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什麼看不清那個老爺的人
老爺雖然在片中沒有任何正面鏡頭,卻將一個冷酷無情的封建家長式的人物表現得入木三分而老爺,這個大院里的統治者,卻從沒露過正臉,不是遠遠的一個遠景,就是黑暗裡一個模模糊糊的臉。他彷彿是這里的帝王,妻妾成群,為他而爭風吃醋,為他而勾心鬥角。但到影片的最後,我都不知道這個老爺長什麼樣子,他從不露面,卻無處不在,他就是這群女人的一生,他就是這群女人的一切。他挖了陷阱讓所有人跳進去,他同化著一個又一個有反抗精神的女人,他得樂這一切,這一切又對他俯首帖耳。他正是這吃人的禮教的化身。所以他面孔不清,所以他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因為他代表了太多太多這樣的人,這樣的大院,這樣的家法,這樣的種種禮教。有太多太多這樣的小世界,他是君王,他是許多人生命的中心,他可以剝奪這個小世界裡一切人的一切權力,讓你死,你就得死。反抗無用,只能百順。
這個大院里所有女人都是受害者,然而她們卻在這個巨大的牢籠里斗的你死我活。她們自相廝殺著,卻沒有發現老爺的冷笑——他根本不在乎死幾個姨太太。
於是蕭煞的秋也過去,冷寂的冬也過去後,第二年夏天,在迎娶頌蓮的那個季節,陳家又新迎娶了一位五姨太。就像是命運的輪回般令人嘆息。又一輪新的苦難開始了。
整個影片中都沒有出現春天這個季節。導演告訴我們,這些女人沒有春天。她們永遠活在蕭煞的季節里。沒有陽光,只盼望著紅色的燈光,永無出頭之日。
所有的場景都是在那一座大院里拍攝完成的(倒也省事),其用意是這些女人永遠都無法逃脫這個牢籠。三姨太出去了,但也沒有拍攝她在院外的場景,但其結局就是被人綁著回來。逃出這個牢籠的女人,有著悲劇的下場。這便是導演的用意所在。
那房頂上徘徊的四太太,渴望接近天空(自由的象徵),然而她在房頂瘋掉了——那座死人屋也在房頂,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也是最接近天國的地方。對這些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來說,死也許是離開這里的唯一方法,也是最終的救贖。
。
❷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為什麼一直不影老爺的臉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片中,總有個不出場的老爺陰沉的身影罩住整個大院,雖然一刻也沒在戲里出現,可他那可怕的影子卻一刻都沒有散去。在這陰影下,人們斗得人倫盡喪,每一方不把對方置於死地絕不罷休。人性中美好的因素被這從未顯形的力量所扼殺,而丑惡的東西則被它用禮教的謊言包裹著,肆無忌憚地犯罪。
❸ 急求《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2000字以上(要自己寫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
燈籠,本是驅散黑暗的明亮,卻成了飛蛾撲火的誘餌;大紅,本是大吉大利的祝願,卻成了陰森猙獰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溫馨的棲息之所,卻成了勾心鬥角的殺戮之地;雪地,本是純潔祥和的平靜,卻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戲子,本是優雅唯美的象徵,卻成了世俗宗法的犧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個深淵,一如片中「老爺」的面目身影,難見其形。
(一)
《大紅燈籠高高掛》,場景是令人寒顫的大院喬宅。電影裡面的顏色冷熱基調反差尤其大:窒息的大紅色、恐怖的灰黑色、凄涼的慘白色,圈住了女人們的生活環境,使故事情感顯得格外緊張。
影片中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紅色,火紅的大燈籠本是節日的象徵,但在女人眼裡卻是顯得那麼的刺眼。我認為,紅色預示著女人不幸的開始,一個命運將被封建主宰的徵兆;影片從頭到尾都沒看見過宅院主人的臉面,但他的身影卻是無處不在的。就像黑暗封建勢力,雖然表面上無跡可尋卻處處可見。黑暗封建勢力操控這一切,女人們無處躲藏。在灰黑色籠罩著的封閉的院落,在那詭秘的死人屋裡,都是顯得那麼得恐怖。冬天,白雪皚皚,喬氏院落,女人們的勾心鬥角愈加強烈。一切的是是非非在鋪天蓋地的白雪中顯得如此凄涼可笑。白色掩埋了一段段可悲的故事,但卻掩埋不了女人們心頭的凄涼和恐懼!
除了鮮明的顏色以外,聲音方面絕對是本片的一大亮點,一會兒是緊密急促的京劇鑼鼓點,一會兒又是「西皮」腔被拖長了的女聲伴唱。劇出身的二太太的幾段唱腔在影片占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甚至到了故事結尾,突地又放起她的清唱,飄渺的歌聲帶有一些恐怖的味道,這種恐怖作用既來自於她死後的鬼魂,又是暗示舊社會黑暗勢力的恐怖。片中緊密的京劇鑼鼓點頗有空間感和爆發力,同時對白沒有出現任何失真的現象,清晰的對白很好地表現出演員們比較有特色的嗓音與性格。盡管故事裡的老爺一直沒有出現正臉,但是他的聲音卻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那種從背後發出指令的威懾力,雖然看不見,可是卻無處不在。影片本身也沒有過多聲音重疊的場景,也沒有任何後期添加的音效,比如為了顯示黑暗勢力的統治地位,一直沒露面的老爺的對白就比較簡單,卻非常有效果,彷彿老爺並不存在,卻掌握著大院中每個人的生死。無聲風格對聽覺的要求不是很高,只不過導演很好地利用了京腔和鑼鼓,與利用大紅燈籠如出一轍,因此在聲效上對整條音軌沒有大的考驗,各個聲音根本不會相互干擾,修復之後則更是近乎完美。
(二)
頌蓮的繼母和宅院老爺沒有正面的鏡頭,電影里表面上沒有他們的身影其實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代表封建禮教的符號,是殘害女人們的罪魁禍首。
陳老爺成為一個封建家族家長的代表和縮影。導演僅需將鏡頭聚焦於陳家,卻使一家一族的規則運作具有了一種普遍性,成為對中國舊時千萬個封建家族的概括,並從家族延伸到當時的社會。由此,規訓過程在影片中又有了橫向存在的反映。這使得影片具有了一種張力,使影片所反映的繁復的個體性「規矩」上升為一種文化表達。
《大紅燈籠高高掛》實在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每一個畫面都製作得極其考究,豐富的光影變化、明麗純凈的色彩、漂亮的人物、極富中國韻致的庭院房舍,構成一幅幅富艷精工的圖畫,再伴以別致的背景音樂:迷醉。那麼除了這些,我們還看到什麼呢?一個有錢人家的5個漂亮女人為「爭寵」而互相傾軋、仇恨,而結局不外或死或瘋的故事,這故事並不新穎但很有意思,因為它由一系列點燈、閉燈、封燈的儀式,點菜、捶腳、鬧鬼的「細節」構成,即使對於中國的觀眾,也算得上是新奇了。除此之外,導演似乎還力圖使我們看到悲劇的根源——某種深植於文化中的觀念、陋習。
(三)
角色的性格幾乎都和封建有關,人性不知不覺就被封建勢力所扭曲。
大太太:最最傳統的女性,沒有任何特徵。片中她的言語都是很封建的,比如四太太要求她懲罰丫鬟,她就說按規矩辦事。
二太太:就是她暴恐怖!!長得很慈祥,對人尤其和善。但心腸最最惡毒,人面獸心或者連獸也不如!!可能在封建勢力面前,她只想站穩自己的地位,而不擇手段。
三太太:倒覺得她本性不壞。可以說其實她是片中比較反叛的角色。為了自己的生活,選擇高醫生,在當時這種行為和是封建是相抗的。
四太太頌蓮:不知道把她定為什麼性質好。只能說她個性、好強、潑辣。但卻是個不深諳世道的姑娘。
老爺:個人認為未露出真面目的老爺是本片最好的構思。在暗處,看似屋裡的主人,主宰這一切。實際也被現實主宰著。
雁兒:占欲心極強、倔強。但遇事一樣的害怕。和頌蓮有點像。
只是新過門的五太太那張稚氣未脫的臉與那句與她面容極不相符的"那女人誰阿,她干什麼呀?"讓人看到一年前的她。
(四)
封建制度扼殺了年輕的生命和美麗的愛情。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方面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結構進行了批判,一方面也繼承了部分魯迅對中國社會黑暗勢力的恐怖手段描畫。這可能主要歸功於小說原著和張藝謀邀請的一些理論界人事參與。影片具有很強的象徵和寓意,在那個時代表現了人們的某種心情。對於過去的封建勢力滅殺人性和生命的行為,都被他放到了黑森森籠罩著的封閉的院落。在無處可逃的空間里,巧妙的展示著深層的寓意。而大紅燈籠這個中國傳統的象徵物體,不是代表著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著的人性和權力人物的存在。
在封建勢力的無形迫害下,女人們不是被扭曲了就是被摧殘——頌蓮的反叛和好勝性格,終使她敗在笑裡藏刀的二姨太手裡;家庭中的爭寵風波,導致女侍凍死,三姨太被「家法」弔死。舊中國婦女的種種命運,都在這個陳家大院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我無意中發現,封燈的布套圖案畫有龍,這不得不強調舊社會男人的地位,感覺就是民間的皇帝,這是和女人們極度反差的。當最後一個鏡頭宅院老爺娶進的五姨太出場時,我頓時感覺:女人的地位在封建時代是如此的卑微!
1,這是一幕老人以金錢、以權勢、以傳統制度,蹂躪少女的悲劇。
女人若是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可以說是不幸的,若是生長在中國封建傳統社會里,那就是不幸中的不幸。
1920年代的中國,擁有大學學歷的頌蓮,為了家中生計,被迫嫁到大戶陳家當姨太太。排行四姨太的她,在與上面三位太太,各自的互動下,看到了人生的百態,也學習到人性的醜陋面。本片對女人之於性愛、忠貞、陰險…等面向,都有深刻探討。
十九歲在念大學一年級的頌蓮,因喪父,家況墜日,貧境無奈輟學,為滿足繼母之要求,為了錢,嫁給陳家作四太太。頌蓮「新婚」之夜,紅燈籠照得里外通明,紅艷嬌媚。在那黑影中,走出一個老人-----陳老爺。這一人物,始終沒有正面面對觀眾,但他蒼老的聲音,卻在發出不可違背的命令。頌蓮含辱舉燈,讓老爺欣賞自己,含辱在燈火通明下,與陳老爺同床共枕。然而,頌蓮卻漸漸適應妾的生活,轉而千方百計,對二三房的挑戰作反擊。迷醉陳家「被捶腳」的享受,追求支配慾望,追求作高等奴隸,在老爺對奴隸的壓迫,和殘害奴隸的行為中,造成了幾度人劫。
由於頌蓮的丫環燕兒的告密,頌蓮假裝懷孕,以取寵於老爺的計劃破產,被老爺以欺主之罪封了燈。被迫害的頌蓮,為了報復燕兒告密,將燕兒在自己房中,「偷掛紅燈籠」的違規事情揭露出來。按老規矩辦事,結束了燕兒的生命,燕兒死了。但死了比活著強,頌蓮則雖生猶死,借酒澆愁。大少爺來看她,她對大少爺感情流露,想挽留大少爺,但大少爺卻走了。頌蓮醉了,爛醉中吐露三太太「偷情」的事情。
三太太,一個反叛者,冒著生命危險,追求自身幸福,和性愛滿足的女性。至少,她的情人「高醫生」是她的藝術知音、情伴侶、性伴侶。這是反金錢、反傳統、反禮教、反權勢。三太太在被陳家的打手捉回時,腳上著粉紅拖鞋,身穿白色內衣,在黑灰色的一群人的推擁下,最後被送往死屋。她仍是一身白,象徵著黑色歷史中,人性的美。三姨太死了,這是一個老媽子,捉殺三姨太的結果,是電影刻意要表現的悲劇。被害人有意,或無意地害了人。這也是現代的文革中國,人人都曾是受害者,人人又多曾是主動被迫,有意無意地參與「迫害他人」的迫害者。頌蓮,一個被害者,在自己遭受色劫後,也去害了他人,自己的心靈被洗劫一空。
頌蓮瘋了,人有理智時,卻不清醒。像瘋子,說假話,你算計我,我算計你。人清醒後,卻能說真話。但不得不變瘋了,醉中醒,醒中醉。瘋時像人,不瘋時像鬼,是世界的罪惡,還是人自身的罪惡。頌蓮站在古篆字碑文前,意味她的命運,要被這些古篆字,堆砌出的監獄,囚禁終生。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 把生命和現實中的歷史,糾纏在一起。
頌蓮等候老爺的挑選,一個老漢像戲子,雙手提著燈籠,邁著碎步走來。主子佔有眾多奴才的佔有感和虛榮,奴才的得意和失意,寫盡了人生的虛幻和荒唐,社會的險惡和虛偽,人生如戲,人生如夢。
頌蓮大學生的身份,說明她的言行,有不協調的地方。影片表現了野蠻對文明的蠶食,環境對人生的畸化,厄運對健康靈魂的蝕化。在封閉的社會家庭環境中,多數人容易改變自己,適應環境,隨波逐流。只有很少的人,久經磨難,才能度過劫數和考驗,成為領先人才。
老人以金錢、以權勢、以傳統制度,蹂躪少女的悲劇,以錢劫色的封建妻妾制度,無恥和卑鄙。這種畸形化的追求欲,非人性的情愛之欲,而是犧牲人性的情愛之欲。以青春美色,以奴僕愚忠,以個人尊嚴,以人的權利,以這一切人生可寶貴的東西,被社會無情剝奪。或自我被迫,或自願放棄,獲得被捶腳的權利,牟取點燈、點菜的權力,做穩奴隸的權力,支配其他奴隸的權力。
2,這是一部野蠻對文明的蠶食的悲劇。
野蠻對文明的蠶食,環境對人生的畸化,厄運對健康靈魂的蝕化。在封閉的社會家庭環境中,多數人容易改變自己,適應環境,隨波逐流。只有很少的人,久經磨難,才能度過劫數和考驗,成為領先人才。
爭斗使生活充滿沉重壓抑。在一個封閉型的社會環境中,內斗是不可避免的恐怖。戲化的人生,待人以誠,反得其詐,待人以詐,反得其誠。人就是活著的鬼,鬼就是過去的人。
日常生活中的演戲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戲化的騙局。演戲是裝假,是騙人,是戲化的現象,使人類失去真誠。人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騙人騙己。逝者如斯、人生如夢。
老爺對妻妾的寵幸,是榮華富貴的象徵。在大紅燈籠下,大小奴隸們,對支配他人的渴望,對主子寵恩加身時的得意;大主子對小主子的排斥和打擊,小奴隸利益,大奴隸的力量,對二奴隸的打擊。誰點燈,誰點菜,誰享受權力。木錘捶腳聲中的歲月,原本是枯燥乏味的,但卻因了有這些爭斗,而有聲有色。爭斗使生活充滿沉重壓抑。在一個封閉型的社會環境中,內斗是不可避免的恐怖。
眾打手抬著三姨太走向死屋的鏡頭,動作緊急,但過程長而慢,有難抵目的地之感。結尾有如「黑澤明」近期電影,對人類普遍悲劇的詰問。導演對時空感的淡化,使二十年代的中國故事,和當代中國,形斷意聯,具有深刻的諷諭性。
電影中的對白,凝聚了人類社會的悲哀和虛偽。演戲演得好,騙人,演戲演得不好騙自己。這是戲化的人生,待人以誠,反得其詐,待人以詐,反得其誠。人就是活著的鬼,鬼就是過去的人。戲化的人生,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總悲劇,但又超越中國的特質,變成了人類普遍悲劇的縮影。
畸形化的追求欲,是犧牲人性的情愛之欲。一切人生可寶貴的東西,被社會無情剝奪。或自我被迫,或自願放棄。追求支配慾望,追求作高等奴隸,在老爺對奴隸的壓迫,和殘害奴隸的行為中,造成了幾度人劫。
人性的劫殺,野性的愛欲,踐踏人性,踐踏自我。每個人心靈中,都是一片黑暗,在現代社會的愚、欲、錢、權的包圍下,被虛榮誘惑,我們有時不也如瘋子、傻子?新苦難的循環!從人性的劫殺,到野性的愛欲描繪,從踐踏人性的揭露,到踐踏自我的荒唐,皆帶來警世醒人的啟迪。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淡朴歸真,體現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及現實面。每個人心靈中,都是一片黑暗,在現代社會的愚、欲、錢、權的包圍下,被虛榮的紅燈籠所誘惑,我們有時不也如瘋子、傻子?
導演淡化時代,強化象徵藝術,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演戲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戲化的騙局。演戲是裝假,是騙人,是戲化的現象,使人類失去真誠。人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騙人騙己。導演擅長表現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大量採用主觀視覺鏡頭,近景和遠景的突兀交替使用,誇張的對比手法,也被反覆使用。影片中的音響效果誇張,給觀眾一種逝者如斯、人生如夢的感覺。
3,這又是一部在光明之下的恐懼電影。
《大紅燈籠高高掛》並沒有一開始就揭示恐懼,退學的女大學生象林黛玉進大觀園一樣,嫁到了豪門大院,一步步觀察著這個財物豐腴的家族。當她意識到恐懼的時候,她就瘋了。影片的老爺一直沒有出現正臉,彷彿沒有存在,但一旦出現問題的時候,背後的黑暗勢力就發揮作用。影片和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有些相似,黑暗勢力無處可見卻隨處可見,隨時可以致人於死命。在這部影片里,張藝謀已經少了許多熱情,而是多了很多勾勾搭搭偷偷摸摸的細節,對於黑暗勢力也顯示出無可征服的恐懼和冷靜,讓那些人物自生自滅。
大紅燈籠的 「掛」和「落」是象徵,是各妻妾的地位,和對其他各房,關系變化的標志。各妻妾的榮辱寵幸,失寵遭貶,皆集中表現在這點燈、滅燈、與封燈上。誰有了掛燈籠權,誰就有了主子以下的最高權力。因此,爭奪掛燈籠權,壓制打擊競爭對手,媚悅主子,爭相為他生兒子,以穩固自己的地位,成了二三四房生活的核心內容。頌蓮在得寵時,對自己依附在老爺身上的權威,淋漓盡致的發揮,對腳被輕捶的癮勁,顯示了奴才的麻木。
陰冷頹廢的陳家大宅院里最能引起觀眾視覺沖擊的莫過於那一排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冷色和暖色的強烈反差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影響,發人深思。碩大無朋的大紅燈籠由始至終都貫穿在整部戲中,影片主要講述頌蓮這位女性如何從最初的得寵到最後的失寵、瘋狂的婚姻悲劇故事,而這一切又很巧妙地體現在點燈——吹燈——長明燈——封燈上,這樣「燈」就不單純是影片中頗有造型感的視覺元素了,確切來說它已成了一種意象化的符號。就算是捶腳、捏肩、點菜這樣一系列程式化的動作也是與點燈息息相關的,在哪房太太的院子里點等,哪房太太就有權利享受生理和心理的滿足感和快感,因此在陳家大宅院里幾個活在絕對封閉空間里的幾個女人為此瘋狂,包括小丫頭雁兒。用某個評析家的話來說「女性的生存本能與人性深處最隱秘的貪婪、虛妄、恐懼甚至因此而來的苟延殘喘都在這幾盞燈籠里被照得如此清楚。」逆來順受的琉如,笑裡藏刀的卓雲,紅杏出牆的梅珊,倔強的雁兒,甚至包括「新女性」——敢幹抗爭的頌蓮……無不成為舊式婚姻的犧牲品,對「點燈」的渴望其實就是對生存的渴望,但男人並不這樣想,年長的陳佐千不可侵犯的權威已具體地呈現在大紅燈籠的肉身上,女人為男人爭風吃醋、頭破血流,但在男人眼中,女人只不過是一隻隨手可捏死的虱子,實在令人寒顫,深刻地揭露了夫權制社會中婦女悲慘的命運。
影片中充滿大院子的恐怖,和小院子的凄涼荒僻,散發著難以躲避的死氣。整個大院子,沒有嬉鬧小孩的出現,活著就脫不了陳舊的歷史。層巒迭峰的房脊,象徵沉重的古中國,對於活人的中國,難以逾越。頌蓮成為瘋子後,在院子里徘徊的景象,意味著封閉的靈魂,窒息在凝固的空間里。頌蓮瘋後,老爺又娶進五太太,一片大紅大喜中,新娘子的稚嫩氣和薄命相,預兆著新苦難的循環。
總結:《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方面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結構進行了批判,一方面也繼承了部分魯迅對中國社會黑暗勢力的恐怖手段描畫。這可能主要歸功於小說原著和張藝謀邀請的一些理論界人事參與。影片具有很強的象徵和寓意,在那個時代表現了人們的某種心情。對於過去的封建勢力滅殺人性和生命的行為,都被他放到了黑森森籠罩著的封閉的院落。在無處可逃的空間里,巧妙的展示著深層的寓意。而大紅燈籠這個中國傳統的象徵物體,不是代表著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著的人性和權力人物的存在。如此強烈的震撼,至今,影片末頌蓮迷茫的眼神、幽深封閉的灰色大宅院、鮮艷奪目的大紅燈籠這一切的一切仍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揮去
❹ 為什麼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一直沒有出現陳老爺的正臉
在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姥爺只有背影或側臉模糊的鏡頭,因為他不是主角。
但是縱觀整部影片,頌蓮有一個心態上的轉變,但是雁兒沒有。她自始至終都是同一種姿態,心態。頌蓮的悲哀在於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戕害而隕落,而雁兒的悲哀在於她從來就不知道,也不會想要去知道陳家大宅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總的來說就是:1.聚焦女性角色。2.體現男權思想。
❺ 如何理解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劇情情節
《大紅燈籠高高掛》劇情情節秉承並發揚了原作《妻妾成群》的主旨和風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內部互相傾軋的人生景象及相應的生存原則。鞏俐對作品核心人物頌蓮的塑造非常成功。
而飾演三姨太的何賽飛和二姨太的曹翠芬也在片中有出彩表現。陳老爺的扮演者馬精武在片中沒有任何正面鏡頭,主要以聲音來體現出他的存在,卻將一個冷酷無情的封建家長式的人物表現得入木三分。
從電影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上看該片是張藝謀文藝作品中震撼人心的一部。影片本身沒有過多聲音重疊的場景,也沒有任何後期添加的音效,比如為了顯示黑暗勢力的統治地位,一直沒露面的老爺的對白就比較簡單卻非常有效果,彷彿老爺並不存在卻掌握著大院中每個人的生死。
劇情簡介
民國年間某鎮坐落著一個城堡一樣的陳府。財主陳佐千已有太太毓如、二姨太卓雲和三姨太梅珊。19歲的女大學生頌蓮因家中變故被迫輟學嫁入陳府,成為陳老爺的四姨太。陳府的規矩,當陳老爺要到哪房姨太處過夜,該姨太房門前就會高高掛起一個大紅燈籠。
雁兒的死令頌蓮精神恍惚、日漸消沉,經常借酒澆愁。一次酒醉後,她無意中說破了三姨太梅珊與高醫生私通的秘密。梅珊於是被弔死在陳府角樓小屋中。頌蓮精神崩潰,成了瘋子。次年春天,陳府又迎來了第五房姨太太,已經瘋了的頌蓮穿著女學生裝在陳府游盪。
(5)紅燈籠電影中老爺怎麼不露面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頌蓮演員: 鞏俐
頌蓮身上有著叛逆與反抗的性格,她被財迷的繼母嫁給陳老爺做第四房太太。頌蓮新來乍到便被前幾位太太擠兌的叫苦不迭。涉世不深的她想用假懷孕來博得老爺的寵幸,不想此事被丫環雁兒識破。當陳老爺得知頌蓮並沒懷孕時,下令封燈。
梅珊演員: 何賽飛
梅珊是陳老爺的第三房太太,曾是戲班中的名旦,模樣俊俏,本性並不壞,但是她天生的恃寵而驕,以為受寵便可以胡作非為,梅珊因為與高先生偷情被人告發。
❻ 沒有春天的女人們――評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封閉的庭院,高牆聳立,生活在高牆之下的女人們,她們所擁有的世界只是被無數道牆分割而成的破碎的天空。血腥的紅燈籠籠罩在陳家大院上空,這里生活著一群沒有春天的女人。
頌蓮是自己拎著箱子走進陳家的,她穿著純白的學生裝,扎著雙馬尾,辮子上還綁著一個淡藍色的蝴蝶結。她從畫面右邊走出,與接親的大紅轎子形成鮮明的對比。大紅轎子漸漸遠去,頌蓮慢慢向鏡頭走來。從一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學生淪落為封建家族的四姨太太只需要點燈、捶腳的功夫。陳府的老規矩,老爺陳佐千寵幸哪房姨太太,哪房就能享受點燈、捶腳。頌蓮新婚之夜,屋裡屋外都點起了紅燈籠。屋外的紅燈籠在深藍色天幕下散發著陰森森的光,屋裡的紅燈籠佔領了每一個角落。紅燈籠象徵著恩寵,象徵著權勢,象徵著男人對女人的絕對佔有,和絕對掌控。
影片中多次出現大紅燈籠的空鏡頭,似乎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事實:絕對權威之下,人非人。這里不僅存在著男人對女人的壓迫與剝削,更令人可悲的是受害者之間為了生存進行著更加殘酷的競爭,弱者抽刀向更弱者。姨太太之間的勾心鬥角、明爭暗鬥,主僕之間的陽奉陰違。
頌蓮是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進入陳家的,按理說,她接受過新式教育,她的學生的身份不會允許她徹底淪陷為封建家庭的附屬品。所以她一直都是以一個徘徊者的身份在陳家大院進進出出。頌蓮來到陳府第十天,就嘗到了點燈、錘腳的甜頭。她與三太太梅珊爭風吃醋,知道了只有點了燈,才有資格點菜,才能在陳府有話語權。夏天結束之後,頌蓮漸漸陷入慾望與掙扎構造而成的圍城。
秋季,頌蓮的慾望日益膨脹,最終不惜用假孕的手段來爭寵。點了長明燈之後,她一臉享受、迷醉的表情向僕人雁兒炫耀,此時的她在向吃人的封建禮教鞠躬磕頭。可惜好景不長,假孕一事很快就被揭穿了。冬季一到,在目睹了三太太被活活打死之後,頌蓮徹底瘋了,或者說是徹底覺醒了。「你看見了什麼?你什麼也沒有看見。」覺醒的後果,除了死亡,就只能以發瘋為代價。從此,等待頌蓮的只有漫長無絕期的寒冬。
二太太卓雲是四位太太中唯一一位徹底服從於「老規矩」的人,她完全拋棄了自我,拋棄了尊嚴,甘心於當陳老爺的附屬品。沒有人知道她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把奴性修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她表面上和頌蓮交好,背地裡挑撥雁兒與頌蓮的關系。為了能夠先生下孩子,不惜冒著風險打催產針。她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與這樣一個笑裡藏刀、老謀深算的人比起來,頌蓮和梅珊都不是她的對手。在卓雲的眼裡,陳家大概只是個無時間概念的名利場。
三太太梅珊總是身穿一襲紅衣,艷麗的紅色襯得她愈發嬌艷嫵媚。她不是卓雲那類工於心計的人,她的爭寵方式都是坦盪盪的。頌蓮新婚之夜的時候,裝病叫老爺過去。在大太太、二太太都給頌蓮夾菜的時候故意不夾。她敢愛敢恨,從不藏著掖著。「高興了就唱,不高興了就哭。」她看透了陳家的「老規矩」,始終以一種反叛者的姿態生活著。清亮婉轉的戲腔貫穿影片,每一段唱詞都附合著劇情的發展。不願面對頌蓮怨恨臉孔的老爺,轉而去了梅珊的三院,梅珊也是在老爺的喝彩聲中,唱起了「蘇三起解」為女人喊冤。
影片中甚至沒有告知觀眾大太太的姓名,從她臉上的皺紋和身上深沉的暮氣,我們大概可以推測老爺的年紀。她彷彿活了一個世紀那樣久,看淡了從陳家大院進進出出的這些姨太太。哪怕知道點燈的事情永遠輪不到她了,她還是得每天站在門口等待老爺點燈的命令。陳家的規矩要求她成為一位賢妻,一件擺設,一個符號。她第一次見到頌蓮,聽到頌蓮還只有十九歲時,手捏佛珠說道:「阿彌陀佛」。她也曾對卓雲、梅珊說:「陳家遲早要敗在你們手裡」。她並沒有完全喪失自我,喪失人性,只是對現狀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影片中的關鍵人物陳老爺始終沒有露面,留給觀眾的只是黑色的身影和威嚴的語氣。黑色代表的地位的尊貴,至高無上的權力,在陳佐千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封建家長,他手握著絕對的權力,掌握著陳府所有人的生死禍福。他所代表的迂腐的封建禮教和落後的一夫多妻制是造成陳府的女人們命運悲劇的根源。
從夏至冬,再到來年的夏天,一批又一批批年輕的女性前仆後繼跳進封建家庭的墳墓之中。影片中沒有展示陳府的春天,甚至一絲綠意都沒有。封閉的庭園,除了牆還是牆,生活在圍牆內的女人們就像豢養在籠子里的金絲雀,還像惹人發笑的猴子,就是不像人。高牆之下,慾望被壓抑,人性被扭曲。當頌蓮身穿一件大紅色的旗袍,站在樓頂聽大少爺吹笛時,陽光傾瀉下來,笛聲悠揚,頌蓮倚著牆壁沉思。這是影片中難得的一處暖色調的畫面,生命的美好,情感的悸動,終究會被血紅的燈籠扼殺。這群沒有春天的女人們,用鋒利的刀互相暗殺,既殺死了別人,也殺死了自己。
❼ 《大紅燈籠高高照》里,為什麼老爺沒有露過臉
引言:很多人在觀看大紅燈籠高高掛之後都不懂劇里邊兒在講什麼東西,而且對劇中從未露過面的老爺表示不懂,在心靈產生疑惑為什麼一個電影能夠全程不露臉,還能夠演的那麼出色。
首先這部劇的主角們是陳老爺的各房姨太太,而不是陳老爺,老爺在劇里象徵著封建的男權,女人們所有的命運全都掌握在她的一念之間,整個影片中陳老爺都是靠說話來在劇中貫穿,從側面反映出了他說的話對於七切來說非常的重要,而且張藝謀採用了老爺不露面的手法,也諷刺了陳老爺是封建社會見不得光的一種陋習,不讓陳老爺露臉,是代表了張藝謀堅信封建制度會隨著陳老爺一起隨著時間而消失。
❽ 《大紅燈籠高高掛》老爺從沒露過面,卻是最「恐怖」的人,你知道是誰么
張藝謀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導演。他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應該是這部《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改編自當代作家蘇童的小說《妻妾群居》。影片指責婦女通過各種藝術手段破壞一夫多妻制。影片反映了封建制度和倫理道德,主題是反封建。
張藝謀早期的電影都蘊含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在這些「民間」文化中,張藝謀獨到的見解,這些中國味十足的電影只會在國外得到很高的評價。1991年,電影《紅燈籠高掛》上映。以中國最混亂的年代為背景,作者講述了19歲的女主人與父親同歸於盡的家路淪陷,被迫嫁入豪門做四妻的故事。
陳大爺的演員馬景武在片中沒有前鏡頭,主要通過聲音反映他的存在。這也是對演員的考驗。馬景武通過聲音和背影,實現了一種無情的封建家長式性格,彷彿主人不存在,但他控制著院中每個人的生死。2018年底,電視連續劇《知不知道青瘦》走紅,成為熱門「斗房劇」。
這給習慣了「宮斗戲」的小夥伴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大紅燈籠高高掛》作為早期「斗房」的代表作,與「知不知道」有著密切的關系。不知道我是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慈祥的。奶奶在志友是二姨在紅燈籠高高掛著!
❾ 為什麼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永遠看不到老爺的全臉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男主人公是封建男權的代表,他與整個家族是一體的,其象徵意義高於其實際意義,代表著封建男權對女性對自由的一種束縛。而且,作為封建男權的代表,他沒有看到真理,多於表象,多於廣泛。不管他是誰,房子有多大,他都能困住女人,困住自由。如果主人是要出現的,但庸俗,他成為一個活著的人,是有限的。他就像一種抓不住,看不到的時代枷鎖,困住了那個時代的女人,所以全劇對老爺的臉部特寫很少。
總之,不露面是一種無形壓迫的象徵,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女性的角色,體現男權主義。電影中的主人公代表了封建社會的每一個「老爺」。壓迫者都是一樣的,但被壓迫的婦女都是不同的。它體現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壓迫,陳家庭院是一件小事,至於誰的女人並不重要。第一種增加了恐懼感和主人的控制,第二種是觀眾無法看到他們的臉,毫無意義的無能為力和荒謬的生活和死亡。
❿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老爺沒有出現在畫面中只有聲音,這是用的什麼手法好像不是畫外音吧
這是擬人的手法,我覺得大紅燈籠就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