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影、攝像。
降:下降攝影、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短:指短鏡頭。電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約合膠片15米以下的鏡頭;電視30秒(每秒25幀)、約合750幀以下的連續畫面。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對於長、短鏡頭的區分,世界上尚無公認的「尺度」,上述標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區柯克《繩索》中耗時10分鍾、長到一本(指一個鐵盒裝的拷貝)的長鏡頭,也有短到只有兩格、描繪火光炮影的戰爭片短鏡頭。
反打:指攝影機、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後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變焦拍攝:攝影、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⑵ 電影中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1. 推鏡頭
推鏡頭是視頻拍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這種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2.拉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3.搖鏡頭
搖鏡頭是拍攝視頻中的一種拍攝手法,指的是當攝像機機位不動,藉助於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攝者自身做支點,變動攝像機光學鏡頭軸線的拍攝方法。
4.特寫
特寫是指在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最早由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使用。它的出現和運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力,歷來是電影美學。
5.移軸
移軸所拍攝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縮微模型一樣,非常特別。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
⑶ 電影攝像中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1.遠景
遠景是電視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遠景視野深廣寬闊,主要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如莽莽群山、浩瀚的海洋、無垠的草原等。遠景的特點是開闊、壯觀、有氣勢和抒情性。拍攝時要注意調動各種手段表現空間的深度和主題效果。所以在拍攝遠景時盡量不要用順光和逆光,而要用側光或側逆光,以形成畫面層次感和空氣的透視效果。
2.全景
全景主要是用來表現被攝對象的全貌或人體的全身,同時保留一定的環境和活動空間。全景和遠景相比,全景有明顯的中心內容和結構主體,象的真實性、生動性和情節的使觀眾對所表現的事物和場景有完整的了解,向觀眾交待被攝對象及其所處的空間位置。全景還能夠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觀眾可以根據人物的活動了解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心理狀態。
3.中景
中景是表現場景、物體的局部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畫面,它比全景更重視具體的動作和情節。因此,拍攝中景不僅要注意構圖美,還要對故事的主題、鏡頭的內涵有充分和深刻的認識。
4.近景
近景是指表示物體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的畫面。與中景相比,近景畫面表現的空間進一步縮小,畫面更趨單一,環境及背景的作用進一步降低。
5.特寫
特寫是表現人物肩部以上或物體某一細部的畫面。特寫畫框更進一步接近被攝體,常用來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和物體局部細節。因此,特寫更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物體的質感。
以上五種拍攝手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只有將它們結合起來使用,才能保證影視製作的專業性。每一種都具有特殊的藝術感染力,所以運用時一定要根據劇情的需要,恰到好處地運用。
⑷ 電影有哪些鏡頭手法
電影的鏡頭手法有:特寫鏡頭、遠景鏡頭、中景鏡頭、俯角鏡頭、斜角鏡頭。
1、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是五個景別鏡頭中最重要的鏡頭,一般著重拍攝演員的表情或者面部特徵,也會放大五官的局部進行拍攝,用意是想通過特寫鏡頭來推動劇情的發展。特寫鏡頭最適合搭配穩定器的變焦功能拍攝使用。
⑸ 電影拍攝手法
1、麥格芬手法是一種電影的表現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並不存在,但它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是希區柯克最常用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有時又利用虛化的事件,比如《後窗》中的推銷員謀殺案。
2、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包括室內設計和藝術塗料領域。
3、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於蒙太奇拍攝方法。 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
長鏡頭並沒有絕對的標准,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5)拍電影場景怎麼拍的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拍攝技術特指用兩台攝影機同時以一定間距和夾角來記錄影像的方式。
立體特效可採用正投、背投,平面、環幕,主動、被動等多種實現方式。
目前大多數立體電影製作還停留在電腦三維的虛擬繪制狀態,實拍因為兩台攝影機雲台的同步對焦,同步變焦,同步角度調整需要幾個人同時同步作業,非常難以協調,這也是觀眾最終在電影熒幕上看立體效果時間長會導致雙眼疲勞和難受的原因.此問題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在後期剪輯時也可以校正。
⑹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
⑺ 電影電視劇里那些經典的場景都是怎麼拍出來的
其實就是所謂的"時間凍結'鏡頭,有好多方法可以做到,在二十一世紀初CG還不成熟的時候,多使用合成法。它使用環繞一圈的若干攝像機同時拍,然後再對膠片單幀分離。現在CG技術已經成熟了許多,完全可以用CG合成法來彌補傳統拍攝的不足之處。
⑻ 電影的場景是怎麼拍攝的
很多情況下,前景拍攝,中景和遠景都可以通過電腦合成。這事兒我們干過,在綠布前拍角色,後期摳圖把三維背景合成進去
2012里很多場景是攝影棚里搭起來的,艾默里奇特意把場景架起來,在下面放了能伸縮的桿子,可以遙控,直接震動整個場景以達到地震的真實效果。按傳統方法,肯定是搖動攝像機了,但拍出來不真實
還有一種像金剛里船遇到風浪那段,先把船的運動模擬出來,演員跟著電腦顯示來表演踉踉蹌蹌,然後再把整個海面背景做上去
⑼ 電影的拍攝技巧有哪些
在電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有一些用普通拍攝方法不能表達,或難以做到的電影場面,這時就必須借用特技來完成了。
特技拍攝有以下幾種拍法:
1.以假亂真法。影片中往往有許多諸如失火、爆炸、空戰等鏡頭,這些是不可能用真實的場景來拍攝的。因此就以模型、繪畫或照片資料等來替代實景進行拍攝。
2.非正常攝影方法,如用倒拍、停機再拍、逐格攝影、快速攝影、慢速攝影等拍攝的鏡頭,用正常方法放映出,就可產生一些與實際情形相違背的運動效果,如水倒流、打碎的花瓶恢復原狀、南瓜變成了馬車、運動過程的慢鏡頭等。
3.合成拍攝法。將模型、布景、實景等按劇情需要,真真假假地放在一起同時拍攝,取得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如駕車追逐的驚險境頭,往往是採用了「背景放映合成法」。即背景中的公路是事先拍好的,放映到銀幕上作為背景,演員其實是在不動的汽車上表演各種開車駕駛的動作的,將背景與演員的動作同時拍攝,即是典型的合成拍攝法之一。
4.使用特殊設備,採用特殊方法,如活動這片合成,技巧印片機、電腦合成等方法,對各種不同的鏡頭進行隨意的合成,以取得所需效果。
汽車撞人的場面是用「倒拍」的方法拍攝的。首先讓被撞的演員倒在汽車輪下,然後讓汽車猛然倒開,演員同時做被撞時的相反動作,這樣拍下來的影片放映時就成為汽車疾馳過來把人撞了的驚險鏡頭了。
在影片《紅樓夢》里的古建築群,其實都是在攝影棚里搭建起來的部分布景來進行拍攝的。
⑽ 有著大量群眾演員的場面是怎麼拍出來的
現今的電影,拍攝大場面基本都是虛實結合的拍攝方式:現場拍攝時,先動用一部分群眾演員,將他們的動作拍攝、採集之後,再拍攝場景的空鏡,空鏡的拍攝方式要與導演想表達的鏡頭的運鏡方式一樣;後期製作時,再將那部分群眾演員復制為更多的人群,達到人滿的效果,同時用電腦直接製作出一些「演員」,這些演員會比較容易看出是電腦製作的,因為肢體動作的誇張和不和諧很明顯。
插一句,更正一下,你說的《達芬奇密碼2》,其實應該叫《天使與魔鬼》。
就《天使與魔鬼》來說,現在梵蒂岡廣場進行空鏡的拍攝,拍攝前當然要拿到拍攝許可。選舉教皇時,一些近景同時能夠展現很多圍觀人群的鏡頭,其實是在影棚里拍攝的,拍攝出這組鏡頭再與之前拍攝好的空鏡鏡頭相結合,就會有萬人空巷的效果。遠景的群眾鏡頭當然就是電腦製作啦。
關於群演實拍的示例,舉三個有趣的例子:
1、庫布里克拍攝《斯巴達克斯》時,找了8000名群演,在表現一些死亡的鏡頭中,庫布里克直接把每個群眾演員編號,調整他們躺的位置以及姿勢,如下圖
2、張藝謀在拍攝《英雄》時,真的是調用了部隊官兵到橫店呀!!!!!這些官兵穿著戲服站滿了橫店秦王宮!!!這種鏡頭現在基本可以用電腦完成了。
3、但是,現如今也有堅持最大限度使用物理特效的導演,那就是前不久上映的《星際穿越》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在拍攝《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時,影片最後哥譚市警察與bane的手下混戰那場戲,也是實拍,沒有用到電腦特效,這在現如今動不動就用CG堆人牆的電影工業里,也算是良心的舉動,人家國外的群演也比中國群演好管理,即便是充當蝙蝠俠和bane打鬥時的背景,也打得很帶勁。
影片中還有一場群戲是bane炸橄欖球場,這場戲因為牽扯到群眾演員肢體動作比較少,所以一些大場景也是用實際拍好的部分群演進行「復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