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行業,除了一般行業有的稅,還有什麼稅需要繳納的
你們是電影行業,要多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
Ⅱ 文化傳媒(影視製作公司)企業應該交那些稅稅率是多少
文化傳媒(影視製作公司)企業繳稅,若是有限公司主要稅種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3% 、一般納稅人:6% 、10% 、16%;企業所得稅:約5%-25%;若是個人獨資企業,沒有企業所得稅,只有個人所得稅,如果做核定徵收按照五級累進制綜合稅率在3.5%左右。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電影行業稅收優惠政策
法律分析:一般情況下影視行業可以享受到增值稅稅收返還,比例在30%—80%,所得稅可申請享受五免五減或者五免五減半政策,或者享受核定正徵收政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四條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
Ⅳ 我單位擬代售電影票,咨詢如何進行業務處理,應怎麼交稅求解。
收到代售的電影票款項時,做會計處理為:借記:現金,貸記:其他應付款。等到支付給影劇院資金時,借記:其他應付款,貸記:現金(實際支付給對方的錢);營業收入(收到錢與支付錢之間的差額)
交稅時: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稅率為5%)
Ⅳ 2022年電影行業應該如何開票
電影放映服務的增值稅稅率為6%。一、跨年發票分類 1.隔年開票: 經濟業務發生在2021年,款項支付也在2021年,發票在2022年才開具。
Ⅵ 2021年電影行業稅收優惠政策
2021年電影行業稅收優惠政策:
1、享受當地的稅收扶持政策,地方留存部分(增值稅50%+所得說40%)的30%—70%的財政獎勵。企業通過在園區中成立有限公司,不改變原有的經營范圍和經營模式的情況下就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稅收情況獲得一定的獎勵比例!
2、享受園區中的所得稅核定徵收,企業在園區中以成立小規模的個人獨資來享受核定徵收,影視行業就可以在園區中以成立工作室的方式入駐,享受所得稅核定徵收。
就影視行業來說就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解決高稅負問題方式一:
1、享受當地的稅收扶持政策,地方留存部分(增值稅50%+所得說40%)的30%—70%的財政獎勵。企業通過在園區中成立有限公司,不改變原有的經營范圍和經營模式的情況下就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稅收情況獲得一定的獎勵比例!納稅大戶,一事一議!
2、享受園區中的所得稅核定徵收,企業在園區中以成立小規模的個人獨資來享受核定徵收,影視行業就可以在園區中以成立工作室的方式入駐,享受所得稅核定徵收!核定按照五級累進制核定,稅率僅在4%左右!較之前的稅負更低!就影視行業來說,核定徵收的方式較為合適,但是還是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而定,就如企業的增值稅高,就可以按照方式一來成立公司,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如果企業的所得稅高,就可以根據方式二來選擇成立個人獨資,享受核定徵收,就解決了企業所得稅高的問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三條 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減稅、免稅。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擅自作出的減稅、免稅決定無效,稅務機關不得執行,並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
Ⅶ 演員的工資是怎麼算的他們需要繳稅嗎
“有些演員月入幾千”於正在說出這些事件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成一種不相信的態度,難道演員也是低薪行業嗎?對於這些事情呢,很多的時候我們也是沒有了解的,並且在我們的心中的好像有一個思想誤區,對於演員來說都是一些高薪職業,在我們的身邊呢,會有不同的高職位存在一系列的薪資差距,其實在演員的行業當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高低之分的,很多的時候呢,在一個劇場當中,雖然說在平等的地方,但是薪資卻是天差地別的,其實對於這樣的事情呢,很多人都是在從最底層爬起來的,他們都是在根據自己在娛樂圈當中的咖位來進行一定的薪資評判的。並且對於他們來說,都要在一定的范圍內去選擇繳一定的稅收,而在本來就薪資不高的演員身上,可謂是給他們又添了一部分的經濟壓力,最後到達他們手中的只是收入也就是幾千元了。
Ⅷ 2021年電影行業稅收優惠政策是什麼
1.享受當地的稅收扶持政策,地方留存部分(增值稅50%+所得說40%)的30%—70%的財政獎勵。企業通過在園區中成立有限公司,不改變原有的經營范圍和經營模式的情況下就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稅收情況獲得一定的獎勵比例。
2.享受園區中的所得稅核定徵收,企業在園區中以成立小規模的個人獨資來享受核定徵收,影視行業就可以在園區中以成立工作室的方式入駐,享受所得稅核定徵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九條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十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二)企業所得稅稅款;
(三)稅收滯納金;
(四)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五)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
(六)贊助支出;
(七)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Ⅸ 電影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電影行業的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
企業納稅一般指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