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構圖的意義
電影構圖的重要意義就是通過畫面的構思和剪裁, 使電影的畫面更具審美感,而且能通過很好的構圖突出畫面的主角,使畫面呈現出一個深遠的意義。
② 電影構圖的作用
影視作品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
影視畫面是通過攝像藝術來完成的。
影視作品的要想達到優美的效果,源於美術創作中的構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攝像藝術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整部影視作品的水平。
為此,影視作品的畫面構圖的藝術性是多樣的
在一些類似「看電影的門道」的分析文章里,有類似「某種構圖表達人物的困境」「赴約時的紅色衣服表達情慾」、甚至「某個固定鏡頭而非運動鏡頭在這里用的多麼絕妙,表達了…」等的表述,此類暗示普通觀眾能感知嗎?
觀眾能感知,不一定能識別。
不同的觀眾,感知大概有強弱區別。
說一個簡單的,《夜行者》:
構圖來說,右側女性占據的畫面空間更大,左側男性占據一角。
說明女性在兩者關系中目前占據了主導地位。
男性甚至看起來有點渺小,動作也比較拘謹。
但是在這一個場景敘事中,一組鏡頭就幾乎交代了劇情未來的發展。
男子隨著自我闡述逐漸向女性逼近,占據更多的空間。
可女性仍然占據了主導位置。
最後,兩者的關系互換,男性占據了畫面一半,女性的主導地位消失了。
觀眾只需要感受就好了,好的電影製作者,費盡心思注重細節,就是為了讓人感同身受的。
優秀電影的造型手段可以做到影響觀眾的感知,為影片的敘事服務。
但注意這種影響是潛意識的,觀眾不用分析(電影是動態的,觀眾也來不及分析),自會接受畫面傳遞的信息和情緒。
《諜影重重3》的截圖:巨大的前景,給你的直覺感受就是:前面這個人給你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威脅。
《末代皇帝》的截圖:這是一個移動鏡頭,鏡頭先是靜止,待押送犯人的車停,鏡頭開始升起,升起的過程中的構圖,左邊前景始終卡著一面巨大的牆,人彷彿都蜷縮在畫右。
即便單看畫面,就給人一種壓抑的直覺感受。
《勇闖奪命島》的截圖:欄桿的影子打到人身上,讓人馬上想到禁錮,如果你不信試想如果不是這種光影設計,畫面是不是就沒有這種力道,就缺少了這種直覺感受。
這種潛意識來源於生活經驗,這種光影效果一般都會出現在牢房。
這種潛意思存在人的記憶里,百葉窗的影子打到臉上,也會給人相似的感受,如《烈日灼心》就用到了這種造型手段來展現人物的內心狀態。
《血濺13號警署》的截圖:俯拍給人有遠去,渺小的感受,試想如果仰拍或平拍,是不是渲染情緒的力度就差了很多。
《角鬥士》開頭戰爭戲前的一張截圖。
畫面的冷色調渲染了戰爭前的肅殺氣氛,如果換成暖色調,就不會給你這種感受了吧。
而且這種冷色調,其實也有他更深層次的敘事含義:這場殘酷的戰爭,即便取勝也難稱得上是真正的勝利。
《辛德勒的名單》,如果畫面都是黑白,你的視點會不會一直被小女孩牽動。
《鋼琴家》的截圖:同樣是二戰題材電影,看色彩片怎麼處理色彩。
開始雖然波蘭已經遭受戰爭侵襲,但主人公並沒有意識到戰爭最後的殘酷,第一張圖出現在影片開頭,畫面整體以暖調為主,色彩的飽和度也比較高,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命運的變化,這部電影的色彩,逐漸由暖到冷,由色彩飽和到消色。
在影片最後,看第二張圖,冰冷的色彩基調,極致的空間場景設計把人在戰爭中孤獨絕望的情緒推到極致。
總之,好的畫面設計的初衷就是觀眾觀影過程會被潛在的感知,這東西屬於有了觀眾看不出來,都沒有很可怕的事,觀眾知道點也能更好的欣賞電影。
好的電影還是會講究這些的,就想畫幅畫,遠看大關系好,近看筆觸和色彩關系處理的是否精妙,這些都有才算的上一幅好作品。
影視作品中的畫面構圖方式,能夠為影視的創作增添一種新的靈感。
這就需要影視工作者如何恰當的運用好構圖的思想。
讓被表現對象的位置、形狀、大小、高低、明暗、色彩、質感、線條等都成為畫面表現因素,發揮出最大限度的藝術表現力,塑造出一幅完美的、富有魅力的、感人的影視畫面。
③ 簡述攝影構圖的意義
一是取景構圖時運用前景,可以增強照片的空間距離。拍攝照片時,大多數條件下不一定需要有前景,只拍攝高山、人文建築風景等特寫照片時,更是如此。但對於拍攝景物靠近相機部分景物比較單一的情況下,應該適當運用前景拍攝。
特別用F8以上的光圈值拍攝,景深比較大,畫面中的前後景物都比較清晰,而且有拉長景物縱深的視覺效果,空間感會更加強烈,使平面圖片具有了雕塑般的立體透視意境。
二是取景構圖時運用前景,可以襯托照片的主題內涵。照片都有一定的思想內涵,要拍攝什麼表現什麼表現明確,否則照片就沒有了靈魂,成了純粹的拍照記錄。雲彩、霞光、河流、山峰,或者建築物、人文景觀等風景照的拍攝,都可選擇為拍攝主體,其他前景為其服務,主體就比較突出。
即便是人物風景照,為了更好地顯示人物豐富的形態,構圖時增加前景,可以更好地襯托出人像的自然與魅力。同樣,如果把雪山江河前的鮮花、綠草和礁石作為前景,會使高山、河流更有生機與活力。
三是取景構圖時運用前景,可以平衡照片的前後比重。有的場景鏡頭前面部分一覽無余,沒有其他景物,顯得比較單一空曠。倘若構圖時加入了前景,圖片前面後面的景物變得比較平衡,頭重腳輕比例失調等問題迎刃而解。
尤其是像拍攝日落日出、星空下的月色等照片時,要是鏡頭前面空無一物,日月可能可能就會拍攝成一個「大燒餅」。但加入前景後,孤零零的日月前可能是鮮花、可能樹木,也可能是建築物,就變成了前後照應渾然一體的自然景觀。
④ 電影構圖的概念與簡述
主體指畫面的主要表現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處於中心的地位。陪體是指與主體構成一定的關系,作為主體的陪襯而出現的人或物。環境是圍繞著主體與陪體的環境,包括前景與後景兩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的組合關系構成特定的圖形。
⑤ 影視畫面構圖分析
影視畫面構圖分析
電影構圖有講究,下面是影視畫面構圖分析,分為13個手法,為大家詳解。
1.均衡式構圖。
給人以滿足的感覺,畫面結構完美無缺,安排巧妙,對應而平衡。常用於月夜、水面、夜景、新聞等題材。
2.對稱式構圖。
具有平衡、穩定、相對的特點。缺點:呆板、缺少變化。常用於表現對稱的物體、建築、特殊風格的物體。
3.變化式構圖。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邊,能給人以思考和想像,並留下進一步判斷的餘地。富於韻味和情趣。常用於山水小景、體育運動、藝術攝影、幽默照片等。
4.對角線構圖。
把主體安排在對角線上,能有效利用畫面對角線的長度,同時也能使陪體與主體發生直接關系。富於動感,顯得活潑,容易產生線條的匯聚趨勢,吸引人的視線,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例如聚光燈照射主體)。
5.X形構圖。
線條、影調按X形布局,透視感強,有利於把人們視線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從中心向四周逐漸放大的特點。常用於建築、大橋、公路、田野等題材。
6.緊湊式構圖。
將景物主體以特寫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滿畫面,具有緊湊、細膩、微觀等特點。常用於人物肖像、顯微攝影,或者表現局部細節。對刻畫人物的面部往往能達到傳神的境地,令人難忘。
7.三角形構圖。
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時是以三點成一面的幾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這種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較為常用,也較為靈活。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均衡、靈活等特點。
8.S型構圖。
畫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線的構圖形式,具有延長、變化的特點,使人看上去有韻律感,產生優美、雅緻、協調的感覺。當需要採用曲線形式表現被攝體時,應首先想到使用S形構圖。常用於河流、溪水、曲徑、小路等。
9.九宮格構圖 。
將被攝主體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宮格」交叉點的位置上。「井」字的四個交叉點就是主體的最佳位置。一般認為,右上方的交叉點最為理想,其次為右下方的交叉點。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構圖格式較為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使主體自然成為視覺中心,具有突出主體,並使畫面趨向均衡的特點。
10.小品式構圖。
通過近攝等手段,並根據思想把本來不足為奇的小景物變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畫面的一種構圖方式。具有自由想像、不拘一格的特點。本構圖沒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構圖。
主體處於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構圖形式,能將人的視線強烈引向主體中心,並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體的鮮明特點,但有時也可產生壓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覺。
12.垂直式構圖。
能充分顯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於表現萬木爭榮的森林參天大樹、險峻的山石、飛瀉的瀑布、摩天大樓,以及豎直線形組成的其他畫面。
13.對分式構圖。
將畫面左右或上下一分為比例2:1的兩部分,形成左右呼應或上下呼應,表現的空間比較寬闊。其中畫面的一部分是主體,另一半是陪體。常用於表現人物、運動、風景、建築等題材。
;⑥ 電影構圖的詳解與分析
所謂電影構圖,主要是指電影畫面中物體的布局與構成方式。雖然電影是一種「活動影像」,它的畫面時刻都處於運動中,但在時間的流程中,如何通過每一幀畫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來達到視覺上的愉悅感並傳達出創作意圖,則是每個導演都要斟酌的藝術問題。 面對這一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很多電影導演迸發出了令人驚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世人奉獻了很多構圖精妙的電影作品。在蒙太奇理論誕生之前,電影只不過是一種「活動照相」或「銀幕戲劇」,自然也無法奢求這個時期的導演在構圖方面有什麼追求。只有從蘇聯電影學派開始,導演才開始探索電影所獨有的美學特性,構圖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
⑦ 框架式構圖的框架式構圖在影視作品中的含義
框架式構圖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拍攝構圖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框架式構圖為影片段落主題和人物內心情緒定下了基調。凡是框架式構圖下的人物和場景,其基調一定是壓抑的、沉悶的、悲傷的、消極的。
⑧ 一部影片的拍攝中,構圖起到怎樣的作用
構圖是影像造型要素的主要形式之一,本·克萊門茨和大衛·羅森菲德在《攝影構圖學》中就這樣表述:「構圖是一個思維過程,從自然存在的混亂事物之中找出秩序,組織成一個可以理解的整體。目的是讓這些要素向人們傳遞攝影家已經體會到的興奮、憧憬、畏懼、驚異或同情。」
3、構圖的特點——動態構圖
與傳統的藝術門類不同的是,影視不單單包含空間造型,也包含了時間的因素,我們都知道,影視藝術是時空結合的藝術。影視構圖最與眾不同的特點,就在於它是「動態構圖」。影視將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鏡頭穿插在一起,通過剪輯呈現給觀眾一部統一和諧、有機流暢的影片。
構圖對影視呈現出的藝術形式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為內容的表現尋找藝術的形式,既能准確傳達內容的含義,又兼具藝術的審美感。
⑨ 攝影構圖的意義
攝影技術上的完美所涉及到的問題包括人們能接受的清晰度、能營造出的合適氛圍或色彩逼真的准確曝光等。但是另一方面,僅僅在技術上達到完美是不夠的,影像通常還必須透過某種形式的畫面規劃來傳遞所需要表達的特定信息,這就是構圖的意義所在。
何為構圖
構圖一詞出自拉丁語,原意有組成、結構和聯結等含義。借用到攝影藝術中來,廣義而言是指從選材、構思到造型所體現的完整創作過程,即思維過程和組織過程。狹義而言是指一張照片的布局和組成,即把要表現的對象根據主題和內容的要求,有意識地安排在片幅之內,以達到表達攝影者意圖的目的。具體包括一幅照片給人的總體視覺感受,主體與陪體、環境的處理,被攝對象之間相互關系的處理,空間關系處理,影像的虛實控制以及光線、影調、色調的配置,氣氛的渲染等等。
目的在於增強畫面表現力,更好地表達畫面內容,使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獨特。主體突出,意圖明確,具有形式美感是攝影構圖的基本要求,如本頁所示的兩幅圖片,不同的形狀和點、線、面在畫面中都有著微妙的作用,這些元素的巧妙構成就是構圖。
光圈:F5.6 曝光時間:1/200s ISO:400 焦距:35mm。引人入勝的影像可以僅僅由線條、形狀、色彩的有趣布局形成。畫面中教堂頂部的線條構成足以吸引觀者的視線。
光圈:F8 曝光時間:1/2000s ISO:400 焦距:50mm。這幅作品表現了點、線、面的有效結合:門作為面,花壇和文字作為點,椅子和牆上的紋理作為線,共同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
構圖喚起的影像魅力
無論是將攝影當作一個嚴肅認真的嗜好,或者是在攝影領域工作的專業攝影師,都希望創作出讓觀賞者感到愉悅的作品。在這種情況下,技術上的完美顯然是不夠的,這樣的照片還必須是優美的、獨特的、令人興奮的。也就是說,它們必須擁有一種強烈的視覺感染力,讓觀賞者受到啟發,使他們記住這幅影像並喚起他們想一再觀賞它的慾望。
構圖是實現這一基本目標的一個主要途徑,即用一種最簡單、最清晰而又最有效的方式將信息傳達給觀賞者,如下面這兩幅圖,透過不同的取景,得到的畫面效果截然不同,這就是構圖的重要性。但是,我們針對構圖所討論的一切並不能做為拍出完美照片的使用手冊,這些建議應該被看作是能幫助你創作出一幅佳作的'原則,一旦掌握了它們,你就能夠以自己的風格構圖來創作影像作品了。
(左)光圈:F4曝光時間:1/200sISO:800焦距:24mm。(右)光圈:F5.6曝光時間:1/2000sISO:400焦距:50mm。對比兩幅圖片,左圖因為容納了太多信息而顯得散亂而平淡,右圖則特別突出拍攝主體,畫面簡潔而集中。
構圖需要考慮的要素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構圖中一項最基本的法則——均衡。均衡的畫面可以產生一種形式美,但是均衡並不等於對稱,對稱只是一種最穩定且單純的均衡。以對稱表現高度整齊的景物可以獲得完美、庄嚴、和諧、靜止的效果,但這里所說的均衡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絕對對稱,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效果。
其次我們要了解,構圖僅僅關繫到在觀景窗內各種線條、形狀以及明暗區域的選擇、安排和布置,而非具體的拍攝對象。在彩色攝影中,除了以上這些問題之外,還要加上色彩的選擇以及不同色彩在畫面中的位置。了解這些理論後,我們就該嘗試訓練自己,不要過多地考慮主體是什麼,或者將攝影局限於那些自身比較有趣的主體,而應該將自己當作一名設計師去審視所要拍攝的景物。
光圈:F8 曝光時間:1/1000s ISO:200 焦距:16mm。畫面中左右兩邊的建築雖然沒有呈現絕對對稱,但從張力上形成了平衡。
尋找一個拍攝對象,並使它成為畫面中具有強烈視覺吸引力的一部分,就是成功的構圖。很多攝影師曾拍過色彩鮮明的電話亭、交通指示牌、甚至櫥窗展示,就是因為它們能夠與背景或周圍環境融合,形成某種生動有趣的畫面。因此,你所獲得的最終畫面,與其說是某一主體的影像,倒不如說是各種圖案與色彩,線條與形態的組合。
光圈:F5.6 曝光時間:1/200s ISO:400 焦距:35mm。櫥窗中的燈光展示標志與玻璃上映照出的景物有趣地融合在一起。
除上面提及的這些被視為構圖要點以外,另有一些要素雖與構圖無直接關系,卻也能決定最終影像的效果,因此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就某一幅畫面而言,被攝體的安排以及線條、形狀和色彩的處理也許無可挑剔,但可能由於包含某種雜亂的背景或模糊的前景細節,而導致畫面效果大打折扣。
構圖包括了從相機觀景窗中評估影像的那一刻起,直到最後將影像呈現在屏幕、相框、書籍或雜志上,攝影過程中的一切東西都必須考慮。構圖不僅僅是對被攝體的布置,還包括其他所有能影響最終效果及感染力的要素,例如主體與背景之間的大小關系、景深范圍、添加吸引注意力的因素或刪除干擾的因素等等,都是構圖時要考慮的內容。
光圈:F8 曝光時間:1/2000s ISO:400 焦距:50mm。即使非常普通的物體往往也可以體現出線條、形狀的構圖形式感。
光圈:F8 曝光時間:1/2000s ISO:400 焦距:18mm。再美的場景如果有太多無關元素也會顯得雜亂。
拓展:常用攝影構圖
1、水平線構圖
由於地平線的存在,在風光攝影中,水平構圖可以說是最常用的一種構圖方式。具有韻律的水平排序方式,賦予照片平穩、安定、大氣的氣質。當然自然界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橫行水平線條,利用攝影眼,捕捉到合適的水平線。(原圖手機拍攝於)
2、垂直線構圖
垂直線構圖給人秩序感、穩定感、踏實感的視覺感受。適用於高聳的景物。如:建築、樹木、山川峭壁,瀑布等。(原圖拍攝參數:F/16,1/200秒,ISO200,焦距35mm)
3、對角線構圖
具有方向性的構圖,人為安排比較明顯。能夠輕易引導觀賞者的視線至照片兩角,並再次返回等作用。增加觀賞者停留在照片的時間。同時,對角線構圖賦予照片動感,活潑,空間延伸等感受。常用於拍攝人像、水流、道路、建築等。(原圖拍攝參數:F/4,1/40秒,ISO500,焦距35mm)
4、S型構圖( 曲線構圖 )
自然界對象,形狀萬千,如畫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線的構圖形式,具有延長、變化的特點,使人看上去有韻律感,產生優美、雅緻、協調的感覺。常用於拍攝風光、道路、河流、小路等。(原圖拍攝參數:F/5。6,1/80秒,ISO200,焦距80mm)
5、C型構圖
C形構圖具有曲線美的特點又能產生變異的視覺焦點,畫面簡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體對象時,必須安排在C形的缺口處,使人的視覺隨著弧線推移到主體對象。C形構圖可在方向上任意調整,一般的情況下,多在工業題材、建築題材上使用。(原圖拍攝參數:F/16,1/200秒,ISO200,焦距20mm)
6、框架式構圖
用景物的框架做前景,能增加畫面的縱向對比和裝飾效果,使照片產生深度感。(原圖拍攝參數:F/13,1/250秒,ISO125,焦距22mm)
7、井字構圖(九宮格構圖)
井字構圖亦稱九宮格構圖。將被攝主題或者需要突出的景物放在「井」字的四個交叉點上。按照人的視角習慣,左上方為最佳,右上角次之,左下角第三,右下角最後。通常數碼單反相機都有九宮格參考線設置,可以設置顯示,拍攝的時候更容易准確對點。(原圖拍攝參數: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8、消失線構圖(消失點構圖法或匯聚線構圖)
遠大近小的視覺感受,尤其在廣角鏡頭效果更是誇張明顯。有形或無形的線條集中消失於一個點。如把拍攝主體安排在消失線的中心位置,突出主體的同時,還能牢牢抓住光觀賞者的視線,增加視線停留在照片的時間。(原圖拍攝參數:F/16,1/200秒,ISO200,焦距26mm)
9、對稱性構圖法
通常用於風景、建築、倒影等場景,形成對稱的藝術畫面。(原圖拍攝參數:F/14,1/200秒,ISO200,焦距31mm)
10、封閉式構圖
封閉式構圖源於繪畫,一幅成功的畫要有完整性,均衡性,而且所表現的內容只限於畫面之內。(原圖拍攝參數: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11、開放式構圖
開放式構圖不講究畫面的嚴謹和均衡,畫面形象不完整,以強調畫外空間的存在,以及和畫外空間的有機聯系,增強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不故意堆砌印象,增加了照片的真實感。(原圖拍攝參數:F/1。8,1/125秒,ISO320,焦距50mm)
⑩ 影視構圖概說
構圖這一概念具有廣義和狹之分。廣義上的構圖指攝影師從選材、構思到造型體現的創作過程,概括了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部組合。而狹義上構圖主要指畫面的結構和布局,即畫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聯結關系、組合關系。前面二講從機給位和焦距的變化探討了景別、角度以及景深等重要概念,這些概念實際上已經涉及到了構圖的范疇,或者說構圖需要具體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說,前二講的內容是廣義上的構圖,而這一講是狹義上的構圖。
一、構圖的概念
廣義:攝影師從選材、構思到造型體現的創作過程,概括了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部組合。
狹義:在一定的畫幅格式中,為了表現某一特定的內容和視覺美感效果,將鏡頭前被表現的對象以及攝影的各種造型元素有機的組織、分布在畫面中,形成一定的畫面結構形式。
二、影視構圖的作用
影視構圖是指畫面的結構形式,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為影片主題和內容服務。
1、敘事功能:突出主體形象,以便更好地敘事。
正確選擇和確立主體位置,合理處理主體與陪體、主體與環境的關系,選擇景別和拍攝角度,排除不相關的元素,突出主體對象,以便更好地敘事。
2、造型功能:使畫面富有藝術表現力和造型美感。
通過畫面的空間配置以及光線、色彩、影調、線條、形狀等造型元素,創造出豐富多彩、優美生動的構圖形式,使得畫面富有藝術表現力和造型美感。
3、象徵功能:製造畫面的隱喻效果。
(1)位置安排
中央:顯得重要,具有穩定感和權威感,常用來表現嚴肅、莊重的氣氛。
頂部:具有權力、神聖、傾壓感,有居高臨下之勢,好像控制下面的一切。
底部:具有從屬、脆弱和渺小感。
邊緣:顯得不重要,具有擠壓、排斥、渺小、無力感。
如張軍釗導演,張藝謀攝影的影片《一個和八個》,在電影造型語言的使用上發揮了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在總體印象完整的把握下,大膽運用畫面的不完整構圖,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那些有時殘缺,有時壓迫的視覺結構,把囚犯曾經犯下的惡行、心靈的扭曲以及人格瞬間覺醒的張力表露無遺。影片中出現的環境多半是狹窄的、堵塞的、壓抑的,如碾房、空房、地窖等狹小的空間。影片的攝影注意使用版畫式的黑、白對比來表現雕塑般的凝重與力度。
(2)面積大小
面積大意味著視覺重量加大,意味著被關注內容的重要性和權威感,面積小意味著渺小被忽略的地位。
三、影視構圖的特點
思考:影視構圖與繪畫構圖、攝影構圖之間的區別?
1、動態性
隨著被攝對象的運動和攝影機的運動,畫面的構圖結構和情節重點會發生相應的改變,被攝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及畫面形象的透視關系也隨之變換。
這是影視構圖與繪畫構圖、攝影構圖的根本區別,影視構圖的其它特點,都是根源於這一特點。
2、整體性
影視作品的主題和內容通常需要藉助一系列蒙太奇鏡頭畫面來完成,而每個鏡頭畫面只負載影影片敘事的一部分任務,這就需要攝影師在影視構圖時具有整體性的意識,單個鏡頭畫面處理必須有組接的「開放性」、「外延性」、「承啟性。
比如,就單個畫面構圖來看,往往需要在人的視線前方留有更多的空間,但在用兩個鏡頭表現人物對話時,為了整體上的美感,就會讓人的視線的方留有更多的空間。
3、時限性:
影視畫面的時間長度不同,所負載和傳達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觀眾只能一次過地收看和接受畫面信息,這種表現上的時間長度成為觀眾收看時的限制性。
畫面構圖和表現的時限性要求影視畫面構圖必須簡潔、集中而明確,它不能像美術作品和照片那樣可供觀賞反復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