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聲電影的發明過程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時而生 了。
真正的有聲電影是 1928年7月6日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拍攝的《紐約之光》,同年有聲電影進入中國的高級影院。其實在真正的有聲電影誕生前,我國就進行過有聲電影的實驗放映,並對有聲電影的前景進行過討論和論辯。
1914年,上海維多利亞戲院放映了一次蠟盤發音的有聲影片,因屬實驗性的,故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 1、對電影藝術表現手段影響。
2、即興表演幾乎完全消失。
3、戲劇電影牢固確立了發展優勢。
4、歌舞片的出現。
5、影響了好萊塢電影的擴張。 有聲影片的發明歷程
有聲影片並不是一種新鮮的事物。遠在1899年,電影在愛迪生的實驗室里已經能夠發出一些聲音。盧米埃爾、梅里愛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經天真地利用在銀幕後面說話的辦法,使得電影帶有聲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經舉行過幾次歌唱片的放映會,同時,巴隆和勞斯特則設計了一種巧妙的聲畫同步方法。
在20世紀開始的第10年代裡,法國亨利·約利和高蒙的努力已經有了成就。同時愛迪生和阿克托封在美國,海普華斯、勞斯特和威廉森在英國,麥格努森和保爾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也獲得同樣的成果。
但是,此時電影還始終停留在無聲藝術的階段。人們已知道如何將動作和台詞同步起來,利用壓縮空氣來擴大聲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劇院的6000觀眾都能夠聽見,可是,發出的聲音卻帶有濃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到1914年,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留聲機是從電話機產生的,而電話機本身則又是從電報機發展出來的。無線電報——和電影幾乎同時發明——和以後無線電廣播的發展,使有聲電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能通過「擴音器」的電氣錄音和「三級真空管」(李·德·福爾斯特發明)的音響放大辦法而獲得解決。製造無線電器材的大電氣公司於是成了有聲電影機專利權的佔有者。
這些專利權當時被兩大集團,即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西方電氣公司」集團和德國的「A.E.G.——托比斯公司——克蘭影片公司」所壟斷。
「西方電氣公司」曾向一些同樣受摩根銀行控制的美國大電影公司提議用它的錄音方法。但這些公司對這種危及好萊塢霸權的有聲電影不願接受。
「西方電氣公司」在失望之下,轉而向華納兄弟接洽。後二人創立的小影片公司當時方收買了「維太格拉夫」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個由15家影院組成的小放映網。
這兩位製片人對於在電影院里用擴音器來代替管弦樂隊的方法很感興趣。在他們初期攝制的有聲片中,用「維他風」有聲電影機發出的音響還只限於一些音樂和一些喧鬧的聲音。
「華納公司」雖然和它的兩個明星——男演員約翰·巴里摩爾及狗明星林丁丁——訂了合同,當時仍處於將要破產的狀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這家公司決定冒險攝制一部由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這部有聲片的成功,對繼續製作這類影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華納兄弟當時用最後的資本來拍攝這部影片,它聘請了游藝場的著名歌手阿爾·喬生,由沒有什麼名望的阿蘭·克勞斯蘭德來指導他的演出。影片劇本和杜邦的影片《巴魯希》有些類似,敘述一個貧窮的猶太歌手成名的經過,借這個主題,片中穿插了許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調。
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成功。它在美國的上映收入達350萬美元,幾乎接近於《賓虛》一片所創造的紀錄。但後一紀錄,不久就被華納公司另一部由阿爾·喬生主演的新片《歌痴》所打破,這部影片的上映收入達到了500萬美元之巨。好萊塢其他公司看到這種輝煌的成就,也開始尋求有聲電影的專利權。威廉·福斯已經有了一種根據德國的發明轉化出來的「摩維通」。其他一些公司也不得不接受「通用電氣西方公司」所提出的苛刻條件。不久洛克菲勒所控制的無線電公司也研究出一種「福托風」有聲電影機,但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洛克菲勒財團為了利用這種有聲電影機,特地在好萊塢設立了一家新的電影公司——「雷電華影片公司」,這是把「百代影片貿易公司」、「互助影片公司」、「三角影片公司」這些舊公司和一個很大的過去經營游藝場的聯營公司——「凱斯—奧芬公司」合並在一起、並由各無線電公司(如「C.B.S.」、「馬可尼」等)予以支持的一家公司。
2. 有誰知道在電影院的電影聲音怎麼放出來的錄音帶
電影的聲音
是錄制在膠片帶邊上的,播放時由
光電轉換
成音頻再放大,本是同步的.
聲音信號是在制拷貝片時和影像同時洗印到膠片上去的(不是錄制上去的),伴音信號位置在膠片一側邊緣「地帶」。播放時畫面放映到哪一格,聲音也就被光電轉換系統同步還原到哪一時刻了。錄像帶也是類似情形,聲音信號「錄制」在磁帶邊緣處,只不過圖像和聲音信號不是光電轉換而是電磁轉換了。
3. 如何使電影有聲音
你可以換多兩個播放器來試一下 ,有的播放器不支持某種格式的時候就會出現沒有聲音,或者沒有畫面,如果你想檢測是不是真的沒有聲音可以把文件用千千靜聽來播放一下,如果千千靜聽都不能播放出聲音那你只能去換另外一個版本下載了。
4. 為什麼放電影時會有聲音從何而來
不懂。你是不是想問……圖像和聲音是分開來的。就比如一般的電影在電腦里播放,顯卡部分負責圖像,音效卡部分負責聲音,然後兩者同步就可以了。
5. 西瓜視頻看電影怎麼還有解說的聲音啊
西瓜視頻看電影的是有解說聲音的。
因為看完一部電影至少需要兩個小時,看一部電視劇的時間更長。
像「老迷侃電影」、「毒舌電影」、「毒姐」等影視類解說視頻的長度都控制在10分鍾,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對影片的深度解剖。
不僅可以通過精簡信息容量,減少信息傳播成本,還可以為觀眾篩選出感興趣的影視內容,節約受眾欣賞時間。
觀眾們在影院觀影時,處在封閉的空間中,電影放映過程中大家沒有交流,觀者完全進入電影中去感受、體會影片內容。
影視解說者的介入,能讓觀眾重溫在觀影時忽略掉的細節,或是有不一樣的解讀。
6. 電影的聲音是怎麼來的劇組是怎樣配音的
聲音分為現場同期聲和後期配音,同期聲就是用現場錄音的方式採集聲音,如,使用指向性話筒配挑竿,將話筒挑至演員上方進行錄音,錄音的時候配調音台控制音量的大小遠近;後期配音即是在錄音室內完成,可根據人物的不同對白進行人物配音並加入場景音效,如:在火車站場景,就需要火車鳴笛,廣播及嘈雜音效來完成。同期聲只需要將影片導入後期非線編輯系統進行剪輯並配音樂即完成,後期配音需要將音源導入音軌進行與畫面的同步剪輯。另外一種辦法就是用小成本錄音設備來完成,如:用MP3、4等錄音設備戴在演員身上進行錄音,後導入剪輯。
7. 電影是如何配音的
我並不是很清楚:以下是搜的
簡單一點的,把音頻去掉,這種工具很多的,查一下就知道,(cool edit 聲音處理軟體)然後用麥克風對視頻進行配音。
復雜的,先把音頻提取出來(用音頻工具消去人聲),用麥克風對音頻配音,再導入到視頻,或者自己有一段音頻導入就可以了。
8. 求助,過去的年代電影里的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
先錄影像,再後期錄音帶錄音配音,播放時同步播放。所以早期觀影時,往往看到人物畫面,而聲音確實從身後傳過來的,也會出現音畫不一致的現象。
9. 電影有聲音的原理
簡單說就是把聲音信號轉化另一種形式在存貯介質上保留下來,播放時再把聲音還原就可以了。好比把水變為冰,需要時再把冰化成水。像平時聽的唱片就是,上面其實是一圈圈的刻紋,轉動唱針聲音就還原出來!
當然電影除了現場錄音還可以後期合成的,加上背景音樂和配音。由配音演員按照原版片畫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肖的語調、口型,錄成一條對白聲帶;然後與原版片的音樂、音響效果聲帶混錄成為一條完整的譯制聲帶,用以印製供放映用的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