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球幕電影怎麼製作

球幕電影怎麼製作

發布時間:2022-09-12 23:59:11

Ⅰ 為什麼3D電影和普通電影不一樣3D電影是怎麼做出來的

基本原理
立體電影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如在每架放影機前各裝一塊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 立體電影效果
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互補色、開關、柱鏡、狹縫光柵等都是在保證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這一基本原理上的幾種屏幕觀看立體的不同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屏幕上看立體的方式會更多。
原理解析
人以左右眼看同樣的對象,兩眼所見角度不同,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立體電影的原理即為以兩台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亦以兩台放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銀幕上,以供左右眼觀看,從而產生立體效果。 拍攝立體電影時需將兩台攝影機架在一具可調角度的特製雲台上,並以 立體電影原理
符合人眼觀看的角度來拍攝。兩台攝影機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為哪怕是幾十分之一秒的誤差都會讓左右眼覺得不協調;所以拍片時必須打板,這樣在剪輯時才能找得到同步點。 放映立體電影時,兩台放影機以一定方式放置,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在每台投影機的鏡頭前都必須加一片偏光鏡,一台是橫向偏振片,一台是縱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這樣銀幕就將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觀眾的眼睛裡。觀眾觀看電影時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鏡,左右鏡片的偏振方向必須與投影機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過濾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畫面,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放映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放映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立體視覺。 利用人的雙眼視角差和會聚功能等特性拍攝的放映時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普通的電影或照片都是一個鏡頭從單一視角拍攝的,影像都在同一平面上,人只能根據生活經驗(如近大遠小、光線明暗)產生空間感。而立體電影則是由從類似人兩眼的不同視角攝制的具有水平視角差的兩幅畫面組成的,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幕上呈雙影,通過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觀眾左眼看到的是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的是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於是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觀眾看到的影像好像有的在幕後深處,有的脫框而出,似伸手可攀,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逼真感。採用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的立體電影受觀眾廳座位區位置的嚴格限制,觀眾頭部不能隨便移動,否則立體效果消失,因此觀眾感到異常不便。在戴眼鏡觀看的立體電影中,廣泛採用著彩色眼鏡法和偏光眼鏡法。彩色眼鏡法是把左右兩個視角拍攝的兩個影像,分別以紅色和青(或綠)色重疊印到同一畫面上,製成一條電影膠片。放映時可用一般放映設備,但觀眾需戴一片為紅另一片為青(或綠)色的眼鏡。使通過紅鏡片的眼睛只能看到紅色影像,通過青色鏡片的眼睛只能看到青色影像。此法的缺點是觀眾兩眼色覺不平衡,容易疲勞;優點是不需要改變放映設備。初期的立體電影常用這種方法。1985年日本築波國際科技博覽會上展出了採用這種方法的球幕黑白電影,效果更佳。偏光眼鏡法的立體電影,從1922年開始一直為各國所重視,有些國家已和大視野的電影相結合,拍成質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彩色立體電影。這種電影在放映時,左右畫面以偏振軸互為90°的偏振光放映在不會破壞偏振方向的金屬幕上,成為重疊的雙影,觀看時觀眾戴上偏振軸互為90°、並與放映畫面的偏振光相應的偏光眼鏡,即可把雙影分開獲得立體效果。由於製作和放映工藝的不同,偏光立體電影有雙機和單機之分。1985年的築波博覽會上展出了70毫米大銀幕彩色立體電影。自60年代以來,中國拍攝的立體電影是採用偏振光方式觀看的立體電影。 蘇聯在70年代研試了全息立體電影,觀看時不必戴眼鏡,有很大的影像亮度范圍。由於觀眾眼睛的視覺調節和收斂是自然的,不會引起過分緊張和疲勞,觀眾只要轉動頭部,即可看到如同實物那樣的位置變化,比普通電影有更大的深度感,就象真實物體那樣。這種電影仍在研究試驗階段。
偏振技術
你看過立體電影嗎?你知道它的道理嗎?它就是應用光的偏振現象的一個例子。在觀看立體電影時,觀眾要戴上一副特製的眼鏡,這副眼鏡就是一對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這樣,從銀幕上看到的景象才有立體感.如果不戴這副眼鏡看,銀幕上的圖像就模糊不清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人眼看物體說起。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不但能擴大視野,而且能判斷物體的遠近,產生立體感。這是由於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時,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體的左側面較多,右眼看到物體的右側面較多,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我國在八十年代製作的立體電影是採用一個鏡頭拍攝和放映的立體電影,兩套圖象交替地印在一條電影膠片上,還需要一套復雜的光路裝置及偏振系統,這里就不一一涉及了。
編輯本段立體電影製作流程
劇本討論
立體影片製作客戶的要求,主要訴求點,製作師交流與溝通。
概念設計
業內通用的專業立體電影流程前期製作,內容包括根據劇本繪制的動畫場景、角色、道具等的二維設計以及整體動畫風格(色調,節奏,情緒,泥塑---魔戒,星戰,綠巨人等)定位工作,給後面三維製作提供參考。
分鏡故事板
根據文字創意劇本進行的實際製作的分鏡頭工作,手繪圖畫構築出畫面,解釋鏡頭運動,講述情節給後面三維製作提供參考。
粗模
在三維軟體中由建模人員製作出故事的場景、角色、道具的粗略模型,為故事板(Layout)做准備。
3D故事板(Layout)
用3D粗模根據劇本和分鏡故事板製作出Layout(3D故事板)。其中包括軟體中攝像機機位擺放安排、基本動畫、鏡頭時間定製等知識。
3D角色建模型\3D場景\道具模型
根據概念設計以及客戶、監制、導演等的綜合意見,在三維軟體中進行模型的精確製作,是最終動畫成片中的全部「演員」。
貼圖材質
根據概念設計以及客戶、監制、導演等的綜合意見,對3D模型「化妝」,進行色彩、紋理、質感等的設定工作,是動畫製作流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骨骼蒙皮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對3D中需要動畫的模型(主要為角色)進行動畫前的一些變形、動作驅動等相關設置,為動畫師做好預備工作,提供動畫解決方案。
分鏡動畫
參考劇本、分鏡故事板,動畫師會根據Layout的鏡頭和時間,給角色或其它需要活動的對象製作出每個鏡頭的表演動畫,有人工設定關鍵幀,也有動作捕捉器。動畫調節在三維動畫中是與二維動畫類似的思考方法,但在這個工作上三維動畫有很大的優勢。我們知道二維動畫在製作時有「原畫師」和「動畫師或中間畫」,在三維動畫的世界之中設計者做的是「原畫師」的工作,我們操作骨骼系統在不同的關鍵幀設定動畫。而「動畫師」的工作則全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
燈光
根據前期概念設計的風格定位,由燈光師對動畫場景進行照亮、細致的描繪、材質的精細調節,把握每個鏡頭的渲染氣氛。
3D特效
根據具體故事,由特效師製作。若干種水、煙、霧、火、光效在三維軟體(Maya)中的實際製作表現方法。
分層渲染/合成
動畫、燈光製作完成後,由渲染人員根據後期合成師的意見把各鏡頭文件分層渲染,提供合成用的圖層和通道。 配音配樂 由劇本設計需要,由專業配音師根據鏡頭配音,根據劇情配上合適背景音樂和各種音效。片子的音樂可以作曲或選曲。這兩者的區別是:如果作曲,片子將擁有獨一無二的音樂,而且音樂能和畫面有完美的結合,但會比較貴;如果選曲,在成本方面會比較經濟,但別的片子也可能會用到這個音樂。 旁白和對白就是在這時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對白完成以後,在音樂完成以後,音效剪輯師會為影片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至此,一條立體電影的聲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備完畢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將以上所有元素並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並合成在一起。這是立體電影製作方面的最後一道工序,在這一步驟完成以後,則立體電影就已經完成了。
後期剪輯
用渲染的各圖層影像,由後期人員合成完整成片,並根據客戶及監制、導演意見剪輯成不同版本,以供不同需要用。
編輯本段觀看方式
1. 空分法
電影院中普遍採用。 現在有不少影院都擁有3D立體放映廳,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來播放兩個攝影機拍下的電影,在屏幕上就會同步出現兩組有差別的圖像,一般用偏振眼鏡觀看,也有用光譜眼鏡的。
不閃式3D技術
不閃式3D 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電影院里享受生龍活虎的3D影像,能夠同時看兩個影像把分離左側影像和右側影像的特殊薄膜貼在3D電視表面和眼鏡上。通過電視分離左右影像後同時送往眼鏡,通過眼鏡的過濾,把分離左右影像後送到各個眼睛,大腦再把這兩個影像合成讓人感受3D立體感。 不閃式3D的特點:有關視角方面,在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不閃式3D全然不成問題。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內站著、坐著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勢觀看電視以外,在3D電視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沒有任何問題的。 唯一缺點是播放1080p時只有540p,也就是畫質減半,導致效果不明顯。 不閃式的優勢 首先沒有閃爍,能體現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不閃式3D沒有電力驅動,可舒適佩戴眼鏡並且全然沒有閃爍感。因此可以盡情享受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看實際測量閃爍程度的數據就能知道數據幾乎是零,不會有頭暈的狀態出現。 能夠用輕便舒適的眼鏡享受3D影像。不閃式3D眼鏡輕便、價格合理,還可以使用夾套眼鏡讓配戴眼鏡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體現沒有重疊畫面的3D影像。畫面重疊現象是因為右側影像進入左側眼睛或左側影像進入右側眼睛而發生的。不閃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離左右影像後體現3D影像,所以不會發生畫面重疊現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實物體的立體影像。通過實際測量畫面重疊的數據就能知道不閃式3D的重疊數據是人無法感知的水平。
2. 互補色技術
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色分法會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3. 時分法
時分法需要顯示器和3D開關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有些復雜,當然成本也高些。兩個鏡片都採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優點: 應用得最為廣泛,資源相對較多 缺點: 1、戴上眼鏡之後,亮度減少較多; 2、3D眼鏡快門的開合在日光燈作用下與左右圖像不完全同步,會出現串擾重影現象; 3、快門式3D眼鏡的售價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對較貴,並且需要安裝電池或充電使用。
4.光柵式
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接收電視立體節目,我國自己製造出了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想克服這個缺點就是要技術進步。
5.普氏立體
這是一戰後的一位老兵發現的一種看立體的方式(國內叫過全真立體),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原有各種制式的電視設備兼容,其原理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讓攝像機向左或向右勻速移動,主要是運動立體的效果。觀眾看節目時,戴上一付對應左移或右移的特製眼鏡,這種眼鏡的鏡片一個是透明的,另一個是半透明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的原因是左移與右移所拍的片子與觀看帶的眼鏡容易混淆,造成立體效果不明顯,而其兼容性好的特點又被過度炒作,八十年代起,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幾起幾落。
6.觀屏鏡:
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現在這種觀屏鏡也可看左右型立體電影。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7.全息式:
這種目前無法推廣。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我們現在在電影院里看到的3D電影一般都是後期製作的說是3D電影起是沒有什麼太多的效果,電影院里播放的時候都是用兩個投影儀播放效果也不明顯,功夫熊貓的3D效果很不錯了,不過看的時間久了眼鏡適應了或者疲勞了就不會感覺那麼明顯了,需要摘下來3D眼鏡休息一下,才能繼續看。想看3D就去一些比較專業的地方的3D短片還可以。

Ⅱ 球幕電影的主要課題

Fulldome 製作技術主要用於要求相對較低的天象題材影片。如果要進一步面向包括文物、生物、人物角色在內的更廣泛題材影片,就必須面對真實感、解析度、影片製作周期和變形處理等指標,實現對傳統的魚眼拍攝製作方式的超越。以下是對上述指標的分析:
1. 三維數字製作的真實感,取決於三維數字化的精度、紋理的精度、色彩的准確度和光照處理。不管數字化的對象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原型,在影視級的目標下,都必須滿足客觀性的要求:存在原型的,數字化的結果要求准確、要求忠實於原型,如文物;找不到原型的,也應符合科學性,如古生物,應依據化石和生物專家、考古專家的研究成果。
2. 片放映清晰度的決定因素包括:影片的輸出解析度和設備、場地的因素。
其中,三維數字製作影片的輸出解析度取決於三維物體的幾何精度、三維物體的紋理解析度、三維物體與鏡頭距離等因素;設備、場地因素包括屏幕尺寸(在Fulldome 電影里通常使用球幕直徑)、觀眾到屏幕的距離、單個投影機的設備解析度和投影機的個數(通道數)等。
3. 片製作周期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三維數字化的周期(又分為幾何建模、紋理圖像處理、紋理映射、動作建模、場景空間搭建、攝像機鏡頭攝制、燈光處理等),影片繪制的周期(又分為三維繪制和後期特效製作)。
4. 在傳統的魚眼拍攝製作方法下,影片畫面的變形問題不存在,因為拍攝和放映都使用魚眼鏡頭;而數字製作,必須面臨從矩形畫面映射到球幕的過程,並需要解決該過程所導致的變形。

Ⅲ 球幕電影是利用什麼播的

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大銀幕電影。拍攝及放映均採用超廣角魚眼鏡頭,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

Ⅳ 球幕影院的結構是怎樣的

球幕影院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屏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屏幕如同蒼穹。由於屏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環繞立體聲,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立體動感球幕影院作為比球幕影院、巨幕影院、環幕影院以更具震撼力的表現形式,是公認的目前能體現「身臨其境」感覺的更佳的播放載體。球幕影院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屏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屏幕如同蒼穹。由於屏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環繞立體聲,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立體動感球幕影院作為比球幕影院、巨幕影院、環幕影院以更具震撼力的表現形式,是公認的目前能體現「身臨其境」感覺的更佳的播放載體。電影播放技術不斷更新,各種技術層出不窮由平面幕發展出弧幕、環幕、球幕。球幕電影又有稱為穹幕電影由數字電影放映機和伺服器組成:目前,主要是採用3片L-COS顯示技術索尼4K數字放映機,能帶來高亮度和高對比度。由2台放影機拼接融合投射全域天幕,使用強大的圖形硬體和軟體來生成全球幕圖像,圖像解析度為1000萬像素至1600萬像素甚至更高。配置數碼立體聲在影院真正實現了六聲道,包括左、中、右聲道,左路環繞聲道、右路環繞聲道和一個次低頻聲道的還音系統。

Ⅳ 什麼是球幕,請詳細,謝謝!快點

球幕投影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展示技術,它打破了以往投影圖像只能是平面或者低弧度規則圖形的局限。球幕安材料不同,可做的直徑也不同。內投球幕球體外形極富合宇宙天體的外型,在表現宇宙天體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只要我們把描述諸如:行星、衛星、太陽等天體的片子用此內投球展示出來,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天體,向人們逼真的展示宇宙的奧秘。硬質數字內投球的尺寸一般是直徑0.5米到6米,2.5米以上的不便運輸,最好現場製作安裝,可以固定在牆壁上、地面上和懸掛在空中,能夠在計算機或投影機的配合下作為多媒體工作。


中文名:球幕

類型:新興的展示技術

投影介質:四台投影機

應用領域:科學研究和教育領域

產品描述:

內投球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展示技術,它打破了以往投影圖像只能是平面規則圖形的局限。內投球幕的屏幕是一個球形的背投影屏,放置在球幕內部的投影機把圖像投射到幾乎整個球形屏幕上,觀眾可以看到整個球幕上布滿了圖像。內投球幕既可以播放專門製作的視頻,也可以播放普通的視頻和電影。

內投球幕球體外形極富合宇宙天體的外型,在表現宇宙天體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只要我們把描述諸如:行星、衛星、太陽等天體的片子用此內投球展示出來,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天體,向人們逼真的展示宇宙的奧秘。

球幕安材料不同,可做的直徑也不同。硬質數字內投球的尺寸一般是直徑0.5米到6米,2.5米以上的不便運輸,最好現場製作安裝,可以固定在牆壁上、地面上和懸掛在空中,能夠在計算機或投影機的配合下作為多媒體工作。直徑0.6米的,可以方便的攜帶,能夠很清晰的展示我們要展示的內容,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如果是軟質材料(PVC),可做成充氣球幕,直徑可以做到15米及以上,充氣幕一般用於戶外大空間,便於安裝,收拾攜帶。

相反外投球則是通過四台投影機從四個方向從外部對球幕進行投影,通過邊緣融合技術創造出球形無縫逼真畫面,可以做到畫面不變形,畫質清晰,色彩艷麗。將外投球懸掛在大廳中,即可營造出超絢動感的視覺效果。

適用范圍:

這種產品可以廣泛的運用在空間科學中心、在天文台、地震局,宇航局、學校、博物館等場所,通過動畫和圖像等表現方式,展示有關地球、衛星、行星、地震、海洋、大氣、太陽等內容,另外它還可以根據需要表現用戶想要表現的所有內容。內投球的廣泛應用將會在科學研究和教育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

圖片:

球幕影院

Ⅵ 360度的球幕電影是怎麼放映的

球幕電影和普通電影播放的時候是有一點區別的,他的銀幕是長360°的,所以你看周圍到處都能看到。彷彿真的置身於整個環境當中呢。

Ⅶ 什麼是球幕電影,球幕電影的原理

球幕電影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拍攝及放映均採用超廣角魚眼鏡頭,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可以躺椅式觀看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

Ⅷ 什麼是球幕

球幕★產品描述:內投球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展示技術,它打破了以往投影圖像只能是平面規則圖形的局限。內投球幕的屏幕是一個球形的背投影屏,放置在球幕內部的投影機把圖像投射到幾乎整個球形屏幕上,觀眾可以看到整個球幕上布滿了圖像。內投球幕既可以播放專門製作的視頻,也可以播放普通的視頻和電影。內投球幕球體外形極富合宇宙天體的外型,在表現宇宙天體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只要我們把描述諸如:行星、衛星、太陽等天體的片子用此內投球展示出來,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天體,向人們逼真的展示宇宙的奧秘。內投球的尺寸一般是直徑0.5米到1.8米,可以固定在牆壁上、地面上和懸掛在空中,能夠在計算機或投影機的配合下作為多媒體工作。直徑0.6米的,可以方便的攜帶,能夠很清晰的展示我們要展示的內容,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相反外投球則是通過四台投影機從四個方向從外部對球幕進行投影,通過邊緣融合技術創造出球形無縫逼真畫面,可以做到畫面不變形,畫質清晰,色彩艷麗。將外投球懸掛在大廳中,即可營造出超絢動感的視覺效果。★適用范圍:神州智尚產品可以廣泛的運用在空間科學中心、在天文台、地震局,宇航局、學校、博物館等場所,通過動畫和圖像等表現方式,展示有關地球、衛星、行星、地震、海洋、大氣、太陽等內容,另外它還可以根據需要表現用戶想要表現的所有內容。內投球的廣泛應用將會在科學研究和教育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球幕電影怎麼製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媽打貞子是什麼電影 瀏覽:75
好看的兔子電影下載 瀏覽:745
美團怎麼點電影 瀏覽:168
看電影包場大概要花多少 瀏覽:899
搞笑大電影免費收看 瀏覽:357
關於青春音樂的英文電影有哪些歌 瀏覽:738
封神榜妖滅免費影院看電影 瀏覽:636
周星馳哪個電影好看嗎 瀏覽:930
獨立電影怎麼找 瀏覽:364
日本限制好看電影有哪些 瀏覽:378
2017芭比電影有哪些 瀏覽:356
天天看高清免費高清電影 瀏覽:228
電影外星人爆發講的是什麼 瀏覽:296
龍館古墓電影免費 瀏覽:824
昆明電影票多少錢 瀏覽:856
大電影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738
好看的驚險刺激類電影 瀏覽:743
一號目標電影免費電影 瀏覽:679
愛奇藝電影英文電影如何 瀏覽:442
愛奇藝電影怎麼錄製片段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