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攀登者電影怎麼拍攝

攀登者電影怎麼拍攝

發布時間:2022-11-01 03:24:06

⑴ 《攀登者》拍攝幕後有哪些好玩的花絮

1、胡歌化身「大忽悠」,花式「碰瓷」,為《攀登者》宣傳太賣力

日前,一段胡歌拍攝電影《攀登者》時的花絮曝光,視頻中胡歌的緩緩一摔不出意外的又上了熱搜,而且倒地姿勢極為優雅,被網友調侃是「碰瓷式摔倒」。在胡歌「碰瓷式摔倒」這個話題登上熱搜榜後,公務人員也是蹭著熱度向網友科普怎樣謹防碰瓷。

不過沒想到這次胡歌竟然化身成胡大忽悠,不但轉發了公務人員的內容,而且還一本正經的告訴公務人員買票去看《攀登者》就能抓到碰瓷的壞人了。

而且在1953年就已經有尼泊爾的人登上珠峰了,所以尼泊爾反駁中國,不願意這個分法,當時中國的處境非常尷尬,外媒也是嘲諷中國,認為中國在完成一向不可完成的任務。

面對著種種阻力,中國也不得不把登山計劃推遲為1960年進行,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無論是裝備、科技、經濟都非常落後,也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登頂珠峰,但是中國為了爭這口氣,我們自己登!打壓了很多外媒的氣焰。

⑵ 攀登者電影簡介 攀登者電影的內容是什麼

1、《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

2、劇情簡介: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沖刺珠峰,臨時擔任隊長的方五洲(吳京飾)在救助同伴曲松林(張譯飾)還是保住曲松林手中的攝像機之間,選擇了前者,這讓中國登山隊雖然成功從北坡登頂,完成了世界登山界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但因為缺少環繞山頂拍攝的360度影像資料,這一壯舉並不為國際所認可。1975年,為了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中國登山隊再度集結。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⑶ 吳京都現場飆淚,電影《攀登者》到底有多難拍

因為他們拍攝的環境比較惡劣,然後天氣也不太好,所以拍攝過程比較困難。

⑷ 關於攀登者觀後感影評(三篇)

有關《攀登者》觀後感作文1

最近由吳京、成龍等實力派演員共同主演的《攀登者》就要上映了,大家對這部電影都非常的期待,因為這部電影是和攀登珠穆朗瑪峰有關的。一直以來攀登珠穆朗瑪峰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題材,但因為拍攝的時候如果用特效會顯的很假而且演員的演技也會受到影響,真的實地拍攝的話那麼危險系數就會很高,所以很多電影公司都不敢輕易嘗試,但還是有為了好作品不顧危險的敬業演員願意出演的。

電影剛開機的時候就備受關注,不少網友都很好奇電影該怎麼拍攝,這部電影也是經過真實事件改編的,在六十年代的時候,珠峰的歸屬在中尼雙方之間有著不小的爭議,當時的尼泊爾一直覺得珠穆朗瑪峰和中國沒有什麼關系,應該是在尼泊爾境內的,而且之前尼泊爾和紐西蘭都曾有登山者成功的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成為了尼泊爾談判時候的重要籌碼,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想要佔取優勢,就也要派人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而登頂珠穆朗瑪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途中困難重重,登山者要面臨很多嚴峻的挑戰,一不小心可能會把生命搭在珠峰上。除了自然環境影響登峰以外,當地還有很多叛匪出沒,在登山者登峰之前,就有一批解放軍的醫務人員遭到了叛匪的襲擊犧牲了,所以登山隊登山時由一對軍隊保衛並且隨身攜帶,在兩個多月的奮斗之後,中國登山隊終於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這部電影在拍攝的時候選擇了在崗什卡雪峰實地拍攝,攀登的場面也都是真實的並沒有用到特效,影片中吳京、成龍等都是為了優秀的作品願意付出一切的敬業演員,在影片中他們的表現十分優秀,大家一定要去電影院觀看。

有關《攀登者》觀後感作文2

該片子演員陣容真是很強大。有吳京,張譯,章子怡,還有胡歌,井柏然,成龍等,票房肯定不會差,支持京哥胡歌,期待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和正能量的傳遞。

該片是關於攀登珠穆朗瑪峰,咋一看像是純粹的登山片,但是了解背後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珠穆朗瑪峰涉及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的主權問題,在當時的背景下,登上去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為此,一切困難在滿懷愛國精神的勇士面前都能被戰勝的。

有關《攀登者》觀後感作文3

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我有一個夢想。

在夢想中,我願付出一切。

哪怕是生命。

同樣是60年代,中國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9月30號必看好片。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60年代為彰顯中國國家實力和民族自信。

中國政府以國家命令組織人員登珠穆朗瑪峰。

估計誰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

這是挑戰人類極限。

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國優秀的登上員們,毅然扛起大旗。

挺近珠峰…

要讓五星紅星,屹立在地球之巔。

為讓這部電影力求真實。

吳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體驗生活。

據吳京講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

尿出來,瞬間能變成冰嘎達…

面對這種極寒天氣,舊傷復發,依然咬牙堅持。

他說既然來了,就要像個爺們,眼裡不揉沙子。

干就干到底…

可在當時,攀登珠峰這事,並不是咬牙能挺過來的。

珠峰環境非常惡劣。

很多登山裝備非常匱乏,中國都生產不了。

高強度鋼鐵,攀登設備中國就造不出。

更別說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決心,跑到國外買裝備。

我們一定要登,而且還要從北坡登上。

當時外國媒體輿論嘩然,簡直痴心妄想。

其實人家質疑你也不是沒有道理。

珠峰可以從兩面登頂。

尼泊爾這側南面坡比較緩,容易登頂。

北面簡直是地獄。

首先天氣變化無常,非常容易發生事故,常年伴有10級大風。

北面岩石坡度從70度到90度延伸,相當於死亡攀爬。

更惡劣的是,高山反應和腦水腫,會讓你精神崩潰。

英國登山隊,幾次想從北面登頂都以失敗告終。

在組建國家登山隊後,有幾次攀登經歷。

這點困難還是沒有嚇住中國人。

英雄氣蓋山河,敢笑珠峰不高。

這種豪邁誰能比…

我們都說做某種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登珠峰也要有計劃。

完成目標不一定要直接成功。

要循序漸進,一點點克服困難。

經過商量,每到達一定高度,就要建立營地。

為後續登上,提供基礎保障。

登上不是說說,而且要行動。

這行動,必須要承擔負重。

當時氧氣瓶特別笨重。

每人負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氣瓶就要佔10斤,每人只能攜帶兩瓶。

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軍8小時以上。

難度可想而知…

山上天氣風雲突變。

山腳晴空萬里,山上可能會遇到暴風雨。

即便在天氣情況掌握良好,也會遇到麻煩。

登山者在北面面臨第一道關口——北拗

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牆。

100多米厚的冰雪牆,及其容易發生雪崩和冰崩。

弄不好,全都死在這。

人生如果沒有困難,還有什麼意義。

經過艱難行軍,終於突破北拗,到達3號營地。

可剛到達營地麻煩又來臨,電台出現故障。

對於該不該,再次向5號營地發起沖鋒。

身為隊長的史占春,心裡沒底。

按照基本規則,5500米氧氣少一半。

7000米氧氣少三分之一。

8000少四分之一。

科學界普遍認為8000死是死亡地帶。

不僅要觀察團隊情況,也要考慮天氣。

這時大本營得知這兩天天氣晴好。

必須要把消息傳給他們。

大本營兩位隊員挺身而出。

他們輕裝上陣…

大本營離隊員距離長達17公里。

這種短路程,正常人員也要走3天。

前面還會遇到風險萬分的冰山帶,冰裂縫。

他們兩個人只用了24小時,就把消息傳到隊員手中。

中國人用無法語言的魅力,抗爭理想。

即便前途特別艱難,也要迎難而上。

到達7420米的時候,隊員們要面臨第二道難關。

大風口,這里因為風的狹管效應,常年伴有大風。

甚至可以高達12級風力…

空氣的氧氣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幾口氧氣才能走。

隊員們的呼吸都會變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

他們艱難的越過大風口,隊員王富州突然暈倒。

這位年僅24歲的小夥子,身體一直很棒。

隊友非常驚訝…

當人們打開背包一看才發現。

他一口氣背了三個氧氣瓶。

對於這種條件來說,有氧氣就是有生命。

自己能多背一個,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

所有人都說,我也希望你能成功。

當到達8600米的地方,隊員再也繼續向前。

大部分一線隊員,50%以上都不同程度凍傷。

有凍掉耳朵的,有凍掉鼻子。

就是為了輕裝上陣走的快一些。

他們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這種情況下,隊員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無前,生命是第一。

有命你才能繼續攀登高峰。

怎麼辦?就這樣放棄?

這次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

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節。

錯過日子,珠峰地區不確定天氣會更多。

經過討論,二線候補人員跟上,進行再次登峰。

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許竟、劉連滿、屈銀華、貢布。

1960年5月17日舉行庄嚴的誓師大會。

他們高舉五星紅旗和毛主席半身像。

誓要把兩件東西放在地球之巔…

由於之前登山經驗,攀登比較順利。

很快就到達海報7600營地,就在這時報話機壞了。

無法聯繫到大本營,也無法得知氣象條件。

這時候王富州站出來,激動的向大家表示。

這是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必須向前。

後來他女兒回憶,當時父親使命感很強。

這就很像烈士,捨生忘死。

他們必須為國家付出一切。

除了克服心理恐懼,還要克服現實條件。

氧氣已經沒有多少

由於大風的關系,食物已經刮跑。

晚上他們五個人輪流一瓶氧氣。

貢布回憶,一晚上都沒有睡好。

第二天向頂峰發起沖鋒。

然而他們還要面對最後一道難關——第二台階。

8680-8700多米有條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

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沒有著力點沒人能爬上去。

劉連滿嘗試多次,沒有成功。

商量後劉連滿決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銀華。

可當時他們穿著8斤重的雪地靴。

根本無法站立,屈銀華脫掉鞋子,只穿線襪。

身踩戰友血肉之軀,一錘子一錘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錐。

這才艱難走出這一關。

屈銀華後來回憶,我這雙腳沒啥,只要登上珠峰鋸掉都值得。

爬過第二台階後,劉連滿也體力不支倒下。

放棄意味死亡,把劉連滿丟在這無異於等死。

王富州和屈銀華、貢布、決定,把氧氣留給他。

我們繼續向前…

劉連滿望向他們三個人的背影,意識逐漸模糊。

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長…

與其把這瓶珍貴的氧氣浪費掉,還不如留給戰友。

他拿起筆寫道,很遺憾沒有和你們一起登上珠峰。

我這次沒有完成任務,任務由你們三個完成。

我氧氣瓶有點氧氣,你們回來用吧,可能會給你們下山有幫助。

凌晨4點多,劉連滿看到遠處雪山上的腳印。

他覺得他們三個成功啦。

這時候不知道,什麼勇氣讓他站起來。

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凱旋歸來。

時間永遠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

王富州,屈銀華、貢布,成功站到珠峰上。

這是首次人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

為這次成功,中國人付出巨大的代價。

有人凍傷成為終身殘疾,有人像屈銀華要截肢。

⑸ 《攀登者》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主要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故事。

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人成功從北坡登頂,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也創造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的紀錄;而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並測量出珠峰的精確高度為8848.13米。

(5)攀登者電影怎麼拍攝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23年,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被《紐約時報》問到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他回答說:「因為山在那裡。」留下這句傳世名言的馬洛里,最終沒能征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徹底失聯。

上世紀50年代,英國和瑞士登山隊先後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成功登頂珠峰。但在中國境內的北坡,始終無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巔,包括馬洛里在內的英國人數次在北坡折戟,以至於他們得出結論,想從北坡攀登這座「連飛鳥也無法飛過」的山峰,「幾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成立時間不足5年、隊員平均年齡24歲的中國登山隊,艱難地將五星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

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打破。驚嘆於今人登頂速度越來越快的人們很少知道,

藉助當年登山隊員們在岩壁上艱難打下的鋼錐而架起的金屬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們不可或缺的助力,更少人知道,年輕的中國登山隊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命運和極限挑戰……

⑹ 《攀登者》影評 《攀登者》觀後感

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井柏然等領銜主演的電影《攀登者》相信大家已經期待了很久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穆朗瑪峰發起沖刺,完成了首次通過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5年之後,方五洲與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協助下帶領著李國梁、楊光等一些年輕隊員對世界之巔再次發起了挑戰。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攀登者》觀看影評
這個國慶,硬漢吳京又帶著他的《攀登者》來啦!小扒可是非常期待呢,因為這個電影可是少有的以攀登為主題的電影,而且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吳京繼《戰狼》系列和《流浪地球》後,已經成為小扒心中的票房保證了,這種主旋律正能量的電影,吳京從沒讓觀眾失望過。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三部電影在國慶檔中備受矚目,尤其是《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國》,匯集了大量明星,可謂是看點多多。為了這次的國慶獻禮,三大劇組都非常用心地籌備。

《攀登者》作為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之一,為了展現真實的景緻和環境,真實還原英雄們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的難關,這部電影所有的場景都是在珠穆朗瑪峰上實地取景,攝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員們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戲。

這部電影的主角們都是小扒耳熟能詳的敬業演員,有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和井柏然,他們都是業內拚命三郎的代表,即便是這次在珠穆朗瑪峰上,他們也毫不例外地展現了自己的敬業態度,讓小扒十分敬佩。

尤其是吳京,本來就有腿傷,而腿傷最懼怕的就是寒冷,不等腿傷痊癒,吳京又說這么多危險的動作他也不好意思用替身,便全都親自上陣了。

他在大雪中摔摔打打,奔跑跪下跳躍,結果腿傷又加重了。看到最新的片場照片的流露,吳京帶著夾板拄著拐杖在片場走路。

即使腿傷還沒有痊癒,他也堅持拍戲,在山峰上拄著登山棍緩慢前行,小扒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劇組中的人都稱贊吳京敬業,是他們的中流砥柱。

《攀登者》的拍攝環境由於是高原實地采景,所有演員都要背著氧氣瓶和行囊等登山裝備拍戲,大概都有17公斤重,大概有60,70度的陡峭山峰,他們都要親自攀登,小扒為他們的敬業精神點贊。

看到《攀登者》最新的殺青照片,這些敬業的演員們一個個都鬍子拉碴,曬出了高原紅,真的是飽經滄桑啊。

張譯在這部戲中飾演吳京的生死兄弟,零下二十度仍要飾演赤腳爬雪山的場景,在張譯的個人預告中,他赤著雙腳踩在大雪裡,從吳京的背上向上攀登,雙腳凍得通紅,可他還是笑著說我再演得更好一點就不用拍那麼多遍了。哎,小扒看著都覺得肯定腳都凍痛了。

在井柏然版預告中他接受訓練練習攀爬,一遍一遍快速攀爬木梯,不小心從木梯上滑落,手被劃破了好幾個傷口,仍微笑著抱住工作人員說自己沒事。為了呈現最真實完美的鏡頭,在大雪裡摸爬滾打,嘴唇都凍裂了。

在官微曬出的片場小花絮里,吳京特別調皮地說別人台詞錯了,還笑稱自己是在《流浪地球》中和老戲骨吳孟達學的。

吳京說吳孟達來片場演戲都不需要劇本,台詞記得清清楚楚,連對戲演員的台詞都記得,吳京笑稱老戲骨現場教他演戲。小扒覺得好笑的同時又覺得欣慰,看來美好的品質一直在敬業的演員中傳承著。

胡歌是《攀登者》劇組中的開心果,拍戲過程中他為了使一個摔倒鏡頭無可挑剔,反反復復演了好幾遍,背著17公斤重的登山行囊在雪山上翻滾,整個人十分狼狽,但還是笑著對導演說不能算了,再來一條,力求完美。

他們都是非常敬業拚命的演員,為了給祖國獻上最美的禮物,為了給那批勇敢無畏的登山隊致敬,他們也親自上陣在雪地里摸爬滾打,那一刻演員們也許是狼狽的,卻也是令人敬佩的。
《攀登者》觀看心得
電影屆的傳奇人物不得不提吳京,誰也沒有想到,身為演員的他,首次自導自演的電影《戰狼》就大獲成功。不僅創下軍事題材電影的票房紀錄,吳京還憑藉此電影獲得多項獎項提名。拍電影本就不是易事,拍電影的續集就難上加難。不僅要延續觀眾的口碑,還要突破自我。然而吳京並不怕虧本,決定再次執導《戰狼2》。他在片中飾演英勇果敢的鐵血硬漢冷鋒,還帶火了張翰、盧靖姍。這部電影的成就再破新高,吳京徹底聲名大噪。最新電影《攀登者》同樣備受矚目,攀登者為國登頂,歷經艱辛。

只要是吳京在的電影,就成為質量的擔保,他成為觀眾心目中最受期待的導演、男演員。吳京在電影屆的貢獻不可謂不大,然而他並沒有被名利所迷失,仍然投入在電影事業中。全新准備的《攀登者》更是大牌雲集,題材之新穎和驚險也是前所未有。《攀登者》中章子怡、張譯、甚至還有成龍的出演。這也是胡歌首次挑戰大銀幕的作品,一眾演技派加盟,實力不容小覷。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在放出的吳京版人物預告中,吳京在冰天雪地中帶傷上陣,卻被質疑炒敬業人設。

吳京的地位和成就,並不需要炒作為自己營銷。換個角度來說,就算是炒作,也要敬業了才能炒。他在電影中賦予的意義深遠,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登上珠峰。表達人類對大自然的征服,及宣布國界線和領土的歸屬權。最讓人敬佩的是,原本就有腿傷的他,為了還原真實度,戴著夾板、拄著拐杖拍戲,大量的激烈運動加劇了他的舊傷。吳京拍戲的拚命再一次證實了,能受到這么多人的喜愛和認可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流量當道的世代,吳京用自己的硬漢風生生地"殺"出一條道路,這種敬業的態度根本不是流量藝人擦破皮的傷口可以媲美的。
《攀登者》觀後感
拍戲用替身,這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普遍的事,這因為任何一個主角都不是萬能的,他們肯定有演不好戲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原因。因此合理運用替身,這是對電影有好處的。

在拍攝《攀登者》時,吳京曬出過一張與替身合影的照片,結果照片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網友都開始質疑吳京,說他也開始耍大牌、不敬業,把辛苦戲都讓替身做了。但吳京用替身就真的像大家想的這樣嗎?近段時間在一次采訪上,對於這個質疑,吳京作出了回應。

吳京回應表示"雖然因為腿傷也許不能發揮到完美,但欣慰的是動作都是自己做的",由此可見,他在拍攝《攀登者》遇到有難度的動作戲時並沒有用替身,看來真相和大家想像的有些不一樣啊!

當時吳京大意說了自己由於腿傷行動不便,因此只能找替身拍,那樣才能給觀眾展示更好的視覺體驗。不過對於一些危險戲份,像雪崩這就只能自己去完全,如果讓替身拍自己就感覺過意不去……

吳京為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這個角色曾在最冷的時節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岡什卡雪山進行攀登訓練,那時他剛做完手術腿傷還沒恢復好,僅僅為了體驗角色便不顧傷痛一個人背著包就去了;正式拍攝任務量大導致吳京腿傷復發,前一天剛在國外緊急治療完,回國後他馬不停蹄又直接去劇組了。這樣的吳京,大家真的好意思黑他嗎?
《攀登者》觀看體會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是今年"國慶檔"最讓人期待的三部大片。這三部電影都是在9月30日上映,而且都是由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主題宏大、劇情引人入勝,幕後製作班底以及演員陣容也都很強大,可以說實力不相上下,共同造就了今年這個"史上最強國慶檔"。

眼看離上映時間越來越近了,各種期待和猜測也越來越多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三部吊足觀眾胃口的大片究竟好不好看

雖然《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點映",但還是有小型點映的,據了解,《中國機長》24號開始點映,《我和我的祖國》28號開始點映。而在"點映"之前,三部電影已經做過幾場試映了。這意味著,有一些觀眾已經看過這三部電影了,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評價的。

首先來看被認為最"穩"的《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說是最"穩"的?總導演陳凱歌帶領國內7位一線導演共同執導了這部長達2小時38分鍾的電影,這黃金陣容可以說讓人對影片的質量非常放心了。此外,數十位知名演員加盟也為這部電影增添了很多看點,有葛優、黃渤、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杜江、宋佳、吳京等等,個個都是演技實力派。而且之前《我和我的祖國》光是放出幾段預告片就讓很多網友淚流滿面了。

早前,《我和我的祖國》在北大舉行了路演,做了其中一段正片"北京你好"的試映,把在場的同學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哭著、笑著、感動著、自豪著,最後一起鼓掌,站起來合唱千人版的《我和我的祖國》。

一位有幸在現場看過試映的大V評價道:"這段正片丟到11年前當奧運專題片一點違和感都沒有,能讓觀眾有切身感受很難得,老實說超乎我的預期"。同時他表示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擔憂是如何將7段正片完美銜接,畢竟每段正片的獨立性太強了。

接著看《中國機長》的試映口碑。《中國機長》是整部電影做了試映,而且試映好像還舉辦了挺多場的,微博上已經有不少"看後"的評論了。其中一位網友給出4星的打分,並且寫道:"真男人,拯救世界,按時回家。機長真牛"。

另一位認證為"知名影評人"的大V說影片的代入感極強,讓觀眾彷彿經歷了一次九死一生的洗禮。影片的劇情、節奏也都很不錯,步步驚心、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還有一位看過的網友給電影打出了4.5星,表示電影節奏與情緒調動俱佳,緊張刺激,值得鼓掌。

最後來看預售票房暫時排在第一的《攀登者》試映評價如何。《攀登者》舉辦的試映會很少,可能只有少數的業內人士看過了,所以目前沒有太多評價流出。

不過,近日網上還是曝出了一條《攀登者》的簡短影評。該評價表示電影還是很不錯的,井柏然那條感情線挺感人,胡歌很帥氣,但整部電影不如吳京前一部電影那麼燃。

當然了,這條評價中所謂的"燃"其實是相對的,因人而異,《攀登者》本身的故事應該來說是熱血、勇氣與悲壯並重。

以上就是三部大片試映的一些口碑了,可以看出,總體評價都不錯。話說回來,試映規模較小,一些評價也只是代表少數觀眾的看法,並不能說明所有問題。具體好不好看,還是自己去電影院一探究竟吧。

⑺ 電影《攀登者》定檔9月30日,夢幻陣容詮釋攀登精神

4月22日,電影《攀登者》在珠峰大本營舉辦了最高海拔的關機儀式。作為上影獻禮建國70周年的重頭戲,《攀登者》陣容堪稱夢幻。徐克監制、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

殺青當天,劇組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完成了全片最後一鏡的拍攝後,監制徐克攜主演吳京、張譯、何琳、曲尼次仁、拉旺羅布組成「攀登者聯盟」亮相關機儀式現場,分享電影幕後的創作與拍攝歷程,並宣布電影將於9月30日國慶檔全國公映。

電影《攀登者》「冰爪」版定檔海報

展現首次北坡登頂壯烈 歷史

電影《攀登者》改編自真實 歷史 事件,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當年的登山隊成員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兩代登山人,面對不同的時代和挑戰,展現的是共同堅韌不屈的精神。

作為中國首部大製作登山題材電影《攀登者》,徐克正是因為對這一題材十分感興趣才「臨危受命」出任影片監制。他在現場表示:「1960年中國登山隊作為第一批從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類,向世界說明珠峰是我們的高峰,既然是我們的山就要自己攀登上去,這就是攀登者的精神。」徐克還坦言:「日本、韓國等國家在電影領域都曾拍攝過相關題材的商業大片,電影《攀登者》作為國內首部大製作的登山題材從故事到視效都是極具中國特色。」而作為一部「大片」,視覺上的可看性也至關重要,徐克透露:「會藉助業內頂尖的視效手段表現出世界第一高峰神聖、壯觀與艱險的雪域奇觀,希望觀眾可以通過影片感受到中國登山隊的前輩們不斷向上、勇攀高峰的中國精神。」

電影《攀登者》監制徐克(右)與主演吳京

《攀登者》的編劇是曾憑借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著名藏族編劇阿來,據影片出品人、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介紹,阿來曾經采訪過1960年和1975年這兩批登山隊員的原型人物,寫過相關紀實文學,因此在影片創作之初原本一籌莫展的時刻,阿來的加入為影片注入了靈魂。

電影《攀登者》關機儀式現場,1975年勝利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隊隊員桑珠也專程來到活動現場,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勇攀珠峰的艱險過程與真實史實。早在關機的前兩天,桑珠還與吳京、張譯共同參觀了拉薩的雪山博物館。面對博物館中一件件昔日珍貴的物件,桑珠說起老隊友犧牲的往事,硬漢吳京都沒忍住眼淚。

吳京現場透露:「拍攝過程中我們也還原了當年攀登者們的裝備,當我拿著這些裝備去請教現在的專業登山隊員,他們都不敢相信當年的先輩們是憑借著這樣的工具攀上的珠峰。這也印證了老一輩登山英雄們的那種勇氣!」

此次上珠峰,吳京和張譯也在大本營為自己在影片中飾演的原型人物新立了墓碑,「讓兩位先驅在珠峰也能有一個家。」張譯表示:「這些前輩是我們中國登珠峰的先驅,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影片的人物,感謝他們為祖國攀登事業做出的貢獻,也緬懷為攀登珠峰逝去的先烈。」

主創珠峰大本營合影

吳京張譯體驗登山隊生活

電影《攀登者》為了真實再現中國登山英雄們勇登珠峰的英雄事跡,劇組來到西藏進行實地取景拍攝。主演吳京、張譯還冒著嚴寒在珠峰大本營過夜,體驗登山隊員生活。關機儀式當天,張譯「爆料」吳京因為是運動員出身,耗氧量巨大,前一晚連喝水帶起夜30多次,自己則在一旁「靜靜看著這一切」。

玩笑歸玩笑,拍攝一部登山電影的難度和挑戰可想而知。張譯說:「作為影片中一名攀登者,不僅要面對的是零下幾十度的嚴寒、狂風、雪崩等極端的自然環境與天險,更要面對心理與生理雙重的嚴峻挑戰,以超於常人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一切險阻和困難,這也是我與片中角色共同完成的一次對自我的全新挑戰,向攀登英雄們致敬。」主演何琳表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瑪峰,都有自己的夢想,能夠在沖頂的路上堅定心中的信念,為之掙扎煎熬並努力拚搏,人生足矣。」藏族演員曲尼次仁坦言:「很感恩能夠與這樣優秀的主創團隊和演員們一起合作,雖然拍攝艱苦,但獲益良多。」另一位藏族演員拉旺羅布也表示:「能夠回到自己家鄉參與這樣一部講述中國攀登英雄的電影非常榮幸。」

有過登山經驗的吳京後來因為膝蓋受傷沒有再從事這項運動,此次「重返」珠峰,吳京坦言,最寶貴的感受是重新感受到了電影和電影人的「純粹」,「拍攝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海拔、風雪、艱苦和友情,感謝《攀登者》讓我們全身心的感受到了電影的單純、純粹和快樂,真正地去感受電影才能拍出好的電影作品。」

除了到場主創,主演名單中的章子怡、胡歌、井柏然、陳龍等演員也在片中奉獻了十分精彩的表演。任仲倫透露,「每個演員對角色的要求都很嚴格。」

雖然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任仲倫表示,這將是一部不同於以往主旋律刻板印象的作品,「有強烈的英雄主義情節,還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東方式的登山電影。「

關機儀式現場,電影《攀登者》正式宣布定檔9月30日國慶檔全國公映,並揭曉了影片的定檔海報。

監制徐克現場執導最後一鏡

⑻ 《攀登者》是真的在珠穆朗瑪峰拍的嗎

不是。

攀登者的拍攝地是天津,不是在珠穆朗瑪峰上拍攝的。影片中還有一些場面是在崗什卡雪峰上取景的。

《攀登者》這部影片雖然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中國第一支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但並不是在真正的珠穆朗瑪峰上拍攝的。

介紹

珠穆朗瑪峰上的地形條件非常不利於拍攝,在珠峰上,人們的正常生存、站立、攀登都是很困難的,如果在這種嚴峻的自然條件下,還讓演員演戲,讓劇組的工作人員架設各種器材和機位拍攝,真的是不現實的。

所以,《攀登者》的劇組人員進行了商議和整改,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創作人員們經過很長時間的籌劃,終於在天津郊區的某一廢棄的礦山上,以實景加上綠幕的方式,做為了《攀登者》的拍攝基地。

雖然劇組拍戲是在天津郊區的礦山上完成的,但是,在拍攝之前,吳京找了專業的登山團隊,一起到青海的崗什卡雪峰登山,親身體驗登山者的感覺。在這次登山中,吳京的腿傷復發,情況非常緊急。

⑼ 拍攝《攀登者》這部劇的過程中,劇組都經歷了哪些真實的困難

在拍攝這部片中,他們遇到了十分惡劣的天氣,凍得人受不了。再加上各種高難度的實地取景,我為他們艱辛的努力而感到驕傲自豪。

《攀登者》的拍攝過程也十分艱辛。在片場,不僅吳京堅持親力親為完成眾多高難度系數的攀爬動作,章子怡、胡歌等也親身上陣,挑戰架梯橫渡冰裂縫等一系列驚險戲份。井柏然更透露,有場他從雪山上翻滾跌落的動作戲,為了呈現更具真實感的鏡頭,上上下下拍了二十幾遍。

他們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觀眾能更加真實的去了解和體會到攀登者在登山途中的不易與艱辛。他們失去了自身的舒適與安逸。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而生動的人物形象。我們應該為他們這種敬業精神鼓掌,同時也要認真去感受他們所帶來的作品,這樣才能不辜負他們的付出。

⑽ 《攀登者》是根據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的

《攀登者》是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改編。

電影攀登者劇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故事。

電影由吳京、成龍、章子怡等人共同主演,還原中國登山隊無盡榮耀背後的艱辛和那股無所畏懼的勇氣。令人敬佩的是,中國登山隊的這四位隊員,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有伐木工人,有消防戰士,但是他們為了祖國的利益和榮譽,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和考驗,最終完成了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成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10)攀登者電影怎麼拍攝擴展閱讀:

中國登山隊的驕傲

在中國登山隊登頂北坡之前,在登山界曾有傳言,沒有人類能從北坡征服珠穆朗瑪峰,這是連飛鳥都無法穿越的高山,8600米的珠峰北坡上有一個90度的絕壁,那是登頂珠峰的必經之路,1975年第二代登山隊首次將這個登山梯成功安裝在懸崖峭壁上,但也就是這短短30米的距離,卻歷經了兩代登山人。

時代意義

塑造攀登者的形象無疑是具有時代象徵的意義,但是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部有擔當有情懷的視效大作,是最大的難題。

拍攝過程

影片從2019年1月5日正式開機,定檔9月30日上映,題材是對外景要求極高的登山故事,拍攝時間大部分集中在春季之後,天氣不適合雪山實景拍攝,大量的綠幕合成場景意味著巨大的特效製作量。監制徐克認為,這部電影可以拍,但至少需要三年。

高強的難度讓許多導演望而卻步,最終導演李仁港接下了重任,李仁港在拍攝中一直強調:「我們不想拍一個硬邦邦的所謂英雄奉獻的故事,而是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最大的真誠。」因此片中將大量的戲份都落在了登山隊員之間的兄弟情、愛情上面。

閱讀全文

與攀登者電影怎麼拍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橄欖球電影免費 瀏覽:580
芳華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 瀏覽:116
火女超能力力大無窮什麼電影 瀏覽:50
比國王大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929
人頭氣球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3
古月導演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什麼龍 瀏覽:78
王勃做保險電影名是什麼 瀏覽:841
有關恐龍王類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51
推薦一部好看的偵破電影 瀏覽:202
美國電影往事多久 瀏覽:989
類似長城電影的有哪些 瀏覽:917
小八戒電影網怎麼不播放 瀏覽:997
電影有個叫什麼米陽光 瀏覽:437
作文電影美句英語怎麼寫 瀏覽:939
2015最好看的國產電影 瀏覽:973
放映機如何拷貝電影 瀏覽:492
賽爾號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444
如何下載到最新的電影下載 瀏覽:689
與美國歷史有關的免費下載電影 瀏覽:532
好看的電影手帳圖片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