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才能認識到電影投資方
去看看各大導演的微博簡介里有沒有聯系郵箱或者電話之類的。
Ⅱ 1)電影和電視劇的「投資方」一般是什麼樣的機構和個人怎麼還有什麼煤老闆怎麼還能捧自己人2)電影
一般出品方就是製片方,也是投資方,像好萊塢著名的六大電影公司:華納,索尼——哥倫比亞,迪斯尼,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環球。都是製片公司,製片公司的職責就是完成電影的產業鏈,從劇本的編寫,投資預算,選導演,選演員,都是電影公司負責。至於發行,對於這六大公司來說,還是由他們掌控,他們幾乎控制這條產業鏈的所有環節,但在海外發行例外。
投資方是掏錢的。一部電影投資多少萬,出錢的是投資方。
發行方是收錢的。負責電影的宣傳發行工作,包括聯系院線,排擋期,發布會,首映式等等。
票房收入的分帳一般是投資方佔40%發行方30%院線30%
電視劇上映後片tou會標明「投資方」是誰
Ⅲ 拍一部電影是誰出資拍攝是導演還是製片人賺的錢誰分最多
一般來講,出品人 是出資方
導演是整部影片的拍攝總指揮
製片人負責對電影質量的把控
認真作答,望採納~
Ⅳ 什麼是電影發行方、院線、投資方
投資方就是為一部電影投錢的人,所以一部電影拍完之後,這部電影的版權、相應收益、周邊權益等都歸投資方所有,最主要的是票房分回來的錢,他拿。但是電影光拍出來不行,得去放映,這就需要發行方的工作。發行方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專業活,一邊製片公司不做(製片公司有發行業務的除外,當然大的製片公司現在都有發行業務)。發行方就做這些工作,賺票房分賬的錢,最後片子賣完了,投資方應得部分裡面,分一部分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院線是個管理公司,旗下有不同的影城主要是加盟形式,院線承擔的是個管理工作。畢竟發行方不可能每一部電影都去面對全國接近4000家影城。大部分調配拷貝、宣傳物料;一部分排片指導、影院廣告位銷售、貼片廣告銷售;乃至一些人員培訓、影城裝修設計、營業系統管理、影院管理的工作,院線也有一些指導。院線大部分不擁有影城物業,也不擁有影城經營權,所以他就是收個管理費,全年票房的2%-5%(這幾年競爭激烈象徵性收一點的也有)就是他們的收入。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投資方的片子拍完了,委託發行方來代理發行,發行方拿著片子找到院線,安排旗下的影城放映。放映完了,除了交稅費,57%的錢留在影院,影院從裡面拿出2%-5%給院線管理公司,剩下的是自己的。投資方分回來43%,從裡面拿個4%-6%(這個比例差的很大,取決於很多因素不詳細討論)給發行方作為發行代理費。然後一部電影的票房分賬就差不多分完了。
Ⅳ 什麼叫電影投資人
電影投資人指的是電影出品人也稱製片人,出品單位就是一部影視劇的出資主體,而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
電影投資人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
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5)怎麼看一部電影的投資方擴展閱讀:
中國影視投資人現狀:
1、參與過投資影視的投資者小片扔錢,大片巨虧,只有少數暴利。
2、想投資影視處於觀望狀態,投鼠忌器者眾多。
3、膽大心細有實力的專業投資人,一出手就可以笑傲江湖。
4、傻帽型投資人見項目就投,虧錢對影視失去信心。
5、不懂影視的投資人無從下手,隔行隔山。
判斷一個合格投資人的六大標准:
1、對電影市場有透徹的了解,最好以觀眾的角度分析。
2、不拘一格啟用人才,不要被繁瑣的影視流程嚇到。
3、穩定軍心,心不定則事難成。
4、一旦信任不要懷疑你的戰友。
5、知道自己所面臨的那些風險。
6、自己核心利益必須親自把控,不能感情用事。
Ⅵ 選擇投資一部好的電影,需要從哪些方面分析
選擇電影投資項目的時候,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電影項目,能夠提高收益,規避風險
1>電影出品公司
看該影視公司有哪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某一個影視公司,投資過10部電影,但是票房都不如意,那就要謹慎投資了。
2>看題材
好的題材加上好的劇本和製作,往往能口碑相傳,近幾年幾部耳熟能詳的高分大片。
如《哪吒》《戰狼2》《紅海行動》《西紅市首富》《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等,都離不開軍事、喜劇以及動漫等主題旋律。
如今符合大眾口味的家國情懷、爆笑喜劇、懸疑、反貪反黑等題材電影的票房口碑不會差。那些不符合國家或者主流價值觀的電影最好不要考慮。
每一部影片本身都存在優勢與劣勢、不管任何投資首先考慮投資渠道是否合法正規,資金安全是第一步!其次考慮項目的投資風險,投資收益!請您選擇正規投資渠道,以保障您的投資收益!
Ⅶ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Ⅷ 請問一部電影的「出品方」「投資方」「發行方」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分別負責什麼
出品方
負責拉贊助,和推銷電影,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將電影的收益最大化,讓大家有錢賺。以版權為核心的銀行,對於電影項目的整體把控,包括製片、營銷(宣傳)、發行等,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對電影項目進行,凡是對電影項目進行的都是此項目的出品方。
投資方
投資方就是某一項目的真正出資人,是項目的所有者。承建方就是負責接下這個工程,進行施工的單位或者法人。
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發行方
發行方去做電影的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