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普通DV拍攝後如何做出類似電影膠片拍攝的效果
你是說老電影的效果還是膠片本身的顆粒感?
理論上很難實現,DV是數字圖像,膠片是光化學圖像,兩個成像的介質不同,所以實現轉換有些困難。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手段接近膠片的畫面感覺,也就是說讓你的DV看起來像電影。
一、景深(Depth of Field)
很多人用DV拍攝使用很近的焦距(甚至廣角)去得到一個很大的景深畫面。但是 大的景深畫面事你的圖像看起來很平,大鏡別的畫面也會使你的畫面拍攝對象看起來很生硬。盡量得使用長焦拍攝和相對低的景深,這樣將使你的拍攝對象從背景中突出出來,看起來更就像電影了。
使用長焦(攝影機離拍攝對象越遠越好,把鏡頭推上去),以減少景深
二、燈光(Lighting)
要使你的DV作品具有電影效果燈光是最重要的一環,很多作者不重視燈光就以現場的光效為主或是完全應用現場場景光效。這樣做雖然省事但不會得到好的效果。拍攝前,應該有足夠的燈光設計,在現場需要製造更分明的光效層次。記住吧,要使你的DV"film look"這一點非常重要。
(*燈光是拍攝中一項復雜而嚴格的藝術,具體的方法在這里不詳細說明。)
看起來更像電影的燈光效果
三、銳度 (Sharpness)
VIDEO之所以看起來更像VIDEO作品,銳度使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DV拍出的作品總是很「硬」。畫面中任何物體或人物的邊緣總是很明顯,導致這樣的原因是因為CCD是以每行每行的像素(點)成像,而電影顆粒是感光乳劑的化學反應,就使電影看起來更柔和、更自然。
DV攝像機有它自己的默認的銳度設置,增加銳度就更像是錄像畫面,反之使你的畫面更加柔和,進入設置,調整所有能使銳度降低的選項,不同的機器是不同的,在這里無法詳細說明。不過,有一點告訴你,SONY的DV機銳度是最明顯的。
較低的銳度會使你拍攝的影像更加柔和,當然,你也可以在你的鏡頭前加一個柔光鏡片,這樣也可以得到畫面柔和的效果。
不過太多的散射會使你的畫面看起來很不自然,多些練習,你會找到最合適的效果。
五、快門速度 (Shutter Speed)
很多人把他們機器的快門速度設置在自動檔,大部分時間攝像機自動調整在1/125秒上,這樣拍出畫面看起來很「硬」,因為每幀畫面似乎都很清晰。
因為24格拍攝和快門速度的問題,電影看起來相對比較「模糊」,要仿效膠片的效果就將你機器快門速度調整為1/30秒。這樣也帶來顯而易見的缺點,你的畫面運動可能會產生明顯的拖邊。
如果你不喜歡這種效果,那麼推薦你用真正的逐行掃描進行拍攝(更專業的機器具備此項功能)。
五、色彩平衡 (Color Balance)
眾所周知,VIDEO攝像機的色彩白是很機械的一個設置,每次光線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你都要去調整白平衡。電影膠片對於光線的變換依靠與VIDEO不同的手段來表現,綠、藍、甚至是紅,而不是簡單的白色。
你也可以去仿效電影的色彩效果,應用其它的顏色來調整白平衡。這些常識大家也基本都知道,用藍色來調整白平衡畫面會產生橙或紅色的色調,用粉色調整,畫面會產生藍色的色調。多試,找到你最需要的。
用白平衡調整色調的方法並不是絕對的,你可以創造一個暖調的金色畫面去接近吳宇森的電影效果,也可以創造一個冷調類似冷漠世界的畫面找到蓋.里奇的感覺。加藍使畫面更冷調,加紅會得到暖調效果。
色彩飽和度也是重要的一項,你可以不斷調整飽和度去試出一個最好的結果
其中 色彩平衡和銳度可以在後期製作里調整,但是不如在前期拍攝里調整更好一些。盡量不要依賴後期製作做效果,因為我們使用的軟體並不專業,致使你的DV看起來更像DV.
『貳』 怎麼用DV拍出電影的感覺
單純在你所說的電視畫質方面,你用的是dv,人家用的是幾萬元一台的攝像機拍出來的效果相比,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肯定是會有差距的。在電視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應該是做了一些後期的處理。現在用ae都可以很輕松的處理出來!其實我也不是很明白你的問題到底是問什麼,反正dv拍出來的效果絕對不能跟攝像機拍的畫質好,另外更不能追求到電影級別的畫質,人家可是幾百萬的機器呢!如果效果好看,只能通過軟體去調色,看上去有點電影的味道!你可以下載ae,然後裝個looks插件,很輕松就搞定!
『叄』 我買了一個攝像機想拍電影 怎麼拍出來跟記者采訪一樣的感覺 怎麼沒電影一樣的畫面質感 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電影都需要後期製作的,就像照片,再好的單反照出來的照片也需要後期的潤色,才能達到大師的感覺,所以不僅僅需要器材,後期更重要,很多電影,後期製作花費時間很漫長,剪輯之類的。
『肆』 怎麼用索尼(sony)數碼攝像機 HDR-AX2000E拍出唯美的視頻來,有電影的感覺。怎麼調啊忘高手指點
這個問題比較麻煩,需要調整攝像機的PP值基本包括 1、對比度調整 2、色相調整 3、色調調整不是一句話能說明白的,需要系統學習。具體你可以看下我的網路空間,有這個方面的內容。 .
『伍』 如何用Premiere將攝像機拍出的視頻做成電影那樣的效果 就是看著有平時真實電影的那種感覺
這個是要學的,Premiere是專業的剪輯軟體。如果想剪成電影那樣的效果要進行特效處理的。包括轉場,調光,調音頻。還有畫面布局。最重要的是你拍的東西的質量如何。很多剪輯的手法是要學習的。包括蒙太奇。
『陸』 怎麼把拍出來的視頻看起來想電影效果一樣
電影效果是很難做出來的,最多隻能做成 近似的效果,電影都是花上百萬的製作成本請專業團隊製作。
建議lz去學學premier或者會聲會影,後者更容易,可以到www.verycd.com上搜索相關,下載教程學習。關鍵是要多練,多琢磨才能出更好的效果
『柒』 攝影鏡頭:如何使用短焦鏡頭製作高級電影感
短焦鏡頭在電影拍攝時一般用的很少,及使用也只是為某個場景固定使用,因為超廣角鏡頭有畸變,搖鏡頭時能感覺到畫面內景物的變形。原先所謂的電影感,就是大光圈淺景深的視頻畫面,因早期攝像機感測器和鏡頭的原因很難拍出這種只有電影機才能拍出的效果,現在大底的單反相機很輕易就能實現這種所謂的電影感鏡頭了。
『捌』 相機怎麼設置,才能拍出電影效果的視頻
通過F1.2-F4光圈得到淺景深是關鍵,最後還有色彩、對比度、飽和度等因素
根據以下方法設置相機:
1調整對比度
很多攝像機都有預設圖像風格,但是並不適合後期製作。為了便於調色,你要拍攝(低對比度)比較平的畫面,就是說你要調低對比度,也要將飽和度調低一點,這樣能保留更多的細節。你隨時都可以在後期增加對比度、調整色彩和高光,但如果拍攝時對比度和飽和度太高,後期很難從原始素材上消弱它們。
2、降低銳化度
但如果你要在電視或大銀幕上播出視頻,你就要降低銳化度選項,否則會因為銳度會過高,看起來不專業。
3、稍微欠曝光
曝光過度是最糟糕的的事情之一,因為你丟失了細節,很難通過後期找回細節,如果圖像稍微暗一些會很好,然後你仍可以通過後期調節也不會丟失細節。
『玖』 電視攝影機或 DV 為什麼拍不出電影的效果
因為電影的製作有足夠復雜和嚴密的流程,一部電影的製作包含前後上百工作人員的努力,所以它在畫面上和隨意拍攝拉開差距是必然的,可是這種精美是如何實現的呢,從畫面上,我們可以從前期和後期兩個方面去解釋。
前期:
電影的拍攝任務由專業的電影攝影師承擔,電影攝影師的水平很大程度決定了電影的畫面質量。
這里需要額外解釋一下,文中攝影師指代了「攝影組」的努力,在電影拍攝時,攝影組至少會有攝影指導、掌機員、焦點員、跟機員、攝影助理這些職位。
1.場景
電影攝影師在前期堪景的時候就會參加,在選定場景的時候在畫面上有自己的發言權,一個場景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就決定了影片的畫面。如下兩張圖片,上圖是電影截圖,下圖是場景的全景照片,你在這么好的場景里,能拍得不像電影嗎?(當然這要感謝美工布置場景)
基於對攝影機寬容度的理解,電影攝影師控制場景內,畫面中的光比,並且細化到每一位置的亮度分配,實現引導觀眾視覺,造型,和表現的功能,真正實現電影攝影的意義,做到用光書寫。可以說,之所以我們看到如此完美的電影畫面,最決定性的原因在於你看到電影畫面中的任何光線,都是人為創造,或者故意利用的!
『拾』 手機拍的視頻怎麼製作成電影效果
手機拍電影拍出電影效果很簡單,但是和專業的攝像機比起來還是差太遠。拍出電影效果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前在東軟學院上過攝影課,下面就來說一些電影技巧的方面吧:
1、鏡頭的推拉搖移
攝影中通常通過改變攝像頭位置,也就是手機位置,或是調整焦距,目前手機可能不支持調整焦距。簡單說說推拉搖移:
推:手機鏡頭向被攝物靠近
拉:手機鏡頭遠離被攝物
搖:被攝物位置不變,手機鏡頭上下左右,旋轉等移動,產生動態構圖,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移:將手機放在可移動的物體上,對被攝物做各個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面
當然還有快鏡頭,慢鏡頭,運用得當,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2、取景構圖
這和攝影有很大的關系,包括;近景、中景、遠景、全景、特寫等等。
近景:一般是人物上半身,景物局部范圍,強調被攝物姿勢,表情等用於塑造人物。
中景:相比近景顯示空間更大,塑造人物關系
遠景:能拍出一種廣闊的畫面。
全景:拍出完整人物和場景。
特寫:拍攝某一部分,強調細節。
3、其他特效
切換場景時的轉場技巧,空鏡頭等
像《生活大爆炸》這類情景劇用的特別多。
懂得技巧,拍出的效果不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