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頭腦特工隊電影影評怎麼寫

頭腦特工隊電影影評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9-11 19:38:45

Ⅰ 頭腦特工隊的觀後感100字 感想!!

頭腦特工隊 觀後感
《頭腦特工隊》的主題依舊是成長。這聽起來似乎是個說爛了的話題,然而這回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我們為何會遺忘,甚至包括為什麼聽了一首滑板鞋你就會一直在腦子里摩擦摩擦。
這個成長的過程不再限於Riley克服了種種不適面對新生活,也不限於父母們看過後釋懷了孩子終將變成有獨立意志的個體離自己而去的現實。
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後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
我們總是渴望歡樂抵抗悲傷,贊揚樂觀嘲弄消極。社會文化鼓勵我們做一個活潑外向、積極陽光的正能量人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人設都是Joy坐鎮中央,帶著「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萬難。
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懼使我們未雨綢繆,小心駛得萬年船;憤怒為我們劃出底線,警告外敵不可侵犯;厭惡決定品格,阻擋我們跟風從眾失去自我。快樂的確讓我們過得更好,但很多時候,盲目的樂觀卻無濟於事。它是燒過天際短暫的流星,絢爛耀目,然而亘古不變的卻是深邃廣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開始的設計中,製作團隊是讓Joy和Fear一起飛出了總部結伴冒險,然而後來卻發現故事順不下去——他們想讓Joy在這段經歷中有所頓悟,去做一些從前不會去做的事,但Fear無法完成這個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來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只有Sadness能夠給Joy上這么一課。
也許我們一開始也都像單純的Joy一樣,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義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傷的能力,並沒有讓人生變得完美。人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的艱難時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電影也無法度過,而這個時候找個安靜的角落大哭一場,卻能幫你滿血復活重新再戰。於是最後我們終將走過Joy的路,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Sadness將你引向光明。
每種情緒都塑造著我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著失去。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於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餘的傢伙你爭我搶,於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製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為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秘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製片人Jonas 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並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於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Ⅱ 如何評價電影《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只能說比較精彩,想像力比較豐富。

對於我而言,《頭腦特工隊》無疑是那種不僅僅好看,而且能在自己觀影史里留下閃光點的那一類電影。因為,它幫我重拾了我久違的最佳童年裡幾乎被遺忘記憶里的吶喊。即使電影看到老,隨著觀影數量不斷疊加,我的大腦依然能夠及時回憶起它的奇妙。

簡介

《頭腦特工隊》是由華特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的3D動畫電影,由彼特·道格特執導,艾米·波勒、比爾·哈德爾、敏迪·卡靈等聯袂獻聲配音。

該片講述了小女孩萊莉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這五種情緒所掌控。盡展腦內情緒的繽紛世界。

影片於2015年6月19日在美國上映,2015年10月6日以2D、3D、IMAX 3D、中國巨幕全格式在中國內地上映。2016年2月,該片在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

Ⅲ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11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頭腦特工隊》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1

首先,能夠寫出此主題,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一個文明而優秀的文化才能出產這種有水平的作品。自然不是天朝這種不僅是落後土鱉而且整個國家還在因為獨裁政權的原因往邪路上走的國度能夠產得出來的。

然後再來說說問題。其一,這幾個小人與其說是情緒,不如說是幾個獨立的person--ality,Joy是超級甚至過於樂觀的,雖然也有沮喪和恐懼等。Sadness雖然很悲觀,但也有堅韌和善良。其他也都大抵如此,一個個都是一個混雜著各種感情的獨立完整角色。而且相互之間性格各不相同。他們不是純粹的情緒。只是各自以其名字為主要性格成分。其二,由於幾種情緒(獨立小人)在不斷影響萊麗,使得整個人像是被幾個外星人所操縱的機器人。這難免對應了當年人們以為肉體為軀殼,而大腦裡面則有一個小人,在操縱這句肉體之猜想。

其三,幾種情緒完成了一切思考,這其實是有問題的。事實上,即使萊麗還小,大腦前頁的決策區未成熟,她的想法行為也不完全為情緒所控制,同樣起作用的還有直覺、印象和慾望等等。其四,核心記憶的說法,我覺得很可能是有問題的。萊麗的核心記憶丟失後,連冰球都不會打了,這種說法跟我們常見的相反,人的技能記憶更難丟失(會生疏),相反倒是對事件的記憶容易忘記。希望能看到相關材料。關於人的記憶,人的記憶一般不是整段整段錄下來,而是把一件事情拆散存儲在不同的大腦區域,在提取的時候再進行整合。因此之故,記憶經常出現錯誤。等等。關於夢的解釋也不準確,我更傾向於大腦無意識地對信息流的自動組合和解釋構成人的夢。關於潛意識,我不以為trouble都被拋入潛意識這種說法,這分明是弗洛伊德的「壓抑說」,這都是什麼年代的古老理論了。關於personality島,大概是說人的特質,但是因為偷一次錢,honesty就消失了,我以為這種說法過於簡陋。人的做法,在不同環境下亦有所不同,把personality說得太簡化,以至於簡陋了。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2

動畫片最開始是來哄小孩的,比如迪士尼早期公主系列,在現在看來完全是人物紙片化三觀有問題。後來開始摻雜一些心靈雞湯和人生道理,人物也開始朝豐滿的方向發展,比如親情和友情,比如相信自己,比如善待自然。賣萌和搞笑最開始作為調味品,但是近兩年出現了一種幾乎全靠賣萌咯吱人笑的動畫類別,而道理也就是通過一個正能量的故事那麼一筆帶過,看了之後除了笑過並沒有留下什麼別的痕跡。小黃人,說的就是你。

別的電影敢直白的告訴你,你媽媽的主控情緒是悲傷,你爸的主控情緒是憤怒么?哪個片子里不是父慈母愛天下太平父母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別的電影敢直白的告訴你,你媽在對你爸不滿意的時候花痴當年放手的異國帥哥,你爸腦袋裡大部分時候是在開腦洞完全不理解你媽和你說的啥么??哪個片子不是家庭和睦,一個人一輩子只喜歡一個人?(死人不算)我就好奇孩子回家問媽媽這段什麼意思媽媽怎麼回答…

別的電影敢直白的對你說,It's ok to be sad么?敢說不論如何悲傷終有一天會主控你的生活然後你只能擁抱這悲傷么?哪個片子不是歡樂多過悲傷,不管是重新認識親情友情還是重新認識自己都是正能量滿滿?哪個片子主人公不管出場多麼落魄最後結尾也是逆襲成功?就算沒有得到最開始想要的是不是也得到了一個別的然後再論證一番這個別的其實更重要?

所以孩子們還在雀躍歡笑,卻看哭了半場的大人。喜悅戀戀不舍的讓出了控制權,記憶緩緩退色然後隨風飄散,曾經形影不離的幻想朋友融化在黑暗的記憶的深淵中。只有悲傷有感染記憶的能力,因為不管兒時的記憶有多甜蜜,聯想到當下內心也總還是有苦澀。時間是一輛不回頭的列車,不論我們怎樣哭喊,都無力阻止熱二律在自己身上殘忍的展開。能做的只有接受現實,帶著滿腔復雜的情緒,揮別童年繼續前進。

導演說這是一封寫給孩子的情書,我覺得這更是一部寫給成年人的情書:獻給所有的孩子,願他們從未長大。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3

最近,我和弟弟一起看了一部動畫片,名叫頭腦特工隊。我和弟弟都看得津津有味,裡面講的是主人公萊莉的腦子里有五個奇特的情緒小人,分別是樂樂,憂憂,厭厭,怕怕,怒怒。你一定不知道在萊莉的大腦總部周圍還分布著5座個性小島,分別是家庭島,誠實島,冰球島,友誼島和淘氣島。

一天,萊莉的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要搬家到舊金山,萊莉的生活開始變化,她不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學校,新的朋友,她開始變得不開心,開始逃避,不願意與朋友父母交流,5個個性小島慢慢地倒塌了。而樂樂和悠悠通過努力並在其他情緒小人的幫助下重新讓萊莉積極樂觀地適應這個新環境。

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喜怒哀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遇到問題要冷靜,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逃避或者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控制。生活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充滿陽光,我們也不可能一種情緒打天下,七情六慾缺一不可,這也是為什麼萊莉的記憶球,最後是彩色的,而不是單純的快樂。她笑過,哭過,得到過,失去過,情緒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真正該有的樣子。失去過,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貴,悲傷過才能了解快樂的真諦。

我快11歲了,和萊莉一樣的年齡,我也會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有一次,我想媽媽陪我睡,媽媽沒同意,於是我回懟道:「那我寧願一個晚上做上百上千個噩夢,你們也別想睡好覺!」只見媽媽微微地抬抬眉毛,好像要發大火,把我燒著似的,但是她忍住了,說道:「回房間去思考思考後再跟我說!」這時姨媽看到我的白襪子丟在牆邊,好心地問我:「這襪子用來干什麼的?」正在氣頭上的我就不耐煩的說:「我去表演的時候用的,你別管!」一氣之下姨媽走了。

那天晚上,如果我能冷靜下來和媽媽好好地說明,這幾天我在做噩夢,希望能陪我一下,我想媽媽會同意的。對於姨媽的好心幫助,我能耐心些,姨媽也不會生氣了。看完這部動畫片,在媽媽的引導下,我終於明白自己的錯誤,真誠地向她們道了歉。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4

那個小嬰兒漸漸長大了,長成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她的名字叫萊莉,她的腦海里的小人分別是一臉憂郁的憂憂,一生氣就會著火的怒怒,討厭一切的厭厭和開開心心的樂樂,還有見什麼都害怕的怕怕。我最喜歡的就是長著一張厭世臉的厭厭了——她有著一張綠綠的苦瓜臉,長長的睫毛把她那雙大大的綠眼睛突顯了出來,那一頭乾脆利索的短發充分顯示了她的精明能幹。她無疑就是我眼中《頭腦特工隊》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個角色了。

《頭腦特工隊》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豐富無比的腦內世界,我不得不贊嘆它的神奇好玩,真是令我「腦洞大開」啊!比如在潛意識區,裡面有著萊莉最黑暗的記憶,令我膽戰心驚;思維列車,在大腦世界裡飛快穿梭,看得我眼花繚亂。對了!還有幻想樂園呢!一片片薯條森林,讓我恨不得變身飛進去吃個夠,一座座雲朵屋,讓我忍不住地幻想著躺在上面是什麼滋味?雲朵屋邊還有紙牌屋,一座座壯觀地矗立著。我也好想擁有一座幻想樂園啊!

說起精彩的情節,就不能少了冰棒和樂樂一起坐上火箭從記憶垃圾場往上沖的場景了。那時,他們一起大聲唱:「你的好朋友是誰?冰棒,冰棒……」努力用歌聲發動著火箭,他們嘗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能夠飛上去,冰棒的身子也在一點點消失。他們繼續更加賣力地唱著歌,火箭上的彩虹更加有力了,冰棒看了看樂樂,一臉悲壯地跳了下去,幫助樂樂沖上了斷崖。樂樂一看,冰棒不見了。斷崖下,那個一路陪伴她的可愛的冰棒在樂樂的面前一點一滴慢慢地消失了……那一瞬間,空氣也彷彿寧靜了,只有樂樂在斷崖上無助地哭泣……

冰棒,是萊莉大腦中童年的幻想夥伴,曾經陪伴萊莉渡過了許多快樂的童年時光,就因為萊莉漸漸長大了,「很久沒有召喚他了」,他就這樣消失在了萊莉的大腦深處。

莫非,我們的成長就是這樣一個伴隨著失去的過程?甚至在失去一些我們認為很重要的東西的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曾察覺?正是在這樣的失去中,我們漸漸長大,去獲得更多重要的東西,人生就是這么美妙!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5

這部電影是一個比我小十歲的少年拉著我一起看的,中間夾帶各種吐槽各種亂入所以看完了也並沒有淚目。可能那個所謂幻想的朋友已經離我遠去太多年,以至於我們倆在討論劇情的時候我還言之鑿鑿的說我就沒有意淫過BingBong這樣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從未如此孤獨與無聊過。然而當我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似乎又不那麼確定了。

片中有個場景,是那些在廢墟里堆著的一個個記憶球,都還會在joy的觸碰下熠熠閃光,重現著當年的溫度與色彩,然而它們的主人卻都已經不記得了。可能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惋惜,我卻並不這么覺得。我一直很慶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來,因為遺忘就像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那些被我們親手埋葬掉的並不只是歡樂,更多的則是憂愁,苦悶與絕望。如果能讓我不記起後者,我心甘情願將與之相關連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對一個小時候受過欺凌的人來說,可能他的整個中學時期都是晦暗無光的,即使是中間夾雜著的短暫而微小的快樂,他也不願意無端想起。而對於一段結束得異常狼狽不堪的戀情,也沒有人想要一直記得前任當初對自己說過的情話,因為那些甜蜜的耳語遠遠抵不過最終背叛劈腿所帶來的傷害。如果我們無法剝離記憶,那就只能選擇連根拔起。

這個過程可能一開始只是自己強迫自己忘記,但等過了幾年,就會發現自己是真的什麼都記不得了。即使你翻開當時所寫的日記,聽到曾經單曲循環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當時紛繁復雜的心情。很多記憶就這么在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雖然快樂的經歷無法復制,但快樂的體驗卻是可以再現的。就像成年後升職加薪後的雀躍就並不一定比小學春遊前的興奮來的少,下一段戀情的開花結果也會比之前的慘淡收場來的更心滿意足。然而如果我們記得太多,就一定不會快樂,不管過去的記憶是好是壞。

所以,還是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老話,珍惜現在吧,相信這也是這套遺忘機制的初衷所在,努力讓現在的自己活的開心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6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於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餘的傢伙你爭我搶,於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製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為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秘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製片人Jonas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並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於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7

第一遍,沒看懂,第二遍,似懂非懂,第三遍,好像懂了,又好像還有些地方不太懂。

什麼電影這么「燒腦」?一部兒童動畫片而已,值得看三遍?太誇張了吧!

我與萊莉很像,都是十一歲的女孩,聰明卻又調皮,懂事卻時常任性,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搞得全家雞犬不寧。

我與萊莉也有不像的地方,萊莉最討厭吃西蘭花,我卻喜歡吃西蘭花,當然更喜歡吃牛排和巧克力。

萊莉經常為一些小事情而鬧情緒,我更是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我發脾氣時的表現與萊莉幾乎一模一樣:氣沖沖地跑進自己的房間,「砰」的一下把門關上,然後一個人在裡面生悶氣。

爸爸媽媽說,這是成長過程中「叛逆期」的表現,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會「叛逆」?但是前幾年我確實沒有這么「叛逆」。

萊莉的爸爸媽媽很愛萊莉,我的爸爸媽媽也很愛我。萊莉的媽媽總是那麼和藹可親,萊莉的爸爸偶爾也會發脾氣。

我鬧情緒發脾氣時媽媽總是對我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但是能夠自己輕易控制好的情緒還是情緒嗎?

媽媽有時候自己也控制不好她自己的情緒,這時候的媽媽就從一個「和藹可親的媽媽」變成「面目可憎的媽媽」。

即使我不鬧情緒不發脾氣時爸爸也總是嘮叨:「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那樣?」

爸爸說:「沒有為什麼,小孩就是應該聽父母的」,我很不服氣,我也沒有見到爸爸什麼事情都聽爺爺奶奶的。

《頭腦特工隊》與其說是一部「故事片」其實更像一部「科普片」,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與其強行的「控制它」還不如自然的「順應它」,遇到傷心難過的事,痛痛快快地哭出來;遇到開心高興的事,敞開胸懷地笑出來。

影片的最後,萊莉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成了一個充滿朝氣活潑開朗的女孩,我也一定會像萊莉一樣,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讓父母不再為我操心。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8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頭腦特工隊》,快來跟我一起欣賞一下吧!

故事講述的是女孩茉莉的'大腦中有五個情緒小人,分別是樂樂、憂憂、厭厭、怒怒和怕怕,他們控制著茉莉的各種情緒。樂樂一直希望茉莉永遠快樂,所以她不想把任何事情交給憂憂處理,直到有一天,茉莉父母帶著茉莉搬家,情況發生了變化。

在大腦總部里,憂憂不小心碰到了核心記憶——茉莉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而樂樂為了搶救核心記憶,和憂憂一起被吸進了管道里,進入了長期記憶區,並開始找回大腦總部的路。途中,她們發現了茉莉小時候的幻想夥伴冰棒,在冰棒的幫助下,樂樂和憂憂得以離開了長期記憶區,搭上思想列車,返回大腦總部。

在樂樂我憂憂離開大腦總部的同時,其他幾個小夥伴怒怒、厭厭、怕怕也有了麻煩。代表茉莉大腦中的主題的四個小島停運了,並一個一個的掉進了遺忘谷——將事情遺忘的地方。沒有了樂樂的指揮,厭厭、怒怒和怕怕手忙腳亂,他們嘗試了各種方法修復主題小島,可是一個都沒用。接二連三的事故使茉莉失控,甚至有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在另一邊,樂和冰棒不小心掉進了遺忘谷。他們藉助在遺忘谷中茉莉小時候的幻想玩具——靠歌聲驅動的彩虹小車逃出了遺忘谷,但是冰棒卻被遺忘了。於是樂樂和憂憂接著趕路,及時回到了大腦總部。樂樂回想起憂憂在途中幫助她的各種事,明白了憂憂的好處,再也沒有忽略她,而茉莉也調整好了情緒,快樂了起來。

在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在電影最後,大腦總部的控制台擴建了不少,每個情緒小人都操控著自己的版塊,這讓我明白了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好處,沒有一種情緒應該消失。沒有快樂,你就不會有情誼;沒有悲傷,你就不能品味人生。所以,學會接納每一種情緒吧,它們對你可是有很大的用處的哦!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9

從一個點子出發,構想、建模、施工,然後出來一座巨型城堡。點子越新,越難操作,便越可體現手藝人的技術水準。《頭腦特工隊》是個技術上的巨人,它以極其復雜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視覺化地呈現了大腦里的情緒與心理活動。模擬現實,再造一個宏觀世界,難不倒好萊塢的動畫人;進入微觀世界,再造一個現實,對於他們也不是多難的事兒;而《頭腦特工隊》的施工對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從內部進入,將意識活動視覺化。它的技術難度系數,在動畫史上應該屬於最高的那一梯隊。

CG動畫發展至今,硬技術在好萊塢大多已不是問題。《頭腦特工隊》的難度在於,如何將腦中活動,構建成一個具有戲劇性沖突的視覺世界。11歲的萊莉,因為轉校,變得鬱郁寡歡,如何面對這一切,如何成長,構成了一條敘述線,這條線屬於外部世界;她腦中的意識活動,是另外一條線,也是篇幅意義上的主體。兩條線內外呼應,講了一個少女的成長。

主題和娛樂性系於腦部世界,編劇、導演必須將模糊的情緒和心理概念化、可視化。藉助心理學、生理學,把情緒擬人化,構建記憶球、人格島、抽象思維區、幻想樂園、潛意識區、記憶廢墟等,這種從無到有的視覺工程,不能不令人贊嘆。除此,沒有反派,沒有蠢萌,這可能的確是皮克斯工作室最為大膽、也最有創意的一次嘗試。不過,在「沒有」之外,它有些什麼呢?

它有五個角色,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倆主角是樂樂和憂憂。萊莉不開心,想快樂起來,於是在她腦中,樂樂和憂憂開始了一場冒險之旅。成長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傷情緒,這個有點令人感傷的雞湯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講述的東西。一個少女不經意間的成長,在她腦中原來藏著一次絢爛的情緒冒險。

落腳點是情感,收場時段萊莉和父母相擁的畫面,催淚效果十足。告別童年記憶,失去「友誼島」,忘不了廣告神曲,諸如此類細節,表明導演彼特·道格特、羅納爾多·德爾·卡門對人性、對情感無疑有著相當細微的體察。事實上,皮克斯幾乎出動了全部主力,來參與這部動畫。他們一起成就了這部動畫在技術層面的水準,以及故事層面的通暢。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10

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影片卻給人帶來無盡的歡笑與心酸,然而,這種喜劇卻與周星馳的有很大不同,周氏喜劇主要是靠無厘頭語言來取得喜劇效果,而卓別林的卻完全憑靠滑稽性的動作和情節取勝(也許這與當時電影還處於默片時代有關系)。喜歡卓別林扮演的小人物角色,在那一個個小人物身上,閃現著的卻是人性的光輝和普世的價值與情感。面對生存的困境,他會竭盡辦法堅強地與命運抗爭;面對心愛女人的賞臉,他寧願出去幫人掃雪掙錢以備除夕夜的晚餐,甚至在滿心期待的時刻會幻想美好的宴會,(這種心情我相信只要戀愛過的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幻想。)

影片雖不長,僅有一小時十分鍾,但影片卻給人留下了眾多經典搞笑的場景,諸如兩個人爭槍卻把槍口始終對著另一個人的場面,又如帶著狗跳舞、用叉子和麵包作跳舞狀的那幾段,以及最後在小木屋裡驚險的場面等等,看著看著,不禁讓人捧腹大笑。

但影片不像一般的純粹搞笑片,它在給觀眾帶來無盡的歡樂的同時,也讓觀眾在捧腹大笑之餘,產生一種對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關注與同情。例如,在飢餓困擾的時候,吉姆由於神志不清所產生的幻覺,把卓別林當作雞,想殺了他來填補飢餓。當看到這一場景時,不禁產生一種莫名的悲哀,也許那種幻覺根本就不是由於神志不清,而是從根本上反映了人性潛意識中的一種求生的本能。我又不禁想起了上世紀60年代三年貧困時期曾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幕幕人吃人的慘景。我們並不能去責備誰,當人的生存都成問題時,道德又有何用?也許這就是人的求生本能所致。正如今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時,范美忠老師在那種非常時刻做出了有違社會公認的所謂「道德」的舉動,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國內一片罵聲如潮,也有不少人為其辯護。對此我只能用一句話,也許這也是他作為一個人所擁有的求生本能的緣固吧,在那種非常時刻,我們無權要求他做出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11

每個人的腦子里,都有一個情緒操控台。而這個情緒操控台里還住著一群情緒小人,他們是樂樂、憂憂、怒怒、怕怕……在邁入四年級教室的門檻之前的日子裡,我一直是一個活潑快樂的小女孩,整天都與樂樂為伴。可一轉眼,我就變成了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忙碌的我只好將頭每天都埋在「作業山」中,樂樂邀請我去游泳,都被我婉言拒絕了。自從那以後,樂樂就逐漸變成了憂憂和怒怒,害得我整天都沒有好日子過。直到有一天,我才下定決心將樂樂拯救回來。

我在家裡翻箱倒櫃的尋找樂樂,可是連她的半個身影都沒看見。既著急又絕望的我低下了頭,「再也不能獲得快樂了」,一想到這里,我便鼻子一酸,一顆晶瑩的淚珠從我的眼角滾了出來。這時我猛然意識到我不能哭,不然找到樂樂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我又想起,上次樂樂邀請我去游泳,樂樂應該很喜歡游泳吧。我換上游泳衣,來到了以前我經常去的游泳館,「撲通」一聲跳下水,在久違的游泳池裡猶如一條小魚似的歡快的遊了起來,在水中不停的變化著各種花樣,蛙泳,仰泳、自由泳……想到馬上就能找到樂樂了,我還興奮得嗆了一口水。

可是,大半天過去了,我也沒看見樂樂的蹤影,我只好沮喪地回到了家。突然,我發現了找不到樂樂的原因。以往,如果我的書桌沒收理干凈,樂樂便會眉頭緊鎖,比手畫腳的指點我整理書桌,可是現在,沒有樂樂的監督,我的書桌變得亂七八糟,書本沒有秩序的亂甩在書桌上,折斷的鉛筆到處都是。我一鼓作氣,將書桌收拾得耳目一新。

這時,我發現,我的肩上趴著一個小精靈,她穿著紅色的小裙子,齊耳的短發是橙紅色的,紅潤的臉龐上帶著甜甜的微笑,呀,這不就是樂樂嗎?我不由自主的牽起她的手,轉了一圈又一圈,我在走廊里飛快的奔跑,嘴中也隨著我愉快的步伐不禁唱起《快樂你懂的》……

;

Ⅳ 能幫我寫一段關於頭腦特工隊的英文觀後感嗎 非常感謝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

I have seen an English cartoon film recently. The film is called "mind agent".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hat speaking is a little girl's mind is a secret agent team they are happy, sorrow sorrow, nervous, grouchy, anger anger. They were in the mind of happiness, sadness, fear, hate, anger.

Once in charge of Le Le with worry about accidentally fell into the back of the head, has experienced numerous difficulties and finally back to headquarters to stop the little girl away from home. Later they created more interest in the little girl's mind.

This film is so interesting, it is a very good movie, I hope everyone to see oh!

我最近看了一部英語動畫電影。這個電影叫《頭腦特工隊》。它非常有趣,講的是一個小女孩的腦子里有一個特工隊他們分別是樂樂、憂憂、怕怕、厭厭、怒怒。他們分別在腦子里管著快樂、悲傷、害怕、討厭、生氣的心理。

有一次主管樂樂帶著憂憂不小心掉進了後腦,經歷了無數困難終於回到總部阻止了小女孩離家出走。後來他們在小女孩的腦子里創造了更多興趣小島。

這部電影真是太有趣了,是一部很有看處的電影,希望大家去看看哦!

Ⅳ 《頭腦特工隊》影評

為什麼我們在面對一個人時心裡會問:TA到底在想什麼?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感覺腦袋裡有好幾個聲音在吵架?

為什麼 「長大」似乎是一件很突然的事?

這些問題,我帶你去《頭腦特工隊》里一探究竟,答案自然會浮出水面。

《頭腦特工隊》講述一個名叫Riley的小女孩跟著父母跨越大半個美國從明尼蘇達搬到了舊金山,面對著新環境的全面挑戰。真正主宰這一系列的行為表象的是她頭腦中的五種主要基本情緒,快樂(Joy)、悲傷(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憤怒(Anger)。

  在Riley的大腦中,Joy是她的情緒總司令,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樂的。情緒小人各就各位,接下來就是打造大腦世界的時刻了。跟情緒小人一樣,這是個從無到有的苦逼過程,我們的情緒是他們相互爭奪控制權的結果。

Joy是那個總想逗你開心的角色。她自帶光圈上躥下跳,常年呼籲「起來嗨」,遇到困難口頭禪是「我能搞定」(I can fix it)。她不遺餘力讓你快樂。Joy就像是一顆星星,不停跳動渾身發光。我們開心的時候,好像也是「整個世界都亮了」。

Fear是提醒你遠離危險的角色。人生中危機重重,不只有牆角的蜘蛛或90度過山車才算危險,如果沒有Fear逼你在考試前通宵復習,估計你還能再掛幾科。Fear是一根敏感的神經,腦袋後掛著一根狗尾巴似的頭發,它會隨著受驚嚇程度凹出不同造型,就像我們受到驚嚇時「頭發都豎起來了」。

Disgust是一顆西蘭花——Riley最討厭的食物。好吧,導演表示,在設計時大家覺得小孩子會被西蘭花惡心到……Disgust使你的身心免遭「毒害」。因為Disgust,你拒絕去吃英國菜、愛上比裂帛、穿成殺馬特。

Anger保證你被世界公平對待。隔壁老王打你?噴火分分鍾燒死他。街上情侶秀恩愛?噴火燒死異性戀。女神把你甩了?噴火……Anger是一塊頭頂能噴火的紅色磚頭,隨時都能「氣的冒火」。憤怒能戰勝恐懼,所以Anger經常毆打Fear。

Sadness究竟何許人也?誰也不知道。她總是悄無聲息地出現,不由自主地去碰操作台。然後你痛哭失聲,或者一瞬間悲從中來。Sadness是一顆倒立的藍色淚滴,衣著臃腫行動遲緩。悲傷時你總想躲起來,裹緊自己靜靜發會呆。



【頭腦特工啟示錄】

《頭腦特工隊》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這個成長的過程不再限於Riley克服了種種不適面對新生活,也不限於父母們看過後釋懷了孩子終將變成有獨立意志的個體離自己而去的現實。

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後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

我們總是渴望歡樂抵抗悲傷,贊揚樂觀嘲弄消極。社會文化鼓勵我們做一個活潑外向、積極陽光的正能量人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人設都是Joy坐鎮中央,帶著「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萬難。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懼使我們未雨綢繆,小心駛得萬年船;憤怒為我們劃出底線,警告外敵不可侵犯;厭惡決定品格,阻擋我們跟風從眾失去自我。快樂的確讓我們過得更好,但很多時候,盲目的樂觀卻無濟於事。它是燒過天際短暫的流星,絢爛耀目,然而亘古不變的卻是深邃廣博的幽暗天幕。

也許我們一開始也都像單純的Joy一樣,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義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傷的能力,並沒有讓人生變得完美。人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的艱難時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電影也無法度過,而這個時候找個安靜的角落大哭一場,卻能幫你滿血復活重新再戰。於是最後我們終將走過Joy的路,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正是Sadness將你引向光明。

每種情緒都塑造著我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著失去。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於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餘的傢伙你爭我搶,於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本片製片人Jonas 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並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於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Ⅵ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5篇600字

故事 的最後,茉莉的核心記憶變成了漂亮的彩色的,不再像小孩子一樣是單調的黃色了,而是充滿了豐富的喜怒哀樂。我想當我們慢慢學會感知、面對、處理和接受多種復雜的情緒,使之成為我們的一個整體的時候,或許就是我們慢慢成長了,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頭腦特工隊 觀後感 ,希望你們喜歡。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1

這部電影是一個比我小十歲的少年拉著我一起看的,中間夾帶各種吐槽各種亂入所以看完了也並沒有淚目。可能那個所謂幻想的朋友已經離我遠去太多年,以至於我們倆在討論劇情的時候我還言之鑿鑿的說我就沒有意淫過Bing Bong這樣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從未如此孤獨與無聊過。然而當我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似乎又不那麼確定了。

片中有個場景,是那些在廢墟里堆著的一個個記憶球,都還會在joy的觸碰下熠熠閃光,重現著當年的溫度與色彩,然而它們的主人卻都已經不記得了。可能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惋惜,我卻並不這么覺得。我一直很慶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來,因為遺忘就像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那些被我們親手埋葬掉的並不只是歡樂,更多的則是憂愁,苦悶與絕望。如果能讓我不記起後者,我心甘情願將與之相關連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對一個小時候受過欺凌的人來說,可能他的整個中學時期都是晦暗無光的,即使是中間夾雜著的短暫而微小的快樂,他也不願意無端想起。而對於一段結束得異常狼狽不堪的戀情,也沒有人想要一直記得前任當初對自己說過的情話,因為那些甜蜜的耳語遠遠抵不過最終背叛劈腿所帶來的傷害。如果我們無法剝離記憶,那就只能選擇連根拔起。

這個過程可能一開始只是自己強迫自己忘記,但等過了幾年,就會發現自己是真的什麼都記不得了。即使你翻開當時所寫的 日記 ,聽到曾經單曲循環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當時紛繁復雜的心情。很多記憶就這么在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雖然快樂的經歷無法復制,但快樂的體驗卻是可以再現的。就像成年後升職加薪後的雀躍就並不一定比小學春遊前的興奮來的少,下一段戀情的開花結果也會比之前的慘淡收場來的更心滿意足。然而如果我們記得太多,就一定不會快樂,不管過去的記憶是好是壞。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2

從一個點子出發,構想、建模、施工,然後出來一座巨型城堡。點子越新,越難操作,便越可體現手藝人的技術水準。《頭腦特工隊》是個技術上的巨人,它以極其復雜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視覺化地呈現了大腦里的情緒與心理活動。模擬現實,再造一個宏觀世界,難不倒好萊塢的動畫人;進入微觀世界,再造一個現實,對於他們也不是多難的事兒;而《頭腦特工隊》的施工對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從內部進入,將意識活動視覺化。它的技術難度系數,在動畫史上應該屬於最高的那一梯隊。

CG動畫發展至今,硬技術在好萊塢大多已不是問題。《頭腦特工隊》的難度在於,如何將腦中活動,構建成一個具有戲劇性沖突的視覺世界。11歲的萊莉,因為轉校,變得鬱郁寡歡,如何面對這一切,如何成長,構成了一條敘述線,這條線屬於外部世界;她腦中的意識活動,是另外一條線,也是篇幅意義上的主體。兩條線內外呼應,講了一個少女的成長。

主題和娛樂性系於腦部世界,編劇、導演必須將模糊的情緒和心理概念化、可視化。藉助心理學、生理學,把情緒擬人化,構建記憶球、人格島、 抽象思維 區、幻想樂園、潛意識區、記憶廢墟等,這種從無到有的視覺工程,不能不令人贊嘆。除此,沒有反派,沒有蠢萌,這可能的確是皮克斯工作室最為大膽、也最有創意的一次嘗試。不過,在「沒有」之外,它有些什麼呢?

它有五個角色,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倆主角是樂樂和憂憂。萊莉不開心,想快樂起來,於是在她腦中,樂樂和憂憂開始了一場冒險之旅。成長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傷情緒,這個有點令人感傷的雞湯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講述的東西。一個少女不經意間的成長,在她腦中原來藏著一次絢爛的情緒冒險。

落腳點是情感,收場時段萊莉和父母相擁的畫面,催淚效果十足。告別童年記憶,失去「友誼島」,忘不了 廣告 神曲,諸如此類細節,表明導演彼特·道格特、羅納爾多·德爾·卡門對人性、對情感無疑有著相當細微的體察。事實上,皮克斯幾乎出動了全部主力,來參與這部動畫。他們一起成就了這部動畫在技術層面的水準,以及故事層面的通暢。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3電影的主人公萊莉是一個11歲的女孩。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腦中有樂、憂、厭、怒、怕這五種情緒,分別代表著五個小人。這五個小人各司其職,但唯獨憂憂「無用」,沒有人知道她能幹什麼,憂憂自已也想讓萊莉開心,但她自已很難保持正面情緒。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接納自已的負面情緒。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會充滿陽光,都能用笑容來解決問題。我們希望歡樂,抵觸悲傷。對那些消極情緒嗤之以鼻,但很多時候是「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

試問,有誰的成功不歷經坎坷?誰在人生之路上沒有哭過、怕過、怒過、厭過?哭過,我們深刻銘記教訓,同一道坎兒,不會再跌第二次;怕過,人心都有恐懼,它使我們未雨綢繆;怒過,那是一種發泄,同時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線的;厭過,世間百態,我們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個性的。我們不可能一種情緒打天下。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懼、愛、惡;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缺一不可。為什麼萊莉的核心記憶球最後是彩色的而不是單純的快樂呢?

因為她笑過,哭過,得到過,失去過。這情緒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真正該有的樣子。失去過,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貴,悲傷過才能了解快樂的真諦!無論快樂與否,都不要拋棄。願我們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樣多姿多彩!教師點評:人生的本味是什麼?我想從你飽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讀到了很多。很高興你能用如此冷靜成熟的心態去認識自我,很高興你能抱著慈愛悲憫之心看待人生,真心為你加油!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4

這是一部講述了11歲小女孩萊莉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不得不離開她原本的生活跟隨家人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五種情緒所掌控,盡顯了大腦內情緒的多彩世界。

像我們所有人一樣,萊莉被她的情緒引導著,它們分別是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憂傷。這些情緒住在萊莉的大腦中,控制著一台控制機器。五個人合作為萊莉的生活出謀劃策。在這里,所有的記憶被存儲在水晶球里,擺放在記憶庫中。其中金色是快樂的記憶,藍色是憂郁的記憶。而核心記憶則連著小萊莉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家庭、友情、誠實、興趣……

有一天意外發生,快樂和憂傷意外脫離了控制中心。在返回大腦控制中心的路上,他們遇到了萊莉小時候的幻想玩伴,一頭粉色的大象——冰棒。「萊莉11歲了,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和我玩了,」樂觀的冰棒講到這些時哭了出來:「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用屬於我們的火箭船帶著萊莉去月球……」

可是,此時,萊莉的友誼、誠實……小島一個接一個地轟塌。火箭船和快樂、冰棒卻一起掉到了深淵里,面臨著即將風化的凶險,快樂和冰棒一次次地唱著能讓船隻發動的歌曲想要駕駛著它沖上去,卻因為兩人太重,最後冰棒縱身一躍,跳入谷底,目送快樂回到平地上。最後風化後被吹散。

其實快樂一直不希望憂傷出現,她曾經一味地想要封閉憂傷,比如畫地為牢,希望憂傷不要離開圓圈,不讓憂傷觸碰記憶球……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5

我們還是一個小嬰兒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像一張等待被填滿的房間一樣充滿未知,沒有情緒小人,沒有記憶玻璃球,也沒有人格小島。那時我們的情緒還沒有出現,記憶還沒有開始產生,我們的人格也還不完善,所有的動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隨著大腦的發育,情緒小人一個一個蹦出來了。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看到新奇事物的時候,樂樂蹦蹦跳跳地出現了,於是我們感受到了快樂,快樂可以為我們帶來積極的想法,使我們更具創造性。當面臨危險的時候,怕怕打了個冷戰走來了,於是我們會害怕,害怕使我們迴避可能的危險。吃到難吃的東西的時候,厭厭帶著嫌惡的表情現身,於是我們會感到討厭,厭惡使我們原理對我們有威脅的的東西。被為難的時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來,讓對方知道我們不喜歡這樣。這些情緒們在樂樂的主導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們的生活,並將生活的點點滴滴變成代表記憶的玻璃球,儲藏在我們腦海里。慢慢地,我們的人格山谷也隨著記憶逐漸形成了。我們便成為了童年時期活蹦亂跳小孩子。

憂憂其實也是情緒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員。但當代表憂傷的憂憂第一次瑟縮著出現的時候,樂樂並不清楚憂傷的意義在哪裡,很排斥憂憂。這正像我們很多人覺得消極的情緒是沒有意義並且不應該出現的一樣。樂樂還企圖壓抑它,把它限制在一個小圈子裡面不讓它出現,正像我們企圖壓抑自己的感情,讓自己永遠不悲傷一樣。後來樂樂發現適得其反,不僅讓憂憂自責和失控,最後還和憂憂一起被意識吸走了。悲傷和快樂其實是分不開的,我們以為強行壓抑悲傷就能變得快樂和幸福,但是事實上可能會因為自責讓悲傷更強烈,甚至會出現抑鬱(depression)。

如果再極端一點,我們終於通過強行壓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傷,但是我們也會感受不到快樂了。剩下的害怕,厭惡和憤怒在一起,就是焦慮,我們就會體驗到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所以壓抑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反而沒有那麼有幸福感。消極情緒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樂樂想進去危險的抽象思維空間的時候,憂憂提醒過樂樂那離很危險,但是由於樂樂太積極不夠謹慎,所以遇到了危險;還有就是,故事的最後,憂憂讓茉莉把她的傷心事清晰地傾訴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並最終和解了。我們經常說我們應該積極,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有消極情緒,只是讓積極佔主導而已。我們要知道,消極的情緒並不是只能毀滅東西的定時炸彈,是一個很正常的東西。我們應該像樂樂最後接受憂憂,並讓茉莉傾訴苦悶一樣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5篇600字相關 文章 :

★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讓孩子更懂自己,我們更懂孩子

Ⅶ 頭腦特工隊的觀後感100字。

《頭腦特工隊》是一部有趣的電影。它把人的五種情緒——快樂.憂傷.討厭.憤怒.害怕分別以人物「樂樂」,「憂憂」,「厭厭」和「怕怕」來表現。
他們五個小夥伴一直生活在主人公萊莉的腦袋裡,他們一起游戲.睡覺,形影不離。突然,有一天,樂樂和憂憂一不小心掉進了儲存記憶的倉庫。萊莉失去了快樂和憂傷之後,變得沉默寡言,而同時,樂樂和憂憂也想盡辦法想回到萊莉的腦袋中。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遇到困難不能放棄,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

Ⅷ 頭腦特工隊英文觀後感,80詞左右,求大神幫助!

頭腦特工隊英文觀後感:

皮克斯動畫力作《頭腦特工隊》終於在國內上映了。這部在北美口碑和票房齊飛的年度動畫顯然靠的不僅僅是賣萌。該片以成長為主題,從小女孩萊利腦袋中的五個情緒小人說起,一反傳統兒童電影非黑即白的套路,讓孩子看著看著笑了,讓人大人看著看著哭了。

Every time I saw the poster for the new animated film InsideOut, I cringed. I felt that the color palette was tacky, and thecharacters did not look attractive to me at all. But I went to seethe movie anyway, lured by its high score of 8.5 on the movie website IMDb. It was released inChina on Oct 6.

每次看到動畫新片《頭腦特工隊》的海報時就心生厭惡,我覺得它配色艷俗,人物形象也不夠吸引人。不過鑒於它在影評網IMDb上8.5的高分,我還是去電影院看了。《頭腦特工隊》10月6日在中國上映。

I knew I had chosen the right movie not long after the opening scene. The story follows an 11-year-old girl named Riley who is struggling to adapt after moving to a new place. But the maincharacters are actually five personified emotions: Joy, Sadness, Anger, Fear and Disgust. They liveinside Riley』s mind and help advise her through everyday life. This「boldly abstract premise」,asThe Guardian puts it, got me intrigued almost immediately.

電影開場不久,我就意識到看這部電影是正確的。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名叫萊利的11歲女孩搬家後如何努力適應陌生環境的故事。不過電影的主角卻是五個情緒小人:樂樂、憂憂、怒怒、怕怕和厭厭。它們住在萊利的大腦里,每天為她出謀劃策。正如英國《衛報》所言,這「大膽地抽象假設」讓我立刻著了迷。

Being a children』s movie, Inside Out does a great job illustrating complicated mental processes. Itguides viewers through Riley』s dreams, her subconscious, her imagination and the mechanics offorgetting. But beneath its traditional adventure-based storyline, its philosophy speaks to childrenand alts alike.

作為一部兒童電影,《頭腦特工隊》巧妙地闡釋了我們復雜的心理活動。它向觀眾展示了萊利的夢境、潛意識、想像和遺忘過程。不過在傳統的冒險為主線的電影外表下,它所傳遞的哲思適用於孩子,也給讓成年人深思。

Most of Inside Out』s audience members are no longer kids,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y』re mastersof their emotions either. Lashing out occasionally, and accidental bursts of melancholy, can befrustrating. Many of us face the question: why do negative emotions have to exist at all?

大部分看《頭腦特工隊》的觀眾並非孩子,而成年人也未必都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間或受到打擊或是突然爆發的小憂郁都會讓人沮喪。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負面情緒會存在?

Riley』s story gives us an answer. Human beings can be both strong and vulnerable. No twoindivials are identical, and no one is as straightforward as a math equation.

萊利的故事給了我們答案。人類是堅強的也是脆弱的。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沒有一個人像數學公式一樣簡單、直白。

Inside Out doesn』t feature a single villain–a rarity in the realm of children』s movies, wheremorality is simple and good always triumphs. Yet, there is plenty of conflict in Inside Out, andthat』s a testament to how complex our inside worlds are.

兒童電影的道德觀十分簡單——邪不勝正。而《頭腦特工隊》里沒有這樣一個通常設定里的反派,這是十分少見的。但是它卻充滿了戲劇沖突,也證明了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如何的復雜。

The film』s protagonist, Joy, confronts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experience, when her reign asdominant emotion is threatened by Sadness. Joy used to believe that only positive feelings count,and she tried to keep Sadness out of the way. But Joy comes to understand that life』s bittersweetmoments help Riley grow up. No single emotion is better than another.

電影的主人公樂樂面臨著復雜的人生體驗,特別是當她在情緒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受到憂憂威脅的時候。樂樂曾一度以為只有積極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她努力趕走憂憂。不過她慢慢意識到生活中苦樂參半的瞬間才能幫助萊利成長。沒有哪種情緒是更好的。

When I walked out of the cinema and saw the poster again at the gate, somehow I started to likethe「tacky」rainbow-colored imps, representing Joy and her four colleagues. Don』t we all havethese little people inside our heads?

當我走出電影院,再次看到門口的海報時,我莫名地喜歡上了這些「艷俗」的彩虹色小淘氣(樂樂和她的四個小夥伴)。我們的腦袋裡不也都住著這樣的小人么?

Ⅸ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800字作文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800字作文四篇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篇一

學號:1120152391 姓名:楊佳彬

《頭腦特工隊》這部影片在我看來是一部溫情且可愛的動畫電影,這是它很可貴的一點,值得肯定。但是從一名大學生觀影者的角度客觀的來分析,《頭腦特工隊》內容過於簡單,情節並不緊湊反而有堆砌之嫌,適合少年兒童年齡階段。花費早晨兩節課的時間讓大學生集體觀看並寫出深刻的感悟,這部影片不足以勝任。站在心理素質課老師的角度考慮,這部影片還是有讓大家觀看的必要的。首先,《頭腦特工隊》用幾個情緒小人很生動形象的表現了一個孩子的內在心理活動,符合我們的課堂主題 。其次,心理科目結業考試在即,考前最後一節課不妨讓同學們放鬆放鬆。

我相信任何一部影片都有它的價值,只要你認真體會。《頭腦特工隊》也不例外。影片主人公是一個小女孩茉莉,不,准確的說應該是那五個情緒小人,他們分別是樂樂,厭厭,憂憂,怕怕,和怒怒。茉莉的喜怒哀樂憂就由他們來控制。影片著重描述了茉莉11歲12歲這兩年的成長經歷和情感波動,在這段期間里,樂樂和憂憂卻經歷了一場大冒險。導演極具匠心且滿懷童心的刻畫了處於青春期孩子的任性又有點叛逆的心理變化,茉莉搬家後經歷各種想家,懷念老朋友,冰球比賽失利等等各種心理困擾後貿然決定偷媽媽錢獨自搭乘公交車位於明尼蘇達州的老家,此時

頭腦控制的總部炸開了鍋,因為他們無法阻止茉莉的行為。在最後的緊要關頭,樂樂和憂憂終於千辛萬苦把茉莉的核心帶基因回了總部,阻止了茉莉的激進行為。影片末尾茉莉迷途知返,重新玩起了冰球,交起了新朋友,過上了新生活。一切又是那麼美好。

這部影片其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細節。Bing bang作為茉莉兒時幻想出來的好夥伴,為了讓茉莉成功返回頭腦控制總部,放棄了乘坐月球車一起回去,最終犧牲了自己,在記憶廢物區消逝了。我想導演想通過這個細節暗示我們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因為我們稍一疏忽或變得更成熟時,它們就很容易被遺失。

與某些影片刻畫青春帶來的陣痛不同的是,迪斯尼動畫更多的是想傳遞一些美好的,童心的,溫馨的「暖能量」。如今我們的青春已接進入了倒計時,開始披上了成人的外衣,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任性,避免不小心傷害身邊的人已然成了我們的必修課。對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盡全力保有自己的童心。

因為正如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里所說的「擁有一顆童心是幸運的」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篇二

安全1503 王朝

《頭腦特工隊》生動形象地為我們講述了女主人公萊莉的腦海世界。在《頭腦特工隊》中,女主人工萊莉的腦海中有一個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中,生活著五個小伙計,他們分別是「樂樂」「愁愁」「憤怒」「恐懼」和「厭惡」。這五個小伙計和萊莉一起生活成長,並且控制著女主人工萊莉的一切情緒與記憶。觀看了《頭腦特工隊》後,我深有感觸,該電影不僅人類大腦記憶的儲存,更為我們生動形象並且詳細地展示了大腦是如何調控人的情緒的。下面我就記憶和情緒兩方面來從心理學上來簡單說明一下該影片的意義。

一,記憶篇

在該電影中,主人公萊莉所經歷的一切而形成的記憶都被紀錄在記憶球里擺放在記憶庫中。記憶球又分為普通記憶球和核心記憶球兩大類。其中核心記憶球則紀錄著女主人公萊莉生命中所遇到的重要事情。比如萊莉離家出走返回後和父母傾吐心事所形成的記憶球就是一顆代表親情的記憶球,而她和朋友一起拿得冰球比賽勝利所形成的記憶球就是一顆代表友情的記憶球此外記憶球又有著各自的情緒顏色,例如:萊莉幼年時,父親喂萊莉吃西蘭花時由厭惡所主控產生的記憶球是一顆綠色的記憶球;萊莉和家人一起劃雪打冰球時由「樂樂」這個情緒小人主控產生的記憶球是一顆綠色的記憶球;而由「愁愁」主控產生的記憶球是一顆藍色的.記憶球在控制中心外又有著各種小島,比如:親情島,友情島,搞怪島等等在這些小島和控制中心之間有著專門的記憶列車往返其中,擔任著深度儲存和運輸記憶球的角色。而在這些小島上,有著專門對記憶球進行處理的工人,他們會定期清理一些記憶球,將之扔至遺忘狹谷中,被扔至遺忘狹谷的記憶球會慢慢灰飛煙滅,這一過程稱之為「遺忘」。

而記憶的再現則是由情緒小人講記憶球安裝在控制機器中,從而在腦海中實現重現。比如:在萊莉搬往新家後第一次參加比賽時,情緒小人慌慌張張的尋找著與之對應的記憶球,將其安裝在機器上來重現畫面。雖然那一次並未成功,但這也說明了人類如何運用自己的記憶球並且告訴了我們腦海在運用記憶時首先要找到正確的記憶球。在該電影中,還提到了潛意識,隱藏在「夢工廠」的深處,

保衛守護的大門裡面,隱蔽著萊莉最為痛哭的記憶,比如:那令人厭惡的西蘭花,恐怖的小丑等等,而這些一旦闖入夢境中,萊莉就會很快的從噩夢中驚醒。

二,情緒

在《頭腦特工隊》中,主要出現了「歡樂」「憂愁」「憤怒」「厭惡」「恐懼」這五種情緒。但是在最初的時候,「憂愁」卻被排擠在外,因為凡是被她所碰到的事物都會變得憂傷,而「厭惡」「憤怒」「恐懼」這三個情緒小人又在「歡樂」的支配下工作,然而當樂樂和愁愁被傳送到小島上時,剩下的情緒小人無法進行合理的調控,開始變得愈加暴躁,最後致使萊莉差點離家出逃成功。辛運的是,在小島上,樂樂認識到了愁愁的重要性,並成功返回控制中心。回到控制中心後,愁愁修好了控制器,挽回了女主人公,更挽回了女主人公的親情和友情等等。

在該電影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快樂固然重要,但是負面情緒對我們的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只有快樂完成,負面情緒也有其作用,例如:憂傷會讓我們吐露心事,獲取安慰和幫助;厭惡則會使我們遠離危險,保護自己這些負面情緒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從影片中看出一二,比如:當萊莉幼年時的幻想玩伴「冰棒」喪失動力時,愁愁安靜的聽其吐露心事,幫助其渲泄了感情,恢復了動力;還有當萊莉離家出走後,由愁愁所主導的行為也幫助了女主人公挽回了親情因此,在生活上,我們不可能一直快樂,負面情緒對於我們而言也有其獨特的意義和作用。各種情緒相互融合在一起,方可構成一個完整而走健康的人。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篇三

時光帶不走優雅,生活永遠慈悲!我們用一生追求,如何成為一個生活家,生活的藝術家。

很喜歡的一本書,終於拍成了電影,昨天去影院看《頭腦特工隊》的時候看到《小王子》是今天上映,但是今天還沒有時間去看,明天一定要抽空去看一下。 其實今天是為了總結一下《頭腦特攻隊》的觀影感受。昨天晚上20:00的場次,空盪盪的影廳算我們一共只有六個人,合夥包場的節奏,不知道為什麼一個評價蠻好的影片硬是沒人看。

挺有意思的一部電影,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尤其是茉莉去舊金山的新學校的第一天開始,也是整部電影開始高潮的地方,我已經被電影里的人物帶入了那個大腦中。導演成功的讓我討厭了「憂憂」,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搞砸的,我恨不得已經把眉毛擰的跟「怒奴」一樣了!我真想不要憂憂了!但是我轉念想,如果沒有「憂憂」,茉莉的生活會怎麼樣?一直處於極端的狀態么?不是快樂的大笑就是生氣發怒,那她就沒有靜下來發泄自己的委屈的時候了......果然到最後,憂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辛巴為我解開了我一直不能理解的一個點,為什麼只有憂憂能把茉莉離家出走的「點子」燈泡從控台上拿下來?他說「因為只有憂憂會為未來擔憂啊!樂樂想到未來是美好的,即使出走也會有快樂的未來,怒怒只有憤怒,只有憂憂擔心離家出走後的結果不好,你說呢?」成長就是一場旅程,我們在路上會遇到開心的,不開心的,恐懼的,厭惡的,但是我們還是一路走來了,我們隨著列車的越走越遠,漸漸忘記了許多令我們開心的、傷心的事,甚至有些記憶將永遠不復存在,但是我們邊走,又邊組建了新的記憶世界......晚安,願每個人的童心都能躲在潛意識里,而不是記憶埋葬場。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篇四

頭腦特工隊

皮克斯動畫製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再次展現了皮克斯團隊非凡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影片將人類情緒劃分為五大類,分別由五個小小人來擔任,通過對它們活靈活現的刻畫來探索人類大腦的形成。本次影片將由《怪獸公司》《飛屋環游記》的導演彼特·道格特執導。《頭腦特工隊》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小女孩腦中的故事。

女孩的名字叫萊利,十一歲,處於還在成長中的階段,而成長的路總是磕磕絆絆,永遠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萊利一家原本居住在明尼蘇達,後來因為父親要去舊金山開始一份新的工作和開啟嶄新的生活,還是小孩的她即使多麼喜歡曾經熟悉的地方也不得不跟隨大人的想法而遷居。和所有人一樣,萊利雖是個懵懂無知的十一歲小女孩,但其也有自己各種各樣的情緒,並被這些情緒所左右。這些情緒分別是:快樂、悲傷、厭惡、恐懼、憤怒,它們是居住在萊利腦袋控制中心的五個小小人。生活中,它們幫助萊利,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給她提供建議。當萊利面對舊金山的新生活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適感,情感控制中心的小小人們也開始動盪起來。悲傷、厭惡、恐懼、憤怒的情緒開始不能自持,亂了分寸,萊利也因此陷入了各種恐慌、失望、沮喪的泥沼中。幸好,還有「快樂」這個情緒的小小人始終保持清醒的狀態,以它樂觀積極的態度,幫助萊利勇敢直面陌生環境,融入陌生人群,處理萊利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滋生的各種情感矛盾。

;

Ⅹ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我們都在長大,或失去或圓滿

哪一個人不是從初生的雪白嬰兒慢慢長大而來的?我們會哭,會笑,會怕,會怒,會厭,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都喜歡樂樂,一直在發光發亮的孩子,穿著靚麗的裙子跳來跳去。我們或許不喜歡憂憂,一個胖胖的戴著老土眼鏡穿著老土衣服的自卑女孩。

憂憂是那麼自卑又那麼卑微,她渴望被肯定,一如青春期後莫名湧入而來的悲傷。是的,我們長大了,可以不必為無理取鬧而流淚,終於能夠完全為了悲傷而流淚,悲傷可以成為純粹。但是我們不會純粹地快樂了,像祖瑪一樣的回憶球連連加大了難度系數,明亮的黃色終被越來越多復雜的情緒所掩蓋,這是必須要面對的,成長,意味著快樂不常在,意味著變得純粹與走向復雜。

閱讀全文

與頭腦特工隊電影影評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三學生免費電影 瀏覽:537
分離四肢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57
手機愛奇藝里的電影如何存進u盤 瀏覽:168
現代戰爭火力對決是什麼電影 瀏覽:628
有哪些最值得看的外國電影 瀏覽:703
2015年吳京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80
好看的國產電影古代 瀏覽:698
好看的2016動漫電影 瀏覽:793
北京電影學院所有專業學費多少 瀏覽:101
有哪些黃的外國電影排行榜 瀏覽:577
2002電影無主之城有哪些歌曲 瀏覽:509
電影如何設計腳本 瀏覽:414
百度雲盤上如何下電影網站 瀏覽:948
異形系列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150
十二歲孩子看什麼電影 瀏覽:441
村委會免費放電影 瀏覽:141
看視頻怎麼查電影名 瀏覽:830
啥啥的游戲電影好看 瀏覽:125
印度電影娶了12個老婆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183
休斯頓電影節什麼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