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句來自韓國電影《熔爐》的經典台詞曾經打動了很多人,當然也包括我。看完《熔爐》之後,總覺得有一股悶氣郁結在胸口,有憤怒,有悲哀,更多的卻是沉重的無力感,是手中雖然有劍,卻也斬不開黏膩濃重的黑暗那種無能為力的絕望。
之前看印度的《真理訪談》慶幸印度有阿米爾汗那樣的天王巨星願意冒著風險扛起改變國家的大任,現在看《熔爐》又羨慕韓國有孔劉這樣社會自覺的好演員,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自己也能有。
Ⅱ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現實的令人心痛。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對那麼可愛的孩子下手,還披著一層老師的偽善面孔,這是何等的令人作嘔!
Ⅲ 熔爐這部電影的真實結果是怎樣的
「熔爐」案7名受害人1985年至2005年期間在光州光山區仁華學校就讀期間遭到了學校老師們的性侵。這七名受害人於2012年3月向韓國市政府、光州市政府、光州光山區政府提出了4億4千萬韓元的索賠訴訟,稱政府和地方政府沒有盡到管理的責任,才讓他們遭遇了來自老師們的性侵,受到了肉體和精神兩方面的傷害。
首爾高等法院後來開庭審理此案,以無法證明政府機關對被害人所遭受的性暴力犯罪負有賠償責為由駁回了受害者們的索賠要求,而在11月8日大法院進行的終審判決上,法官以此案已過追訴期(國家賠償請求權的5年有效期已過)為由再次駁回了七名受害人的索賠申請。
(3)韓國電影熔爐這部片拍得怎麼樣擴展閱讀:
《熔爐》電影的創作背景
電影《熔爐》改編自韓國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以真實發生在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事件為藍本,描寫了自2000年起於校內性暴力事件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中教師與人權運動者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2011年9月22日在韓國上映。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故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Ⅳ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把《熔爐》作為一部電影(藝術作品)來評價,我做不到。因為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這部電影所展示的,不僅是發生在韓國的一件事實,而且讓我回想起在國內工作時接觸到的無數事實:有障礙人士,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默默地承受著普通人從未想像的、比其他人群更多的利用
Ⅳ 對於《素媛》《熔爐》這兩部電影,該如何評價
對於《素媛》《熔爐》這兩部電影,都有「猥褻兒童」的元素,並且這兩部電影將其作為主題。正因為這樣一個聯系,讓我們可以把這三部高分放在一起找到更多共同點。
Ⅵ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是不是過於陰暗了
不,一點都不陰暗,是赤裸裸的現實,這部電影真的令人感動,但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在像韓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中,仍然存在著各種不公正,貪婪和社會最黑暗的一面。無論是哪種社會,都有它無法忍受的,完美的只能存在於想像中。但是,民主社會的優點是這里沒有顯示正義,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永遠被覆蓋。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就算是媒體能夠發出反省和殘酷的聲明,這些事情仍然會被迅速壓制,直到它將變成虛無,直到沒有動靜為止。就電影的欣賞而言,熔爐是現實的寫照。但是在有權力的人的眼中,這些事情並不重要。比這些更多的主題我們群眾根本無法知曉,作為普通群眾來說,就像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樣,不危急到自己,自己是不會管的。
Ⅶ 請問,韓國的《熔爐》好看嗎
剛巧最近看了這部電影,跟大家題主討論下我的想法。
1. 男主患有憂鬱症,注射異丙酚,經常產生幻覺。
2. 裴社長也有葯物依賴,在男主還不起高利貸之後,更換醫院,來到男主的醫院注射。傾向於裴社長真的是注射葯物休克而死,並非男主殺害,只是在裴社長死後分屍。因為男主到最後都心心念念著這句話,贊同男主沒有殺人。
3. 男主分屍裴社長之後,受到刺激,幻覺變的更加嚴重,他的前輩有說過這么一句話。
4. 由於男主的過往,導致他在發現肉鋪老闆異常後,無法報警,反而被肉鋪父子利用。
5. 最後的行車記錄儀,可以推出其他的幾起變態殺人案,都是肉鋪老頭做的。年輕的時候變態殺人,老年痴呆了,什麼都忘了,還是記得殺人。真TM變態!
6. 肉鋪老闆知道自己爸爸殺人,年輕的時候爸爸自己殺人自己分屍,老了是老爸殺人兒子分屍。
我比較糾結的是,哪些幻覺是男主自己產生的?那些事肉鋪老闆有意識的製造的?
比如護士從男主家離開後,到底有沒有第三個人跟蹤他,這個人是不是肉鋪老闆?
而且護士和肉鋪老闆有串供吧,不然怎麼知道男主家裡藏著個人頭?
老闆老婆回家是故意的?看上去他們不像會發生口角的樣子。正是老闆老婆回家加重了男主的懷疑。
男主打給兒子的電話,從5點半打到6點半,一直沒人接。老闆接電話的時候不說清楚就是在誤導了吧。男主擔心兒子怎麼可能主動掛電話。
裴社長的人頭怎麼會在男主家冰箱?男主喝醉的那天從老闆那裡拿走的到底是不是顆人頭
Ⅷ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電影 《熔爐》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
或許,我們這些一般人更有可能的,是做後者,在這場沒有贏面的戰爭面前,迎著無邊的黑暗,付出愛和珍惜,保持初心,別讓這個世界的熔爐改變我們,才是最有意義的。
Ⅸ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這部電影是一部佳作。這是一部根據現實題材改編的影片。正義不彰,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回報。電影是感人的,但是我們卻能發現,無論什麼樣的社會都有它的不堪之處,完美只存在於想像之中。
Ⅹ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靜音的吶喊
初二的晚上被零星的鞭炮聲吵醒,就起來看了《熔爐》,看完之後,再也睡不著,一直到天蒙蒙亮。其實,相同的題材的電影如今已經不算少了,但我總覺得這個話題還是被放在尷尬的「禁區」。
改編自孔詠明[韓]根據2005年韓國光州聾啞學校學生性侵案件始末的同名小說《熔爐》。
這樣一來,所有的努力全部都坍塌在最後的審判結果前。
可能是出於電影表現方式的考慮,導演對小說進行了一些加工改編,安排了受害孩子之一最後的復仇,而這死亡並沒有緊接著一個普世的大結局,逍遙法外的依舊逍遙,受到傷害的人還需要慢慢的平復,而努力抗爭的人們終歸是要回到生活里,無論是否繼續抗爭。
當事情慢慢被人遺忘,姜仁浩回到首爾,穿梭在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之中,沒有人知道他曾經親身在「霧津」這個地方看到過什麼,經歷過什麼,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這里曾經發生過的暴行。地鐵通道里被白霧籠罩的風景區廣告上寫著「歡迎來到霧津,白色濃霧之都。」美英在信里說,我們努力奮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我們不被世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