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家衛電影風格分析是什麼
王家衛的電影有很強烈的象徵性,他把武俠、阿飛、殺手們的江湖世界作為動盪、偶然、冷漠的城市生活的隱喻基點,支撐起了現代人的內在焦慮和符碼化、模式化的外在生存。
其次是他在敘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他的現在進行時總是在一種懷舊的情懷中進行,因此他的片子有很強的虛無主義,很孤獨、無奈的表現出人類的內心世界。
早年經歷:
王家衛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5歲的時候跟隨父母移居香港,身為海員的父親遠赴馬來西亞後留下王家衛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貧苦,但他的母親卻幾乎每天都會帶王家衛去電影院看電影,他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家衛在香港理工學院(後改名為香港理工大學)讀平面設計時,他曾一度瘋狂地迷戀上了攝影。畢業後,王家衛因為從事所學專業工作不太久,就用業余時間加入了TVB(又名為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製作培訓班的編導組學當編劇。然而他並沒有在流水線般的無線台呆多久後就選擇了離開無線,從事編劇為生。
Ⅱ 微電影攝影闡述之風格定位怎麼寫
方法如下:
如果你能看到導演闡述,這個基本就很好寫了。一般這倆可以由一個人完成,起碼考試的時候是在一起答的。所以,遵循攝影服務於導演風格的原則,從如何利用主光、輔助光去造型、敘事,確定構圖、鏡頭運動、後期特效各個要素怎樣服務劇本等分別闡述就可以了。
關鍵在於可操作性和統一性,不要光顧炫技或者弄一些看起來熱鬧實際上不通的東西。如果你覺得自己有審美和文學天賦,技術功底達標,那麼這個什麼風格闡述就是跟導演溝通後自然流露的事。
攝影闡述是攝影師對未來影片攝影藝術的總體構思和對拍攝工作有關方面設想的說明。
其主要內容包括:攝影師在對劇本和導演意圖的認識和理解基礎上產生的攝影立意,所要求的影像風格和攝影基調,全片總體造型處理(包括影片中的光線處理,色彩和影調的運用,構圖等等),一些具體拍攝方法,有關光學器材的選擇等。
攝影師的創作思維和習慣各有不同,攝影構思的詳略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攝影師必須在影片開拍前作出攝影闡述,並與其他創作部門交流,明確和統一攝影意圖,以便有關部門為順利完成攝影造型任務做好思想上和物質上的准備。
Ⅲ 什麼是電影的風格,電影都有哪些不同的風格類型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各國的電影有不同,不同的導演拍成的電影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而這就是因為電影風格不同帶來的不同的感覺。
所謂的電影風格,其實就是電影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電影風格是通過電影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相對較穩定、較深刻,能夠本質地反映時代、民族和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特徵、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和外部印記。
而今,我們不斷地湧出更加標新立異的導演,顯示出影片的多樣性,各種導演紛紛登上銀屏的舞台,整個電影行業呈現出更加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每一部影片,都是將其主題內容與風格類型相統一,相輔相成,讓影片的效果更加突出。
Ⅳ 電影的影像風格如何解釋
.情節的發展結構(敘事方式)是形成一部電影風格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蒙太奇的運用(就是場景與場景之間的轉化方式,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連接方式,情節與情節之間的銜接方式等等)再其次才是視角,構圖,運動,色彩,角色的表現方式,還有就是節奏的把握了。
Ⅳ 電影的風格特點都有哪些
1、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一般是指拍攝風格和製作方式與那些主流的商業和紀錄片相異甚至對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種新的視聽語法出現,或者新的類型。
這種電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大部分沒有傳統的敘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2、超現實主義電影
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3、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是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
4、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是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些以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電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
5、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指一種類型,而是指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種特殊電影風格,往往關注於道德的腐化。東亞黑色電影的開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影《瘋劫》。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
Ⅵ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怎麼寫
《花樣年華》作為經典華語文藝影片,劇情簡單卻晦澀難懂。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重視情緒的傳遞,往往「看的不是劇情,而是情緒;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由於兩位主演極具魅力,許多人容易被張曼玉的婀娜旗袍或是梁朝偉的憂郁氣質吸引,而忽略了電影本身傳遞的信息以及劇情的內容。
而《花樣年華》這部戲究竟傳遞了多少種情緒?落寞、孤寂、虛偽、嫉妒、曖昧、痛苦、內疚、懺悔或許每個人感受的都不同。
關於《花樣年華》究竟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一直以來影迷和影評人各有認知。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反映現實生活中婚外情的場景,講述了一段「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但也有人深入剖析影片內涵,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慕雲在得知妻子與鄰居出軌後,故意接近引誘鄰居太太蘇麗珍,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但最終有所懺悔而選擇離開。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 梁朝偉則笑言把姦夫淫婦的故事拍出了郎才女貌的感覺。一部婚外情電影卻成為世紀經典之作,或許只有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的三人組合能夠做到。
基本信息
《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片,於2000年9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9年,該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名 。
2020年2月19日消息,電影將推出4K修復版,並將在第7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經典」單元進行全球首映,以紀念《花樣年華》上映20周年。
Ⅶ 電影的類型特徵怎麼分析從哪幾個角度
可以從種類、風格、樣式和流派等角度分析。
如種類有: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等。
如風格有:紀實風格、溶合風格、共現風格、繪畫風格、電視風格等
樣式有:劇情 動作 動畫 喜劇 懸疑 驚悚 戰爭 推理 文藝 武俠 災難 愛情 犯罪 科幻 警匪 記錄 魔幻等
流派有:形式主義、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新寫實主義等等
額,樣式跟類型差不多一個概念。
Ⅷ 求關於《美麗人生》導演羅伯特.貝尼尼的電影風格的分析
義大利著名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的作品。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義大利。 從歷史的大視角看,這是一部反映戰爭的絕佳影片。其一,它沒有採用全景式的展示,而是選取幾個普通人和一個普通家庭的遭際來反映;其二,即使是選取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遭際來反映,它也沒有落入一味著力於渲染那幾個人和那個家庭在戰爭中的深重苦難的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負著深重的苦難的小人物在這里演繹出的種種給人最直接的觀感是風趣逗樂,之後悲涼的心境才油然而生。聯繫到故事發生的背景,影片的名字本身就大出觀眾意料,也頗耐人尋味。「美麗人生」?這與戰爭似乎是一對天然的悖論。但你決不能因此就草率地將它理解成一種反諷。就算這樣的成分,也是極少的。在我看,這個片名起得十足真誠。 影片從頭到尾畫面明麗流暢,決不在色彩上給觀眾製造沉悶壓抑之感。在前半部,亦即在主人公們被關押進集中營之前,若不留心每一個細節,你甚至會忽略戰爭這一大環境,只當它是一部愛情喜劇。 影片開頭首先映入觀眾眼簾的是德軍進駐的場面,但這個鏡頭一晃而過,旋即轉為男主角基度眉飛色舞地坐著朋友的敞篷車在鄉間小路上賓士。 除德軍進駐,在影片的前半部,還有三處暗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一是在叔叔開的飯店裡當侍者的基度冒充一個做視學官的客人去女主角黛麗所任教的學校視察時,校長請他向孩子們講解他們的種族是世界上最優良的種族。但凡侵略,侵略者們在炮火進擊的同時,總會伴隨著思想上的煽動、蠱惑與奴役。種族主義的推行便是法西斯的卑劣伎倆之一。諷刺的是,在影片中,給孩子們講解義大利種族的優越性的基度恰恰是法西斯分子們所鄙視的猶太人,而且基度胡說八道的內容恰恰充分暴露了種族主義的無稽與荒誕。義大利人比猶太人的種族優越?優越在哪裡呢?是因為他們有兩片高貴的耳郭,還是因為他們有一隻精緻的肚臍眼? 二是在黛麗與她的未婚夫舉行婚禮之前——婚禮正好在基度叔叔的飯店舉行——在飯店門外,基度的叔叔抱怨他心愛的坐騎身上被那些種族主義者刷上「猶太馬」的標記。然而,就是那匹「猶太馬」,緊接著成為基度搶親的好幫手。一匹「猶太馬」和一個相貌醜陋的猶太侍者,不費吹灰之力地奪走了享受高官厚祿的義大利人的女朋友,這也是對種族主義者以及勢利眼們(如黛麗的母親前面的表現)的絕妙諷刺。 在另一處時代背景的暗示,小主人公祖舒華已經出世並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童了。祖舒華指著種族主義者店門前的警示牌問父親為什麼「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為不使兒子蒙上作為猶太人的恐懼與自卑,基度輕描淡寫地告訴兒子,那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猶太人與狗,並機智地反問兒子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得知兒子最不喜歡的是蟑螂之後,他告訴兒子自己最不喜歡的是生番,然後煞有介事地說趕明兒在自家書店(其時,他已開了一家書店)門外也釘一隻牌子,寫明「蟑螂與生番不得入內」。在這里,基度對種族主義者的不屑與調侃可見一斑。 戰爭顯然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然而,它主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呢?我不願意籠統地歸納出一個枯燥的概念,只想從純感性的角度出發,說說它給我最深刻且先入為主的印象。 先說基度對妻子的愛吧。影片開頭的鄉間之旅,使基度邂逅了黛麗(那個此後被他稱作「從天而降的公主」的平凡女子),並一見鍾情地對她產生了愛意,之後的多次頗富喜劇色彩的偶遇鞏固了他對她的愛,終於從她不得已的婚禮上將她帶走。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基度和黛麗從那匹「猶太馬」上下來之後,有一個巧妙的鏡頭處理。先是兩人前後走進一扇門,出來的則是他們活潑亂跳的兒子祖舒華,數年美好安穩的幸福時光一帶而過。 在集中營中,基度幸運地遇到了他的舊交,一位德國軍醫,曾是基度叔叔飯店裡的客人,因為痴迷於猜謎,而基度又長於此技,故對他特別賞識。蒙那位德國軍醫的庇護,基度得以在德軍的餐廳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機遇,有才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細節。乘遞送碗碟的閑暇,基督打開了放在牆邊的唱片機,並將唱片機的喇叭筒轉向窗外。他知道,黛麗一定可以聽到。唱片的內容正是他倆都曾聽過的一出歌劇。身臨險境,竟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調,對生活的熱愛,對妻子的眷愛,「有過於此乎」?當然,這也透露出基度的機智——音樂也可以用來報訊。聽到那段音樂,黛麗得以確定丈夫至少在那時還好端端地活著,終於可以略微舒一口氣。 影片末尾基度之死,直接與他對妻子的愛有關,雖然黛麗最終得以保全,基度並沒有起實質性的作用,但他所做的努力本身,就足夠使眾多丈夫引為榜樣了。 一個巧妙的鏡頭切換,小主人公祖舒華登場了。在整部影片里,相比於基度對妻子的愛,他對兒子的愛則演繹得更加淋漓盡致,催人淚下。基度對兒子的愛,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美麗的謊言體現出來的——在「美麗人生」之中,謊言焉能不美?——「蟑螂與生番不得入內」,在基度那些美麗的謊言里,只不過是牛刀小試。最叫人嘆為觀止的是,他把一家人的集中營之難說成一場積分游戲,並且前前後後,以一張如簧巧舌把它編造得天衣無縫。被粗暴的士兵推跌上火車,拍拍屁股站起來,竟嘻嘻哈哈地對兒子說,這是一次早有準備的生日旅行;一本正經地冒充懂得德語,把德國軍人殘酷的集中營規矩翻譯成可笑的游戲規則;幹完一整天超強度的活,疲憊不堪卻強打精神告訴兒子他們在游戲中積分領先……再鐵石心腸的人,看到這些場景,想必也無法做到無動於衷吧?還有最感人肺腑的。已經被德國兵抓住押去槍斃了,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他竟邊邁著誇張的步子,邊滿臉堆笑地對藏在牆角鐵匣子里的兒子擠眉弄眼,好象是去接受獎賞似的。 當然,影片表現的不只是基度的愛,相反,愛在那裡是無處不在的。 黛麗對丈夫的愛同樣令人震撼。愛一個人,愛到願意為他放棄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電影中的黛麗幾乎毫不猶豫地脫口騙德國兵說自己也是猶太人。她願意和丈夫一塊受難,乃至一塊赴死。進集中營之後,由於沒能和孩子在一起,黛麗對兒子的愛表達得非常含蓄,但絲毫不遜於孩子的父親。如果看到她愁容滿面近乎失魂落魄地在衣服堆里翻檢兒子的衣服的鏡頭,我相信你會同意我的看法。那堆衣服是以洗澡之名騙進毒氣室的老人和孩子脫下的,因此翻檢兒子的衣服的舉動,即是對兒子生命的極大關心。沒有找到兒子的衣服,黛麗露出了寬慰的笑容。 祖舒華還處在懵懂無知的年齡,要正面表現他的感情頗為不易。影片很明智地避開了這一點,採取另一種更合適的方式。看到影片的最後,因一段簡短的旁白,觀眾恍然大悟,整個故事,原來都源於祖舒華成年後的回憶。而片名叫做《美麗人生》,也就是說,在祖舒華的心目中,那一段回憶是美麗的。那麼,他究竟對那些往事懷著怎樣的感情,就不必我饒舌了。 即便是陌生人,也是相互愛著的。例如,基度的難友們非但沒有揭破他對兒子的謊言,而且還盡量配合他。試想,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境況之下,一般來說,人的情緒應該惡劣到極點,能做到這一點,尤為難得。 在這篇評論的末尾,我想稍微提一提我從裡面挖掘出的兩個隱喻。 影片靠前的部分有這樣一個場景。基度和他的一個朋友並肩躺在一張床上。他的朋友很快沉如夢鄉,而他難以入睡,於是他向那位朋友請教迅速入睡的秘訣。那位朋友告訴他,叔本華認為意志控制一切。對於叔本華的哲學,我直言自己一無所知。所以無法判斷叔本華真有這么一個觀點呢還是只是片中的一個噱頭。不管怎麼說,意志控制一切,這句話貫穿了整部影片,並成為故事得以如此發展的先決條件。試想,在法西斯橫行的年頭,在黑如地獄的集中營中,何來美麗?所謂美麗,除非是從心而生,亦即意志控制的結果。所以,「美麗人生」,實則是通過意志控製得來的美麗人生。換一種對待人事的態度,怕是要整個兒顛倒過來,變成「悲慘世界」了吧? 另一個隱喻關於基度編造的積分游戲。基度哄兒子說集中營的生活是一場積分游戲,並堅信己方一定會勝出,屆時將得到坦克作為獎品。誠然,這無疑是一系列絕妙的美麗謊言,但到最後聯軍的坦克緩緩朝祖舒華開來時,我的心不禁為之觸動,省悟到它還有深一層的寓意。把集中營的折磨比喻成一場游戲,這本身就包含著對法西斯莫大的嘲弄與鄙夷,游戲的勝利也就暗示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游戲獲勝的獎品坦克則是消滅法西斯的工具——倘若我們輸了,坦克也將徹底摧毀我們。基度在整場游戲(或者戰爭)中的心態始終是樂觀的,這是構成「美麗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Ⅸ 如何寫好電影電視劇影評
一、影評基本要點
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
寫影評一定要寫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只有自己的感受和切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感受。
2.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
很多同學寫影評時總是過度的描述電影本身,而非自己的評論。切記。影評寫作要突出自己的分析評價。當然,分析評論也要在也不能脫離電影。
3.注意文章體裁,不要讀後感
影評分析的格式與讀後感的文章體裁不同,影評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范疇;讀後感一般屬於抒情文范疇。前者重點在議,理論色彩濃;後者的重點在感,抒情色彩濃。所以寫影評的時候要注意文章體裁。
4.影評側重點
影評的側重點是影視作品的的藝術形式。要求緊扣影視的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二、影評框架
框架一:
第一部分:誇贊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第二部分:詳細說明這部電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對於導演意圖進行解讀。
第四部分:評論電影鏡頭的特點、分析鏡頭表現方式有哪些獨特之處。
第五部分:電影中所處的歷史時代對自己有哪些啟發後者新的發現。
第六部分:總結全文的整體思想。
框架二:
第一部分:直接點題,要評論這部電影的音樂。
第二部分:音樂在這部電影和其他電影中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第三部分:評論音樂在推動故事情節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評論音樂和其他視聽元素如色彩、蒙太奇方面的配合。
第五部分:整體評價音樂的作用,總結自己的觀點。
框架三:
第一部分:大體介紹一下電影的劇情。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從導演的意圖出發評論電影的主題、導演要表達的思想。
第三部分:評論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情節對於解釋主題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
第五部分:做最後的總結。
框架四:
第一部分:看完電影以後引起自己的一些思考,並帶來一連串的疑問。
第二部分:討論電影中最重要的道具或者線索,說說這個道具或者線索的特殊意義在哪裡。
第三部分:電影對現實社會的啟示。
第四部分:電影的剪輯風格或者拍攝方式的特點。
第五部分:最後解開自己的疑團,並指出導演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