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影視後期,這6步製作流程必須要知道!
剪輯是電影的二度創作,在影視工業體系裡有著重要的位置。
剪輯是一個極為細致也極為繁瑣的工作,我們看到的大部分電影,都是剪輯師經過一系列步驟才最終呈現的。
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下影視後期製作流程的六個階段吧~
1 合板分場看素材
剪輯助理把每天拍攝的素材轉碼、合板和分場,並把分場完成的素材存儲在不同標號的文件夾中,每一條素材包含來自導演或攝影師額外的注釋信息(比如ok條,比如保過條,比如開頭部分可用等信息)。
接著,剪輯師開始仔細查看素材,這也是他第一次看素材,注意,素材不是按一場戲中敘事的順序拍攝的,也不是按劇本故事順序拍攝的。
優秀的剪輯師在看素材時會注意攝影機流暢的運動以及每一條素材的細微區別,以便把最好的部分剪到電影中。
2 素材裝配(順暢)
剪輯師仔細考慮一場戲所有畫面和聲音素材,以最佳敘事的方式把這些素材排列順序。 比如,剪輯師可能以一個航拍倫敦市中心空鏡開場,橫移到白金漢宮,然後疊化到流浪漢彈吉他手的特寫。
這里有多種鏡頭組接方案可供剪輯師選擇來完成這個簡單的序列,每一種方案都能創建不同的氛圍和講述不同的故事。如果是大片,一般開機拍攝剪輯師就開始同步工作。剪輯師在拍攝現場附近的機房把前一天拍攝的素材順場,以便導演和製片人隨時能看。
在這個階段,剪輯師和導演會共同決定在一些劇情的關鍵時刻拍攝額外的鏡頭以便在剪輯階段能有更多的選擇。
3 粗剪
粗剪大概要花三個月左右時間完成。每個剪輯師工作方式不同,有些剪輯師獨自工作,每天或者每周給導演和製片人看剪完的東西,有的剪輯師跟導演一起工作,討論所有剪輯細節。
在粗剪的階段,所有場景都是按劇本的順序剪的,這個過程中,允許不斷修改並嘗試新的想法和各種試驗。
4 剪輯第一稿
第一稿是一個能被剪輯師、導演和製片人基本接受的粗剪版本。 場次和段落的很多問題基本都被剪輯修補,但依然需要繼續修改。這個版本依稀可以看到最終正片的雛形。
精剪 5
精剪不再專注於整部電影,而是 專注每個切點的細節性問題 。精簡強調和加強第一稿所確定的節奏和結構。
6 最終定稿
當剪輯師、導演和製片人對修改完成的版本都滿意後,所有切點(畫面)不再改動,就得到了影片的最終定稿。
至此,電影開始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聲音設計、作曲和字幕設計人員都參與進來。
如果你想了解這個行業那就別錯過我為大家准備了三天新手入門課啦 !
系統知識拆解+基礎軟體操作+兼職接單經驗 一步到位!
0基礎小白也能變大佬!
https://www.hcjyit.com/itPay/zh0301/
⑵ 怎樣自學影視後期製作
一、PR剪輯的學習
1、初步接觸(1~2個月)
要熟練掌握影片的基本剪輯技巧、素材的組織與管理、素材的剪輯處理、各種過濾效果製作、濾鏡製作效果、疊加疊印的使用以及影視作品的輸出。
2、進階練習(1個月)
多機位剪輯 、 轉場技巧、批量字幕、 調色 、混剪輯類的剪輯技巧的練習。找一些自己喜歡的視頻進行練習,不同的轉場技巧多去嘗試。調色就多找一些美食、風景、人物等不同的素材去練習,不要眼高手低。
3、高端案例學習(不斷學習進步)
剖析各類宣傳片、婚慶片等商業高端案例的剪輯思路,根據電影、網劇等熱播案例學習剪輯思路和塑造電影感。另外,剪輯師需要收集各種音效和經典配樂,多研究研究大師的作品。這個肯定是少不了的。
二、AE特效學習
1、初步接觸(2-3個月)
從功能界面、圖形動畫、內置插件、設計理念、表達式認識等基礎知識點著手,快速入門AE軟體的使用。
2、進階練習(1個月)
掌握AE的文字動畫、相冊製作、片頭製作、三維動畫、扁平動畫、真人特效、場景合成等案例製作,為今後深造做准備。
一定要在熟悉軟體基礎的前提下開始進行簡單案例的製作,現在你可以肆無忌憚地套模板了,可能有些朋友會對我產生質疑,你以為套模板很容易嘛?能夠成為模板一定都是大師級設計師做出來的。成功學會套用各種模板,你會在小有成就感的過程中逐漸學會特效製作的思路、圖層的設置,不要不信,這是最高效的辦法。
三、三維軟體學習
如果你已經掌握3DMAX,那就繼續做下去,先不用學習其他軟體,要是還沒有開始學,建議選擇C4D來做影視後期。C4D能做出強大的建模和渲染效果,這個是行業所公認的。
⑶ 影視特效製作從何學起
影視特效製作可以先從AE入手。⑷ 高中想向電影專業學習發展該怎麼做
高中沒有什麼專業的,只有文科理科之分,據說未來文理也不分科了,如果想考影視或者傳媒方向,可以多看看電影,多看相關的書籍,為以後做准備。建議先做好眼下的,先學好專業課,再考慮別的。
⑸ 想自學影視後期製作,該怎麼開始
第一就是美術基礎。
第二就是軟體操作。
第三就是影視藝術。
不同工作要求不太一樣,偏重藝術的從模型,燈光,材質,後期,較色學起,要求藝術和軟體都要強。偏重技術的就從軟體學起,數學,編程,做一些製作軟體的研發,開發等,不會這些呢,可以做動畫,不要美術基礎,只要感覺好,可以做綁定,只要有耐心,可以做摳像,要有毅力。
(5)怎麼做電影學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影視的後期製作包括三個大的方面:
一、組接鏡頭,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剪輯;
二、特效的製作,比如說鏡頭的特殊轉場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現在度還包括動畫以及3D特殊效果的使用;
三、聲音的出現和立體聲的出現進入到電影以後,我們應該還考慮後期的一個聲音製作的問題,包括後來電影理論中出現的垂直蒙太奇等。這三點是影版視後期製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影視後期製作所涉及的軟體,包括:圖像編輯軟Photoshop、後期特效軟體AfterEffects、非線性編輯軟體PremierePro、三維軟體C4D及一些視頻編碼軟體等。
⑹ 怎麼做電影
1.寫出劇本,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2.確定演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找朋友,或者請小演員。
3.找好器材,包括一到兩台DV機,有條件的話可以再配置反光板。
4.確定場地,包括室內景和室外景。
5.拍攝。
6.後期剪輯,需要在電腦上安裝1394卡(硬體),premiere(軟體)等必要工具。
7.合成,輸出電影,刻盤。
我布置給學生的DV作業就是這樣來的。
說白了,只要你踏出第一步,你會發現,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並沒有想像中的難。
很多事,不是做不了,而是沒有去做。電影誕生在19世紀80年代,在那個年代,你想拍一次電影,可以說難度非常大,因為那時候的電影,就相當於剛出生的嬰兒,還沒有成熟,只有16幀長,需要漫長的時間,因為那時候的電影一次集合一幀圖像,最後才能合成電影。
然而現在就方便很多,我們每個人用自己智能手機,就很快拍出一個短片,當然拍電影說起來簡單,但真的想拍好就挺難的。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就一一給你介紹電影排成的大致流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部:找題材。你想拍什麼樣的題材的電影,根據這個題材,創作一個故事情節,當然不必具體到每一個小的細節,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這是電影的一個雛形。
這個想法,一定要有趣,能夠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大致構思一個人物,動作,畫面,或者是主題,在你創作的過程中,建議你帶一隻筆和一個筆記本,隨時記錄你的想法和靈感。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般,所以這個開始,你要把所有的道具,地點和演員一一確定下來,然後根據這個元素開始展開一部電影。
找題材
第二步:具體化構思。 在你想法的雛形上,充實內容,確定電影故事情節的四元素。
電影一般有四個階段:開始,過程,高潮和結局。
開始:需要解決的是,介紹人物和故事背景,建立一個整個故事情節的感情基調,搭建好故事的舞台。
過程:這個階段是故事的真正展開階段,一個電影的成功與否,這個過程,可以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你可以這樣來構思,你要發展的主角和他的朋友,如果有反派,反派和他的朋友,整個人物角色可以根據你的喜好自由搭配,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這些人為什麼會在這里,在這里要做什麼?他們想去哪裡?目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效果?需要解決的矛盾或者摩擦是什麼?然後才是到高潮。
高潮:這個高潮會是電影的緊要關頭,這個關頭都發生什麼事情。比如說:浪漫的吻發生了,炸彈被拆除,扭曲的政治家被揭發,火星有了大氣,提米被人從井裡救出等等,充分展開你的想像。最好是合乎故事情理,不能太離譜。
結局:需要解決的是,整個故事情節的矛盾有個解決的方案,有個或悲劇或喜劇或展開聯想的結局。
具體化構思
第三步:分鏡頭。即繪制出你希望在鏡頭上呈現的畫面的草圖。
分鏡頭有兩種層面,一種是宏觀上的,只大致繪出主要場景或者是過度; 一種是微觀上的,規劃出每個鏡頭和攝像頭的角度,或者是多個角度,當然你也可以跳過這一步直接拍攝。
小編建議分鏡頭可能讓你的電影可視化,不抽象,還能讓你的演員和攝影師更加了解你的視野和想法。
分鏡頭
第四步:美化電影。使用拍攝技巧,服裝,布景,以及特效讓電影變的更具美觀。畢竟電影是視覺性的,所以你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好好考量電影的外觀和感覺。
舉個例子來說吧:
比如說《黑客帝國》,單色的黃綠色基調貫穿始終,加深了「數字化」的感覺;理查德·林克萊特導演的《黑暗掃描儀》則是逐格帖合的動畫,具有獨特並令人難忘的卡通現實的感覺。
具體來說:要從四個元素來考慮細節。
拍攝風格:比如說紀實風格,這個風格的電影,一般來說還原生活原型,盡量少數強烈沖突和情節,對逼真性要求比較高。比較重視生活的細節的真實還原。這種風格一般被用來歷史題材或者人物傳記。當然還有很多風格,比如溶合風格,共現風格,繪畫風格等等,想了解的評論留言,小編在詳細為你們講解。
服裝設計:這個在電影中還是相對比較重要的,服飾一般用來向觀眾傳達角色的性格和人物特徵。
布景設計:你希望怎麼設計你的背景,你可以實地拍攝,也可以後期營造,內景拍攝。電影的布景設計一定要與作品風格融合在一起,相信這個不用說,你也能知道,最成功的布景是最不引人注意的布景。
燈光和音樂:燈光要根據你電影的具體風格來具體營造,可以採用淡雅柔燈光,來營造更加吸引人,更加夢幻的氣氛,也可以採用更加貼近現實的燈光。音樂就要配合整個電影的演繹風格和感情基調來配。
美化電影
第五步:組織團隊。你的團隊需要導演,攝影師或攝影指導,選角導演,布景師,攝像師,音響師,服裝設計師,場記,電影剪輯師,聲效剪輯師。
導演:導演控制的是電影的創造性方面,並且是連接劇組和演員之間的關鍵人物。如果這是你的電影,拍的是你的故事,預算也不錯的話,導演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攝影師或攝影指導(DOP):此人負責確保照明和實際的電影拍攝順利進行,以及與導演決定每個鏡頭的畫面、照明和拍攝。他或她負責管理照明和攝像人員(或者在較小型電影拍攝中本身就是照明和攝制組的一分子)。
選角導演:選角導演決定哪個演員最適合演這部電影,以及洽談合同和時間安排。
布景師:負責確保布景與導演的創作構想一致。他或她也可能是道具大師(負責填充布景的道具)。
攝像師:攝像機負責實際拍攝電影,與相機打交道。在小製作中,此人也可能是攝影指導或導演,或兩者兼而有之!
音響師:音響師可以是一人或多人。角色的對話需要現場錄音,或是在後期製作時添加。諸如激光轟擊和直升機爆炸之類的音響效果都需要創造出來;音樂需要挑揀、錄音和混合;擬音(腳步聲、皮革吱吱作響、碗摔碎的聲音、門被砰地關上的聲音等)也需要准備。
服裝設計師:在大製作中,此人會選擇(甚至縫制)所有在影片中使用的服裝。在較小的製作中,這個職位通常會與另一個職位合並。
⑺ 電影愛好者如何系統性地學習電影知識
要看學什麼方面的電影知識了,要有突破口。
⑻ 新手入門影視製作要學習什麼
一、影視製作學什麼?
學習主要分為四步:
1、影視行業發展介紹——讓你了解未來發展方向。
2、剪輯軟體基礎操作教學——帶你認知剪輯軟體如何高效操作。
3、剪輯理念——教會你從現象看剪輯的本質,應用於實際。
4、特效應用——後期特效合成軟體AE的使用(基礎操作和工作流程、基本概念、圖層屬性、工具、關鍵幀與蒙版)。
二、影視製作的工作崗位
1、電影故事板設計師
工作職責:遵循總監指導,根據項目需求,完成分鏡故事板的設計、製作;根據項目需求、服從工作指派與協調;遵守保密協議。如有違反,則個人承擔相應法律後果及經濟賠償。
2、場景模型師
工作職責:根據簡單的概念設計,建立基本的場景並給出初步預合的效果(帶有簡單模型、材質和燈光渲染);能夠理解總監和客戶的意圖,並根據總監及客戶的反饋修改鏡頭;能在項目過程中獨自完成CG數字環境的細節製作,並保證達到CG總監的要求;4能指導本部門或相關部門藝術家按要求完成任務。
3、燈光師
工作職責:負責燈光渲染整體流程,包括使用三維軟體的語言(例如腳本)定製有關燈光渲染方面的工具;在必要之時進行技術研究、開發及應用;與創意總監、前期流程團隊和合成組緊密合作,決定各類藝術及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與其他渲染師分享你的技能。
4、材質師
工作職責:根據創意總監的要求創作和實現角色、道具和場景所需的材質貼圖;協助組長了解並滿足其它部門對材質貼圖的需求;解決創意和技術的難題,熟練使用maya,PS,AI等軟體工具;能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關於新手入門影視製作要學習什麼,環球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⑼ 零基礎,想學影視後期製作,應該先從哪學起
第一就是美術基礎
第二就是軟體操作
第三就是影視藝術
1、不同工作要求不太一樣,偏重藝術的從模型,燈光,材質,後期,較色學起,要求藝術和軟體都要強。偏重技術的就從軟體學起,數學,編程,做一些製作軟體的研發,開發等,不會這些呢,可以做動畫,不要美術基礎,只要感覺好,可以做綁定,只要有耐心,可以做摳像,要有毅力。
2、後期製作是一件苦差事,一般都是有夢想,愛好才能做得長久,賺錢也是要吃苦的,不是那麼好做的。條件好點的可以參加專業培訓,價格較高,出來工作好上手。
(9)怎麼做電影學擴展閱讀:
影視後期製作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輯-作曲選曲-特效錄入-配音合成這樣一個流程。
初剪:
也稱作粗剪。現在的剪輯工作一般都是在電腦當中完成的,因此拍攝素材在經過轉磁以後,要先輸入到電腦中導演和剪輯師才能開始了初剪。初剪階段,導演會將拍攝素材按照腳本的順序拼接起來,剪輯成一個沒有視覺特效、沒有旁白和音樂的版本。
正式剪輯:
在初剪得到認可以後,就進入了正式剪輯階段,這一階段也被成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對初剪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然後將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廣告片中去,廣告片、畫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
作曲或選曲:
廣告片的音樂可以作曲或選曲。這兩者的區別是:如果作曲,廣告片將擁有獨一無二的音樂,而且音樂能和畫面有完美的結合,但會比較貴;如果選曲,在成本方面會比較經濟,但別的廣告片也可能會用到這個音樂。
特效的錄入:
這個階段是比較關鍵的一個階段,將本身拍攝不到或者拍攝效果不好的地方進行特效製作,這里將運用到十分專業的特效製作軟體,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強視覺效果的電影正是因為特效錄入這個環節做的十分好。
配音合成:
旁白和對白就是在這時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對白完成以後,在音樂完成以後,音效剪輯師會為廣告片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至此,一條廣告片的聲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備完畢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將以上所有元素並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並合成在一起。
⑽ 怎樣學習影視後期製作
趙寶峰
一:前言
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為什麼想學習?無非有兩種可能1.愛好2.工作需要。
對於看待這兩種需求有著本質的區別,我認為愛好比工作需要的潛力更大。
先說下工作需要來學習,也許你是做傳媒相關行業,也許你是政府機關、企業等相關崗位工作,因為工作需要你必須來學習,學習這些是你的職業需要,這樣會有一種壓迫感,緊迫感,被動感。因為學習這些也許並不是你發自內心的本能,更像是生存的壓力。
通常因為職業需要學習的人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1,學的差不多得了,得過且過。2,沒准什麼時候不幹呢,學點就用點,學不會就拉倒。我不可能一直干這個。3,能不能學的快點?會點簡單的能出作品就行,老闆很催,客戶著急要,完成任務就行了,不需要學太多東西。4,我學的這些理論沒什麼用,學也學不懂,我只需要知道我現在這個步驟該怎麼做,可是誰也幫不到我,急死了
通常因為愛好學習常常出現這種情況。1.這個好玩嗨,怎麼做的?自己試試2.我太熱愛後期,看到各類軟體我神魂顛倒,熱血沸騰。3.我什麼時候能做成好萊塢一樣的作品?4.我應該學哪個軟體呢,是pr還是ed?還是facPro?師哥說pr好,師姐說FAC好,哎選哪個?
二:心態
(一):因為愛好而學習我們總結為暢想、幻想、沖動、執著。
(二):因為職業需要而學習我們總結為敷衍、立竿見影、拚命三郎。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沒辦法說是愛好學習好,還是職業需要學習好。因為各有各的需求,各有所長。我只想學的快點是沒錯的,我對自己技術的未來常常意淫也是沒有錯的。但是一直學不會,學不好,那麼根源在哪裡?
因此,在這里我教授給大家,根源是一個人的心態,心態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同時是學習好任何一款軟體的基本前提。
無論學習什麼,心態要正,心態要穩,會的不浮躁,難的可推遲讓時間去解決。一個平和心態的人通常學習軟體都很快而且相對全面。
如果你能擺正你的學習心態,相信你會慢慢走向成功,學習是一個過程無法飛躍,再著急也需要慢慢去積累。現在積累不到的經驗,留給日後去積累。如果你愛好這些,你盡量把愛好轉變成自己的財富,去做些商業片如婚禮MV,自製微電影,紀念視覺等。如果你是職業需要,那麼你要嘗試愛好這些技能,沒有愛好的人是學不好的,學習要走心。
三:方法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學習更是如此。學習影視後期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你依然有捷徑可走。
想提高勿忘基礎,一個人電腦win系統基本操作都不會肯定是無法勝任影視後期的,比如如何安裝一個軟體,如何卸載一個軟體,如何更換系統,如何安裝顯卡驅動,音效卡驅動?這些都是學習軟體的前提和基本功。系統操作知識匱乏的人會給你帶來許多不便甚至會擊垮你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從易到難,先學簡單的,難的放下,理解不了日後去理解。雖然你現在不理解,甚至無法了解,但是隨時你學習的積累突然有一天你會豁然開朗,相信我沒錯。
先粗後細,先粗學一遍,了解下軟體各個功能、界面和結構。然後了解軟體如何工作,最後去研究每個細小的功能按鈕。有些人遇到一個坎就想邁過去,這個坎過不去了就一直卡在那,這樣是不對的。
不會你就網路,一款軟體可能會出現成百上千個錯誤信息或者無厘頭的問題,這時候不會就網路,任何錯誤都是有原因的,我們需要慢慢發現問題出在哪裡。
能不問別人盡力自己去解決,很多人遇到點事情就去問老師問專家,問朋友,這是不太可取的,因為許多經驗都需要一個過程去積累,自己沒有積累的過程也是容易忘記的。一個問題的出現自己嘗試解決在腦海中的記憶永遠比問別人牢靠。
少些急躁,多些包容。很多朋友一個軟體安裝不上說軟體不行,學習沒學好說老師不行。什麼事情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問題,其實根源依然是自己,初學者應該嘗試為什麼別人可以安裝,我不能安裝上?那麼肯定是方法不對或者有系統是不是有什麼問題,驅動有沒有什麼問題?自己沒學好是不是學的太快了,是不是有些遺忘了?然後再考慮其他原因。一個新從自身找原因的人,進步也會更快一些。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學習之前感覺這個軟體好難好難,沒有信心去學好,可是當你真正去學完學會的時候,感覺好easy,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被自己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