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陪審員電影怎麼樣

陪審員電影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2-16 13:37:36

『壹』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怎麼樣主要想表達的是什麼

《十二公民》,是一部話劇化的電影。

電影的設定,是一群法學院的大學生英美法掛科,被要求補考。補考的形式,則是用模擬法庭重現一出具有爭議性的社會事件:二十歲的嫌疑人,是被富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農民工,離婚後將生子遺棄。酗酒,賭博,時不時找生子要錢。案發當晚,有人聽到嫌疑人在他生父房間與其發生激烈爭吵,而後生父被人在家殺害。

十二個人湊在一起,便是中國社會公共討論時常有的模樣。

失序。主持人一次又一次強調按順序發言,卻不斷有人說話被打斷,被搶話。搶話者還會理直氣壯,「他愛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說,現在我說」。

當對方對自己的觀點不認同時,直接開始人身攻擊——這么簡單的話聽不懂,腦袋一定被門夾了。罵對方孫子,甚至聲稱「我要弄死你」。

對對方觀點不認同時,對方試圖理論,這方卻乾脆畫一張棋紙,直接下起五子棋。用戲謔、嘲諷,消解嚴肅討論的意義。

當自己拒絕被說服時,不講理由——我就是煩了,我就是不聽,我就是這么跟你們耗著。

為什麼這個嫌疑人一定就是殺人犯?因為他生父是個河南農民工,他養父是個外地來的二道販子,肯定也養不出什麼好貨——公交車上丟了錢包,其他都是教授大學生,那一定就是那個外地人偷的……用標簽、歧視、偏見,代替說理、邏輯,直接妄下斷言。

『貳』 能介紹幾部有關法律題材的電影嗎(較精彩的)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提到法律題材的電影,真有幾部國內外高分的法律題材電影要推薦給大家,而且情節足夠精彩。

《控方證人》於1958年上映,是一部黑白電影。大家不要小看這部黑白片,就算是現在去觀看,你也不得不被這部電影的精彩所折服。盡管後來有人把這部電影翻拍成彩色片,但還是比不上黑白的版本。

這部影片的魔力就是從開頭就能牢牢抓住人心,講述的是美國人雷納被控謀殺富有的情婦藉以取得其巨額遺產,卻在最後關頭,韋菲接獲神秘婦人來電,表示她握有克莉絲汀寫給情夫的信件。案情急轉直下,雷納被判無罪的故事。

韓國經典犯罪題材電影,奉俊昊導演,《看電影》雜志列出的100部最好韓國電影排名第一。

影片講述一個小鎮接連發生奸殺案,警方成立專案組,由小鎮警察斗滿(宋康昊 飾)和漢城特派警察泰允(金相慶 飾)聯手追查。兩人辦案首發南轅北轍,合作產生不少摩擦。而當他們同時鎖定兇手時,從美國發來的DNA報告令他們幾近崩潰。

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而改編成的《肖申克的救贖》劇本,並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電影過於經典就不予以介紹了。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女孩子看的話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因為劇情真的很扎心。

《全民目擊》是由非行編劇導演,孫紅雷、郭富城、余男領銜主演。

影片講述了富豪林泰(孫紅雷飾演)因女兒林萌萌(鄧家佳飾演)而陷入殺人嫌疑後,聘請了律師周莉(余男飾演)和童檢察官(郭富城飾演)智斗的故事。

不得不說郭富城和孫紅雷在影片中的表演真的很精彩,而且劇情設置也是腦洞大開。

這部根據經典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改編的國產電影,取得不錯的評價,雖然沒有經典原版優秀,但在國內口碑還是很不錯的。

講述的是十二位學生家長作為辯護人,在一個倉庫中為一起富二代的謀殺案展開辯論。

十二個人必須全票確定一種結果才能結束。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法律題材電影,希望你們喜歡。也歡迎你在評論區中分享你所了解的相關電影。

《全民目擊》,應該算近年來關於法律題材的不錯的影片 ,影片自始至終都在圍繞著法庭審理來展開。看似俗的不能再俗的一樁「豪門里的仇怨」,通過明察秋毫的檢查管童濤(郭富城)和老謀深算的企業家林泰(孫紅雷))在法庭上的一次次針鋒相對的較量,把故事真相一層一層的剝露開來,開始像是富豪林泰草菅。



孫紅雷在裡面飾演的林泰,把林泰那種總裁的霸氣側漏、工於心計演繹的相當到位。而郭富城飾演的檢察官則是一絲不苟、嫉惡如仇。 兩人在法庭上的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的表演 ,為本片增加了不少亮點。



但D哥認為這部影片難能可貴之處,就是故事的發展並不是像觀眾們想像的那樣千篇一律,而是由審理過程的唇槍舌戰,童濤的一步步的推理分析,真凶也由林萌萌到孫偉再到林泰,直到童濤明白了 林泰所說的「龍背牆的傳說」時,整部影片達到故事的高峰 。



林泰願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女兒的再生, 完成自己沒有盡到父親責任的內心救贖。

首先說明,這部電影是根據經典影片《十二怒漢》改編的。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十二位陪審員統一意見,判斷當事者是否有罪的故事。這是一場關於良心和道義的鏖戰…… 八號陪審員一人堅持己見,成功說服了其餘的陪審員,還當事者一個真相!

法律,從來都不該是敷衍了事,無論貧窮富貴,無論

過去未來,事實求是,不憑主觀臆斷,還原真相,這是影片所想要告訴我們的!

劇情簡介

某高校模擬法庭,正就 社會 上不久前發生的一起真實案件展開辯論。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產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務工人員。案發當晚,有人聽到富二代和其生父發生激烈爭吵,隨後生父被人在家中殺害。學生們圍繞嫌疑人是否有罪展開激烈辯論,而他們的父親作為陪審團觀摩整個法庭的審判過程。休庭期間,12名陪審員被帶到另一個房間展開討論,他們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得出結論,而且需要全票通過嫌疑人是否有罪。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背景。大家普遍希望盡快敷衍了事,誰知第一輪投票過後,只有8號陪審員(何冰 飾)認為嫌疑人無罪。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奚落戲謔、有的人搖擺不定、有的則固執己見……


總觀這部電影,其實這部作品和美版、俄版、日版有明顯的區別,就是人物的 情感 投射遠遠大於對案件的判斷,就像很多人說——日版簡直在推理,而俄版國仇家恨,美版司法正義,那麼中版是什麼呢?

從美學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的劇本或者說是部分場面調度,都沿用了誕生於1957年的原作,在這一點上,這部電影的價值僅僅在於其順利融入的中國元素及成功合理的改編。

從現實意義來說,這部電影能在中國大陸上映,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看片中途見一突兀處,相信是在審查過程當中被剪掉了一部分。

影片主要涉及的法律知識:

無罪推定、疑罪從無、合理懷疑

關於陪審員的座位,特別留意了一下,純屬瞎猜⁽⁽ૢ(⁎❝ົཽω❝ົཽ⁎)✧

1號 交融的圖案

2號 沒有過多的闡述自己觀點 和9號的老人一樣

3號和10號 差不多 人設也差不多 都是急性子

4號和7號 商人椅子一樣

5號 人設被關在大牢里1年半 像牢籠

6號 醫生 像擔架

8號 像天平 最後說了是檢察官 (謝謝老司機@西東狗東西 的糾正)

11號 像柵欄 給人安全

12號 沒有主見 四個交融的圖案

我這給你推薦幾部有關法律的題材的電影:

1:《費城故事》

這部電影是經典中的經典。它展現的嫻熟和精彩的法庭辯論場面會讓各位律師朋友們學到很多實用的技巧。這是個再主流不過的電影了,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清楚,敘事手段十分正統。結局也是正義終究戰勝非正義的典型路數。看兩位純粹演技派演員飆戲真是莫大的享受。講述的是安德魯和喬是費城的兩名年輕律師,安德魯是一名同性戀者,並且染上了艾滋病,老闆發現了他的秘密,並以安德魯丟失文件為由把他解僱了。安德魯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獲勝。喬奔赴醫院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安德魯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魯卻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2:《永不妥協》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而拍攝的一部令人激動的影片。茱莉亞·羅伯茨在片中扮演一名曾兩次離婚並且有三個年幼孩子的單身母親,當她遇到不平時,勇敢的站出來與之斗爭並最終獲得了勝利。

電影講述主角愛琳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在工作中,她被一處房地產的醫學記錄所困惑,於是開始查詢相關的事件。調查中,她逐漸發現出來一個被掩蓋的污染水源,而這一污染給當地居民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疾病。她動員了634人組成原告團,並克服了不平等的困難,打贏了這場官司,並且獲得了美國訴訟 歷史 上最大的一宗賠償——3億3千3百萬美元。

3:《魔鬼代言人》

該片的主體都是在表現人類內心的惡與原罪,而對誘惑時的不能自拔。但是在最後,羅麥斯選擇了自殺。人類內心的善與正義讓他如夢初醒般回到現實,伸張了正義。撒旦的誘惑無處不在,人類內心的惡與原罪毀滅了仍會再生。

講述的是作為年輕有為的律師羅麥斯有著辯護不敗的戰績,紐約的律師行以高薪豪宅優厚條件相請。於是他帶著妻子來到紐約發展。許多案子在他的辯護下得以勝訴。同時,他也逐漸地意識到自己為之洗脫罪名的客戶並非清白。他的妻子說,律師為錢而辯護,錢又把人變成魔鬼。這話深深觸動了他。尤其是當母親告訴他,僱用他的律師行老闆米爾就是他的親生父親時,他攜槍來到米爾面前。

1.韓國電影《看見惡魔》,在復仇的道路上,沒有贏家;

2.韓國電影《不可饒恕》,人世間最難做到的事情就是饒恕;

3.韓國電影《委託人》,不看到最後一刻,總為以為自己全部的推測、想法都是正確的

反貪風暴①到④系列,寒戰,無雙,廉政風雲

十二公民,很不錯,透視民眾

《十二公民》《我不是葯神》《全民目擊》《親愛的》

辯護人,控方證人,費城故事

廉政風雲,反貪風雲,我不是葯神,無間道。

『叄』 強烈推薦必看的韓劇電影

強烈推薦必看的韓劇電影:

1、熔爐

評分:9.3

《生日》是由李鍾言執導,薛景求、全度妍、金寶敏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19年4月3日在韓國上映。

影片以「歲月號事件」為背景,講述在一個因歲月號沉船事故失去孩子的家庭中,父親、母親和妹妹相互安慰、共同撫平心中痛苦的故事。

『肆』 12公民中每一個陪審員的性格分析,結合電影內容

1號陪審,是會議的組織者,具體職業不知,受過一定的教育,處理事情比較機智,這個人物的特點不是很鮮明,很難描述。出於「理性的證據被推翻」做出無罪判決與出於「相信理性的證據」作出有罪判決。感覺這個人物很雞肋,所做的事情跟4號陪審差不多。實在是分析不出啥。

2號陪審的職業不太清楚,他是一個有一定科學素養,不願意鬧事的和事佬。出於「不起事」作出無罪判決與處於「不起事」作出有罪判決。

3號陪審,是一個脾氣不好,兒子離家出走與老婆離婚的計程車司機,所有崩塌」作出無罪判決與「對逆子的不原諒」作出有罪判決。

4號陪審,是商業地產的闊商,包養了學校的女學生,說話講究尊重和道理。出於「理性的證據被推翻」做出無罪判決與出於「缺乏足夠的懷疑精神」作出有罪判決。

《十二公民》劇情介紹:

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擬西方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

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將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

這12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才能結束審判。第一輪投票,就有11人認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證物證都指向這一結果的情形下,這位年輕的嫌疑犯離輿論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遙。所有的線索都被逐一討論,隨著審判的進行,疑點出現,每個人背後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伍』 如何看待《十二公民》這部電影

昨晚看了這部電影,電影介紹我就不說了,其他答案里也有人多,我們說說電影本身所表達和期望的東西。很多人說這是一部被名字毀了的好電影,但我個人覺得,這名字很貼合電影的內容,電影中十二個合法的中國公民,代表著現如今我們 社會 中普羅大眾中主要的 社會 職業代表,如民工,小商販,公務員,商人,醫生,銷售,還有知識分子。

十二個人開始為了兒女的考試坐在了一起,做一個統一的決定來決定兒女的補考是否可以通過,其實我覺得這正是映射他們所討論的案件,一群人去決定一個富二代是否應該被槍斃,這兩個事情是相呼應的。開始他們為了節省時間都想著直接投有罪,沒有去思考自己兒女在考試中,說的,做的,是否合理,正確。這一點在他們後面的討論中也足以展現,我覺得這一個導演,編劇,是想讓我們懂得不要偏心,要去思考。

再有一個就是從側面的反應了 社會 情況,每一個人,每一個職業都有其無奈,心酸。這其中保險從業員從頭到尾一直都是發言最少,最被忽視的一個,也貼近現實中,廣大銷售人員的現況,只有聽,只有卑躬屈膝,左右搖擺。

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從,自私到就事論事,依據事實來說話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變化,但這變化中有些人是因為人性,有些人是對自己專業信心,就他們討論的證據中,存在和自己專業相悖的東西,這也樣我們看到了一個 社會 的多樣性,需要很多不同職業,不同職位的人去維持 社會 的運轉,也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有其有用的地方,就如看上去像黑 社會 那位先生一樣,在外面他可能是毒瘤,但在這個事情中他提供的很多東西,都能把證人,證據所推翻。

其次電影里也著重的提到了 社會 歧視這個問題,有地域歧視,職業歧視,關系歧視等,這些表現得都比較明顯,我們就不說了,去看看就懂了。

電影的結局比較有意思,從有罪到無罪,這個過程,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宣洩,也得到了升華,甚至可以說,明裡他們是在討論了案情,實際確是每個人都傾訴了一番。結局其樂融融,最後8號返回,拿回自己所遺留的檢察院證件,這也表達了我們老百姓心中的一個願景,就是希望為官者能清廉,能公正的去處理事,也使得電影得到一個升華,個人覺得這是個點睛之筆。

《十二公民》很值得人去思考的一部電影,每個人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正如電影所展示的,角度不同看的問題就不同。

以上所述,僅為個人觀點,不喜請忽略。

整部劇幾乎完美的套進了中國的背景下,不得不說編劇相當上心了,幾位演員們的演技也非常好,有的時候甚至讓人感覺不到這是在走劇本,他們的每個動作每句話都非常自然而且推進了劇情,不得不說老戲骨真的強。然後說一下最後8號檢察官身份的揭示和結局,起碼我覺得還是改的相當好的,畢竟我國國民的法律素養還是相對淺,你要真弄一個普通人這么熱衷反而讓人覺得奇怪。

檢查官的身份還讓這場模擬變成真正影響結局的存在,而且檢察官的身份也表現出我國法律工作者的素質,給民眾一個安心。

最後結局這樣也正常,中國和美國並不一樣,美國如果走到陪審團就意味著要結案,無論這個人定不定罪都要結案,而中國如果檢察院不起訴警察就要不斷完善證據或者找到真凶,所以有個結局也好,沒法說哪邊更好只能說國家不同。最後來說幾個老是看到的問題(以下僅是我的愚見,如有不對,歡迎反駁)首先是有罪推定,(無論哪個)國家刑法規定,凡是刑事案件都必須要做有罪推定,即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有罪嫌疑人就是無罪,這樣可以防止很多錯案(大哥那樣的)。有的人可能覺得這樣會讓人鑽空子,但如果輪到你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好的事呢。

刑事犯罪判刑都很重,一旦錯判,可能要毀人一輩子,所以一定要小心。然後是很多人表示的哪怕到最後那也對證據的疑點也只是疑點,沒法證明。其實那個不需要證明,正規名詞叫「合理懷疑」,即證據本身有疑點,那麼除非被重新證明其沒有問題,否則是可以以此為理由拒絕證據的,理由同上,必須小心最後說一下美國的陪審團制度,陪審團要做的並不是判決,而是對事實的確認,就是陪審團只需要表示案件事實是否讓他們感覺對,並不需要法律知識,看影片里也沒有用到多少法律知識。

當然美國的陪審團是相對容易出現無罪推定的,畢竟12個人都只要找個一個合理懷疑就可以,但美國並不改正,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沒有更好的「寧可放過一百,不能殺錯一個」,人命關天。我們還只是模擬,結果對於真正審判沒有多少影響,但美國的陪審團決定,一旦做出有罪投票,他們12位都可以說是劊子手。

「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 社會 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

十二個人,分別來自於不同的 社會 階層,經歷了不同的人生故事。

首先2號陪審員是一個高知,有些知識分子的學究氣,和不願與人爭吵的個性,有一點點的和稀泥,但是肯向真理低頭。

3號,一名計程車司機,每天接觸著 社會 中最為市儈的一面,有著極為傳統的家庭觀念,脾氣有些不那麼好。

8號,最後電影結尾表明了他是一名檢查工作人員,因此他會如此的致力於認真討論

,部分體現了法律工作的嚴謹苛刻。

還有一些小的細節,5號蒙冤入獄,後來雖然昭雪,但是人生的道路從此改變,月餅,挽回。10號,市井房東,及其愛打斷別人說話,對非本地人有偏見。

有人質疑這片子沒意義,因為中國並無陪審團制度。我想說的是,其實改變制度,成立陪審團並不難,難的是讓參與陪審團的每個人,明白這權利的邊界,責任的沉重,以及一個公民應該尊重的程序正義。

《十二公民》的改編很成功,是依靠很多這種本土化的意識和細節支撐起來的,粗看起來好像比較簡陋,單調,甚至生硬,不過如果仔細思考,會覺得格外意味深長,水下沒有彰顯出來的東西,遠比水上的多。比如那個廣被人詬病的檢察官證件一瞥,好像偉光正,但我覺得很悲哀。8號充滿公民意識,源於他是檢察官,職業素養在那裡。但這個 社會 ,有幾個檢察官啊?其餘11個人,算得了公民么?在非常多的細微調整下,《十二公民》這個集中在一個房間里,情節不出奇,完全依靠演員發揮演技支撐,靠對白取勝的電影,是非常不錯的非商業片。

曾經有人吐槽,「韓國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只有改變電影的國家」,現在電影在努力改變國家。這樣的電影的出現,已經是中國電影的一種進步。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以美國陪審團制度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也因此活的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為是改編也沒啥好說的,很經典的劇本,這個本子也多次被不同國家改編拍成電影,毋庸置疑的經典劇本。

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是劇本另一個就是演員了,從這個角度說該片已經成功一半。

但是電影開頭確實太過牽強,因為大學裡面真不好聚集很多家長來參加這種活動。

電影場景不過是一個破舊的倉庫,全篇除結尾和上廁所的鏡頭,均無外景拍攝,可以說是相當省錢了~

我們再聊一下演員陣容:何冰 韓童生 米鐵增 李光復 (功勛藝術家)等人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演技炸裂,其中韓童生一個人撐起了半部電影,這種配置的老戲骨湊一起,想拍成爛片都不太容易。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以美國陪審團制度為題材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也因此活的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為是改編也沒啥好說的,很經典的劇本,這個本子也多次被不同國家改編拍成電影,毋庸置疑的經典劇本。

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是劇本另一個就是演員了,從這個角度說該片已經成功一半。

但是電影開頭確實太過牽強,因為大學裡面真不好聚集很多家長來參加這種活動。

電影場景不過是一個破舊的倉庫,全篇除結尾和上廁所的鏡頭,均無外景拍攝,可以說是相當省錢了~

我們再聊一下演員陣容:何冰 韓童生 米鐵增 李光復 (功勛藝術家)等人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演技炸裂,其中韓童生一個人撐起了半部電影,這種配置的老戲骨湊一起,想拍成爛片都不太容易。

個人覺得十二公民翻拍的不錯,雖然難免會拿來跟「十二怒漢」相比,可也無須過於小心眼。這是中國戲劇史最高票房傑作《喜劇的憂傷》導演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領銜12位北京人藝及國家話劇院的國寶級演員聯袂主演,也是國內首部戲劇電影。整部電影主要在室內一張會議桌拍攝,但全程無睡意,不過感覺塞入的事外因素多了,也就是節外生過多的枝,結尾顯出身份的處理也沒必要。

這是多數人在看到《十二公民》介紹時的想法。實際上這部電影毫無劇透的價值,因為無論從情節還是人物設定來說,基本上就是對 57 版的翻拍。不同之處在於將美國當時的 社會 矛盾及偏見,轉化成了現代中國的 社會 矛盾和偏見。美國的法制和中國的法制截然不同,而導演則通過一個虛擬的場景將國內本不存在的陪審團制度搬上了大銀幕。即使這樣的「空中樓閣」導致每一次的對於「無罪」還是「有罪」的質問都稍顯蒼白——因為這場辯論確實無法決定被告的生死——然而其中追求公正的心,消除偏見的內核,卻是不曾改變的。所有的事情都值得認真對待,就像所有人的生命都寶貴一樣。沒有人可以隨意決定他人的生死,也沒有人可以隨便被他人決定生死。

這部翻拍自美國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徹底放棄了「主旋律」的固化套路,榜樣的樹立如春雨潤物,無聲間潛入人心,與此同時,不刻意迴避 社會 問題和矛盾焦點,「里子」和「面子」的配合相得益彰。

十二公民翻拍1957年的十二怒漢,推薦看原版,法學生必看電影之一,講陪審員制度,講思辨,講程序正義。好電影。

被電影名字耽誤的好電影之一

『陸』 十二公民韓國版叫什麼

十二公民韓國版叫《陪審員》

《陪審員》是由洪承萬執導,文素利、朴炯植主演的一部電影,於2019年5月15日上映,全片114分鍾。

《陪審員》根據2008年韓國首次引入國民參與審判制度但最終失敗的事件改編拍攝。講述成為陪審員的普通人們以他們各自的方式一點點接近案件真相的故事。

《陪審員》影評

《陪審員》有「十二怒漢」的劇本保底,從一開始就為影片成色提供了保障。依然是一群普通人,擔任陪審員,意外介入到一個「早已有定論」的案件中。可偏偏有人投出了反對票,於是一群人開始就案件深入討論,最終扭轉了審判的結果。

韓國版的《陪審員》依然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本土化處理。首先案件根據發生在韓國的真實事件改編,另外陪審員們也做了接地氣的落地化處理。有全職主婦、退休大媽、愛貪小便宜的大叔,單純愛哭的女孩,被工作折磨的公司中層,正在讀法律的學生。

同注重群戲的幾個老版本不同,韓國的《陪審員》無論在人物關系和性格塑造,以及影片主題上都做了「簡單化」處理,希望以更娛樂的方式傳遞影片中的價值觀。

『柒』 八號陪審員電影用什麼技巧怎麼說服別人的

douban icon
豆瓣App
記錄你的書影音生活

打開App
為了合理的懷疑,?乾杯

平果用戶1970
2021-05-02 15:41:33 看過
提示: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主要的情節早就知道,因為很久之前看過中國舶來版《十二公民》,感覺《十二公民》表演的話劇腔比較重。 )

在暴風雨來臨前的高熱天氣下,十二位陪審員因一宗有關少年弒父的疑案相聚。這些審判者們有人心心念念著球賽,有人對與鄰座閑聊更有興趣,有人似乎還有那麼一點認真,但這種認真卻帶著天然的,不易察覺的偏見。

在八號陪審員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察覺到案件中存在的reasonable suspect,捍衛這一品質的隊伍也在逐漸壯大。最終,合理的懷疑戰勝了所謂既定的事實(事實即每個人根據自己個人經驗和道德審判慣性所構建出的有意義的 說得通的故事)。 這一影片充分展現了如何完成一次完美的說服,比如,八號陪審員動用邏輯訴諸的手段(Logos),通過模擬目擊者的傢具陳列、目擊行動路徑等來實驗目擊過程,掐斷時間驗證目擊者證詞的可信度。此外,年長的陪審員動用情感訴諸(Pathos),通過推斷描繪目擊者的生活境況,讓在座的聽眾與之共情,體會其心境,了解其虛構證詞的可能性。

除去八號陪審員,還有兩位陪審員的話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首位響應八號陪審員號召的那位年長的陪審員,他投出第二張no guilty票的原因是,他支持八號陪審員的動機:保留一點合理的懷疑,用更長的時間和更謹慎的態度來對待關乎一條生命的事情。

『捌』 有關陪審團制度的電影或故事~~~~謝謝~!

《判我有罪》挺有意思的,這個電影整個就是一段集團訴訟的記錄。
最近的一個新片《真相》(the
truth)裡面提到了大陪審團以及特別檢察官,可能對樓主理解大陪審團的預審作用有一定的幫助。
除了電影,樓主還可以看看美劇,比如《波士頓法律》《以法之名》《特別受害者》還有隻出了一季的《金牌律師》(the
Justice),《金牌律師》對法律英語的提高大有裨益,另外對於如何操縱和影響陪審團有些技術上的說明,是部很不錯的美劇,據說停拍的原因是與《波士頓法律》在類型上沖突,但是個人覺得《波》扯得題外話太多,不是非常專注於法律本身。
此外,還有一部很老的美劇了,叫《甜心俏佳人》(可不是律政俏佳人哦)也不錯,出了5季,好像。看完後對美國律師制度會有個感性認識。
呵呵,想起來的就這么多了,ps很多美劇在ydy上有的下,祝樓主好運!

『玖』 2019年十部高分韓國電影,《惡人傳》擠進前五,第一眾望所歸

談起韓國電影,相信眾多資深影迷並不陌生。該國在影視發展方面上幾乎是領先中國,甚至位居亞洲前列。先後涌現出了《熔爐》、《素媛》、《釜山行》等多部經典力作,至今令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那麼,在進入2019年之後,韓國電影同樣層出不窮。下面,我就目前2019年上半年,已經上映的多部韓國電影中給大家挑選出了十部評分較高電影,做個簡單點評和分析,喜歡的網友可以收藏。

1、《寄生蟲》

豆瓣:9.2

主演:宋康昊、李善均、崔宇植 等人

影片點評:在我心目中,《寄生蟲》是一部節奏完美、劇本精良、諷刺犀利、市場受眾廣泛的商業大作。而製作方面又不乏偏藝術化的處理,驚悚題材以喜劇方式拍,犯罪元素放在細處,演員發揮空間充足,劇情起伏驚人而不出格……一切藝術片的優點這個片子都有。另外,影片也非常全面地展現了奉俊昊的看家本領:樸素的設定,通俗的故事,猜不到的反轉,精妙的節奏,諷刺的人物對立,深刻的 社會 關懷。無疑,《寄生蟲》是一部融合了藝術電影美學的商業電影典範。

2、《我的一級兄弟》

豆瓣:8.2

主演: 申河均、李光洙、李絮 等人

影片點評:本以為是喜劇片,結果卻看得我哭得稀里嘩啦。沒有血緣關系的兩殘疾兄弟相互取暖,相依為命。兩人接受現實但從不看輕自己,哥哥的聰明頭腦,配合上弟弟無微不至的照顧,兩兄弟總能想到辦法掙錢養活自己,樂觀生活的樣子溫馨又可愛!電影後段,兩人因為一些原因分離,兩兄弟相互拯救,努力回到彼此身邊的橋段真的不要太好哭!「弱小的人互相幫助著生活,我們就是這樣,一起活到現在。」兩位主演的演技在線,為該片增添了不少色彩和看點。

3、《證人》

豆瓣:7.7

主演:鄭雨盛、金香奇、李奎炯 等人

影片點評:故事的題材就是犯罪懸疑溫情,天才自閉症加庭審翻案。單論哪一個都不是什麼新穎的題材,揉到一起也不過是一個雨露均沾的套路片類型片。但是不得不佩服韓國成熟的電影拍攝模式,工整的劇本哪怕是老套,流暢的節奏,細節的把握,再來一點溫情雞湯,竟然還不討厭,那就成功了,就算不喜歡最多也就是平庸但絕不會爛!韓國大多數影片都有2小時以上的片長,但是很少給人有冗長的感覺。這就是極致就是節奏就是教科書!

4、《極限職業》

豆瓣:7.7

主演:柳承龍、李東輝、李荷妮 等人

影片點評:韓國喜劇片加犯罪題材,雖然對案件偵破的過程經不起推敲,挖掘人物成長的經歷也浮於表面,但是整體觀看下來還是很有意思的,笑料鋪陳不生硬,戲劇誇張處理也經得起推敲,單純的沖著爆米花屬性值得一看。而且群戲帶感、節奏明快,沒有一點的冗餘,韓國成功的商業片就是特別想觀眾之所想,沒想到柳承龍也能把這種呆萌的角色演繹得如此完美。另外,片尾響起了《當年情》更是意外之喜,有意思。作為韓國院線票房第一,也是情理之中吧。

5、《惡人傳》

豆瓣:7.6

主演:馬東錫、金武烈、金成圭 等人

影片點評:雖然影片的敘事還算工整,但整體風格存在問題,也就是說,影片的氛圍風格與故事本身相擰巴。影片情節是根據韓國真實案例改編而成,犯罪分子殘忍嗜血,最令人發指處在於其隨機無差別殺戮。這本是一件極其黑暗驚悚的事件,影片導演卻用近乎市井警察黑幫喜劇片的風格進行表現。甚至讓人感覺導演營造的這種輕松風格對真實案件中的遇害者不夠尊重。其問題的根源在於導演的思想,把這么一件黑暗事件改編成了商業氣息過於濃郁的甚至帶有 娛樂 氣息的影片。不過該片中打鬥場面拳拳到肉,血腥到捂眼睛,喜歡動作片的大概會很過癮。

6、《陪審員》

豆瓣:7.5

主演:: 文素麗、朴炯植、白秀章 等人

影片點評:雖說是根據韓國真實的刑事案件改編,但也未必太像《十二怒漢》了吧。同樣都是一起看似板上釘釘的刑事案件,實際上卻暗藏玄機。同樣都是通過陪審團們的意見改變了審判長最終的判決意見。唯一不同的是,通過一些小細節的喜劇設定,讓劇情在嚴肅的審判過程中有了一絲絲的趣味。可惜電影的立意卻僅僅止步於此,讓我詫異向來對政治敢說敢言的韓國,居然如此淺嘗即止。不過瑕不掩瑜,我仍舊還是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我很喜歡《十二怒漢》。

7、《生日》

豆瓣:7.5

主演: 薛耿求、全度妍、金寶敏 等人

影片點評: 一部素材比成片更有分量的電影。以一場讓人心痛的災禍為底,再將鏡頭對准留下的人已是核級催淚彈。再配上優質演員的神級演技,想必沒幾位看客能忍住淚水。但去掉素材來看,幾次的轉場和部分細節都沒能合格。而不合氛圍的硬廣和幾處過度用力的場面也極其使人出戲。雖離佳作僅差一步距離,不過考慮到現實意義,還是值得推薦的。

8、《未成年》

豆瓣:7.2

主演: 廉晶雅、金素真、金惠濬 等人

影片點評:深夜看的,百感交集。性慾還是愛情,有時候難以把控。但是倘若家庭建立在一盤散沙上,被沖毀不僅是曾經數塊磐石建立的堡壘,而是無一倖免的人性。對未成年的傷害更是不可挽回的,每個人其實都是弱小無助脆弱的,建立家庭是為了保護我自己,可投入得越多越會傷害自己,拋棄之前的投入,傷害到最親的人。一切都是人性作怪,有的建立起更堅固的堡壘,有的軟弱的不堪一擊。

9、《裟婆訶》

豆瓣:7.1

主演:李政宰、朴正民、李在仁

影片點評:延續了導演上一部《黑司祭們》的套路,但故事內核更加豐滿了,血濃於水的兩姐妹,自我救贖的年輕人以及神鬼的角色對調充滿了悲憫色彩,佛教里對於因果世界,輪回命數,善惡一念間的哲思都升華得非常好,彌補了電影的不足,看之前有人拿來和《雙瞳》對比,明顯《娑婆訶》立意更深,兩個不同系統的人為逆天,相同的是最後老天總會眷顧那些善良的人。

10、《惡霸警察》

豆瓣:6.6

主演: 李善均、全素妮、朴海俊 等人

影片點評:該片是一部很套路的電影,一個為了生活,不惜靠違法犯罪獲取利益的警察,壓榨犯罪嫌疑人為他服務。不成想,個人的經歷卻無意中與一個道貌岸然、養活國民的企業集團的犯罪糾纏在一起,於是,在自己的惡與企業老總的惡中徘徊,最終激發善,堅持正義,不惜以身試法掃除真正的惡的故事。李善均很好的把握住了角色的內心,從一個愛錢,貪婪的小刑警,到最後被世越號倖存女孩感動而正視自己的世界觀,這種人性的轉變,全部在他的眼睛裡、話語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所以看起來非常真實,不自覺會站在他的立場看待整個事件。

『拾』 如何評價《十二公民》

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20世紀最偉大的法律電影《十二怒漢》,但由於中國並沒有原作中的「陪審員制度」,所以影片進行了中國本土化改編,通過模擬法庭對飽受爭議的「富二代弒父案」進行審理,12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陪審員——身份分別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對案件進行最終「審判」。去年10月,這部電影斬獲第九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馬可?奧列留」金獎。
國內首部戲劇電影
電影《十二公民》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青年導演徐昂執導,也是他首次導演的電影作品。12位北京人藝及國家話劇院的實力派演員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米鐵增、高冬平、張永強、李光復、王剛、班贊、劉輝、雷佳領銜聯袂主演。
原劇本《十二怒漢》文本帶著很強的懸念,一環扣一環,所以要求表演者一氣呵成,每一步都恰到好處。加上《十二怒漢》至今已是全球改編最多的電影之一,各個優秀版本珠玉在前,故此次中國版壓力不少。由於導演以及演員都是戲劇界中人,電影在正式拍攝前也像舞台劇一樣經過了近20天封閉式排練,到正式拍攝當天,12位演員竟無一人攜帶劇本, 流暢地進行了演出,這種做法也有別於現今的電影拍攝。
在昨天的電影點映中,影片讓在場的觀眾彷彿置身於話劇現場。因為這部電影中涵蓋了戲劇的表現形式,整部電影沒有多變的場景,只在一個「模擬法庭」的主場景,這在其他商業電影中是不可思議的做法。據了解,這個場景是現實中北京798藝術中心的一家知名展覽館,在影片順利拍攝完成之後,由於密閉空間戲的剪輯難度很大,後期花費了一整年的時間,最後請到前法國真實電影節主席杜阿梅女士擔綱剪輯指導,才敲定簡潔大氣的最終定剪版。
而且《十二公民》劇本文學性強,完全以針鋒相對的對話推動劇情發展,電影先從陪審團11:1幾乎一邊倒的判決開始,隨著12個人對案情疑點的爭議,最終陪審團觀點的完全逆轉,反高潮,引發觀眾對法律的嚴肅與公正的深刻思考。這種的敘事手法也是話劇常用的。
這部電影的演員常演出話劇,把舞台劇的戲劇張力帶到電影裡面。「模擬法庭」中12人圍坐,話語連珠,你說一句我說一句,針鋒相對,沒有浪費一個鏡頭。但是話劇形式的表演方式去表達電影未免給人過於煽情的感覺。
不同人有不同偏見
電影《十二公民》原著《十二怒漢》被不同國家都搬上過銀幕,但由於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大家相似的故事的表達內容也不盡相同。
最初的美國版《十二怒漢》,講述的是在貧民窟長大的18歲少年因為涉嫌殺害自己的父親被告上法庭;1991年日本版《十二個溫柔的日本人》通過一樁弱女子殺前夫案,在一定程度上探討了女性權益的保護問題,也是唯一囊括了女性陪審員的一部;2007年俄羅斯版《十二怒漢大審判》說的是車臣男孩被指控謀殺自己俄羅斯軍官的繼父;至於2015年中國版《十二公民》,審理的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富二代弒父」案。
從而亦可窺探出不同國家所要反映的偏見也有所不同:美國的偏見是種族歧視,日本的偏見是女性地位;俄羅斯的偏見則是車臣問題;中國的偏見是「富二代」。
而且電影《十二公民》與之前的不同版本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陪審員都是採用不同的性格以及社會角色,代表了不同的人。然後針對同一件事作出的不同反應,顯現出大家的不同偏見。與其說這部電影是講法律和公平,不如說它披著司法的外套,訴說人性的偏見。
《十二公民》的重要角色「8號陪審員」扮演者何冰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普遍充滿怨氣,我們沒有陪審員制度,但在網路上,類似的爭論每天都在發生。大家交換意見時前三句還能好好說,到第四句就罵起來了。我希望大家看了電影,至少能有話好好說。
《十二公民》點映期間是各大影片競爭激烈的五一檔期,國內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的矛盾再次凸顯出來。我留意到張艾嘉導演的《念念》和王小帥導演的《闖入者》僅僅只得到1%左右的排片,而且都是不好的時段為主,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低分但排片量相當可觀的《左耳》和《何以笙蕭默》等國產青春片。這部戲劇電影《十二公民》沒有明星光環,文學藝術成分較重,上映前後均有進口大片,希望上映時不要淪為炮灰。

閱讀全文

與陪審員電影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