濃墨與淡墨之間已經把整個故事無關緊要又不得不缺的人消隱去了,只留下主角們純粹的情感糾葛。水漫金山時,導演的著色倒是挺重的,法海的遮天蓋日的紅色袈裟,青蛇的巨大青色真身,無一不在告訴觀眾,影片的沖突到了最激烈的點。(吐槽,那個充滿塑料感的大青蛇幾乎讓我跳戲,想想今天《權力的游戲》裡面的活靈活現的龍,我只能說90年代的道具和特效實在是太朴質了,嘖嘖。……)
寫到這里,感覺已經可以就整部片寫一部博士論文了……no,no,no,看電影還是輕松一點的好。文末,我們不說意識形態了,只是劍走偏鋒又顯而易見的說一點小感悟吧。
也許你不是白蛇,不是那個眾人矚目的主角,但是,又有什麼關系呢?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會看見你的特別,會欣賞你的真實與執著。就像青蛇,在民間傳說中作了幾千年的丫鬟小跟班,到了現代終於遇上了匠心獨具的賞花人。在徐克與李碧華的故事裡,她才是不折不扣的女一號。
所以,不要急著成為那個你以為的完美偶像,慢慢來,堅持做你認為對的事情,(青蛇就是這樣倔強又真實的堅持著做開心的自己)不管你會不會變得更好,至少你會收獲很多對生命新的理解。無論發生什麼,你都會真實擁有你成長中的痛苦和快樂,你一直是你生命的唯一主角,即使在你的生命中遇不上徐克與李碧華(萬一遇上也說不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