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說《我的父親焦裕祿》是今年最佳的電影,真的是這樣嗎
這部電影之所以會得到這么高的評價,是因為比較符合歷史且故事情節比較嚴謹生動。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這么說,肯定也有人不這么認為的。
B. 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觀後感
《我的父親焦裕祿》是以焦裕祿二女兒口述的方式展開的,旁白並不多,但它提供了一個視角,就是生活和家庭的視角。
這個視角讓人們看到焦裕祿是從人民生活的角度來觀察現實、確定工作目標的,影片中的事件都是從關心百姓疾苦角度展開的,風沙、洪水、飢餓,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共產黨人初心的體現,在這樣的工作中舍小家顧大家,甚至忘我,就已經把奉獻升華到了犧牲的境界。影視作品中的事件是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但人物的境界是不平凡的,是超越了世俗尺度的,因而傑出、因而為人敬仰,他的風范和精神已經進入了紅色的精神譜系。
C. 觀看焦裕祿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
觀看焦裕祿電影感觸良多,焦裕祿同志的形象和故事此前被多次搬上銀幕或者熒屏。焦守雲說:「反映父親一生的文藝影視作品很多,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一部分。」
尤其是1990版電影《焦裕祿》深深影響了幾代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電影藝術的發展,2016年,我們萌生了再拍攝一部關於父親電影的想法。經過5年的醞釀和准備,在各級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今天終於交出了這份作業。
在大家的努力下,在新時代,我們用新的電影語言和視角,去解讀一位父親、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幹部42年光輝的一生。關於這部電影我想說的太多太多,借用我們范元導演的一句話,那就是:「想說的太多,都在電影里了」。
《我的父親焦裕祿》影片自2020年10月15日開機以來,攝制組輾轉山東淄博,河南洛陽、蘭考,寧夏銀川、石嘴山,內蒙古阿拉善等地拍攝,作品全面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在拍攝期間,焦守雲說自己全程參與,以便隨時可以給出自己的細節建議。這也是抱著對父親形象的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地表現父親,也給後人留下一個真實的焦裕祿形象。
D. 憑借在電影《焦裕祿》中出色表現而獲得什麼獎項
憑借在電影《焦裕祿》中出色的表演而獲得1991年第1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獲獎的演員是李雪健。
李雪健,1954年2月20日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中國影視男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第九屆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
李雪健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65年,11歲的李雪健隨父親前往貴州三線支邊,16歲進工廠勞動,在中學、工廠、部隊均為業余文藝宣傳隊演員。1973年,19歲的李雪健參軍,1976年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文工團話劇隊,1977年考入空政文工團。
《焦裕祿》是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王冀邢執導的一部劇情片,由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等人主演。於1990年01月0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以堅強的毅力、熾熱的情懷帶領全縣幹部群眾治理「三害」、戰天斗地、撼人心魄的故事。
E. 觀電影焦裕祿有感
為官一任不是殫精竭慮為人民辦實事,而是處心積慮保「烏紗帽」,於己有利的事搶著干,於己無利的事推給別人干;有些人心裡裝著一個膨脹了的自我,只想自己的位子、票子、房子、車子,唯獨沒有人民群眾;有些地方、有些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有的人喜好講大話空話,卻不願撲下身子實干。尤其令群眾憤慨的是,鋪張浪費、貪圖享受之風在少數黨員、幹部中滋生、蔓延。他們追求坐名牌車、穿名牌衣,喝洋酒、吃大宴,揮霍公款跳舞、點歌、釣魚、旅遊,動輒千金。有的貧困縣,廣大群眾溫飽尚不可得,而那裡的領導幹部卻醉心於購置豪華轎車,營造自家的樓舍。這些******的現象,比一比焦裕祿「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比一比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強調要「親手掂一掂蘭考災害的份量」的作風;比一比他一生嚴於律己、清正廉潔、艱苦樸素的品德,面對災區凜然提出「災區面貌沒有改變,群眾生活很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的鏗鏘話語,這難道不正是一劑治病救人的良葯嗎?怎麼能說焦裕祿精神過時了呢?
我國的改革事業已進入了關鍵時期,在新舊經濟體制交替、轉換過程中,新問題新矛盾將是層出不窮的。要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經濟,必須克服前進中的一個個困難。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轉變作風,必須像焦裕祿那樣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有黨的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祿那樣的好乾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會大大發揚,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必將如虎添翼,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
宋人歐陽修說過,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魯迅也說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裡,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祿就是一個雖死猶生,埋在活人心裡,逾遠而彌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將逾遠而彌存,歷經時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F. 焦裕祿電影簡介是什麼時候死的
按照電影簡介的說法,大致是:在1962年冬,被任命為蘭考縣委第二書記的焦裕祿走馬上任。他看到火車站上擠滿外出逃荒的飢民,大街上成群結隊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焦裕祿立即深入基層,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制訂出治理肆虐蘭考百年之久的風沙、水 澇、鹽鹼三害的方案。
這時,上級調來的救災物資運到蘭考,負責發放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卻坐視不管。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招致吳榮先的不滿。不久,地委趙專員親赴蘭考,宣布調整縣委領導班子,任命焦裕祿為縣委書記。焦裕祿不顧肝臟經常脹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線堅持工作,領導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深得群眾擁戴。不久,縣園藝場老場長由於過度操勞,活活累死,使焦裕祿受到極大震動。
為改變基層幹部長期缺油少糧的狀況,焦裕祿決定為他們增加口糧配給。不料有人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借題發揮,向地委告狀。趙專員率調查組赴蘭考了解實情。數百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書記鳴冤叫屈,使吳榮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為泡影。
不久, 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始終堅持在抗災第一線。終近十萬群眾自願趕來,組成一支浩盪的送葬隊伍,將焦裕祿的骨灰送回蘭考。
G. 焦裕祿電影簡介
1962年冬,被任命為蘭考縣委第二書記的焦裕祿走馬上任。他看到火車站上擠滿外出逃荒的飢民,大街上成群結隊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焦裕祿立即深入基層,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制訂出治理肆虐蘭考百年之久的風沙、水 澇、鹽鹼三害的方案。
這時,上級調來的救災物資運到蘭考,負責發放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卻坐視不管。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招致吳榮先的不滿。不久,地委趙專員親赴蘭考,宣布調整縣委領導班子,任命焦裕祿為縣委書記。焦裕祿不顧肝臟經常脹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線堅持工作,領導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深得群眾擁戴。不久,縣園藝場老場長由於過度操勞,活活累死,使焦裕祿受到極大震動。
為改變基層幹部長期缺油少糧的狀況,焦裕祿決定為他們增加口糧配給。不料有人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借題發揮,向地委告狀。趙專員率調查組赴蘭考了解實情。數百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書記鳴冤叫屈,使吳榮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為泡影。
不久, 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始終堅持在抗災第一線。終近十萬群眾自願趕來,組成一支浩盪的送葬隊伍,將焦裕祿的骨灰送回蘭考。
(7)焦裕祿電影怎麼樣擴展閱讀:
1990年,呂其明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1960年代,呂其明就看到了有關焦裕祿的報道,很受感動,所以當導演邀請呂其明為該片作曲的時候,他欣然答應了。
呂其明隨後來到了焦裕祿曾經生活工作的地方,在那裡收集了很多資料,他還和焦裕祿的夫人和女兒交上了朋友並得到了他們不少幫助。譜曲工作歷時半年多,這期間呂其明普遍地徵求了各方意見,初稿完成後先唱給導演聽再唱給演員聽。
最後在交給誰唱時沒有下決定。那時正值年底,製片主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而片子一定要在年底前完成。某天,導演聽到一個粗獷的嗓子正在哼唱這首歌,導演發現竟是扮演焦裕祿的演員李雪健。導演試探地問呂其明可否讓李雪健試一試,就這樣,這首歌最後由扮演焦裕祿的李雪健自己來唱。
H. 焦裕祿電影簡介
《焦裕祿》講述了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工作期間,帶領全縣幹部群眾治理風沙、水澇、鹽鹼「三害」的故事。
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縣走馬上任。他看到外出逃荒的飢民,成群結隊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後的面貌,焦裕祿立即深入基層,制訂出治理肆虐蘭考百年之久三害方案。
這時,上級調來的救災物資運到蘭考,負責發放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卻坐視不管。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招致吳榮先的不滿。
不久,地委趙專員親赴蘭考,宣布調整縣委領導班子,任命焦裕祿為縣委書記。焦裕祿不顧肝臟經常脹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線堅持工作,領導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深得群眾擁戴。不久,縣園藝場老場長由於過度操勞,活活累死,使焦裕祿受到極大震動。
為改變基層幹部長期缺油少糧的狀況,焦裕祿決定為他們增加口糧配給。不料有人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借題發揮,向地委告狀。趙專員率調查組赴蘭考了解實情。數百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書記鳴冤叫屈,使吳榮先不可告人的目的化為泡影。
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始終堅持在抗災第一線。終近十萬群眾自願趕來,組成一支浩盪的送葬隊伍,將焦裕祿的骨灰送回蘭考。
《焦裕祿》是由王冀邢執導的一部劇情片,由李雪健、李仁堂、周宗印等人主演,於1990年01月0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焦裕祿》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時代劇,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該片通過對焦裕祿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的塑造,生動的展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I. 我的父親焦裕祿電影觀後感
看完《我的父親焦裕祿》以後,我深受感動,從影片里我知道了不光是要緬懷榜樣,更應該學習榜樣的精神,並切實聯系實際,努力提升自身價值,以實際行動弘揚焦裕祿精神。
影片是是根據焦守雲的同名回憶錄,從「投身革命」「在洛礦」「到蘭考」三個時段回顧焦裕祿同志的革命歷程,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焦裕祿那種為民謀利益、不求名利、不圖報答的情懷絕不應該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掩埋,而是更加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深刻學習。
通過影片我知道了在工作過程中,要謹記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服務群眾為工作導向,樹立信念堅定、踏實肯干、愛崗敬業、勇於創新、積極進取的良好形象。他這種勇於挑起重擔,奮勇爭先的實干、肯乾的工作作風使我覺得深受感動,同時也倍受鼓舞。
J. 求一篇焦裕祿電影的觀後感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EwvQZG-Fwpt__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的我淚流滿面,熱血沸騰,感到世界是那麼精彩,人性是那麼美好!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40年風雨變遷,40年滄海桑田,中華大地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兩代人!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他是艱苦樸素的典範。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
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典範,他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作為一個生於80年代的獨生子女,我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從來沒有體驗過貧窮和飢餓,但今天 我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我們當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