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喧嘩與騷動》哪個版本好,有人文社版的么
近日先後閱讀了《喧囂與騷動》的2個不同版本的譯本,版本如下:
一個是李文俊譯本:上海譯文版1984年10月第一版,(以下簡稱:李譯)
一個是方柏林譯本:譯林出版社2015年05月第一版,(以下簡稱:方譯)
總體感覺2個譯本各有千秋,李先生的譯本注釋豐富,譯文流暢;方先生的譯本似乎更貼近原著,現代感強烈。
但在閱讀過程中還是有些疑問,對照2個譯本,提出供大家探討。
一、方譯 P13下數第4行 拉斯特把硬幣放進了口袋。
李譯 P16上數第9行 勒斯特把那東西放進兜里。
原文 Luster put it in his pocket.
這個視角應該是班吉的視角。本章拉斯特一直在找那個硬幣,但到本章結束他也沒有找到,方譯為把硬幣放進口袋,也許是從班吉的心理活動入手,他以為拉斯特找到了,李譯沒有明確說明是什麼東西,其實這個應該是高爾夫球。
二、方譯 P34上數第15行 他拉著我往前走。凱蒂說:「別出聲,班吉。你想讓他們聽到么。走,我們去喝點沙士汽水.....」
李譯 P43上數第02行 他使勁拉著我朝前走。凱蒂。"快別出聲,班吉。你想讓他們聽見你嗎。來吧,咱們再去喝一點沙示水
原文 He pulled me on. Caddy 「Hush up, Benjy. You want them to hear you. Come on, les drink some more sassprilluh,
這個是凱蒂結婚那天,T.P拉著班吉去喝汽水的描述.這句話應該是T.P說的,而不是凱蒂說的,這里的「凱蒂」是班吉內心的獨白,方譯錯誤。(或是編輯失誤?)
三、方譯 P58下數第10行 迪爾西說:「你過來吧,傑森。你沒惹他吧,有沒有。」
李譯 P73下數第02行 迪爾西說,「你回來啦,傑生。你沒惹他吧,惹了嗎。」
原文 Dilsey said, 「You come, Jason. You letting him alone, is you.」
對照上下文傑森下班回來在看報紙,飯還沒有好,迪爾西應該是跟傑森打招呼,而不是其他。李譯更合乎邏輯。
四、方譯 P65下數第04行 你上床去,等我的腳不抖了再說。
李譯 P83上數第15行 你快上床,我可要撒丫兒了。
原文 You get in that bed while my foots behaves.
這里描寫拉斯特照顧班吉上床睡覺,然後自己要離開。原文我用幾個在線軟體翻了一下,沒有腳抖的意思,我更傾向於李先生的翻譯。
五、方譯 P112下數第12行 她瞪著我。她就差沒幾根樹枝條子,身後沒個寫著2×2=5的黑板了。
李譯 P144上數第05行 她瞪視著我。她真該有一塊電閘板的,真該在她那2×2=5的頭腦後面裝上一塊黑板的。
原文 She glared at me. She just needed a bunch of switches, a blackboard behind her 2 × 2 e 5.
這里描述麵包店的女人嚴厲的樣子,方譯非常生動的傳達出一個像教師般嚴厲的女人形象。李譯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方譯更勝一籌。
六、方譯 P175上數第10行 是啊,傑森里就喜歡忙活。我說可不是,我從來沒有上大學的好運,
李譯 P219下數第02行 是啊,傑生喜歡跑跑顛顛地伺候人。我說我可不喜歡,我從來沒有上大學的福份,
原文 Well, Jason likes work.I says no I never had university advantages......
這里是傑森發出的怨言。方譯多出一個「里」字,估計是校對失誤,或者「里」應為「生」字:傑森生就喜歡忙活。改了或刪掉「里」這個字,方譯似乎更生動些!
七、方譯 P182下數第09行 我們開著車轉來轉去直到偏僻小街上夜幕降臨,這樣大家就看不出他來了。
李譯 P229下數第11行 我們趕著馬車兜圈子,直到後街天色暗淡下來,人們在那兒看不出他了,
原文 so we drove around until it begun to get dark on the back streets where they wouldn』t see him.
這里方譯明顯有問題,前面已經說是馬車了,馬車通常都是 趕馬車,而不是開車。
八、方譯 P235下數第01行 迪爾西過來,給他開門,他跌跌撞撞穿過廚房。「到,拉斯特!」她叫道,
李譯 P296下數第15行 這時迪爾西走過來給他開門,他跌跌撞撞地穿過廚房。「你啊,勒斯特!」她喊道,
原文: Then Dilsey came and opened the door for him and he blundered across the kitchen. 「You, Luster!」 she shouted,
這里是描述迪爾西警告拉斯特不要太莽撞,原文「You, Luster!」,李譯「你啊,勒斯特!」,方譯為「到,拉斯特!」是提醒拉斯特到地方了,停下來,放下木柴。兩位先生翻譯各具特色,我更喜歡方譯。
❷ 《喧嘩與騷動》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喧嘩與騷動》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N0EFqHiEmzq9oD8D7pXZqg
❸ 福克納《喧嘩與騷動》的寫作背景是什麼如何評價這本書
《喧嘩與騷動》的寫作背景是,在內戰以南方的失敗而告終,戰爭結束後,南方的傳統價值觀崩潰,南方傳統制度卻繼續對南方社會產生影響,受南方傳統的影響,福克納在各種關於他祖先的勇敢、榮譽、驕傲、正義和自由的傳說中成長,他對家庭的驕傲和對家鄉的愛,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在心裡播下了種子。然而,南方的迅速崩潰,在一戰的沖擊後的美國社會「迷失」思想的蔓延,促使他對傳統作出反思,面對現實進行新的思考,揭開南方傳統的美麗外衣,看到南方奴隸制的邪惡,種植園主的腐敗、殘忍和不人道。
而康普生夫人對她的孩子們,也是缺乏最起碼的關心和愛,從不考慮他們的幸福。她認為自己最小的智障兒子是上帝對她的懲罰,認為凱蒂從小就和她作對,認為昆汀自殺是對她的報復,沒有愛和溫暖的家庭氛圍的孩子之間的關系,充滿了矛盾和不和諧,在一個缺乏愛的家庭里,這一系列的問題只會導致家庭的衰敗。
❹ 《喧嘩與騷動》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講的又是什麼呢
《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國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經典作品。小說講述的是南方沒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老康普生游手好閑、嗜酒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長子昆丁絕望地抱住南方所謂的舊傳統不放,因妹妹凱蒂風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愛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殺。次子傑生冷酷貪婪,三子班吉則是個白痴,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能。全通過這三個兒子的內心獨白,圍繞凱蒂的墮落展開,最後則由黑人女傭迪爾西對前三部分的「有限視角」做一補充。《喧嘩與騷動》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有名台詞:「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小說的故事發生在傑弗生鎮上的康普生家。這是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望族。祖上出過一位州長、一位將軍。家中原來廣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敗的宅子。黑傭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爾西和她的小外孫勒斯特了。
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是一九一二年病逝的。他在世時算是一個律師,但從不見他接洽業務。他整天醉醺醺,嘮嘮叨叨地發些憤世嫉俗的空論,把悲觀失望的情緒傳染給兒子昆丁。康普太太自私冷酷,無病呻吟,總感到自己受氣吃虧,實際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她念念不忘南方大家閨秀的身份,以致僅僅成了一種「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為母親與妻子應有的溫情,家中沒有一個人能從她那裡得到愛與溫暖。女兒凱蒂可以說是全書的中心,雖然沒有以她的觀點為中心的單獨的一章,但書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為都與她息息相關。物極必反,從古板高傲、規矩極多的舊世家裡偏偏會出現浪盪子女。用一位外國批評家的話來說,是:「太多的責任導致了不負責任。凱蒂從「南方女」的規約下沖出來,走過了頭,成了一個輕佻放盪的女子。
她與男子幽會,有了身孕,不得不與另一男子結婚。婚後丈夫發現隱情,拋棄了她。只得把私生女(也叫昆丁)寄養在母親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闖盪。哥哥昆丁和凱蒂兒時感情很好。作為沒落的庄園主階級的最後一代的代表者,一種沒落感始終追隨著昆丁。這個「簪纓之家」的孑遺極其驕傲,極其敏感,卻又極其孱弱(精神上、肉體上都是如此)。他偏偏又過分重視妹妹的貞操把它與門第的榮譽甚至自己生與死的問題聯系在一起。凱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就在妹妹結婚一個多月後,他投河自盡了。
❺ 《喧囂與騷動》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喧嘩與騷動》([美國] 威廉·福克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BGQQ3Gvkb-qloE1aj9vPAw
書名:喧嘩與騷動
作者:[美國] 威廉·福克納
譯者:方柏林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6
頁數:304
內容簡介:《喧嘩與騷動》是威廉•福克納最著名的作品,幾乎每個人都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它以四個人物的不同視角將一個故事講了四遍,如同一部交響樂的四個樂章,構築了一個立體主義的美國南方社會,其創作手法之大膽豐富,足以為一部「創作藝術教科書」,是現當代文壇罕見的大手筆。《喧嘩與騷動》被福克納認作自己「最偉大的作品」,它也是公認的福克納小說中最精美的一部。
《喧嘩與騷動》書名取自莎士比亞《麥克白》一句台詞:「生活就像傻子講的故事,滿是聒噪和狂怒(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小說主題也在被這句台詞說中。
小說分為四部分,分別由四個人講述同一個故事。有智障弟弟班傑明完全時空錯亂的心理活動;有昆汀在自殺前的種種臆想;有傑森有私利無親情的所作所為;有黑人女僕眼中的煩擾家事。這些人以及他們所講述的故事中的另外的人,如凱蒂、父親母親、毛萊舅舅,他們所有人似乎都在同時發出聲音,急於訴說自己的慾望、困惑、慍怒和絕望。這些聲音就如同現代派交響樂中的那種樂句,如低吟和嘶吼,傾訴著人在凝滯的時間中的窒息和苦熬,此起彼伏地充滿整部小說的每一頁,但沒有一句是和諧和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學院對他的評價是:「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❻ 《喧囂與騷動》的簡介
【喧囂與騷動】是美國小說家福克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又譯名《聲音與瘋狂》。1929年出版發行。這部小說描寫的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美國南方傑弗遜鎮的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以及各個家庭成員的遭遇與精神狀態。全書共分四個部分,每部分有一個人物來敘述故事。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通過康普生的小兒子白痴班吉的眼睛,描繪了周圍的世界和瀕臨沒落的家庭狀況。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以班吉的哥哥昆丁為故事敘述者,寫他的思憶、思考、夢囈、潛意識活動以及他的現實生活。第三部分是「傑生的部分」,以昆丁的弟弟傑生為敘述者,由於昆丁沒能使傑生謀到銀行里的職位,傑生非常仇恨昆丁一家,充分展示了他自私卑下的心理狀態。第四部分是「迪爾西的部分」,迪爾西是康普生家的黑女傭,以她對這個家庭的觀察和內心獨白補充小說中的情節,體現了她的「人性」力量。
❼ 喧嘩與騷動的劇情簡介
《喧嘩與騷動》講述的是南方沒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老康普生手游好閑、嗜酒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長子昆丁絕望地抱住南方所謂的舊傳統不放,因妹妹凱蒂風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殺。次子傑生冷酷貪婪,三子班吉則是個白痴,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能。
❽ 《喧嘩與騷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部分:班吉的故事。班吉在他33歲生日這一天由他的黑人看護盧斯特領著到處游盪。他們看別人打高爾夫球,尋找丟失的本想用來去看劇團演出的二角五分硬幣。回到家裡,迪爾西大罵盧斯特,晚上,班吉看見有人從昆丁的窗戶鑽出來。班吉的頭腦在大部分時間里閃現的都是種種紛亂的人以及與凱蒂有關的事情。一天,當凱蒂回家時,班吉感到她失去了原來的體香,就撲向她放聲大哭;原來那天凱蒂和男友約會時失去了貞操。
第二部分:昆丁的故事。昆丁自殺這天,做了許多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如砸碎了祖父給他的表,給父親和同學寫信,買了兩個大熨斗等等;他對妹妹凱蒂不檢點的生活十分反感。覺得父親賣掉屬於班吉的土地給他上學實在可笑,昆丁買了熨斗後被人誤以為誘拐一個緊跟他的小女孩而被送進了警察局,誤會澄清後和同學一起去野餐時,他的情緒突然低落下來,並和同學打了起來。打架被另外的同學勸開,昆丁回到哈佛後,在傍晚時分跳水自殺了。
第三部分:傑生在雜貨店幹活時收到凱蒂的信。信中詢問她近年來寄給女兒的支票使用的情況,但傑生多年來一直獨吞這筆錢,因此整個上午一直在思考這個令人失望的家庭。後來他又發現股價暴跌,全家的心情更加糟糕。
小說的第四部分是以迪爾西為中心視閾展開的。小昆丁在早晨沒有下樓,當傑生打開她的房門時發現她已經無影無蹤,而傑生發現自己的積蓄也被席捲而空;當警察的尋找和自己的追蹤毫無結果時,傑生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當所有的吵鬧歸於平靜後,班吉又回到了一片空白的幸福狀態。
在小說的附錄中,作者補敘了康普生一家的全部歷史和其餘的細節。班吉被送進收容所後,傑生在本地經商並逐漸成為了富翁。
福克納的作品題材廣泛,主要運用意識流的手法來深刻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善於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突出歷史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增加作品的現實感與層次感,有時作品還呈現出一種變幻莫測、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作品語言有時晦澀、朦朧、冗長而又生硬,卻使作品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他本人最為喜愛的作品,書名出自莎士比亞的名作《麥克白》中的一句台詞:「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因此,全書首先就彌漫著一種悲觀的情調。小說通過康普生一家的生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南方不斷變化的歷史,舊的價值觀念正在被拋棄,新的資產階級的價值標准已被接受和確立,徹底的自私自利和拜金主義受到推崇。四個孩子性格迥異,但生活結局卻都很悲慘。作者正是通過這一故事體現了南方種植園經濟的必然崩潰以及他對資本主義價值標準的有力批判;小說中照傭人迪爾西是書中惟一的亮點,她沒有享受過任何的生活樂趣,卻堅強地生活著並幫助他人也活下來;這一形象象徵著只有頑強生活的人才能得到最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