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中國3D電影那麼少,幾乎沒有,而外國那麼多
首先,中國電影3D技術實在太差,拍過一些但沒有一部是好口碑的
第二,自從《泰囧》和《西遊》兩部爛片大賣後哪個導演還有心情去排大製作的電影?
第三,中國本來就沒有好的導演去拍大片,年輕導演都去拍小成本了,再加上現在《小時代》這樣青春電影太多了,更加催生了同類型電影的跟風
綜上,中國3D電影少
Ⅱ 3D電影的發展趨勢如何,3D高清電視離普通老闆姓還有多遠
3d電影就在我們老百姓的身邊了,只要花幾塊錢買一個紅藍眼鏡在電腦上就可以看3d電影了。現在康佳、創維、LG推出的不閃式3d電視機也不貴了。最便宜的2千多元就能買到3d電視。而索尼推出的偏振3d電視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但是效果會比較好。
Ⅲ 中國的3D技術為什麼那麼差啊
為什麼中國電影的3D技術比好萊塢差那麼多?這是每一個中國電影迷藏在心中的疑問。大叔今天不是要解答問題,而是找出一個解決方案。
先說一個大背景。
隨著我們的網速越來越快,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大數據時代來了。舉例說明,你以前去圖書館借書,得拿著書號一排排隊,現在書都在電子閱讀器里,你想看哪本搜一下書名就行;大叔現在出門都可以不帶錢包,打車和吃飯都能用支付寶付款;每天的工作就是對著電腦寫一堆文字,然後通過郵件發給領導;有人打我的手機,大叔不用接聽就能從智能電話識別軟體中知道對方是順豐快遞員還是房產推銷電話;我可能和一個好友一年多沒見了,但我能從他的朋友圈裡知道他的一切動態……到最後你會發現,我們現在已經生活在各種各樣的數據里,但這些數據又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形成一個大網,永遠盤旋在空中,俗稱「雲計算」。
TMT領域的流行詞可謂一年一換,前幾年流行「雲計算」、「大數據」,現在是「O2O」、「互聯網+」,尤其是「雲計算」這個概念,大叔在5年前做媒體的時候就在多個場合聽過,那個時候,我們的手機用的還是諾基亞,2G網路,人們溝通重要通過簡訊和電話,視頻通話只能坐在電腦面前用QQ實現,一般用戶的郵箱空間也就500M,可以說各種環境都還無法支持,而短短五年,大叔認為現在的數據已經過剩了,數據從孤島變成了沙漠。
再說回到電影。
3D電影真正流行的鼻祖卡梅隆曾說過,其實在1997年拍完《泰坦尼克》之後,《阿凡達》的構思已經基本完成,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實現影片的要求,因此,《阿凡達》才會姍姍來遲,那麼,3D電影究竟對IT技術提出了什麼樣苛刻的要求,才使得高科技電影不得不停下他的腳步呢?
為實現3D電影中的特效,電影製作者需要處理7GB-8GB/秒的數據,3D電影每1分鍾所產生的數據是17.28GB,整部《阿凡達》電影產生的數據高達3PB,不僅如此,能夠處理PB級別的計算能力,想必也是極強的配置。事實上,雲計算為很多影視作品提供了製作、存儲和處理平台。同時,電影分發也可以用到雲計算模式。電影製作完畢後,電影發行可以應用雲計算將電影推送到電影院、影音店、互聯網等渠道中。事實上,《功夫熊貓2》製作方夢工廠,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運用雲計算。
雲計算已經在電影業生根發芽,它可以對一部高清電影的每一幀進行數據處理,還可以進行版本的轉換,特效的製作,大型場景的渲染,可以管理海量電影庫中的影片,電影製作完畢後,電影發行也可以應用雲計算將電影推送到電影院、影音店、互聯網等渠道中。事實上,雲計算降低了電影製作的成本,真正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
如果雲計算真這么好,為什麼中國電影不用呢?1、貴,2、沒技術。所以,我們看到的中國電影基本是字幕3D。現在,終於有點救了。
再來看一則新聞。
上周,2015中國國際雲計算博覽會在重慶舉行。惠普推出基於HP Helion雲平台並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中國雲」戰略。
「HP Helion」是什麼呢?官方的解釋是基於開放創新的雲產品和服務,涵蓋私有雲、社區雲和混合雲,為客戶提供專業全面的基礎設施雲計算產品組合方案和技術支持。你可能不懂什麼是公有雲和私有雲。大叔找了一個比較通俗的解讀:私有雲就是你自己的家,只有自己或者你允許的人能住,一般你不願意外人知道的隱私都放在家裡;公有雲就是收費景點,買了門票的都能進,隱私放這里可能會成為冠希;混合雲就是兩者同時存在了。「HP Helion」就像一個管家,幫你處理以上所有問題,並保證不出錯。
惠普的「中國雲」有多少個呢?16朵雲,包括農業產業雲、文化產業雲、汽車產業雲、園區雲、旅遊產業雲、能源產業雲、醫療健康雲和教育產業雲等8朵產業升級雲,以及政務雲、電信雲、金融雲、游戲開發雲、移動應用雲、桌面雲、大數據雲和開發測試雲等8朵服務創新雲。惠普全球副總裁企業集團中國區總經理葉健表示,「這16朵雲,只是根據實際落地項目第一批推出來的。它並不代表惠普的雲服務只限於這些。未來,我們還會根據客戶需求開拓更多的雲應用,提供更多的雲服務。」
惠普全球副總裁企業集團中國區總經理葉健
在這16朵雲里,有一朵大叔比較關心,就是文化產業雲。據介紹,惠普將服務於好萊塢夢工廠的國際領先渲染架構和運營能力帶到重慶,打造文化產業雲平台。該平台將支持大規模數字化媒體製作,提供製作、渲染、轉碼等媒體製作一站式服務,可有效節省成本,完成影視級大規模媒體製作。
也就是說,過不了多久,藉助惠普文化產業雲平台,最新最炫的好萊塢電影技術將會第一時間與中國電影的製作者們共享,我們再也不用花重金聘請好萊塢的後期製作、特級渲染師甚至是導演,藉助雲計算,電影製作的成本不但大幅降低,效果卻越來越好,中國電影也能拍出真正的大片范兒了。。
Ⅳ 為什麼中國3D電影效果這么差
這個3d電影原理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兩台攝像機並列起來拍攝,模擬人眼的成像效果,外國人很早就在搞3d電影,技術相對成熟,咱們是在人家阿凡達火了之後跟風為之,自然差得多
Ⅳ 3d電影技術有什麼功能 在中國有使用么 既然有使用過的 為什麼中國的電影還是上不了奧斯卡
3d只是一種視覺呈現的新技術罷了,有的時候會給特定類型的電影加分(類似阿凡達這種科幻片,大場面的),而且必要要結合的好,不能什麼片都往3D靠攏,那是白費。
奧斯卡評出的電影不是看畫面效果的,而是看劇情和演員演技和電影整個製作團隊的評價。包括很多的。。。。
中國電影缺乏創新,有那個資金,卻缺少想法。所以打入不了國際市場。
近年電影更是量產,好電影越來越少見了。
Ⅵ 3D電影還有前景嗎
還有有很大的前景,但你也看見了中國的3D電影工業太落後了,完全不能和國外比。中國的3D技術尚處發展階段,外國的你也看見了蝦米阿凡達,碟中諜帶給觀眾太多的視覺沖擊感和震撼了。所以中國電影界在潛心研究這一技術,那部堂吉柯德便是中國3D電影一次很好的嘗試,效果還算可以,但如果你看過的話可以發現整部電影背景十分陰暗,昏沉沉的。不過這也可能是製作人員有新安排,這一天氣也的確給整部作品蒙上了一層淡淡憂思。最近中國拍的比較成功的3D電影便是龍門飛甲,這部電影的3D技術已經比較純熟了,特別是李連傑,與那個人妖在沙塵暴里打架的一段,你有興趣可以看看。總之3D產業還在發展,就此而言,說沒有3D前景是不對的。
不過技術夠了,中國尚缺的就是經典的劇本,中國電影界總繞著武俠,情感,警匪等幾個圈子轉來轉去,可以說毫無新意,像那外國總會抓住本國文化來編劇本,所以有了狼人,吸血鬼,忍者等一堆吸引觀眾眼球的東西。的確,功夫是中國的一大文化,可中國上下五千年那隻這些?我認為中國還有一大文化便是道教,基督教之所以如此盛行,還與電影的推動不無關系。中國完全可以抓住道教來拍電影,飛劍,符法,陣法,哪國有??在配上3D技術,製造些帥氣的動作,絢麗的場面完全不成問題,這一做法或許還能在世界掀起一股 道 風。劇本么,中國這么多修真小說,找作者商量一下,完全可以參考。每次看國內,國外的電影,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總覺得中國電影缺了些什麼,我也不是行家,這還要靠各大導演的不懈探索啊。。。。。
Ⅶ 國內做不好3d電影是真的技術不行嗎
是的。再一個是真3D電影成本高,國產電影隨便找幾個小鮮肉就能撐票房大賺特賺,何必要去花高成本去摳3D技術……採納吧
Ⅷ 為什麼國內3D電影只是畫面拉近放大,沒看到太多畫面有立體感!
很簡單這種所謂的3D電影並不是用3D設備拍攝的,為了降低成本只用一些假冒的鏡頭來混水摸底魚。
Ⅸ 中國3D電影如何發展
受《錦衣衛》和《大兵小將》2D電影的沖擊,國產3D大片《蘇乞兒》未能掀起多大波瀾,相對《阿凡達》的票房而言,中國的3D電影望塵莫及,因為《阿凡達》截至2月8日的票房為10億元,而中國2009年上影的《樂火男孩》、《齊天大聖前傳》和《麋鹿王》的票房分別為:250萬、450萬和210萬。除了票房懸殊過大外,在技術上中國的3D電影也和歐美相差太大,而在未來三年內,中國的影院將以3D當主流,面對這片空白市場,中國的3D銀幕會不會成為別人的賺錢工具呢? 中國3D銀幕飆升,卻給《阿凡達》創造了票房 2007年,中國引進第一部3D電影《地心歷險記》,當時3D銀幕只有82塊,而到20009年8月,漲到了330塊。為了迎接《阿凡達》的到來,中國的3D銀幕到12月達到了600多塊,整個亞洲的3D銀幕才1000多塊,中國就點了一半。《阿凡達》一上影,中國的3D銀幕達到了970多塊。《阿凡達》上影之日,全球的3D銀幕大約是6000塊,一個月全球就漲了1000塊,其中美國有2000多塊,佔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國有970多塊,占便於的七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二。 加強3D設備,難道是給外國人打造賺錢的平台?中國人沒那麼傻,既然外國人能拍3D,中國人當然也能拍,不斷的增加3D銀幕是為了給中國的3D電影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業內人士預測,2010年中國的3D銀幕將達到1300塊左右,中國電影也將進入3D時代。 3D進入百姓家,會不會像所謂的國產大片一樣強行大家看? 看3D電影要戴眼鏡看,如果老百姓坐在家裡就能用一雙肉眼看,也就意味著電影時代升級了。這並不是不可能,目前很多國家都有3D節目,中國當然能夠實現。而有人則認為,3D進入普通家庭後,將極大地剌激動作電影和色情電影的發展。 為什麼歐美大片一上影觀眾爭先恐後的去看,而國產大片上影後遭遇冷漠,這並不怪中國的電影設備差,而是中國的電影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國外的電影有很大的差距。中國電影喜歡把當紅的人拉去演,不管這些人會不會演,就是大牌,結果拍出來的電影只看人氣不看藝術,觀眾看了才知道沒有消費權益,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中國人喜歡跟風,電影也一樣,跟在別人後面跑,結果白忙活半天是為別人賺錢。那麼一部平庸的電影,即使用了3D技術又能如何,不但不能推進中國電影的發展,還會讓中國電影養成一種平庸的路線。
Ⅹ 中國影視3D為什麼沒有國外的水平高
這是由於國外的電影特效製作起步比我們早了好些年,雖然對比好萊塢的製作,國內還是有差距,但其實國內的特效製作並不會差,只是製作慢,成本高,而且觀眾不一定會買單。國內電影的混亂市場,演員身價行情,投資公司等等都沒有國外的成熟!可以說中國電影的劇情和製作遠沒有演員陣容重要,一部影片能善於宣傳造勢和多位明星加盟,再爛的劇情都會有人買單,所以哪個投資商會去鑽牛角尖放下快錢不賺,去搗鼓3D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