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對電影《牧馬人》有什麼看法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講述了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並與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文革結束後,他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1]
1980年,旅居美國的華僑企業家許景由在女秘書宋蕉英的陪同下回國 旅遊 ,並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許靈均。經過中國旅行社的幫助,許靈均從西北的敕勒川牧場趕到北京飯店,同父親許景由見面了。
當年,由於封建婚姻,許景由與妻子一直不和,後來丟下妻兒離家出走。在許景由走後的第四天,許靈均的母親就病故了。從此,他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30年過去了,許景由為沒盡父責,深感內疚,他決心把兒子帶回美國,繼承遺產。這時,許靈均想起了賢惠能乾的妻子秀芝和活潑可愛的兒子清清。他們一家人是那麼的親熱、和睦,他不忍能離開妻兒去國外。夜晚,許景由向兒子傾吐思念之情,許靈均也向父親傾訴自己的坎坷經歷:
1957年,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那時,他感到孤獨、絕望,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還是活下來了。是大自然純凈了他的思想,是勞動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質朴、善良的牧區人民溫暖了他的心。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在牧場的那些歲月。他解除勞教後,因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簾子擋冷風;董大娘送來了熱騰騰的面條。十年動亂中,郭
2. 品讀電影《牧馬人》,經歷,本身也是文化。
《牧馬人》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執導的劇情片,於1982年上映。
許靈均的爸爸從美國回來找到許靈均,他是封建婚姻下的孩子,所以父母不合離婚後他爸爸就去了美國,而他們分開時,許才11歲。
許靈均和爸爸、秘書宋小姐三個人一起出去吃飯,一頓飯要80多塊錢,80塊錢在當時是什麼概念呢?那時候一個村子隨禮份子錢一家才5角。相比之下來時靈均妻子秀芝做的孝敬許爸爸的茶葉蛋就拿不出手了。
晚上三個人來到了一家可以跳迪斯科的酒店喝點東西。許爸爸和秘書去跳舞,許在看報。
大陸知識界都很關心國家大事,這是因為在中國國和家的關系太密切了,國的命運也是家的命運。
在外國講個人的榮譽,講競爭。
西方也在研究馬克思主義,而西方是在書本上研究,我們中國是在……
晚上回家談心,文化大革命時爸爸是海外資本主義故他被定義為右派。被派去勞動教養。
1962年,他解除了勞動教養。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大爺幫他弄屋子,老大娘幫許靈均端來了兩大碗面條,而許靈均日常只能吃饃饃的。一邊關心一邊還安慰鼓勵他。他感受到了溫暖。
號令千軍可能沒辦法的,但是號令萬馬他在行。
在新一次要批鬥許靈均時在大家的幫助下,借口草不好需要趕馬的人多,他順利躲過了一劫。是這些淳樸善良的人們保護了他。
第二天大家去逛古董店,他爸爸相中了一件仿製的均州瓷,要800元。而許靈均只為愛人選購了一件泡菜壇子要4.5,回到酒店後幾個人談起了許靈均的妻子。
靈芝是一個從四川逃難來的,在的幫助下討了老婆,直接幫忙開了結婚證明。從此以後兩個人將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許出去牧馬秀芝在家種樹,脫土坯,蓋院牆,喂雞鴨鵝兔子鳥,也去隊里看播放的電影。
許爸爸和許靈均幾個人來到了許爸爸曾經的學校,看見教師在講課後許談起了自己在牧場那邊當教師播種文化是很有意思的,沙漠上的綠洲是很可愛的。
四人幫結束後終於許靈均平反了,這一刻他哭了。
在問到他會不會去美國的時候,秀芝知道許舍不下祖國。
我不能再人民前進的時候離去,人並不是單純為了物資而活著的。
一個國家在混亂的血泊中站起來的時候他的人民那種興奮的感情,革命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改善十億勞動人命的命運這是一種令人激動的生活,而許堅信民族的生命的。
最後許將枸杞送給了爸爸。爸爸托許買了一塊地希望將來可以葬在祖國。不管你在哪裡,不管你年輕的時候如何的輝煌發展,落葉終還是要歸根的,對於他爸爸來說這一個禮拜的回國就像夢一樣。
許留在了祖國,這里有他的一切,有他生命的根。
3. 《牧馬人》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近期,抖音上火了一段謝晉老師四十年前拍攝的電影《牧馬人》,電影《牧馬人》是1982年謝晉導演執導的。那麼《牧馬人》電影觀後感怎麼寫呢?
《牧馬人》電影觀後感怎麼寫(一)
故事寫了一個資本家家庭出生的一個叫許靈均的小夥子的故事,下放到西北一個叫敕勒川的牧場養馬。
在西北敕勒川牧場做了小半輩子牧馬人的小學教師許靈均(朱時茂)一路風塵來到北京飯店,與3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旅美華僑企業家許景由(劉瓊)見面。當年,追求個人自由的許景由無法忍受與妻子的錯誤婚姻,丟下妻兒去了美國。此次歸來,他有心帶許靈均回美國繼承事業。
剛開始的時候他很絕望,不想活了,可是後來在淳樸善良的牧民們的關懷照顧下,他又燃起了生的希望。尤其是後來他又和逃荒來的農村姑娘李秀芝結婚一起生活,給了他巨大的生存力量和勇氣。
後來他又被平反。他生活的更加有奔頭了。可就在這時,他的親生父親在美國打拚了一輩子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到北京來跟他見面了。想接他去美國讓他繼承產業。許靈均在跟父親接觸的短短幾天里,思考著,他最終考慮的結果是不跟父親走。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方向,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他也有了對國家和人民的信賴。他回憶起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是敕勒川的牧民們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那個時候,「父親」兩個字只是個看不見聽不到的字眼。他想走自己選擇的路,決定不聽從父親的安排。他離不開他的妻子和孩子,還有他的學生們,他覺得那才是他賴以生存的根和土壤。影片的最後,許靈均的父親影片讓我了解了那個年代發生的一些事情和一些人。使我對那個時代有了更直觀的感知。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特定的歷史時間符號,我們應該全面的了解才能正確地理解它。
《牧馬人》電影觀後感怎麼寫(二)
昨晚無意間在網上看到老電影《牧馬人》的一些片段,短短幾分鍾的剪輯內容,卻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現在的不管是綜藝節目還是電視劇或者電影大多數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任何「營養」,味同嚼蠟,看完之後留給人的印象就是這些小鮮肉,明星藝人好靚,好酷,緊接著帶來的影響就是各種攀比,模仿,拜金之風愈演愈烈。《牧馬人》小時候並沒有看過,電影畫質跟現在的電影畫質沒法比,但是看過之後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觸動。
《牧馬人》電影觀後感怎麼寫(三)
上世紀70年代末,在西北奇樂川牧場當了半生牧民的小學教師徐凌軍(朱世茂)來到北京飯店,遇到了30年沒見面的華僑企業家父親徐靜友(劉瓊)。當時,追求人身自由的徐靜友無法忍受與妻兒的錯誤婚姻,前往美國。這次回國,他願意帶徐令軍回美國繼承自己的事業。
這部電影用嚴厲而深刻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多年的命運。它從扭曲的時代中挖掘出美,從普通人中迸發出真善的光輝。主人公命運中凝聚的傷痕與甜蜜、痛苦與歡樂,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勞動者樸素、純真、感人、壯麗的草原生活,表達了他對祖國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關於《牧馬人》電影觀後感怎麼寫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4. 《牧馬人》:八十時代的純真愛情
「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我待會兒給你送來。 」這句火爆全網的話出自電影《牧馬人》。今日中國,男性比女性多3500萬,而且長輩曾言,只有娶不到老婆的男人,沒有嫁不出去的女人。所以「老許,你要老婆不?」成為了光棍們最羨慕的一句話。
《牧馬人》是1982年上映的愛情電影,由朱時茂、叢珊領銜主演,該片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講述了被打成「右派」的牧馬人許靈均與逃荒姑娘李秀芝結婚和生活的故事。這是當時的主旋律電影,帶有濃濃的時代印記,包括右派、平反、愛國、大團圓這些因素。歷經近40年,再翻出來看,最讓我們感動的還是男女主之間的真摯愛情,以及牧場百姓的善良和真誠。
老許的老婆是撿來的,但是隨便撿來的老婆,卻足以成為完美老婆的標准,編劇這「好人有好報」的安排實在是太明顯了。
完美老婆的第一條是善良。善良的人為人著想,樂於助人;尊重每一個人,包括弱小;懂得感恩和回報;不會為了利益觸及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善良的人,就算窮途末路,也願意分自己的餅給飢餓的人吃;不善良的人,就算衣食無憂,還成天想著如何騙取別人的餅。李秀芝就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她沒有因為老許是右派,而看不起老許。她真誠地相信老許是個好人,這讓老許特別感動。而且李秀芝也沒有嫌貧愛富,無論老許是牧馬人,還是富二代,她都一樣看待老許。
善良這一條,我相信很多人都認同。因為,如果遇到不善良的女人,那她給你帶了綠帽子,你可能都不知道。
完美老婆的第二條是樂觀果敢。 世事哪能萬般如意,常常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只有樂觀果敢的女人才能陪你一起走過風風雨雨。李秀芝雖然在莫名其妙的年代與許靈均結了莫名其妙的婚,但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真誠地信賴丈夫,婚後,她把破舊的小屋收拾得煥然一新,自己制泥磚蓋房子,並養起了雞、鴨、鴿,成了「海陸空」司令,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完美老婆的第三條是明事理。 這個就直接看李秀芝的經典台詞吧:
除了以上三條之外,李秀芝還聰慧、勤勞、質朴、可愛,做事胸有成竹,最後再看一下顏值,這不比現在的錐子臉美女好看多了嗎?集合了以上這些優點,要是放在現代的電影或電視劇裡面,就容易讓人質疑;但放在那個年代,又是那麼的自然。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時代變了,現在生活好了,人變復雜了,但卻未必更幸福。
5. 牧馬人電影觀後感
《牧馬人》這部電影可能80年代時正當年的觀眾更能理解,因為那就是屬於老一輩父母的年代,簡單純朴,很多事情說好了就不會變,很多人選擇了就不會放棄,祖國就是信仰。
而這些,正是這個快餐年代所缺少的,那些藏在生命深處的美好被時代的發展一點點的淡化。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不是缺少美好的存在,而是很多人都不相信美好。人心難測、爾虞我詐,快餐愛情、快餐婚姻,福利待遇、遠赴他國,好像這些才是時代的旋律,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在現實的泥潭裡嚮往那片純白的天空。
其實細想,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純白之地,有真誠質朴、詩和遠方,大家也都在為了那些努力走好腳下的路。單純也好傻也罷,執著也好堅定也罷,不爭不搶也好詩和遠方也罷。人生一世,便只有一世。找到自己做自己,才不枉人間一遭;敢愛敢恨赤誠勇敢,才不枉生而為人。
6. 如何看待老電影《牧馬人》最近火了這個情況
《牧馬人》是一部拍攝於三十多年前的老電影,按理說應該會被新的時代所淘汰,不會出現在世人的眼裡。但這部電影卻出乎意料地走紅了,並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都引起了不小的關注,本身的播放量也是水漲船高,成為一次不可多得的影視奇景。我認為《牧馬人》的走紅不僅證明了這部電影本身質量過硬,更間接體現了當代人們對電影里男女主角那樣樸素而純真的感情的期待。
另外,在電影中飾演男女主角的演員都十分地好看而有活力。在那個沒有濾鏡、化妝技術也十分落後的年代裡,電影的主演幾乎可以算是素顏出鏡。但即使這樣,他們不加裝飾的美依然驚艷了眾多觀眾。同時演員們也很敬業,用自己扎實的演技造就了一部影史經典,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的一顰一笑仍然讓觀眾難以忘懷。
7. 豆瓣8.9分《牧馬人》:那時候的愛情誠摯又溫情
比我年齡還大的一部電影《牧馬人》,最近在抖音上瘋狂刷屏:80年代的熒幕愛情,沒有親親、抱抱、舉高高,愛情卻齁甜。
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用來評價這部豆瓣8.9分的電影再恰當不過了。
片中的男主角許靈均因為「右派」的標簽,被下放敕勒川牧場當牧馬人,期間得到了當地牧民的關心照顧,女主角李秀芝是一位從四川逃難來的姑娘。在善良的老郭的撮合下,他們結成連理。文革結束之後,父親回國邀請兒子繼承產業,許靈均並沒有跟隨父親前往美國生活,而是為愛留下來,和妻子一起建設美好祖國。
01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給你送來!」
「那你送來唄!」
我認為這是全電影最經典的一處台詞了。為此,老郭跑了30里路,用一張結婚證許可了許靈均和李秀芝光明正大的愛情。
秀芝來到許靈均家的那一天,許靈均的家是破爛不堪的,但是秀芝並沒有嫌棄。面對突然而來的秀芝,許靈均盡管不知所措,但是也主動遞上熱水,又讓她喝粥。
秀芝覺得是遇到一個好人了,後來許靈均在和她朝夕相處中感受到:「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闖進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一天,終於來到了,她對我是這么信任,和我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他們心意相通地走到了一起。
02
我想那時候的男女,結婚之前大部分是不了解彼此的,而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是幸運的,他們的愛情誠摯而溫情。
秀芝說:「愛情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婚後他們和諧相處,秀芝的勤勞能幹,為許靈均帶來了充實甜蜜的家庭生活。在那廣袤的草原上,他們通過自己的熱愛與努力,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影片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一個片段:許靈均很久之後回家,秀芝拿出寫的日記讓他念叨,兩人邊聊天邊傻笑:「今天我從野地里刨了兩棵楊樹栽在家門口。。。。」他們享受這種久別重逢的溫馨交流。
如果說幸福是什麼模樣?
大概就是找到了一個願意與你分享的人。」
那個年代,物質財富遠遠比不上精神財富,最好的感情:就是有個聊得來的伴侶,他永遠不會嫌你話多,他願意陪你笑,陪你鬧。
感情,就是在這些小事的踏實相伴中逐漸升溫,擁有一份真情,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
03
這部電影於1982年上映,當時國家處在撥亂反正的大發展時期,40年後的今天又受到追捧,我被吸引的是那時候誠摯而溫情的愛情。
在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今天,「沒有物質的愛情如同一盤散沙」,秀芝喜歡的是許靈均的人,現代人可能喜歡許靈均的身份。
這個時代的人,精神上的寄託太少了,更多是物質上的享受。很多人在愛情里缺少堅定的信仰,多了些猶豫的迷茫。正是如此,許靈均和李秀芝不夾雜物質的愛情才讓人嚮往。
最近我也在嘗試著看書來反思自己:我一直在路上奔跑,嘗試去追尋關於愛情、事業或者其他的,但是其實走了這么久,依舊是不知所措,是不是應該想想當初為什麼出發?
或許只有追尋心中最愛的那份美好,長途跋涉才會甘之如飴。
8. 如何評價電影《牧馬人》
我和很多網友一樣,都像是捅了《牧馬人》的窩,打開手機都是這個電影的短視頻,源源不斷的推送出來。粗糙的畫質,平淡的台詞,簡單的故事組成這樣一部1982年的老電影,或許是時代的浮躁,感情的復雜多變,才使得這樣一部老掉牙的片子在時隔幾十年的光陰之後爆紅網路吧?這或許是製片方,導演和演員們都沒想到的事情。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部影片,在歲月的交疊中蒙上了厚厚的塵埃,通過它,人們穿越了時空隧道,探尋到人真正該堅持的東西。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電影為觀眾樹立起物質積淀之上的意識形態,這是其高於生活的地方。
9. 電影牧馬人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電影牧馬人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的思緒常常陷入無限的感慨之中。我銘記了許靈均的父親說過的話——"婚姻本身是一種條約和義務,不管有沒有感情,都要把感情守候到底"。我也把許靈均的話語鐫刻到了腦海——"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好像彼此等待多年了,我們之間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我更是把李秀芝的心語永遠永遠當做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就是當上了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我把心交給他了"。真的,這就是愛情的力量,這就是人生的真諦,這就是澆灌愛情之花須要的永不幹涸的滴滴清泉。一個人把自己的心交給了另一個人,那就是愛情的誓言;一顆心緊緊地依偎著另一顆心,那就是愛情的故事;一個家有兩個人一生一世來共同守護,那就是愛情最完美的結局。
倘若,沒了房,沒了車,沒了沉魚落雁的容顏,就一輩子都結不了婚,讓我來悄悄地告訴你——那不是愛情,那僅僅能說是一種騙婚,僅僅是行屍走肉的一種物質追求。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上,那份埋藏得太久太久了的天然而真誠的感情,我們侗鄉苗寨的這片土地上有,被浪花洗刷了千秋萬世的沿海村鎮里有,茫茫無際的"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敕勒川草原上同樣有。我們嚮往純真的愛情,我們追求幸福的生活,我們渴望如意的命運,就應該時刻牢記崇尚天然,就應該永遠提倡守衛真誠,就必須在任何一種逆境中都要學會自強不息的奮然崛起。
這個夜,我再次在極度興奮中做夢。夢中,我確實已經躍馬揚鞭,以牧馬人的身份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沐浴著燦爛的陽光一如既往地縱情放歌……
這兩個人的結合奇特、偶然,甚至有些荒唐、可笑。男方一窮二白,除了一件破屋之外一無所有。女方流落他鄉、無處安身,只想找到一個棲息地。電影里兩個人分吃粥的時候,因為只有一個碗,許靈均不得不就著鍋吃。李秀芝笑他說,「你可真能將就」,其實她自己更能將就,為了有一個吃飯的地方就隨便找了一個人嫁了,一句「他們說你不是壞人」就把自己一聲交隔在這里了。
雖然他們的結合荒唐、將就,但他們的感情忠誠、牢固。許靈均認為自己是「右派」,有比女方大十五歲,就拉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四十元錢和二十斤糧票)要送李秀芝回家。可李秀芝認定了他,堅決的留了下來。
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沒有戀愛,直接結婚生子,李秀芝的善良、勤勞讓許靈均感動。彼此就這樣相扶的走完一生。
許靈均的父親說,「婚姻本身是一種條約和義務,不管有沒有感情,都要把感情守候到底」。而在許靈均夫婦的眼裡感情就是信任對方,真誠守候一輩子。許靈均說,「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好像彼此等待多年了,我們之間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李秀芝也說,「他就是當上了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我把心交給他了」。
現在社會愛情觀已不再是這么純潔了,沒房、沒車、是結不了婚的,沒錢是見不到丈母娘的。這部影片告訴我們,我們心中的那份天然的、真誠的感情埋藏的太久了,我們應該拿出這顆心去面對生活,面對生命!
故事寫了一個資本家家庭出生的一個叫許靈均的小夥子的故事,下放到西北一個叫敕勒川的牧場養馬。
在西北敕勒川牧場做了小半輩子牧馬人的小學教師許靈均(朱時茂)一路風塵來到北京飯店,與3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旅美華僑企業家許景由(劉瓊)見面。當年,追求個人自由的許景由無法忍受與妻子的錯誤婚姻,丟下妻兒去了美國。此次歸來,他有心帶許靈均回美國繼承事業。
剛開始的時候他很絕望,不想活了,可是後來在淳樸善良的牧民們的關懷照顧下,他又燃起了生的希望。尤其是後來他又和逃荒來的農村姑娘李秀芝結婚一起生活,給了他巨大的生存力量和勇氣。
後來他又被平反。他生活的更加有奔頭了。可就在這時,他的親生父親在美國打拚了一輩子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到北京來跟他見面了。想接他去美國讓他繼承產業。許靈均在跟父親接觸的短短幾天里,思考著,他最終考慮的結果是不跟父親走。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方向,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他也有了對國家和人民的信賴。他回憶起在他最艱難的時候,是敕勒川的牧民們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那個時候,「父親」兩個字只是個看不見聽不到的字眼。他想走自己選擇的路,決定不聽從父親的安排。他離不開他的妻子和孩子,還有他的學生們,他覺得那才是他賴以生存的根和土壤。影片的最後,許靈均的父親
影片讓我了解了那個年代發生的一些事情和一些人。使我對那個時代有了更直觀的感知。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特定的歷史時間符號,我們應該全面的了解才能正確地理解它。
10. 《牧馬人》:先結婚後戀愛,他們收獲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一、故事梗概
《牧馬人》是由謝晉導演、朱時茂和叢珊主演、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1982年上映的電影,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
38年後再次觀看《牧馬人》,仍然是一部感人至深、能夠引起許多人情感共鳴的好片子,許靈均和李秀芝真摯的感情,有力的駁斥了有些人說出的夫妻沒有感情的言論。
沒有感情只是借口,感情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老郭將她帶到許靈均的小破屋裡。
許靈均和李秀芝素不相識,他們相識時,許靈均家徒四壁,幾乎一無所有,可是李秀芝卻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
在牧民們的贊助下,許靈均和李秀芝結成了患難夫妻,婚後,秀芝把許靈均破舊的小屋收拾得煥然一新,家裡到處都是歡樂。
不久後,他們有了兒子清清,這個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歡樂,她沒有嫌棄許靈均貧窮,而是靠著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把貧窮的家一點點的變成了幸福快樂的地方。
他們倆之間沒有愛情,甚至互不認識,善良、勤勞朴實、一心一意的為家庭付出,讓他們的夫妻感情越來越濃。
後來,許靈均重新走上講台,把知識奉獻給牧場的後代。
許靈均的父親許景由是旅居美國的華僑企業家,在女秘書宋蕉英的陪同下回國旅遊,並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許靈均,許靈均本來有機會成為富豪,可是他卻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
許靈均的父親執意的讓他去繼承財產,當他想起賢惠能乾的妻子秀芝和活潑可愛的兒子清清,想起了他們一家人的親熱、和睦、溫暖,他根本無法離開妻子和兒子清清去國外。
他又想起離別的前夜,妻子對他的無限信賴,他說自己不能離開祖國,不能離開草原,因為這里有他的親情、他的愛、他的根。
送走了父親,許靈均又踏上了用汗水和淚水浸過的土地,又回到患難與共的親友中間,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邊。
二、許靈均的人格特點
1.他的身上有堅毅和責任感
許靈均本來是一個知識分子,卻因為某種原因做了草原上的牧馬人,他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也是一個合格的牧馬人。
遇到困難不退縮,在艱難險阻面前勇往直前,影片中的許靈均是那個時代優秀青年的代表,他不為金錢所動,愛祖國,愛給了他生存力量的鄉親,愛妻子,愛孩子,心裡滿滿的愛,讓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父親的財產,選擇了留在祖國,留在妻兒的身邊。
2.他懂得感恩
他在草原上,得到了很多純朴的相親的幫助,在純朴的鄉親們身上,許靈均處處感受著溫暖和真情。
他後來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做了牧民孩子們的老師,他決心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許靈均懂得感恩,為了這份情感,他放棄了去國外繼承財產的機會,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讓他重獲新生的草原,奉獻給了他幸福的鄉親和妻子李秀芝。
3.他有情有義
影片中的許靈均是一個朴實無華的人,他不擅於表達,可他的心裡卻被情意填滿了。
秀芝剛來的時候想家,許靈均拿出了僅有的錢交給她,讓她回家。
他做好的粥卻拿給了秀芝,秀芝看著他勞累的樣子,把粥分成了兩份,他們分而食之。
他的屋裡只有一個可以睡覺的地方,他卻讓給了秀芝,他自己卻躺在地上睡了一宿。
小處見真情,許靈均自然而然的做法,卻贏得了秀芝的愛慕。
真誠不用掩飾,也是掩飾不住的,許靈均的做法不是偶爾為之,是他人格的真實寫照,他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讓他收獲了自己的終身幸福。
三.李秀芝的人格魅力
1.勤勞朴實
許靈均出去放牧,她在家裡做土坯,並養起了雞、鴨、鴿、兔子,讓家裡處處洋溢著幸福的氣息。
「勤儉持家忠厚福」,在秀芝的努力下,她和許靈均的生活越來越好。
2.有上進心
秀芝雖然呆在家裡,除了幹活和家務之外,她還跟許靈均一起學文化、讀書,不會的地方她虛心的向許靈均請教,她的身上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
她自信、開朗、有遠見,雖然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的身上卻有著超越平凡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她相信自己、相信許靈均的堅定信念。
3.善良隨和
秀芝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她與鄰里關系融洽,鄉親們都喜歡呆在她的家裡,她的隨和讓她擁有了很高的人氣。
雖然她沒有見過許靈均的父親,但是她還是讓許靈均把家裡的雞蛋、枸杞帶給公公,她雖然讀書不多,卻知書達禮,懂得尊敬老人,她的身上有讀書人的影子。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許靈均是知識分子,在他的輔導下,秀芝也在不斷的進步,她的善良隨和裡麵包含著大氣、豁達、知足常樂、追求幸福、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
三、結論
許靈均送走了父親,邁著堅定的步伐,回到了草原,回到了妻子和孩子的身旁,他歸心似箭的樣子,讓我們看見了他對妻子的孩子沉甸甸的愛,沉甸甸的真情。
朱時茂是一個集顏值和演技為一體的優秀演員,他把許靈均的心理、表情、動作刻畫的真實、貼切,他塑造的許靈均是電影里的經典角色。
叢珊塑造的秀芝是一個時刻讓人感到溫暖的角色,劇情因為有了她精彩的演繹,許多年以後再次觀看,仍然被真情實感所打動。
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先結婚後戀愛,一樣能夠收獲婚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