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90年代香港電影在大陸怎麼賺錢

90年代香港電影在大陸怎麼賺錢

發布時間:2022-07-22 02:34:39

❶ 香港電影事業和唱片事業怎樣

香港這塊神奇的土地,由於復雜的歷史和政治原因,形成的獨特文化氣息,中西方思想在這里匯聚和碰撞,經濟和思想的獨特性在電影和音樂上都有鮮明反映。上世紀80-90年代是電影和唱片發展的黃金時代,對大陸的娛樂圈有著深厚的影響。進入新世紀,隨著回歸時間的增加,以及亞洲經濟形勢的影響,香港的電影進入一種瓶頸期。所謂歷史總是螺旋式的上升。這段低谷和迷茫的階段什麼時候才能度過,還是未知數。目前,香港電影產量大幅削減,種類也不多,優秀導演青黃不接,曾經創下輝煌的劉鎮偉、麥兆輝、王晶、王家衛、徐克等人最燦爛的的創作時期已過,而新一代導演還沒有站穩腳跟,雖然明星輩出,然而演技精湛的藝人卻還是停留在老一代比如劉德華、梁朝偉、張曼玉等人的身上。影片種類顯得單一,創作缺乏曾有的大膽和激情。
至於唱片業,近年來的香港歌壇可以說沒有出現王者,沒有象張學友、王菲這樣的極具影響力的歌手。雖然容祖兒、twins等人的青春活力很有市場,但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這一點台灣歌壇卻異常繁榮,周傑倫、陶喆、王力宏、蔡依林、王心凌、梁靜茹、孫燕姿等台灣或東南亞歌手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看來,香港的音樂人有必要包裝一些實力和偶像兼具的人才,才能有象推動香港唱片業的蓬勃發展。

❷ 大陸未富裕前,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是哪裡

很多,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歐等等。尤其是八十年代前期,這些地區的都是香港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天下。成龍很多電影都是亞洲地區國家的年度票房冠軍。成龍、洪金寶、周潤發、許冠文、劉德華在這些地區都擁有大量的影迷。

❸ 90年代香港電影靠什麼賺錢

沒賺什麼錢,演員和導演就賺了個名聲。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版權明確的概念,所以錢都被盜版光碟賺去了,不像現在,聽個歌都要會員,看個電影也要會員。

❹ 90年代的港片經典無數,為何現在感覺它的電影「日薄西山」

八九十年代那會兒的港片是處於巔峰鼎盛時期,可以說一年不知道要產出多少優質的電影作品,而且那會兒的電影都非常經典,基本上處於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什麼類型的片子基本上那會兒都出現過,那會兒也造就了非常多的港星,以至於我們現在都還印象非常深刻,這些港星塑造的角色堪為經典中的經典,哪怕現在去翻拍,去模仿,去很難達到那種感覺,可以說那會兒的港片有著別具一格的風味和韻味,哪怕你現在看到這些電影,都能感受到那種濃烈的港片氣息。

❺ 80-90年代,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群星薈萃。幾乎沒有大陸的電影,那時候大陸在幹嘛

其實香港電影是自70年代開始才蓬勃發展的,這跟當年香港67暴動有關,簡單來說,香港在1967年發生過暴動,社會嚴重動盪,然後當年殖民地政府設獨立調查組,調查為何會發生這么嚴重的事情,結論就是年輕人缺乏發展機會,再說白一點就是精力沒地方發揮,而且缺乏賺錢、向上流動的機會。

所以70年代開始,殖民地政府大力發展香港的影視娛樂事業,青少年不是很有腦筋很有活力和精力沒地方發揮嗎?好,就給他們做編劇,把奇謀妙計都發揮到編劇上,有活力的就分配到其他如演員啊、服裝、道具等等,總之給青年人有事可做,有地方可以發揮精力,並且可以賺大錢的。而且當年TVB也在1967年開業,隨後也有其他免費電視台開業,電視機也逐漸普及,演員、編劇等需求挺多的,而因為那些人長年參與電視劇製作,為電影製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吧,至少你要在電視劇裡面積累台前幕後的經驗,你在電影上才有好的發展吧。

當時香港電影題材比較開放五花八門,他們連英女王、美國總統都拿來惡搞,具體請參見 最佳拍檔

而80-90年代其實大陸也有很多電影,題材也很豐富,不過畢竟是發展中國家,電視機90年代才開始普及,而電視台也不像現在這么多,就更談不上拍電視劇,電視劇少,那麼電影的人才也接著少,其實很多電影人一般都是從電視劇積累經驗然後再到電影的。。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經濟起飛,90年代左右也出了很多大製作膾炙人口,如甲方乙方等等。。。總之有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吧。。。

❻ 求經濟高手來回答,90年代初的香港主要是以那些產業在賺錢的

香港90年代的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房地產、加工業

❼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為什麼這么繁榮

其實香港電影六七十年代開始崛起,據一些新聞評論員說是因為六七暴動,殖民地政府發現對青年人的照顧不足,他們沒有向上發展、賺錢的機會,所以殖民地政府就開始大肆發展娛樂電影、電視、歌唱等事業,將青少年的聰明才智引向娛樂事業,希望他們不要再在香港鬧事,後來香港曾經一度有3個電視台,後來變成兩個,經過十幾年的沉澱,當然為香港電影輸送了很多很好的演員,如周星馳啊,周潤發等等,都是拍電視劇出來的。
總的來說娛樂事業養活了一班當時的青少年人吧,讓很大一部分人,包括導演啊、武術指導、編劇等賺到大錢了。。。
當然也跟當年的科技有關,當年沒有VCD\DVD,頂多隻有錄音帶,不可能大規模盜版,大家看電影只能跑去電影院看,當然繁榮啦,但是後來盜版橫行,甚至有網路免費下載,觀看,很嚴重打擊了香港的電影業
雖然香港電影業後來也有跟網路合作、甚至有唱片公司也跟網路合作,推出付費下載歌曲啊,付費看電影,但是他們說所賺得的利潤不如以前電影院看電影的利潤。
而且隨著大陸與香港經濟越來越密切,很多香港演員、編劇等都跑到大陸拍電影電視劇,甚至有訪談節目說在北京做一個三線的歌手,可能在酒吧唱唱歌,都比在香港做當紅一線明星的收入多,所以很多香港電影、電視劇的人才都跑去大陸發展了。。。

❽ 90年代香港為什麼那麼富大陸為什麼那麼窮

大陸要發展。
最主要還是八九十年,大陸還在用錢去發展,而香港那時候比大陸有錢多了,技術也相對成熟,大陸就沒那麼成熟的技術,所以才不行的。
香港沒有什麼實體經濟卻能發展起來,完全靠的是大陸,當時大陸對外經濟貿易走的是香港,所以發展快經濟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電影是文化產品,是上層建築。當你每天都在為吃飽飯吃好飯奔波的時候,會去想怎麼拍好電影看電影?而香港有經濟基礎,整個文化市場也比較自由,電影發展好不意外。

❾ 電影是怎麼賺錢的啊,利潤是怎麼分配的啊

一個有力的證明是,歐洲電影業也曾在「二戰」空前繁榮,與美國持平,年觀眾量都達到40億人次,而當1960年,美國減少至12億,歐洲還保持著30億。但後來的與現在的歐洲電影業與美國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尤其在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商業大片出產方面。要了解個中原因,需要分析一部電影的出產過程的重要環節,即製作、融資與發行。
確定劇本與演職員,制定拍攝計劃。如果只是一部自娛自樂的片子,當然只需要自己喜歡,但要讓這部電影符合受眾口味,叫座賣座,就需要製片人有相當的經驗和市場判斷力,還要選定有票房號召力演員或導演,簽訂合同,然後,拿著這份完備的包括合同的計劃去找錢——這些說起來容易,但是,如果不是一個有實力的製片人,那就需要有一副能起死回生的口才,才可能說服一個名導或大牌明星加入。
找錢的途徑,在市場化了的電影產業中有很多種。由於電影實在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因此很少有投資人會單獨投資——除非是國家投資——以便分擔風險,這是從好萊塢到中國國內已經通行的做法。但是,歐洲的做法是,政府會補貼很大一部分資金,補貼最高的比例甚至達到70%-80%,這導致了一部電影的放映收入僅能支付一個很小比例的製作費用,比如在實行國家補貼後的法國,這個比例是30%。這種電影保護政策並不利於電影產業的發展,或者可以大膽地說,任何過分的保護都會帶來產業的裹足不前,並無法自己維持生計;同樣的例子還有台灣的電影業,也因補貼政策持續下坡,最終蕭條,這恐怕不是一個《海角七號》可以挽回的。
要想出產一部能賺錢的電影,必須要靠商業化運作。中國內地的電影產業正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運作方式也越來越商業化,從融資方式就可見一斑。近年來,國家明顯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成都傳媒集團在2007年就參與投資了《赤壁》,這種傳媒集團合作投資拍片的案例越來越多。
除了出資人,還有銀行貸款,甚至以植入式廣告拉到贊助也成為一部電影製作的資金來源,在這一點上,中國電影商業大片的商業化比起好萊塢有過之無不及。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馮小剛式的商業大片有很強烈的文化地域特性,不需要太多考慮這個地域以外的觀眾口味,而好萊塢商業大片則需要弱化這種東西,造出一個更全球化的口味,這樣的植入式廣告顯然不符合好萊塢的大片們。而還有一種靠預售融資的辦法,除了功夫片,大部分國內的電影都還不大適合採用這種方式。
發行則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環節,貌似簡單,找到一個發行商,然後聯系院線,談好分成,在中影和上影那裡就更簡單,因為有自己的院線,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如果沒有這種便利,發行商是不會幫你的電影付宣傳的費用的,在現在電影宣傳費用節節攀升的情形下,這塊費用不得不大大計算在內。《十面埋伏》上映前,張偉平花2000多萬在北京工體舉辦了一個盛大的首映式,此片盡管口碑極差,但票房一路飆升,直至2.5億,可見宣傳之功。從廣義的成本概念來說,一部商業大片的成本預算中,至少有20%是宣傳費用。甚至有說法,即使在製作上省錢,也不能讓宣傳寒磣。
所以,貌似票房大熱的影片,實際未必賺錢。中國電影業分配票房利潤的比例基本上是50%給影院,40%給製片方,10%給發行公司,而製作方面要再減去製作費用、宣傳費用、片酬人工,可能一部過億票房的電影也是賠錢的。
但是,一部電影的收入不僅僅只有票房一個來源,「每當出現一個影院的競爭對手,電影的收益便多了一個渠道。諷刺的是,這些渠道的誕生都伴隨著電影業的恐慌。」(周黎明《好萊塢啟示錄》)所以,當電視與錄像帶、VCD、DVD出現後,電影又有了新的生財途徑:電視播映權與Video版權售賣的收入。這些渠道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搶電影的飯碗,但又為電影新辟了財路。自從互聯網興盛起來,網上觀影也成為一個新的看電影方式,也說不定又會是電影的新財路,當然,需要規范。
不過,在中國,靠DVD賺錢有點難,因為盜版實在難以控制,這當然在很大程度上與執法有關,換言之,電影業的發展需要更好的法律保護,而不是政府的資助這樣的保護。

❿ 香港90年代電影名字賺錢還是歌手賺錢

這個是不一定的,主要是看其影響力。

就拿1990年為例

排名第一是當時最紅的歌手梅艷芳!收入2730萬

排名第二的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劉德華,收入是2500萬!

第三位是功夫巨星成龍,90年成功正是自己演藝事業巔峰!收入是1600萬!

第四位是譚詠麟譚校長,當時正是譚張爭霸結尾時期,譚詠麟也退出所有頒獎典禮,當時譚校長一年收入是1300萬!

第五位是身高長相都頂級的大美女王祖賢!90年拍了電影《倩女幽魂》葉小倩!被稱為最經典的女鬼!收入是1210萬!

第六位到第十位分別是鄭裕玲 許冠文 王傑 林子祥 任達華!他們收入在1000萬到700萬不等!

閱讀全文

與90年代香港電影在大陸怎麼賺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泉州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603
好看的電影推理懸疑電影 瀏覽:869
斗魚用電視怎麼播不了電影 瀏覽:583
騎士免費l電影 瀏覽:633
中國一共排了多少部電影 瀏覽:870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日本文藝電影 瀏覽:181
買機器人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08
倒車影像的電影線氧化後怎麼解決 瀏覽:605
如何收到海量電影資源 瀏覽:949
道士下山免費下載完電影 瀏覽:81
2020最新款的電影免費搞笑 瀏覽:972
塑料袋悶死有哪些電影 瀏覽:417
好看電影推薦完整版2020排行榜 瀏覽:253
如何讓女生同意去私人電影院 瀏覽:856
哪些電影展示了民俗 瀏覽:460
3dav左右電影免費下載 瀏覽:707
什麼電影跟獨立日一樣好看嗎 瀏覽:175
變形金剛4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國語 瀏覽:405
國慶期間電影有哪些 瀏覽:1
范冰冰露全胸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