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影、攝像。
降:下降攝影、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短:指短鏡頭。電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約合膠片15米以下的鏡頭;電視30秒(每秒25幀)、約合750幀以下的連續畫面。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對於長、短鏡頭的區分,世界上尚無公認的「尺度」,上述標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區柯克《繩索》中耗時10分鍾、長到一本(指一個鐵盒裝的拷貝)的長鏡頭,也有短到只有兩格、描繪火光炮影的戰爭片短鏡頭。
反打:指攝影機、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後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變焦拍攝:攝影、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㈡ 電影拍攝手法有哪些
1、移軸
移軸所拍攝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縮微模型一樣,非常特別。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
2、搖鏡頭
搖鏡頭是拍攝視頻中的一種拍攝手法,指的是當攝像機機位不動,藉助於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攝者自身做支點,變動攝像機光學鏡頭軸線的拍攝方法。
3、推鏡頭
推鏡頭是視頻拍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這種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4、拉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5、特寫
特寫是指在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最早由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使用。它的出現和運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力,歷來是電影美學。
㈢ 電影攝影怎麼學
正如喜劇演員能夠在生活中發現有趣的事情一樣,電影攝影師也能在生活中看到隱藏的美以及可以用來講故事的元素。
這是一種藝術形式,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它和傳統攝影有許多共同的方面,想要把電影拍攝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時,開發所謂的「電影攝影師的眼睛」是必不可少的。
電影攝影是一種可以學習和提高的技能。如果想要在電影攝影技術上獲得飛躍式的發展,那就需要學習以下五件基本的事情:
Ⅰ. 研究無聲電影
無聲電影只能通過畫面向觀眾進行展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視覺效果成為了重中之重,這就是為什麼無聲電影時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研究G.W.帕布斯特可以說是電影攝影學習之路上一個不錯的起點。
▲G.W.帕布斯特
還有查理·卓別林、大衛·格里菲斯、金·維多、埃里克·馮·施特羅海姆、塞西爾·B·戴米爾、弗里茨·朗以及F·W·茂瑙。
Ⅱ. 研究攝影
很明顯,要想做好電影攝影,首先應該學習的就是電影攝影技術,但是很多人顯然忽略了這一步,導致之後的攝影過程變得十分艱難。
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積累經驗,從而不斷的進步。還可以在學習期間找到專門的學院進行學習,這樣就能更快、更深入地了解攝影,即便以後的目標不是成為專業的電影攝影師。
Ⅲ.研究攝影設備
這對於電影製作團隊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適用的,特別是一個好的電影攝影師,更是需要清晰的了解片場中的每一台攝影機和照明設備。
電影攝影師在拍攝中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導演的命令和指示將其藝術創作轉變為現實的畫面。因為有時導演的指令並不是那麼的清晰明確,所以更需要電影攝影師對設備的靈活運用。
同時,在片場中指導做同樣事情的新手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准備好在片場重溫攝影技巧吧!
從本質上講,所有這些都歸結為溝通和技術方面的技能,所以沒有什麼理論可以替代的。尤其是在技術方面,需要一頁一頁的仔細閱讀拍攝過程中所使用設備的說明書,然後將了解到的內容應用到拍攝中的每一個鏡頭。
對於照明設備和技術也是如此,但是還要注意的是不要過於沉浸在書本中。這聽起來雖然很矛盾,但是在實際中每一部電影,每一個片場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始終保持一種創新和積極解決問題的精神。
通過實踐會驚訝地發現,在實踐的過程中還能學習到很多書本中沒有涉及到的知識和技巧。
Ⅳ. 學習沒有人物的攝影
相對而言,拍攝人像是很容易的,因為有一個明確的物體在鏡頭中,而且這個物體本身就是可塑的。然而,當鏡頭中沒有人物時,很多攝影師就不清楚拍攝的對象是什麼了。
這時就體現出電影攝影師眼睛的作用了,首先要確定照片的重要性和拍攝的必要性,然後是梳理出畫面中所有的相關性,並以最好的方式展示出來。
許多關於取景和構圖的技巧可以從攝影中學習到,並應用到電影製作中。而且一些有藝術價值的照片大多並不是以人像為主題,可以嘗試從這些照片中尋找拍攝靈感。
Ⅴ. 研究漫畫小說
認為看漫畫書是在浪費時間,不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構圖?不必過多的解釋,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明白了。
㈣ 拍攝電影時,攝影師手中有哪些主要的造型手段
(1)光線表現手段。光,是再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輪廓形式、明暗和色彩關系的最基本的條件。攝影師通過自然光、人工光或兩種光的綜合運用,可以營造出多種多樣的光效氛圍,並根據藝術意圖改變景物和人的形象。
(2)色彩表現手段。欣賞色彩表現手段要看色彩基凋的確立,即每一部電影應有的一種色彩總體感,或以一種色調為主創造影片的總體氛圍情緒;要看色彩氣氛的營造,每一場景的情緒意境,都有相應的色彩氣氛;此外還要看具體形象的色彩塑造,景物和人、膚色、穿著和道具的色彩,看上去像是與生俱少卻完全可以在攝影師的手下妙筆生花,特別是它們之間的色彩對比,更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藝術語言。
(3)光學表現手段。比如各種焦距的鏡頭改變著畫面上的空間透視關系,可以用來創造不同的空間——心理氛圍。
(4)動向表現手段。鏡頭的運動性是電影攝影最顯著的特徵。推、拉,升、降及其不同形式的綜合運動,創造出不斷變化的多構圖畫面,形成了銀幕上活生生的空間世界。
張藝謀於1984年拍了《一個和八個》,這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被列為「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它在導、攝、美等各個方面較以往各類片子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一個巨大的突破。作為該片的攝影之一,張藝謀開始受到電影界的注意。同年張藝謀獨立擔任影片《黃土地》的攝影,在該片中他充分調動攝影手段,以獨特的造型表現出黃土高原渾朴、雄偉的獨特美。該片的攝影在電影界褒貶不一,引起熱烈爭論,但評論者普遍認為像這樣在美學上有開拓性的攝影創作甚為鮮見。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審委員會特授予張藝謀最佳攝影獎。張藝謀由此開始跨入一流攝影師的行列。
㈤ 在電影中的一種拍攝手法,叫什麼用攝像機怎麼拍
變焦拍攝:攝影、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又遇上不採納的人了。。
㈥ 影視劇里"照鏡子"的鏡頭是怎麼拍的
攝像中的景別為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機位靠
的越近景別范圍也就越小,就越能突出被攝主題。你說的照鏡子是近景,只要機位在人物的側面就不會穿幫,當然演員是看的見攝像機的。但如果你說的鏡頭圍繞人物360度旋轉而看不見鏡頭,那是經過後期處理的,在國內這樣的技術還不是很多見……
知道一點點攝像知識,供您參考
㈦ 電影的拍攝技巧有哪些
在電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有一些用普通拍攝方法不能表達,或難以做到的電影場面,這時就必須借用特技來完成了。
特技拍攝有以下幾種拍法:
1.以假亂真法。影片中往往有許多諸如失火、爆炸、空戰等鏡頭,這些是不可能用真實的場景來拍攝的。因此就以模型、繪畫或照片資料等來替代實景進行拍攝。
2.非正常攝影方法,如用倒拍、停機再拍、逐格攝影、快速攝影、慢速攝影等拍攝的鏡頭,用正常方法放映出,就可產生一些與實際情形相違背的運動效果,如水倒流、打碎的花瓶恢復原狀、南瓜變成了馬車、運動過程的慢鏡頭等。
3.合成拍攝法。將模型、布景、實景等按劇情需要,真真假假地放在一起同時拍攝,取得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如駕車追逐的驚險境頭,往往是採用了「背景放映合成法」。即背景中的公路是事先拍好的,放映到銀幕上作為背景,演員其實是在不動的汽車上表演各種開車駕駛的動作的,將背景與演員的動作同時拍攝,即是典型的合成拍攝法之一。
4.使用特殊設備,採用特殊方法,如活動這片合成,技巧印片機、電腦合成等方法,對各種不同的鏡頭進行隨意的合成,以取得所需效果。
汽車撞人的場面是用「倒拍」的方法拍攝的。首先讓被撞的演員倒在汽車輪下,然後讓汽車猛然倒開,演員同時做被撞時的相反動作,這樣拍下來的影片放映時就成為汽車疾馳過來把人撞了的驚險鏡頭了。
在影片《紅樓夢》里的古建築群,其實都是在攝影棚里搭建起來的部分布景來進行拍攝的。
㈧ 電影中人物照鏡子的場景是怎麼拍攝的
關燈拆電影 導演居然讓我演隱形人
一隻冰冰
雙胞胎大法
在攝影機還是個吃膠片的龐然大物的年代,導演們是如何拍攝鏡面戲的呢?
1933年的《鴨羹》應該是世界上第一部跟鏡子過不去的電影,導演萊奧·麥卡雷另闢蹊徑,雖說是拍照鏡子的戲,卻把牆給拆了,根本不設鏡面,用兩個打扮長相相似的演員同時進行鏡面表演來模擬鏡面效果,我們暫且把這種方法稱為雙胞胎大法。
《鴨羹》中雖然演員漏洞百出,倒也很符合影片需要的喜劇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拍鏡子戲的思路,一直到今天這種看似笨,實則妙的方法還在被不斷使用著。
《終結者2》當中就有這么一場戲,攝影機大搖大擺地從鏡子前搖過,鏡中卻沒有攝影師的影子,原因正和《鴨羹》一樣,鏡子根本就不存在。
施瓦辛格本尊其實坐在鏡子界面之後,裡面看到的景也是早就搭建好的攝影棚的另一側,我們看到的終結者後腦勺其實是個替身演員,或許應該叫他腦替?
而前景後景中都有正面出現的莎拉·康納,其實是卡梅隆請了自己老婆琳達·漢密爾頓和她的雙胞胎妹妹萊斯利同時出演的。
這種拍攝法保證了攝影機在所謂的鏡子前能夠自由運動,使畫面不斷變換,擺脫呆板的印象,卻也有著諸多難以實現的條件。
首先不是人人都有雙胞胎這么好的資源的……
其次,搭兩個一模一樣的布景也比較耗時耗資。
當然,演員表演的同步率也是拍攝成功與否的關鍵,運用雙胞胎大法拍攝的NG次數往往會高於其他手法,效率也是在片場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萬能綠幕
鏡面拍攝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場戲出現在1997年的《超時空接觸》。
年幼的艾麗發現父親發病倒地,她一路狂奔到洗手台前取葯,整個鏡頭一氣呵成,令人驚嘆的是結尾畫面處竟然從鏡子中拉出,變成了小女孩的視點。
一面固定在牆上的鏡子究竟是怎麼做到九曲十八彎跟隨著小艾麗一路上樓的呢?
後來該片的攝影指導Ken Ralston和Stephen Rosenbaum揭秘說,艾麗上樓的戲其實是事先拍攝好的,而這面鏡子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塊用於後期製作的綠幕。第二次拍攝只需跟拍艾麗的手打開玻璃門即可。
影片《黑天鵝》當中也大量使用了綠幕偽裝鏡面的效果,主要為了契合精神分裂的主題,在鏡子中展示出妮娜的邪惡人格。唯有通過綠幕技術才可能做到鏡里鏡外畫面不同。
當然有時候拍戲不一定要表現鏡面,卻也會遇到櫥窗玻璃反射等棘手的問題,除了以上說的運用移軸鏡頭、後期處理等方法,更為直接的還有在實體空間內巧妙安排遮擋物這樣的方法。
如《快樂結局》中坐輪椅壓馬路的那場戲,滿大街玻璃櫥窗等著要捕捉攝影師的漏洞,導演哈內克都巧妙地安排了遮蔽物要麼擋住玻璃,要麼是來往的車輛擋住鏡頭。
好的導演就是拍這樣一場一鏡到底,沒有台詞的戲,也會反復操演,確保完全沒有漏洞。
別看鏡子是電影中的常客
要拍好它卻需要攝影師和導演深厚的功力
創意、才情,和認真的態度
請持續關注「關燈拆電影」微信公眾號
與我們一同深度拆解電影台前幕後。
我們,只讀經典。
㈨ 電影特技的特殊攝影方法
特殊攝影屬於專業攝影技法,據說是某位電影製作者在偶然的失誤中發現的。
特殊攝影方法可分為四大類。
1.攝像機的操作方式;
2.在攝像機上安裝光學裝置,如攝像機的濾鏡;
3.在後期製作(Post Proction)期間,在顯像或光學處理過程中利用特殊處理辦法;
4.拍攝Miniature時用的Go-Motion,休諾蓋爾,Motion Control等技法。
在製作Block Burster時,如果特殊效果場面很多,除了一般的攝影監督以外還要選一位特殊影像攝影監督,專門負責特殊攝影。因為特殊攝影本身需要攝影高手,攝影技術也跟一般的劇情攝影完全不同。ILM著名的丹尼斯·繆倫原先也是特殊效果攝影的監督。
以「獨立日」等影片頗有名氣的Roland Amorich社團,也聘用了叫Anna Foster的特殊攝影監督。Anna Foster雖然是女性,但她忠實地履行許多男性都感到不好做的特殊攝影監督的職責,而且其實力也被業內人士們所認可,因此很有名氣。 要通過操作攝像機攝得Slow Motion Scene或者拍攝Miniature時,為了調整比例,可以採用高速攝影。
這種技法常見於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如「喋血雙雄」中周潤發雙手拿著手槍以慢動作打槍戰的鏡頭等。這個電影用操作攝像機的手段,每秒 24幀以上的速度拍攝,然後放映機以正常的每秒24幀的速度放映。這樣,被攝體的移動相對於幀數變得慢一些。
一般每秒50/28 幀的速度拍攝,而得到Slow Motion。Miniature的爆炸場面和戲劇性動作場面主要使用高速攝影。 這也是通過操作攝像機得到特殊效果的拍攝方式。跟高速攝影相反,用這種方式可以得到Fast Motion效果。
每秒24 幀以下的速度拍攝後,以正常速度放映就會得到影像相對於攝影幀速度變快的效果。要在短時間內給人們展示花開的過程或日出的過程時就用低速攝影。 Miniature攝影中普遍使用Motion Control攝像機,有時也用一般的攝像機,而過去用的是休諾蓋爾攝像機。
休諾蓋爾攝像機利用潛望鏡的原理把配有小透鏡和反射鏡的長管跟TV攝像機和一般攝像機連在一起拍攝物體。附在休諾蓋爾透鏡上的反射鏡像潛望鏡一樣把影像反射到附在攝像機透鏡上的反射鏡,攝像機就把反射到反射鏡上的影像拍攝下來。這樣可以得到原始的Motion Control拍攝效果。這種拍攝方法一般在物體快速進入直接用攝像機無法拍到的狹窄空間時用得比較多。
休諾蓋爾攝像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星球大戰」 第一集中X wing 沖向帝國軍的Das Star表面的鏡頭。 這里要說的Staff Motion攝影不是像Clay Animation那種Staff Motion攝影技法。Clay Animation那種 Staff Motion是一邊一點一點移動被攝體,一邊一張一張地拍攝畫面的方式拍攝動畫的。
而這里要說的是休瑪廣告里出現過的360°靜止場面攝影技法。當然,像「聖誕節的惡夢」這樣的Staff Motion Animation攝影也叫作Staff Motion 攝影。但休瑪廣告中出現的Staff Motion攝影是以被攝體為中心,把Still Camera即人們照相時常用的單鏡頭Reflex Camera按一定的間隔排成一圈或一排,在同一瞬間里進行拍攝的。這樣Still Camera就能製作出從多個角度拍攝的靜止畫面。在編輯這些畫面時把它們粘在一起,做成相聯接的影像。
這是一位英國的特殊效果攝影監督1996年新開發的。它要求非常精確的攝影技術,全世界只有兩三個人能使用這種技法。因此,休瑪CF製作費用的35%付給了負責Staff Motion攝影的英國人。在Block Burster中可以看到這種技法的是拍攝的Lost in Space等影片。
㈩ 電影拍攝手法
1、麥格芬手法是一種電影的表現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並不存在,但它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是希區柯克最常用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有時又利用虛化的事件,比如《後窗》中的推銷員謀殺案。
2、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包括室內設計和藝術塗料領域。
3、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於蒙太奇拍攝方法。 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
長鏡頭並沒有絕對的標准,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10)電影里的照相怎麼做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拍攝技術特指用兩台攝影機同時以一定間距和夾角來記錄影像的方式。
立體特效可採用正投、背投,平面、環幕,主動、被動等多種實現方式。
目前大多數立體電影製作還停留在電腦三維的虛擬繪制狀態,實拍因為兩台攝影機雲台的同步對焦,同步變焦,同步角度調整需要幾個人同時同步作業,非常難以協調,這也是觀眾最終在電影熒幕上看立體效果時間長會導致雙眼疲勞和難受的原因.此問題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在後期剪輯時也可以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