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的電影怎麼樣
韓國電影高度反映現實,揭露人性陰暗面。
因為韓國電影具備了演員素質高(一般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實力派),製作精良這些基本元素,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揭露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生活,並且含義深刻,引起觀眾對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因而比韓劇要更加貼近我們平凡人的真實生活。
(1)韓國電影怎麼那麼反映人性擴展閱讀:
韓國電影誕生於1919年,20世紀70年代,韓國電影逐漸走向興旺,但當地電影院仍以放映外國影片為主。1999年《生死諜變》拉開了韓國電影振興的序幕,把韓國老百姓對好萊塢電影的喜好重新調整成了對韓國本國電影的關注。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⑵ 《釜山行》的人性在劇里是怎麼體現的
把喪屍作為影片題材早已不罕見,從中與人性的焦灼相連結也是被用襤的梗。《釜山行》沒有刻意迴避前人所創造的經典,立意明確地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入手,給人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說實話,韓國電影看的並不多,很多時候是因為韓國作品煽情橋段過於造作,慘白而又無力。可《釜山行》讓我對此有所改觀,情感湧出的時間拿捏得當,不多不少恰到好處,賺到了觀眾的眼淚也賺到了觀眾的心。
拋開拍攝手法或是特效這種專業性的內容不說,就電影所塑造出的人物心理變化和設定,《釜山行》足夠真實。
⑶ 韓國電影為什麼這么擅長拍人性的矛盾
棒子國一向的作風
⑷ 韓國有哪些特別揭露人性的電影
《熔爐》、《流感》、《七號房的禮物》、《素媛》......韓國有很多揭露人性的電影,就屬這幾部比較經典吧。
《七號房的禮物》講的是在黑暗無情的監獄裡面流露出來的人間真情。一個智商低的善良的人被無情的法網,最後接受本不屬於自己的法律制裁的。善良的人為什麼總是會有不幸的遭遇呢?明明說的好人一生平安卻終究逃不過命運的魔爪。憑什麼呢?
每每看到這些電影都會忍不住沉思,人的本性是什麼?
⑸ 韓國電影探討人性挺深刻的,像看見惡魔,老男孩;中國電影都是探討社會表象。是這樣嗎
倒不是中國人不深刻,只是如果片子沒有強大背景的話,探討人性、社會現實這種話題的不容易通過審批,演員也很難達到這種層次,拍了很容易沒票房,就這樣
⑹ 《熔爐》《玩物》,韓國電影那麼敢拍,為什麼越揭露現實卻越愈演愈烈
商業電影越來越多的充斥著電影行業的大潮中,比如漫威系列、比如X戰警系列,以及國產的小時代系列,咳咳…雖然說小時代被很多朋友們說是爛片,但是起碼它是賺錢的。但是作為我們觀眾來說,純商業片並不是我們的全部需求,我們更需要的是通過電影來升華情感,來感悟人生,讓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沉重的未成年被性侵話題,再一次上演。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後如何走出心靈的陰影和家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故事。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一句話總結這部電影:這是一部改編韓國法律的電影。
⑺ 韓國電影為什麼總是在揭露社會的黑暗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各種各樣的情況,尤其是針對為什麼韓國的電影總是在揭露社會的黑暗這個問題是讓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實際上我們要知道韓國的電影總是在揭露社會的黑暗,主要是因為韓國的財閥非常的大,而且韓國的民族文化和政治體系都有著不同的區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實際上韓國的電影之所以總是在揭露黑暗,是因為社會之中存在著這樣黑暗的一幕,所以才會經常去看到有導演去拍攝這樣的電影,但是我們相信,由於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民族文化,遲早有一天這些問題都會解決的。
⑻ 為什麼韓國電影那麼敢拍
眾所周知,韓國電影有很多都非常現實,更有不少是真實事件改編,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深思。例如寄生蟲這部電影,真實講述了底層人民跟上流社會的對比,為了擠入上流社會,底層人員這樣才能拒絕誘惑,腳踏實地的努力。這部電影展現的人性讓人深思。
韓國電影,比如素媛,就是根據現實改編的,講述了一個懵懂的小女孩因為善意的給一個老男人遞了一把傘,卻遭受了將伴隨一生的噩夢,墜入了無盡深淵,那麼小的孩子一生都要被人工尿袋束縛,讓人無比氣憤。而現實中的罪犯已經被釋放了,遭受著無數人的唾罵,但這完全不能彌補他犯下的罪過。因為電影所帶來的影響,韓國的法律條例也因為增加完善了一些。
韓國電影之所以敢拍,是因為存在這樣的事情太多了,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並且造成影響力從而推動社會發展。
⑼ 韓國災難電影《流感》,不僅拷問人性,更凸顯韓國人的什麼
韓國著名災難電影《流感》上映於2013年,在2020初年這個特殊的時期,這部電影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片中那個美國駐軍代表的話即使放在在現在也非常適合。
4、美軍地位焦慮
片中政客財閥是一大反派,美軍代表則是另一個大反派。美軍指揮了韓國政府的一切工作,甚至敢於不經過韓國政府同意就下令向民眾射擊以及轟炸盆塘。
而美軍代表也在韓國總統面前頤指氣使,儼然一副太上皇的面孔。這種描寫當然有些誇張,但也正體現了韓國民眾對駐韓美軍的厭惡態度和 內心焦慮。
5、炮彈襲擊焦慮
《流感》中有個突兀的情節,美軍代表居然命令美軍轟炸機轟炸盆塘市民,這劇情明顯有點兒誇張了。
筆者看的電影版本中將戰斗轟炸機攜帶的導彈翻譯成炮彈,將轟炸翻譯成炮擊。不知道韓語原文是不是就是炮彈和炮擊。但筆者認為,炮彈比炸彈和導彈合適。
這里的炮彈應該是代指首爾附近金城川一帶的大炮,首爾大部分繁華地段都在鄰國的幾千門大炮射程之內,一旦出事,首爾半個小時內就會變成瓦礫堆。這種時刻被當成「人質」的現實也一直是韓國人尤其是首爾居民的焦慮來源之一。
6、倒霉總統焦慮
有些網友戲稱,韓國總統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流感》中的韓國總統則不光展現了危險,還展現了尷尬。
在指揮防治疫情關鍵時刻,以韓國總理為代表的財閥政客居然將韓國總統給架空了,而在美軍代表面前,韓國總統更是毫無話語權。
直到影片結尾,韓國總統才正面硬剛了財閥政客和美軍代表,其下令防空導演擊落美軍轟炸機一幕很燃。
但影片最後韓國總統血紅的眼睛也預示了,這又是一個將來會倒霉的總統,因為他同時得罪了財閥和美軍。總統的尷尬,也是民間精英們的焦慮。
綜上,正是由於存在這種無處不在的焦慮,因此韓國電影普遍在反映現實問題上比較用力,片中各種極端躁動的戲份也比較多,這是一種文化的折射。《流感》的評分沒有超過8分,也和這些由於焦慮而有些誇張的劇情有關。
當然,對於外國觀眾尤其是我國觀眾來說,只看電影本身,韓國電影還是優點多多,值得我國的電影人學習。
此外,《流感》雖然只是把傳染病當成一個故事的載體,不論是發病、傳染、防疫和治療各個階段敘述的都比較簡單粗暴。但我們依然能從電影的緊張和恐怖的氣氛中感受到傳染病的可怕。
相信看完這部充滿了韓國式焦慮的《流感》,很多中國觀眾都會有一個感想,慶幸我們生在了一個負責任有實力的大國。
⑽ 釜山行這部電影對人性的把控有多深刻,你知道哪些例子
社會黑暗面——隧道,電影里,在國家的顏面與權威面前,一個普通人的生命價值便如螻蟻,是一個晦澀的符號,或是一個麻木的數字,他唯獨不是誰的丈夫,誰的父親,不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了。在強權面前,無論如何折騰,也逃不脫被碾壓的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