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電影里失重怎麼拍出來的

電影里失重怎麼拍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2-10-31 11:37:21

⑴ 電影《地心引力》里,宇航員的失重效果是怎麼拍攝出來的

電影特效里不是有個叫微亞的么?就是用鋼絲掉起來。然後攝像機各種轉著拍。然後再用電腦後期製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

⑵ 電影《阿凡達》開頭時的失重場景是怎麼拍攝的

基本上是在綠幕前面吊威亞(鋼絲),然後採用多個角度的攝像機進行拍攝。


?

那是因為在空中時,觀眾為了看清楚這個魔術的奧秘,過分注意他的身體,想看看有沒有威亞,但科波菲爾身後的背景很多時候是暗色的,不反光或者不嚴重反光,另外就是背景絕對不是平滑的,讓人的視覺(人眼能夠接受的流暢畫面幀數為每秒24幀以上)無論在電視幀數感應上,還是現場觀看上,都因為要構建立體感的因素陷於停滯,因此很難發現道具的存在。

⑶ 科幻電影里失重的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

1、在深水裡面拍攝;2、用鋼絲繩等等模擬失重;3、利用高空飛機自由落體造成短暫失重,多次重復之後進行後期剪接;4、直接做CG。

⑷ 在地球上製作出來的電影中的失重場景是如何被拍攝拍攝出來的

失重效果:以被動實現自由

如何表現失重效果,是任何太空題材電影最重要的,也是難點。一般電影人有兩種常規方法來實現。一種是真的失重環境下拍攝——顯然,這個很難實現,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一部劇情片進入太空拍攝;而地球中失重的效果轉瞬即逝,短到根本無法支持演員完成一個失重表演。不過,如果有專門設計的飛機,能以向上隆起的拋物線拱(parabolic arcs)的方式高速飛行,理論上是可以在拋物線頂端前後形成一段時間的完全失重狀態,作為太空無重力情形的完美模擬。事實上,影片《阿波羅13號》中的失重場景就是如此拍攝的:劇組及演員乘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KC-135運輸機在高空以拋物線軌跡飛行,每次大概能經歷約23秒的失重狀態,足夠攝影機捕捉演員的某些動作。

可是,這種拍攝方式無法適用於《地心引力》,單是導演卡隆要求的動輒幾分鍾的長鏡頭失重效果,就是這種飛行方法在技術上無法實現的;何況片中要求的失重效果總時長更是借用飛機拍攝無法承擔的。

另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是模擬動作。在地球常規重力條件下實現這種「看起來像」的失重效果,最廉價的方式是水下拍攝,水的阻力效應使動作變得遲緩,可以實現太空中的懸浮與類似飛行的移動動作。《地心引力》也用到了水下拍攝,主要用於太空艙內的部分演員滑行鏡頭的特效參考,但其他絕大部分失重場景,都不是用這種方式拍攝的。首先,水下拍攝無法真實表現演員的表情——憋氣與努力睜眼的神情顯然和太空環境下的表演完全不一樣;其次,水下復雜的光影反射折射效應,也讓穿宇航服水下模擬太空作業變得不可能。

《地心引力》最終實現失重效果的手法,是最古老的娛樂手藝與最先進的電腦技術的結合:劇組找來舞台劇版《戰馬》的幕後高手,以大型牽線木偶操控方式,控制演員的肢體來模擬失重狀態下的動作。這套裝置有12根線連到演員身上四個系點,線的另一端則或者由三位專業木偶師操縱,或者由電腦程序控制的機械繫統控制,或者是兩者的結合。

卡隆和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都在采訪中提到影片中最難拍攝的一幕:女主角好不容易回到太空艙、脫去宇航服像嬰兒一樣蜷曲著飄在空中的長鏡頭段落。實際拍攝時,布洛克坐在一個很小的自行車底座上支撐身體,一條腿則綁在裝置上幫助固定,而緩慢的四肢移動以及整個身體的翻騰漂浮動作就是由木偶師與程式控制線纜裝置協助完成的。這過程中,還得用電腦特效做出虛擬肢體來替代演員被綁住的腿,並做出與線控的身體其他部分匹配的動作。

這種線控方式,在本片中也主要用來拍攝太空艙內場景。那些穿上宇航服的太空行走場景,演員甚至都不用做任何肢體動作了——因為包括整個太空背景和宇航服本身,都是電腦生成畫面:演員只負責提供臉部表情,其餘的肢體動作,絕大部分由電腦動畫師完成。

無論是線控還是電腦生成動作,都是本片在處理失重效果的一個理念突破:既然無法以「原生」的途徑實現太空漂浮,那就以「絕對控制」外表表現形式的方式來體現無重力動作。

這種完全突破傳統思維框架的技術實現手段,也貫穿《地心引力》的製作過程。

⑸ 好萊塢空間站裡面人失重漂浮是怎麼拍的

在藍景幕布前吊威亞 加鼓風機,吊威亞是為了讓人懸浮起來,鼓風機使用適量的風使服裝漂浮起來,但是風不能太大,用藍景布做背景是為了後期摳像,然後再通過後期合成,加上製作出來的場景和其他的漂浮物就構成了完整的失重場景。
這樣的拍攝,場景布光很重要,需要把被拍攝物體的影子打沒,而且背景上的光線要勻稱。

威亞,英文(wire)即鋼線。
力學原理特點
多年來,影視武戲導演利用威亞技術的力學原理特點,廣泛運用於影視動作特技之中。出神入化的空中飛人、翻騰、打鬥等特技動作,在鏡頭里展現的微妙至極,人物傳奇色彩渲染的栩栩如生,讓廣大電影電視觀眾盡飽眼福。 近年來,影視威亞技術有被巧妙的運用於舞台表演空間,並發揮的相當出色。在大型文藝晚會上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深受晚會製作人和導演以及廣大電視觀眾的青睞。 從揚州的「熙春台」上《天涯共此時》一幕,「常娥奔月」那靚麗的月下倩影;到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綉中華》一幕,「百花仙子」那雍容華貴的空中姿態;乃至桂林山水《灕江花月夜》一幕「七仙女下凡」時,那婀娜多姿的神韻;以及在北京的「彩虹頒獎」,上海的「國際時裝模特大賽」等大型文藝晚會上,那柔美的空中舞蹈造型,無不體現出威亞特技在舞台上的美觀,在當今舞台藝術創新意識與合作上的默契感。
可完成動作
威亞特技的操作技術,在大型人文與自然露天舞台表演空間,可使空中表演者完成下列舞蹈動作: (一) 多變化中的舞蹈藝術造型的空中飛行; (二) 鋼線系表演者的腰部曲體或直體 前、後空翻數周; (三) 鋼線系腰直體旋轉數周; (四) 翻騰動作與舞蹈造型結合動作; (五) 空中打鬥與造型結合動作 (六) 各種空中動作、舞蹈造型與現場布景、煙火、地面動作的默契配合。 影視威亞特技技術自運用以來,之所以採用幕後的專業人員操作手段,是因人為動作靈活多變,應變力強,節奏好,安全系數高。而機器與人力操作相比較,顯得比較死板,應變力差,節奏不好把握,一旦出現機器故障,空中演員的安全難以保障。在此,強大的製作班底、優異的演出團隊為打造優良的演出效果提供了保證,這是一群充滿激情的年輕人,從興趣愛好到擁有一顆事業心,多年來在影視、演出行業,日以繼夜辛勤工作,不斷學習不斷創作,使他們不僅擁有扎實的技術基礎,豐富的製作、操作和空中表演經驗,在歷次的影視拍攝和大型舞台文藝晚會演出中盡顯過人技能,受到影視製作人,導演,舞台製作人、央視導演們的信賴和賞識。
[編輯本段]威亞大揭秘
可能都聽說過
很多觀眾可能都聽說過「威亞」這個詞,英文:wire,在影視劇的拍攝中專指一種設備吊著演員或道具飛來飛去的鋼絲,又稱威亞絲。《電視劇風雲榜》片場探班全方位揭秘電視劇中的吊威亞! 在多數觀眾都認為硬橋硬馬的拳腳對決有些落伍的時候,由吊威亞、電腦特技而完成的武打動作開始流行起來。較早把威亞技術運用到電視劇拍攝中的,要數83版《西遊記》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動作單一生硬、合成技術較為落後,只能完成一些騰雲駕霧等簡單動作,畫面上也經常看見摳像沒摳干凈而出現的毛邊。
如今的技術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如今的威亞技術已十分的出神入化了。無論是飛檐走壁的武打招式,還是上天入地的精彩打鬥,都能藉助威亞而為演員的俠客身份增光添彩。通過吊威亞拍出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可是演員在實拍過程中擔驚受怕、吃苦受累,甚至反復重拍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揭秘吊威亞之 《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的「玉女素心劍法」,李莫愁手中的「拂塵」等厲害功夫都是怎樣拍出來的呢?在該劇位於浙江靈山的外景地,探班記者就恰巧碰上了小龍女與李莫愁的一場對手戲,雖然沒有期待中的精彩打鬥,可是劉亦菲、孟廣美兩位演員吊上威亞,一前一後在半空中飛來飛去的場面,也只有在外景地才能一見了。飛天的鏡頭看上去是十分的空靈飄逸,拍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演員動作不到位、工作人員力度沒掌握好,都會導致不斷的NG重來。劉亦菲和孟廣美就都未能逃過此劫。 揭秘吊威亞之《雪山飛狐》 如果說劉亦菲與孟廣美的空中飛行,在吊威亞中算是入門級的話,《雪山飛狐》片場里,聶遠(blog)不僅要穿上厚厚的戲服,還要完成側飛的打鬥動作就有些難度了。 當天拍攝的是少年刀客胡斐初入江湖,在觀音殿前路見不平,教訓惡霸鳳天藍的一場重頭戲。為了達到逼真的視覺效果,聶遠沒用替身親自上陣。如此高難度又十分危險的動作,聶遠還是第一次嘗試^ 揭秘吊威亞之 《殷商傳奇》 神話劇中天馬行空的功夫、虛幻飄渺的場景,一直都深受觀眾的青睞。可是拍攝起來,導演、演員還有工作人員就要充分發揮想像力了。對於這么一部大型「魔幻武俠神話劇」來說,演員吊威亞自然不在話下,為此劇組特地調用了一輛高達四五米的巨型吊車,我們除了目睹到一人起飛外,還見識了雙人齊飛,多人齊飛的壯觀場面。只見導演一聲令下,一群工作人員賣力拉威亞繩,一群演員騰空撲來的壯觀一幕重復上演。 揭秘吊威亞之 《少林寺傳奇》 作為一部弘揚少林功夫的長篇電視劇,《少林寺傳奇》中逼真的武打場面最受矚目。與普通的「飛行」所不同的是,眼前這位女俠,腳踩木樁身懸半空,還要做出一個向後180度彎腰的動作,絕對是功夫與膽量的雙重考驗。 既然是高難度動作,身上綁這么多鋼絲也就不足為奇了。接下來要拍攝的是兩人在空中大打出手的戲份。不僅工作人員要齊心協力掌握好拉鋼絲的力度,演員也要配合鏡頭做出你打我躲的漂亮招式。烈日炎炎下,一個鏡頭拍上八九次也就不足為奇。 2008年。北京29屆奧運會開幕式上,著名運動員李寧作為主火炬手採用威亞技術,以「飛天」的方式成功進行了北京奧運會聖火的點燃。

⑹ 電影中的失重現象是怎麼拍攝的

一般都是由3D軟體製作的特效,主流製作工具: Alias MAYA~~人物失重一般先讓人物在電影工作室的藍幕前面用掉繩掉起來,然後將人物放到數字背景或者實拍膠片前~這個過程叫'摳藍'

⑺ 電影《地心引力》里的失重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

1 光盒 :為演員提供真實背景光盒看起來就是個空心的箱子,高6米左右,寬3米左右。內壁由196個LED面板組成,每塊面板大小為0.6×0.6米,每個面板上共設有4096個LED燈。有點像是正方體的萬花筒。光盒的LED燈的明暗與顏色由電腦控制,它的功能是協助攝影機打光。當然面板能顯示出諸如太空、宇宙飛船內艙等畫面,演員在光盒裡表演時無需面對綠幕想像畫面,更有身臨其境感。


⑻ 電影里表現宇航員失重的種種細節是如何在地球上拍出來的呢

有的是用電腦弄出來的。
就算可以。
不過不會去花那種功夫去弄失重吧?

在急速下降的飛機中可以體驗失重,但是那個過程不長。還有個常見的方法,就是在水底。但是拍電影顯然兩種都不是。
多半就是用電腦合成的,吊鋼絲做動作。然後插上背景,至於水,可以在真正的失重下拍攝,然後截取那個,放到背景中,現在科技來做,不是難事。

⑼ 電影《地心引力》中大量的失重效果都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中的失重是通過摳藍技術來拍攝的,摳藍技術是拍攝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實現的場景,或者是背景純粹的CG虛構的都需要通過後期摳像來將人物提取出來然後後期與之前拍攝或者建出的場景相合成,一般用在影視等相關專業行業。常見的有失重現象拍色,虛擬演播室技術,去掉主持人背後的藍綠色背景,加上其他的背景牆,動態背景等。婚慶常用的藝術婚紗,電子相冊,也會用到這樣的技術,使我們不可能或沒條件去的地方成為我們需要的背景。影視行業,常見的專題片,課程片,教學片為了演示的豐富,都會採用這樣的技術。作為特效的一個常見技術,現在大部分的電影為了節約成本,易經很少採用外景的拍攝了,不誇張的說,一步電影可以在室內完成所有的工作,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摳像技術。哈利波特,據說完全在室內拍攝完成。國內,一般採用純藍色的背景,國外一般使用純綠色(外國人的眼睛是藍色的)現在一般用的制圖軟體都能摳,可能就是效果不一樣。

⑽ 科幻片里的失重場景一般怎麼模擬出來的

電影特技作為電影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旨在為觀眾營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給觀眾們真切地感受到"身臨其境"的觀影感受。好萊塢大片大量運用了電影後期製作技術,尤其是數字特效,在創造影視藝術中的現實世界時,又在創造異乎尋常的"夢幻世界"及"超人"故事。


人們對電腦的使用,使得電影特效製作的速度以及質量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其實當我們將電影里的原圖和實際拍攝時的圖片進行對比之後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眼裡的特效都是這樣做出來的,而且看到原圖的時候會覺得特別的搞笑。失重也是用特效製作出來的。

閱讀全文

與電影里失重怎麼拍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橄欖球電影免費 瀏覽:580
芳華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 瀏覽:116
火女超能力力大無窮什麼電影 瀏覽:50
比國王大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929
人頭氣球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3
古月導演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什麼龍 瀏覽:78
王勃做保險電影名是什麼 瀏覽:841
有關恐龍王類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51
推薦一部好看的偵破電影 瀏覽:202
美國電影往事多久 瀏覽:989
類似長城電影的有哪些 瀏覽:917
小八戒電影網怎麼不播放 瀏覽:997
電影有個叫什麼米陽光 瀏覽:437
作文電影美句英語怎麼寫 瀏覽:939
2015最好看的國產電影 瀏覽:973
放映機如何拷貝電影 瀏覽:492
賽爾號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444
如何下載到最新的電影下載 瀏覽:689
與美國歷史有關的免費下載電影 瀏覽:532
好看的電影手帳圖片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