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電影女性形象分析怎麼寫

電影女性形象分析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12 06:41:21

『壹』 《了不起的蓋茨比》女人主人公黛西的形象分析

當黛茜剛剛在作品中出場時,就像征服了年輕人尼克一樣,征服了所有的讀者。她像仙女一樣,白衣飄飄,聲音無比婉轉,充滿了激情。對此,作者是這樣描述的:「她的臉龐哀怨可人,卻又靚麗照人,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張鮮艷熱情的嘴,但是在她的聲音里有一種特殊的激情,使一切愛慕過的男人都難以忘懷。」當然,這不僅是尼克本人的印象,黛茜在隨後的聚會交談中,同樣表現得很迷人。

而且黛茜接下來的表情證實了尼克的感受,「過了一會兒她瞧了瞧我,她那張俊俏的臉上露出了一抹千真萬確的傻笑,好像她肯定地告訴人們,她屬於一個著名的秘密社團,她和湯姆都是該社團的成員」。尼克此時才真正認識到了黛茜的本質,不真誠,欺騙,對地位和金錢的執著。至此,讀者逐漸意識到,黛茜迷人的外表、聲音等等都是應付世人的招數而已,其意圖全不在此

(1)電影女性形象分析怎麼寫擴展閱讀

「美國夢」從一開始落地生根,一直是美利堅民族的理想與追求,它本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卻何以會走向了幻滅,蓋茨比的故事告訴讀者,如果一種夢想,有的只是對物質的追求以及對成為「大人物」的渴望,卻缺乏對為什麼要擁有財富和擁有了財富後究竟應該怎樣生存這樣一些具有人類終極意義的問題的思考,這樣的夢想終究是海市蜃樓,也必定是短視和沒有延續力的夢想。

當金錢代表一切的時候,美國夢中原來包含的理想成分早已經不在。物質的美國夢雖然並不盡然是一個全部表達了美國精神的夢想,但美國夢的物質的一面給予人們這樣的思考:在美國夢的物質夢想實現以後,究竟應該如想的精神夢想,其內涵究竟應該包含一些什麼樣的原則。

沒有一個社會能夠僅僅依靠高水平的物質生活去長期維持人們的生活意義和興趣,人究竟要過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是具有無限豐富發展的空間。這恐怕是一個有關人類生存意義的根本性的問題,包含對物質追逐的夢想就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夢想,是終將會幻滅的夢。

『貳』 分析電影<沉默的羔羊>女主角的人物性格

主人公穩健,但給我們更多的是她心目中的那份倔強。她不太會用很華麗的辭藻修飾自己,所以總是被人所遺忘。

『叄』 需要《時尚女魔頭》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同一部《時尚女魔頭》,流行美們看到了時尚是一襲華美的袍,心理美們則看到了袍上的虱子;小白領們的酸葡萄心理得到極大滿足,原來天下的女老闆都是一樣變態,天下就沒有不爬著虱子的袍;女強人們卻委屈的說那些袍上本沒有虱子,嫉妒的人多了,就彷彿真有了虱子。

都說梅大姐的角色是一個女魔頭,可是當女魔頭需要資本的。若你平凡無奇,有誰會理你。都說魔爪恐怖,卻有無數人願意在魔爪下生活,這是為什麼?那些女孩每天MS飽受虐待,卻一個個極怕失寵,極怕被炒魷魚,這又是為什麼?魔鬼和人類的交易,從來就沒有強迫,有的只是誘惑。喜歡名利,給你無盡的閃光燈長鏡頭,喜歡名牌,給你chanel,prada,喜歡虛榮,給你許人們的尖叫羨慕。人類抵擋不住眼花繚亂的誘惑,抵擋不住心裡的貪欲,接受了交易,得到了名利華服虛榮,回頭卻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我是被迫的,我是沒有選擇,她是魔鬼。人類在辯解的時候,似乎忘記了一切選擇都是自己做出的。人們在鄙視著魔鬼的同時,卻忘了自己在享受交易的戰利品。

這個交易,隨時可以退出,可是多少人又願意退出?當然女主角公主MM退出了,只是她退出的方式極為不負責任,雖然看電影覺得很解氣,但從職場道德來說,卻是極為失敗的離開。她離開,並不能說她有多麼高尚,只能說runway不是她那杯茶,她需要的不是華服,雖然她被短暫的迷惑過,但這不是她的終極目標。但如果有人用名記者來跟她做魔鬼交易,她是否有勇氣離開?對於當一名名記者的嚮往並不比對華服的充滿熱愛高尚多少,只不過每個人的愛好興趣不一樣而已。做人喝好自己那杯茶就好,喝綠茶的用不著羨慕喝烏龍茶的,也犯不著鄙視喝普洱茶的,都是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熱愛綠茶和熱愛烏龍茶都可以讓熱愛它們的人感到人生充滿了意義。

步入社會七八年,心裡早已懂得這個社會人情冷淡,凡事都需靠自己努力。想要收獲就要付出,做個小白領就要忍氣吞聲拚命工作,想要輕松多金又要有特權受羨慕,除非自己含著金鑰匙出生。有人肯拉你一把,無論是否成功,都需感激涕淋,能成功是自己造化,不成功是緣分未到。但若指望有人犧牲自己來拉你一把,不如去懇求上帝天下掉黃金。電影中的公主MM因為氣憤梅姐姐犧牲同事保全自己,所以鄙視她,離開她。說實在,我不認為梅姐姐做的有什麼不對。那個男同事之所以有可能成為合夥人,是因為梅大姐的幫忙,現在梅大姐自身難保,你卻要求她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繼續成全別人,這未免太苛刻了。如果我們要指責一個人,我們就要先問問自己,如果自己處於她的處境,自己會做什麼樣的選擇。我可以坦白的說,我沒有那麼高尚,犧牲自己來讓別人功成名就。想鄙視我的盡管來鄙視我。幫助別人當然是美德,但為了幫助別人卻犧牲自己,那誰來幫助我呢?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卻微乎其微。這世界冷暖自知,做人必須先對自己負責,然後才能有能力對別人負責。

扯了半天,最後來說說電影本身。公主MM表演本身中規中矩,但在梅姐姐的光芒下卻跟丑小鴨般毫無光彩。梅姐姐的演技實在沒話說了,不用開口,就憑眼神和嘴角輕輕牽動,卻能讓人絲毫不差的捕捉到她想向別人傳達的信息。失望,鄙夷,傲慢,滿意,感激,原諒,每個情緒都在她的細微表情中,這輩女演員中找不到比她更優秀的了。

梅姐姐在片中的優雅和時尚品味也是無敵的,雖然她為人極為傲慢極為苛刻,但受不了的人可以不做,既然追求那份名利,就不要喊著她難伺候,天下沒有白掉的金子。不扯這些無聊的東西,還是回來說服裝吧,我經常在時尚雜志上看到vogue和elle的美國法國版總編的照片,那些老女人一個個丑的無與倫比,衣服也穿的稀奇古怪,在我等土包子眼裡,真是毫無品味可言。不過也許是我等小土豆道行太淺,修行不夠。既然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一個哈姆雷特,我們就應該允許每個心中都有一個美的標准。

再來說說感情,女主角為什麼沒有跟那風度翩翩的男作家在一起,她已經和男友分手了,也明顯對那男人有好感。那個男人做錯了什麼?以至於她非常憤怒的離開了他。我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明白過來。不過女人本來就是難以理喻的動物。當然,女人除了是難以理喻的動物以外,還有可能是一頭喜歡時尚的女魔頭。

前言:做女魔頭還是做回自己,對職業女性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好萊塢電影往往會作出「正確」的選擇,你可以理解為一種精神麻痹,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心理安慰。問題是你有討價還價的資本嗎?

影片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影片中的魔鬼女上司米蘭達·普萊斯利就是以著名雜志《時尚》主編安娜·溫特為原型的。其實是否真有其人並不重要,在競爭激烈的美國,甫出校園或者剛從小城鎮到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在大公司特別是一些國際級的著名公司實習時大多會遇到類似非人的「折磨」。只不過如果有了人物原型的話,更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可以製造更加的話題,等於給小說做了免費的宣傳,可以讓它創造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持續十五周高居不下的佳績,影片也就樂得坐享其成。還有選擇在時尚雜志社,給普通觀眾一窺紐約頂尖時尚人士光鮮亮麗生活的機會,光是那些華麗的服裝、名貴的首飾還有限量級的包包就可以讓愛美人士特別是女性觀眾大呼過癮,值回票價了。

影片並不打算嚴肅的口吻來探討職業場上的殘酷拼殺而產生的爾虞我詐、人情冷漠,以致於身陷其中的職業女性在直奔「大好前程」的金光大道中迷失方向,逐漸失去自我。相反,影片是一部讓觀眾喜聞樂見的輕喜劇,以稍顯卡畫的表現手法刻畫了一個不近人情、將下屬當牲口一樣隨便使喚的女魔頭形象。除了米蘭達,影片還有兩大配角:第一助理艾米莉,時尚專家尼戈爾,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從安蒂到米蘭達過渡的中間地帶,如果說安蒂的內心還有矛盾與掙扎的話,他們則已經完全被異化了,完全認同米蘭達的所作所為,並以她為自己的學習榜樣與生活楷模。然而,這種美麗到令人目眩的異化或許正是許多人士所夢寐以求、心馳神往的。比如安蒂剛進公司,她的打扮被公認是粗俗不堪的,尼戈爾說她「臭不可聞」,而米蘭達則直言不諱地告誡她:不要侮辱你的行業。一個邋裡邋遢的小鎮姑娘在時尚專家的調教下,短短一個月就蛻變成一位走在潮流最前列的時尚人士,風姿綽約地搖曳於紐約街頭。這樣的誘惑,試問天下哪一個愛美的小女生能夠抵擋的?

顯然,影片並不是以炫耀時尚人士的精彩生活為主要目的,片中其實是以安蒂進入《潮流》雜志實習為契機引出時尚界光彩照人的生活背後的辛酸與無奈。安蒂在榮升為第一助手後面對卸妝後的米蘭達,在遭遇婚姻失敗之後的疲倦,或許這時才稍稍顯露出她作為一個人(不光是女性)尚有力不從心的一面。但這樣的場景不過只是某個瞬間,才一眨眼,她又馬上精神充沛自信滿滿地出現在鎂光燈閃爍的公眾場合了。安蒂在面臨男友離開,目睹艾米莉被迫與自己互換角色後的慘狀,尼戈爾欲取而代之失敗後的失落,還有其他競爭者的算計與覬覦,她在時尚之都的巴黎對自己的生活作出了最終的選擇。好萊塢相似類型的影片大都採取這個敘事策略:先展現光彩奢華讓人目眩神迷的一面,然後揭露其背後的黑暗與冷酷,片尾以人物的最後取向給觀眾以道德方面的教育。他們在這方面已經做到駕輕就熟,以至於觀眾以為完全是自己主動認同了影片的觀念。片中最後,安蒂離開被記者們簇擁的米蘭達,一路向前走,來到噴水池旁,手機響了,魔鬼上司又要向她下達命令,她輕輕一笑,這時候,全世界的觀眾都認同她將手機丟進了水池中,果然她就是這樣做了。真的不得不贊嘆好萊塢的嫻熟技藝能將一個這樣陳舊的故事講得這般引人入勝,能讓觀眾產生如此強烈的認同感。

片中最大亮點是梅麗爾·斯特里普的表演,她一絲不苟的銀發,身著名牌服飾的冷漠與淡定,頤指氣使的風度,說話時低沉的聲音,即使訓斥下屬的刻薄語言也是輕聲輕氣的,在聽者卻是五雷轟頂,傲慢的眼神,輕輕一瞥,足以令人墮入萬丈深淵。安妮·海瑟薇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即使片中人物轉變形式類同於她的前作《公主日記》,也努力做出嶄新的嘗試,並取得不錯的效果。此外,兩位配角也有出色表現,終於使得這部低成本的女性電影成為大片林立的電影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肆』 《嘉年華》中的女性形象應該如何解讀

被各個平台宣傳得沸沸揚揚的《嘉年華》趕在了某個關口上映,也是幸也是不幸。幾天來看了很多劇照和劇透,連那個最具「電影性」的巨大夢露雕像也見於各種轉發中,因此對這部號稱超越《素媛》的電影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

小米

電影結尾,海邊那座巨大的雕像被拆除,而此時我們才看到雕像的全貌——瑪麗蓮·夢露經典的按裙子動作。而現實中真的有這么一座雕像,它在廣西貴港某商業街佇立了六個月。

導演文晏說,她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得知貴港的「夢露」因為裙子飄得太高要被拆掉。當地居民打起橫幅希望「夢露」不要走。這引起了文晏的興趣,她詢問她的女性朋友「夢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除了「美麗」「性感」這些詞彙之外,文晏被一個不同的答案打動:「夢露代表除了愛之外的一切。」後來文晏就決定把「夢露」寫進《嘉年華》的劇本中,文晏說,「夢露」是這個故事中的第七個女性。小文可以變成小米,小米可以成為莉莉,莉莉可以成為小文媽媽。

『伍』 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結合影片中的情節分析其如何反映女性特色。

『陸』 電影鋼琴教師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女主缺父,閹割弒母

相對於比較直接表現出來的「戀母情結」,女主角鋼琴教師的「戀父」情結則表現的更加隱晦。表面上,電影中並沒有出現一個在年齡上可以作為女主角父親的角色的男性主體的出現,其主要男性角色只有一個——就是作為學生的男主角。對老師存在「戀母」情結的男性學生同時也是女鋼琴教師「戀父」情結的對象。

這一觀點看似離奇,但是也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分析范圍之內的。「戀父」情結的劃分與「戀母」情結的劃分是相似的,也可以分為廣義與狹義,狹義的「戀父」情結是指女兒對父親的愛戀;而廣義的劃分則可以包括多層含義,包括對自己的長輩、男性老師、上級等,然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其不一定是以年齡來劃分的,如果其在某一方面對女性起到了啟蒙、引導,或彌補了其心靈上的創傷,對可以成為女性「戀父」的對象,其行為就像小時候父親引導自己走路、成為第一個關注、關懷自己的男性對象所產生的影響。

男主角作為走近在男性缺失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女教師的第一位男性主體,並且他對自己的情愫、關心與其男性特質逐漸喚醒了其存在於潛意識中的壓抑了許久的對父親與性的渴望,於是從心理上產生了對其認同,「戀父」情結就是在這樣的機制下逐漸形成。

關於閹割焦慮,弗洛伊德如此解釋:女性認為自己是被閹割了的男性,其生來就具有一種對男性生殖器不可抗拒的迷戀的感情。他的心理分析中指出,少年時期父愛的缺失是成人後精神分裂產生的原因,戀父情結的扭曲是對人性的閹割。

在艾麗卡的字典里,父愛是一個稀有而珍貴的東西,她從未觸及也從未品嘗過。父親死於精神病院也暗示了艾麗卡在人格上不僅缺失父愛,而且扭曲、誤解了父愛。的確,人性的殘缺也造成艾麗卡性格的諸多病態,如若無其事地觀看自助色情錄像,陰冷的用刮鬍刀割身體的下處,偷窺別人在車里交歡。在這樣潛在的侵犯性行為中,艾麗卡達到自我畸形性意識的滿足與陶醉,這些都是在肉體的自虐與偷窺的刺激下玩味痛楚的快感。

女主角的生活給了我們明確的啟示:在一個父愛缺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教師長期壓抑了自己對父愛或者男性的渴望或者慾望,或者說壓抑了被閹割了的自己對男性性器官的迷戀的情感;並且由於母性的權威使其很少有與男性接觸的機會,最終導致其對男性的態度表現為雙重性:渴望(或者說對性的追求)與憎恨(或者說對其對性的渴望的心裡狀態的罪惡感)。

又或許如阿德勒所言,女人生來就是自卑的動物,她們防備男人、又依賴男人,那是源自人類心靈深處的雙重自卑。

閱讀全文

與電影女性形象分析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歐美院線電影 瀏覽:88
泡泡電影怎麼看不了 瀏覽:1000
綁架電影免費播放器 瀏覽:466
煤礦塌方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2
電影喜喪免費網站 瀏覽:698
我和露西一起去看電影英語怎麼寫 瀏覽:314
停屍房女屍竟然復活是什麼電影 瀏覽:832
20l9年所處的大電影有哪些 瀏覽:321
吻戲電影高清免費視頻 瀏覽:632
丹澤華盛頓哪些好電影 瀏覽:119
即將上映感人電影有哪些 瀏覽:475
變蠅人2免費完整電影 瀏覽:212
我要去看電影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747
明星哪部電影好看 瀏覽:147
赫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 瀏覽:589
美團上面怎麼購買電影票 瀏覽:300
科比拍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440
古力娜扎怎麼考上北京電影學院 瀏覽:441
成龍電影大全好看 瀏覽:997
特種兵里小庄看的什麼電影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