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電影院看到很美的畫面怎麼拍下來看到星際穿越,畫面好美,但手機拍攝效果很差而且不方便,怎樣才能
你可以去豆瓣電影搜索 星際穿越
查看星際穿越 Interstellar的劇照
⑵ 尼康D750相機,如何在電影院里拍攝人像用什麼鏡頭不開閃光燈參數怎麼設置
首先感光度要調制3200,M檔,最大光圈,去匹配速度即可(35D可拍環境人像,85D可拍大半身人像,135D可拍全身人像。)
⑶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幾個步驟
1、首先是製片方找到一個願意投拍的劇本,與原作者簽署拍攝協議。
2、製片方尋找投資人,購買原著的拍攝權。
3、製片方尋找適合的導演、編劇等,組成劇組。
4、劇組成立後,編劇與導演編制分鏡頭劇本,副導演尋找演員,談好報酬;尋找合適的合作者,比如後期製作團隊、特技團隊等等。
5、投入拍攝。
6、後期製作,開展公映前的宣傳。
7、首映式。
8、公映。
9、分錢, 或者賠錢。
(3)在電影院怎麼拍教程擴展閱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分別為: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⑷ 電影是如何拍攝的
一般先是要有劇本,電影公司看上劇本後製片就開始找導演,導演再找演員,定好人後導演再找拍片的外影地,在就去拍了,用電影膠片拍,也有用數碼拍,拍完後導演要做後期的剪接,演員要做後期的配音,做好後要交電影管理部門審察,通不過就是禁映了,通過後就分級,後找電影院放映,我們就可以在電影院看到了,不想到電影院看就可以看D版,G版要過半年左右才會有
⑸ 在電影院黑場的情況下如何拍攝觀眾和屏幕 能保證清楚 在線等
ISO調大,光圈調大,快門時間延長。
⑹ 電影院怎麼拍照片好看
電影院還讓拍照?
⑺ 請問怎樣在KTV 電影院這些比較黑暗的場所用數碼單反相機拍好照片
暗光環境,相機需要延長快門時間保證准確曝光,所以會虛
要麼開閃光燈——遠處的東西內閃不夠用,拍近處的還行
要麼換最高ISO可以擴展到51200甚至102400的型號吧
F1.4甚至F1,2的大光圈鏡頭也可以試試,但是景深極小,不好對焦。
說白了,拍照還是找光線好的地方拍吧
暗光環境不僅拼設備,還拼技術
⑻ 拍電影時一般常用的技巧有哪些
變速攝影:在拍攝時使膠片的速度高於或低於正常每秒24格的速率。產生「慢動作」和「快動作」的畫面效果,在現在的電影中是一種常用的攝影方法。
逐格攝影:也稱為分格攝影。使用「逐格電動機」驅動攝影機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逐格拍攝。如要表現花開、細胞分裂、日出等。
⑼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
⑽ 在電影院黑場的情況下如何拍攝觀眾和屏幕 能保證清楚 在線等
對於這個問題,技術控會說器材選擇、感光度調節、機位選擇……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影院老闆會通知機房的人在電影畫面很亮能把影廳照亮的時候點「暫停」,然後再拍觀眾,這個不現實……控場能力強的人會鼓動現場觀眾把手機調到手電筒模式把燈光打到自己臉上、保證觀眾面部的光線充足方便拍攝,這個更不現實、效果也最爛……說了這么多是因為不知道你到底是要拍什麼,拍視頻還是拍照片?拍視頻的話是寫實點正對觀眾背對屏幕拍看電影的人還是浪漫點正對屏幕拍觀眾的剪影?追求的效果不同方法也不同~~~~~~~~~~我在影院工作,只要不是偷拍電影,想要進影廳拍攝我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