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41膠卷和電影膠卷有什麼區別
c41膠卷和電影膠卷的區別:
沖洗工藝不同:電影卷沖洗工藝比c41復雜,c41膠卷一般採用C-41工藝,而電影卷的彩色負片則採用ECN-2工藝沖洗,使用C-41沖洗時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驟,否則會污染顯影液。黑白、反轉電影卷則可按常用卷的沖洗工藝。
顏色還原度不同:如果是顏色還原度,大多數C41沖洗的彩色負片是強於電影膠片的,而且C41工藝無需除碳,相對簡單,但是電影膠片的寬容度強於彩色負片,可以呈現更多的細節。
相比c41膠卷,電影卷多了一層炭黑層,炭黑層的作用一是用來防止光暈,二是電影機高速旋轉防止靜電電弧產生火花導致底片曝光。
電影膠卷按色彩還原分,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線片等等。其中黑白片按其感色范圍分可分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等,全色片是對所有顏色都感光(現在21世紀我們用的黑白片都是這種類型)。
分色片指可感受藍紫色光和黃、綠色光,但對紅色光不可感受。色盲片指對藍紫色光敏感,而對綠、紅色光很不敏感,一般用於文件與黑白底片拷貝等。
⑵ 電影膠片分裝卷和一般攝影膠卷的出片效果相比,有無特殊之處
電影膠片的沖洗工藝和普通膠卷的沖洗工藝太一樣。
電影膠片是將感光乳劑塗布在透明柔韌的片基上製成的感光材料,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這些膠片的結構大體相同,都由能感光的鹵化銀明膠乳劑層和支持它的片基層兩大部分組成。
分類
1、彩色攝影方法
攝影史中出現的彩色攝影方法多達數百種,但從原理上講不外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由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種顏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類是從白光中減去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而得到各種深淺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稱為減色法。
2、減色法彩色膠片
彩色電影的攝制採用的是減色法彩色膠片。最早成功的減色法彩色電影要推1927年問世的特藝色,由於拷貝的製作採用染料轉印法,故又稱染印法,發明人為H.T.卡爾馬斯博士。
⑶ 電影膠片跟相機卷有區別嗎
拍攝電影用的膠片,比日常相機用的膠卷質量要好,而沖洗電影放映時用的膠片,則不如日常相機用的膠卷質量。在上個世紀物資缺乏的年代,我在市場上買過用於沖洗電影放映時用的膠片,代替135膠卷使用,主要問題是感光度低,記得只有8定,拍攝的照片「硬」,黑白反差大,還要自己裝膠卷盒裡,但也說明這幾類膠片的區別主要是質量高低。
希望採納。
⑷ 電影膠卷和c41膠卷的區別
在攝影術語里,膠卷與膠片指的都是同一樣東西。膠卷又叫膠片、底片、菲林,是一種成像器材。廣泛應用的膠卷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
反差:是指拍攝後的影像的明暗程度與原景物的明暗程度的比值。如果我們用膠卷把被攝物的明暗度正確的反映再底片上,我們則稱其反差為1 ;如底片大於被攝物,則大於1。
我們看圖會明白一些。照片從左到右反差逐漸加大。一般來說反差大可以給人震撼力,但會使其不真實。反差是可以除和膠卷本身有關外,還和沖洗有關。
塗層:
1.保護膜,它的用處是,保護。因為膠卷的感光乳劑很軟,容易劃傷,所以在它上面塗一層保護膜以使它不致受傷。保護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劑其主要成份為鹵化銀和照相明膠。鹵化銀便是膠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膠是鹵化銀的載體,鹵化銀受光的照射後形成潛影。
(這時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潛影)既鹵化銀中出現了銀原子的顆粒。後期經顯影,就成為我們一般看到的膠片了(就是將形成銀顆粒的點放大)。其實將膠片長時間曝光也有這樣的效果,膠卷頭的顏色就是長時間曝光形成的(沒有經過顯影過程)。
⑸ 拍攝電影和電視劇使用的膠卷有何不同
你好!
卷片的成本很高
只有大製作的電影現在還用膠片拍攝,一般的電影現在都不用膠片了
而電視劇更是幾年不見一部是用膠片拍的
區別不區別的都基本見不到用的了,就不談什麼區別了吧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