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電影膠片要數字化修復一般怎麼做
一部老電影的修復,要經過影片素材整理—清潔—膠轉數—畫面修復—畫面調色—修復—聲畫合成—修復質量鑒定等。
1、潔片為修復的基礎,屬於物理修復,需要利用清潔工具手工清除塵埃和污點,污垢嚴重時還得用上超聲波潔片機。緊接著接片需要查看整盤膠片是否存在斷開狀況,如果有就要用專用膠水粘合。
2、膠轉磁和自動修復都是機器完成。先將物理修復完成的膠片利用膠片掃描儀進行2K數字化,再利用軟體自動修復,這一步能過濾掉70%到80%的臟點和霉斑。剩餘的都得交給人工來修復。
3、所有步驟完成後,需要初審,挑出明顯遺留的臟點和黑頻缺幀問題。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復檢查十餘次,確定無明顯硬傷後,在專業審片棚內進行終審,若發現瑕疵,還得返修。
(1)老式電影膠片剪了後怎麼接擴展閱讀
膠片會先拿到洗印廠去做清潔和物理修復,然後再拿到我們這做掃描,把膠片掃描成數字的圖像及聲音文件,然後交付專門的畫面修復組,這個組通常人數最多,同時進行聲音修復。
接下來調色師對畫面進行調色。然後就是聲音修復。聲音和畫面都做好了之後,要做一個聲畫合成,匹配對位,相當於一個重新剪輯的過程,最後輸出成磁帶、MV或DCP文件等,這就是修復的整個流程。
❷ 在沒有電腦的年代 電影如何進行後期製作 如何剪輯
傳統的電影剪輯是真正的剪接。拍攝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要製作一套工作樣片,利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剪輯師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台上觀看剪輯的效果。這個剪開、粘上的過程要不斷地重復,直到最終得到黨章的效果。這個過程雖然看起來很原始,但這種剪接卻是真正非線性的。剪輯師不必從頭到尾順序地工作,因為他可以隨時將樣片從中間剪開,插入一個鏡頭,或者剪掉一些畫面,都不會影響整個片子。但這種方式對於很多技巧的製作是無能為力的,剪接師無法在兩個鏡頭之間製作一個疊畫,也無法調整畫面的色彩,所有這些技巧只能在洗印過程中完成。同時剪刀加漿糊式的手工操作效率也很低
❸ 老式電影放映機膠片斷了怎樣接
┎幫我Τ采ぬ拿ヮュ∴ⅲ
❹ 膠片電影的剪輯是怎樣進行的
導演是有監視器可以看的,很久很久以前,導演把鏡頭片段挑出來以後,把膠片拼接在一起,然後復制到一個完整的膠片上去,現在應該不用這么麻煩了.
❺ 兩個電影傳統膠片剪輯的問題
1、先把要剪輯的地方留下來,把膠片的邊緣修一下,用專用膠水一粘,最後再用打孔機打幾個孔就OK啦!這個我都會做,以前常常幫老媽粘斷掉的膠片。
2、拷貝其實就是一個底片翻印的過程。電影發行放映時使用的是光學拷貝,然後經過「轉光」後做成「光學聲底」,以後要用這條光學聲底印製發行拷貝了。
還有一個概念叫「中間片」,為了製作更多的拷貝,電影引入中間片的概念,把一個底片做成一個翻正片,也是一種膠片類型,翻正片又可以做成幾個翻底片,最後拿翻底片去印大量拷貝,一個翻底片,像國外印的比較多的可以印到300多個拷貝。
不知道我這么說你能聽明白嗎?這是後一個答案是我從老媽的那聽來的。
PS:我老媽在電影院工作
❻ 用膠卷拍好的電影是怎樣復制的
拷貝一詞就是從復制電影而來的,早期的電影都是用電影拷貝機復制的,我們說的膠片指的是感光膠片,早期電影拷貝機的原理就像我們看到的DV拍的槍片原理一樣,注意,只是原理一樣,具體要復雜的多,要不然我們看到的拷貝會一個比一個不清楚。現在拷貝是用膠轉磁設備來做,將光膠片的光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再將數字信號轉換成光信號照射到感光膠片上完成復制,這樣速度和質量都大大提高。
你要想把膠片轉成DVD教你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找一個電視卡,把膠片輸入的電視卡(當然得有膠片輸入電視的設備,你要只有老式8毫米攝影機我可幫不了你了)。然後像錄電視一樣錄下來,壓縮成DVD格式刻盤OK。要想要高清只有用膠轉磁專用設備了。
❼ 電影膠片剪輯完成後,用什麼粘合在一起,重新組合
電影膠片是用「賽璐璐」材料製作的,一般塗上酒精,就能沾上粘合在一起了
❽ 老式的電影剪輯是怎麼操作的
是啊~
...有一些特效鏡頭還用的2次暴光技術.
而且~
早期的膠片是17貞每秒的~
而現在的電腦都是23貞每秒.
所以啊~我們現在播放很早期的影的時候會顯得速度很快.
❾ 一部電影分了幾十段怎樣才能連在一起
你的這個問題有點籠統,不知道你想應用在哪個方面,我只說一下大概的吧。
將電影的片段連在一起,涉及到的是剪輯。目前剪輯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數字減價,一個是膠片剪輯。
膠片剪輯顧名思義,是指高端電影設備的膠片,用傳統方式進行剪輯,這個東西太少見了,不是專業電影人很難見到,因為現在拍電影的高端膠片攝像機絕對能換一輛車,還是奧迪A6那個級別的。
數字剪輯很常見,應用的地方也很多,是指將錄制好的視頻傳輸到電腦里,通過電腦剪輯軟體進行編譯。通過這些軟體,可以將電影的若幹部分進行刪減、重組、連接等。常見的最大眾化的剪輯工具是Adobe公司推出的adobe premiere,和日本康能普視公司推出的Ed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