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所得稅怎麼算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有兩種:直接計演算法,應納稅所得額=總收入-非應稅所得額-免稅所得額-各項扣除額-彌補虧損額。間接計演算法,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企業所得稅是對國內企業,和其餘所得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餘所得徵收的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從事經營活動的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其他組織。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稅前扣除憑證,是指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證明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實際發生,並據以稅前扣除的各類憑證。
❷ 企業所得稅怎麼算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總額-准予扣除的項目。收入總額包括:生產、經營收入、財產轉讓收入等7個方面。准予扣除項目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等。
企業所得稅是對公司的資本所得和利潤徵收的稅。關於企業所得稅歸宿,著名的哈伯格定理認為,政府向企業徵收所得稅使公司資本回報率下降,促使資本向非公司部門轉移;而由於資本回報遞減規律,非公司部門的資本回報率也下降。因此,企業所得稅完全由所有資本共同承擔。
我國企業所得稅過高
2007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同年11月,國務院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自2008年起,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並,稅率為25%。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對本地企業應繳稅中屬於地方的部分,可以決定減征或者免徵。
近20多年來,我國企業所得稅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所得稅占總稅收的比重也從1995年的14.6%上升到2015年的21.7%。以2014年的該項佔比數據20.7%為例,當年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值僅為7.8%。
據經合組織統計,企業所得稅占總稅收的比重,德國為4.2%、法國為4.5%、英國為7.5%、美國為10%、西班牙為5.9%、芬蘭為4.4%、匈牙利為3.9%,都大幅低於中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降低企業所得稅是減輕企業負擔的最有效途徑
❸ 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
企業所得稅:
按照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企業所得稅稅率減按20%。
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分為兩種,一是查賬徵收,另一是核定徵收;
1、查賬徵收的,
(1)應交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計算繳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成本(費用)-稅金+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納稅調整額
(2)按月(季)預繳時:
應交企業所得稅=利潤總額*適用稅率
2、核定徵收的,應交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額*所得率*適用稅率。
(3)電影院的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
(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
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企業是指按國家規定注冊、登記的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是指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依法注冊、登記的,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
獨立經濟核算是指同時具備在銀行開設結算賬戶;獨立建立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獨立計算盈虧等條件。
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使用本法,這兩類企業徵收個人所得稅即可,避免重復征稅。
❹ 企業所得稅是如何計算的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25%或20%、15%)。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例如——
某企業為居民納稅人,所得稅稅率為25%,2014年度該企業有關經營情況如下:
(1)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800萬元,取得國債利息收入120萬元
(2)全年產品銷售成本3680萬元
(3)全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29.9萬元,其中,上繳消費稅81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34.23萬元,消費稅附加14.67萬元
(4)全年產品銷售費用1300萬元(其中廣告宣傳費用1150萬元)
要求:
(1)計算該企業2014年利潤總額
(2)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計算當年企業所得稅稅額(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解答:
(1)利潤總額=6800+120-3680-129.9-1300-1280-90-36=404.1萬元
(2)計算如下:
1、國債利息收入不交納企業所得稅,所以調減120萬元;
2、廣告宣傳費的扣除限額=6800*15%=1020萬元,小於本期發生額1150,所以調增130萬元,這130萬元可以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3、業務招待費:84*60%=50.4萬元,6800*0.5%=34萬元,因為34<50.4,所以本期業務招待費的扣除限額為34萬元,應調增84-34=50萬元;
新產品研發費用可以加計扣除50%:150*50%=75萬元,應調減75萬元;
綜上,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404.1-120+130+50-75+5+10.8+8=412.9
當年企業所得稅稅額=412.9*25%=103.225≈103.23萬元。
(4)電影院的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 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❺ 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
一.按照演算法應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25%或20%、15%)
二.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三。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後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四.、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
❻ 電影院稅率是多少
2013年營改增後,部分現代服務業中的廣播影視服務:包括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的製作服務、發行服務和播映(含放映,例:電影院)服務
所以影院一般納稅人增值稅6%
❼ 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
一、企業所得稅的計算以企業的利潤表為基礎
企業所得稅最基本的計算公式:
應繳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適用稅率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適用稅率
通過上面的公式推導可以看出,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是在企業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根據稅收相關政策的規定進行納稅調整,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然後乘以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出應納企業所得稅金額。
❽ 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總額-准予扣除的項目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