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只會看電影的人來說我覺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們更應該從這部劇里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不是單純的評價劇情怎麼樣,開頭日本軍隊用噴火槍(不知道專業名字)在向類似兩個集裝箱的金屬箱噴火,我感覺裡面押的應該是士兵,開頭已然很慘烈。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是在大前方,而中產黨那時還不夠強大,是敵後根據地,所以抗日戰爭前期幾乎都是國民黨在發揮功勞。而且影片中每個士兵,不都是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么!(共產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軍力大增,因為積極發動群眾,走農民路線),所以我看有的說拍國民黨是反革命題材真的是無知,當今的國民黨是反革命,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聯合抗日,國民黨雖有消極方面,但絕不可磨滅他的功勞,為的不是國民黨,而是中國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為國赴死的將士們)
我國需要這種題材電影,曾經有《集結號》,從那之後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時至今日才出現《八佰》,我們國家在和平的歲月里需要這種回顧歷史的題材,銘記歷史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強大。對於裡面人物的刻畫,我覺得裡面每個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像為國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樣很重要,單獨刻畫他們才能讓大家更能振聾發聵,而不是單純單獨英雄人物的刻畫,小人物的英勇有時更能突出其偉大的愛國精神。脫離電影來看,我們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嗎?國家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像片里的愛過民眾那樣表現嗎?如片中一個一個普通壯漢l為了送電話線而付命,誰都知道那是回不了頭的橋。
前階段才查了資料,國民黨雖有德械師,但打到後來那還有什麼德械師,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後來的其他兵不沖上來,國民黨的裝備被神劇吹爆了,當時國民黨的軍械裝備其實比日本差的太遠太遠了,從網上看來一句「這哪還是打仗,簡直就是屠殺」。國民黨的飛機飛一個少一個,而日本的飛機卻源源不斷的製造。這部電影很好的展現了國民黨真實的機械裝備,就是這樣,一發子彈一上膛,這功夫日軍的子彈都可以掃射多少,中國人是以命相博啊!軍事力量懸殊,使我們很難有贏的機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應該以該不該看,拍的怎麼樣來定奪,總之這是我在集結號之後看的最讓我振聾發聵的歷史題材電影了,這是一部紀念壯士的電影,我們應該從中感到的是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總覺得是共產黨打天下,長大了知道了歷史,因而對那些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真的是太不尊重歷史。而這部電影不管是國民黨士兵,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還是小資產階級,還是外國人………最後都為這場戰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犧牲或者捐贈。總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經是為民族解放而戰斗,如今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⑵ 《八佰》電影為什麼被軍方批評
因為《八佰》沒把英雄故事拍全,而且拍出來的國軍對我們國軍的形象有所詆毀,而且電影裡面有情節違反國際法,就是中國軍人殺日軍俘虜練膽的請姐,與我國的作為嚴重不符合,還宣揚了極端暴力和法西斯精神,曲解了中國軍民抗擊侵略的正義性,因此在國民中有很大正義,而且被批評。
⑶ 管虎的《八佰》存在爭議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前半部電影拍攝的確實不錯,而其中不太還原歷史的劇情應該是以血肉之軀護旗。護旗這段劇情出自於1975年台灣出品的電影《八佰壯士》,可以解釋為管虎導演想要致敬經典,奈何導演的水平還算不夠,讓護旗這段在電影中顯得格格不入。
畢竟是商業電影,又不是紀錄片,管虎導演的《八佰》無論是好是壞,都引發了網友們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甚至背景淞滬會戰的討論。這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有很多人在《八佰》上映之前都不知道歷史上關於這「八佰壯士」獨守上海的故事,甚至對當年的淞滬會戰都沒有多少了解。
(3)電影八百怎麼啦擴展閱讀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⑷ 電影《八佰》為何有爭議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看過電影《八佰》了,也深深的被電影中這些戰士所感動,因為在這些戰士面前,生命和國家尊嚴相比不值一提,為了保護國家尊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相信看過這場電影的人都知道《八佰》是以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原型就是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在“閘北四行倉庫”抵禦日軍的400餘戰士,但是有很多對這段歷史有了解的人都對電影《八佰》有爭議,因為他們認為《八佰》在細節問題處理上和歷史真實內容不同。
其實不管《八佰》存在什麼爭議,這部電影還是非常成功的,那麼你認為《八佰》為何有爭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⑸ 電影八佰為何會引發極端的爭議
電影八佰為何會引發極端的爭議?人紅是非多,雞蛋里挑骨頭,用這兩句話說這個比較合適,有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心理在作祟,一部電影的好壞,取決於它的編劇、導演、演員、後期,當然創意是首要的,它想表達什麼?核心價值是什麼?我們知道八佰是一部抗戰片,在九一八來臨之前,讓中國人再次了解一下那個年代普通人是如何愛國的,面對外辱,中國人應該如何做,我想這可能是影片想表達的,至於某些人說的「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得表揚」其實恰恰問題就出在這里,我們要拿出典型來做例子,越是大眾的越有效果,如果都是英雄才能做到了,普通老百姓就只能敬仰了,無法共鳴和激勵的作用就會小了,正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為,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激發愛國情懷。
《八佰 》電影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個戰爭,或許有很多人不熟悉,但談起淞滬會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次戰役是發生在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它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失敗。
不過電影有些適當的爭議,也是好事一樁,可以為今後更加完善提供參考,不過,上綱上線是沒必要的。
⑹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讓無數觀眾淚奔的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⑺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毀譽參半,你怎麼看電影向人傳達了什麼意義
命運多舛的《八佰》總算公映了,針對久旱逢甘雨的中國影市而言,它是一劑真真正正能夠帶熱銷售市場的強心劑,針對成千上萬觀眾們而言,它也是非常值得走入電影院一看的電影。殊不知,有關《八佰》的異議自始至終持續上升,從改檔前到再次上映後基本上沒停過,大量來自電影對四行倉庫爭奪戰的改寫。
大家體現戰爭、勾勒戰爭,目地並不是提高那類由老前輩血水換得的自傲及其榮譽感,而是藉由戰爭去思考人的本性、去討論人為災禍帶來的浩劫、去反戰且號召將來要永保和平的信心,避免該類慘案再度將臨到人們的身上。
⑻ 八佰結局是什麼
八佰結局:
1941年4月24日清晨五時,謝晉元如往常一樣率士兵們早操。此時,已被汪偽收買的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張福忠等四名士兵故意遲到。謝因此將這幾人叫到一旁詢問。早有準備的四個奸徒忽然拔出凶器。謝晉元重傷倒地,流血至黃昏許,醫治無效,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悲憤以歿,時年僅37歲。
(8)電影八百怎麼啦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蔣介石下令88師54團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湘籍新兵二狗和小長沙等人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四行倉庫。面對殘酷的戰爭還有民族大義,各懷心思的軍民最終團結一致,抵禦了外敵入侵。
⑼ 八佰真實事件結局是什麼
雖然謝晉元被追贈為少將,但「八百戰士」的命運還沒有結束,在日本對英美等國宣戰的時候,這里的租界也被日軍統治,這些戰士自然也就落到了日軍的手裡,由於日軍對這些戰士的憤恨,在接管這里後,對他們是各種折磨,還把他們分開看管。
但是」八百戰士「也依舊沒有放棄,他們還是團結一心,認真操練。最終他們被日本人送到了各種地方去做苦力。直到日本戰敗後,他們才得以重新回到上海,並去祭拜謝晉元,此時,他們只有100餘人了。
(9)電影八百怎麼啦擴展閱讀
《八佰》是真實事件,電影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最後以撤退到租界結束,但在真實的歷史里,「八佰」壯士後來的命運十分悲慘。這場戰役的爆發,是國軍為了可以擾亂日軍的作戰計劃,從而主動發起的一場戰爭。
雖然在人數上,遠遠勝過了日軍,但是由於武器裝備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不得不選擇撤離戰場,為了其他部隊的順利撤離,於是國軍的第88師被留下來拖住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