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西爾莎·羅南飾)是一個14歲的東歐女孩,但是其實她是一個改造人,生母是喬安娜,Marissa說的意思是,是她和eric把漢娜變成這樣的,他們要負責。
後來漢娜認識了一個法國家庭,和他們的女兒成為了好友,並和其他青少年一樣開始經歷成長的陣痛。然而好景不長,她的父親又把她拉回了自己那個冷冰冰的世界,漢娜被送到CIA中情局的集中營,他們要把她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能夠獲得自由正常的生活,漢娜只能鋌而走險。
(1)漢娜電影怎麼樣擴展閱讀:
《漢娜》的故事由大衛·法爾和賽斯·隆海德執筆,這個故事早在2006年就已經寫就,當時就已經有各路片商和他們進行接觸,中間數度准備開始製作但是又因為各種原因停工,直到2010年才重新開始拍攝計劃。
喬·懷特對於漢娜的演員人選表示當確定要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想到了西爾莎·羅南,甚至感到有些遺憾,沒能早點將這部電影拍攝出來,因為比起電影里的年齡,西爾莎·羅南實際的年齡還是稍大了一些。但是她身上有著一種特別的力量,這種力量感是很多同齡女孩所沒有的。
『貳』 漢娜電影簡介
電影《漢娜》講述的是:某天,自認已做好准備的漢娜按下了父親那台信號發射器,不久美國方面便收到消息。艾利克當年的聯系人瑪麗莎(Cate Blanchett 飾)聲稱這個消失多年的特工掌握非常敏感的秘密,於是在她的主持下,一場居心叵測的圍捕旋即展開。漢娜也已柔弱的身軀投入了血腥的戰斗之中……
該影片是2011年4月8日美國英國德國聯合出品的一部動作、懸疑、驚悚類電影,影片全長為111分鍾左右。該影片在豆瓣上評分為6.2分,可以在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上進行在線觀看。這大段的動作戲,可謂是全片最值得讓觀眾吐糟的地方了。即使請來波恩系列的動作指導,他不僅增加了動作設計的難度,還把手持攝影和快速剪輯換成了採用固定機位和長鏡頭拍攝。
『叄』 生死朗讀的影片評價
特殊背景下的愛情關系
在經典的愛情電影里總能看到愛情戰勝殘酷的現實和人性的弱點,有情人終成眷屬或是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可是《生死朗讀》顯然不是這樣。影片前半部分講述了少年邁克偶遇公交車檢票員漢娜,兩人之間維持了一段情慾糾纏。如果影片只停留在相差21歲的男女主角之間的看似畸形的戀情,那它必然會像很多愛情電影一樣隕落於浩瀚的電影海洋中。但本片僅僅用這段忘年戀作為全劇的引子,影片的主題遠比這個來的深刻,影片的真正魅力在漢娜不辭而別之後才體現出來。幾年後,邁克成了法律專業的大學生,在旁聽對納粹戰犯的審判時,發現令他魂牽夢繞的漢娜竟然在被告席上。當男女主角的愛情關系被放置於對納粹戰犯審判的背景之下,愛情便失去了原來的味道,罪責、救贖、倫理、歷史等問題更多地佔據了觀眾的視線。
影片前半部分對男女主角情慾糾纏或是畸形愛情的勾勒恰恰折射的是那個年代的社會背景,二戰後的德國滿目瘡痍,曾經的信仰被無情拋棄,普通民眾對待生活茫然不知所措,人與人之間冷漠且相互不信任,僅僅從影片剛開始男主角家庭聚餐時的那種場面就可以看出來。正是這種社會環境造就了男女主角當時的心態,生活受壓抑,渴望激情的釋放,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這一扭曲錯位的愛情。影片僅僅是藉此來為影片後半部分對二戰的反思和對人性與倫理的討論做鋪墊。試想,漢娜與邁克僅僅是母子關系,那麼邁克不為母親辯解以免去她終身監禁就說不過去。假如邁克只是一名旁聽審判的學生或律師而與漢娜沒有那樣深刻的關系,那麼他對漢娜被判終生監禁是否有冤屈就沒有發言權。總之這種畸形的愛情關系為男女主角在影片中做出的一系列選擇提供了合理性的平台。
獨特的焦點和視角
與以往的經典二戰題材影片相比,這部電影的焦點和視角是獨特的。獲第66屆奧斯卡七項大獎的《辛德勒的名單》焦點是不惜一切代價解救猶太人生命的德國商人,是反對納粹暴行的英雄。獲第71屆奧斯卡三項大獎的《美麗人生》和獲第7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的《鋼琴家》焦點都是集中營的受害者。而《生死朗讀》是電影史上第一部聚焦施害方的二戰題材電影,主角漢娜曾經是集中營女看守。
影片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這位女看守身穿黨衛軍制服、佩戴徽章、揮動武器的場景,甚至都未再現那場奪取三百多名猶太人生命的罪惡,而是把焦點放到了本應是普通人的集中營女看守身上。有些人認為這部影片是「用藝術化的手法給殘酷的歷史披上了溫情的外衣」。影片的確用大量筆墨描繪了女主角漢娜的普通人身份,她對生病的陌生男孩表現出關愛,他在聆聽朗讀時眼中盡是溫柔,她在公交車上兢兢業業地工作,她在教堂里聽著孩童們的歌聲動情流淚。但是在二戰中如果沒有像漢娜這樣的普通人的參與和支持,希特勒何以能一手遮天?納粹屠殺何以能實施?在當時難以想像的時局下,即使是有學識的人都可能被希特勒的狂熱「信仰」蒙騙,何況是未受過教育的普通人?漢娜是無意識地參與到這場慘絕人寰的暴行中的,但是她的所作所為的確加速了邪惡的蔓延,我們不能因為她是無意識犯罪的從犯而否認她應承擔的罪責。影片要表現的正是戰爭讓善良的普通公民成了屠夫,在看似「溫情的外衣」下,戰爭中的屠殺、人性的扭曲、被害者的痛苦其實一目瞭然。這也許是這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的青睞也博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推崇的重要原因。
雖然影片的焦點是漢娜,但漢娜對自己在戰爭中所作所為的態度僅僅在法庭上質問法官「換了你你會怎麼做」時有所體現,而男主角邁克對漢娜的態度則成為全劇最具爭議與代表性的話題。如果說漢娜是二戰中參與戰爭和屠殺的德國普通公民的代表,那麼邁克則是戰後一代的代表。所以影片給觀眾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新視角,即德國的戰後一代如何審視自己父輩在納粹時期的所作所為。
一個民族的兩代人是永遠不能互相割裂的,德國的戰後一代即便不像影片中的邁克「不小心」闖進了上一代的生活,在精神上也還是和他們的上一代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系。任何一種暴力都需要孕育它的土壤,對於一個有過納粹意識形態的民族來說,每個人都有責任,不管是接受審判還是人性反思。戰後一代沒有理由像影片中邁克在法學院的同學那樣,把自己放在無罪的位置上,充滿優越感地宣判父輩有罪,慷慨激昂地說出「他們為什麼不在發現真相時自殺」或是「我會親手殺了她(漢娜)」,這些言論的前提是將自己和父輩、和民族割裂開,是一種逃避,是一種怯懦。影片中邁克知道漢娜曾是集中營看守之後,便成為夾在歷史、情感、道德和理性之間的矛盾集合體。從他和同學對庭審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漢娜仍有感情,他在嘗試著去理解漢娜,但他對歷史的理性認識又讓他無法迴避對漢娜的道德譴責和法律批判。在漢娜被判終身監禁時,邁克流淚滿面,但他去探望獄中的漢娜時又最終選擇轉身離去。他想要逃避卻無法逃避,他可以多年不見漢娜,可以過自己的生活,但他對漢娜的愛恨糾纏一直在影響他的成長和生活。邁克代表的那代人沒有參與二戰中的屠殺、不用遭到法律的制裁,但他們卻分擔了上一代人的罪責和恥辱。
人性弱點的挖掘
影片中邁克的人格看起來並不是很完美,他所表現出來的多疑、自閉、冷漠、矛盾的內心恰巧折射的是德國戰後一代的心理,正如他對自己女兒說的那樣「一直以來都不夠坦誠」。在法庭審判時飽受內心折磨的邁克究竟為何沒有向法官揭示漢娜不會寫字的事實?邁克又為何在此後的20年內忍受內心極度不安與愧疚的煎熬?為何邁克既然花了大量精力去彌補之前對漢娜的虧欠,堅持為漢娜寄朗誦的磁帶,為何又不回信?為何在漢娜出獄前兩人相見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冷漠?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去猜測,猜測在這20年裡男主角也許無數次的回憶起少年時期這段畸形的戀情,對漢娜念念不忘,但又不能原諒她曾是集中營看守,也許還對這段戀情深深懊悔,正是這種極度矛盾的心態造成了他後來矛盾的行為。如果說邁克將自己錄音寄給了漢娜,燃起了她心中熄滅已久的生存火焰,那後來漢娜出獄前兩人那次見面則徹底熄滅了這股火焰,經歷了大喜大悲的女主角再也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自殺是她唯一的選擇。
影片在塑造漢娜的人格時完全沒有把她視作十惡不赦的屠夫,而是把她視作德國的普通公民。她誠實,以至於在法庭上為自己招來橫禍,被其他被告集體陷害;她剛毅,以至於兩次斷然代替懦弱的男主角做出選擇結束自己的戀情;她忠於職守,無論是在集中營中當看守,還是在公交車上當檢票員。也許她唯一的缺陷只是不會寫字,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她兩次做出了放棄更好工作機會的決定,甚至不惜以終身監禁為代價。而她身邊的一些人卻在自覺不自覺地與她形成對比,包括男主角邁克在內。聯想到影片初漢娜用主動的擁抱去溫暖那個身患重病的邁克,從而燃起了他壓抑已久的激情,而20年後,同樣是一個飄雪的冬日,邁克的冷漠卻直接澆滅了漢娜僅存的生存火焰,這種對比何其強烈。
再來看看參與納粹戰犯審判的這些人吧:冷漠自大的法官,除漢娜以外所有自私自利的被告,大批不明真相的群眾以及焦躁不安的法學學生,他們和漢娜形成對比。法官所代表的冷酷、其他被告所代表的怯懦與齷齪、群眾的盲從以及學生們的偏激與武斷,這些恰恰都和漢娜在之前所表現出來的誠實與堅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最終被判以終身監禁的卻是漢娜,難道這不是一種絕妙的諷刺嗎?人性地丑惡與弱點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我們很容易有一種想法:這種審判是公平的嗎?一個人又憑什麼審判其他人?僅僅是因為法律嗎?這些問題的結論我們不得而知,起碼本片給了我們一個借鑒,如果說漢娜的敢作敢為代表了影片主創人員理想中的一種精神境界的話,那我們大多數人僅僅就是片中邁克那樣的矛盾集合體,無力在現實中找到出路,而是通過不同的手段來安慰或是蒙騙自己,當這兩種人碰撞在一起,悲劇便產生了。影片真正想表達的就是對於這樣一種生存形式的不滿,這種不滿寫在影片每一個溫情與冷漠交織的場景中,貫穿於影片始終。
這部影片就是那個年代對於德國社會的真實寫照,每個人心中都藏了無數的秘密、無數的看法,而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與德國人保守的性格又使得他們無處宣洩,因此我們看到邁克最終選擇了去傾訴,在漢娜的墓前向自己的女兒去傾訴,因為經歷過大喜大悲的他已經沒有什麼可顧忌的了。這或許是人性的一個悖論,總是在一切都結束之後才明白去感悟,而在之前卻茫然不知所措。(《電影文學》評價)
『肆』 漢娜姐妹影評
漢娜姐妹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演員的家庭,父母都是演員,三個女兒也都是演員。大姐漢娜是個有些天才的演員,她的丈夫是膽小怕事的搖滾樂明星經紀人愛略特。二姐霍莉也是個演員,但才華很一般,加上性情暴躁又有些神經質,所以事業上不太成功,甚至有些厭世情緒。漢娜的小妹妹莉和她的老師弗雷德里克同居生活,弗雷德里克是個傲慢的藝術家,上了年紀又沉迷藝術不問世事,莉幾乎是他和外界的唯一接觸。
愛略特愛上了年輕漂亮又性感的莉,兩人瞞著漢娜發生了關系,很是內疚,莉也為此離開了弗雷德里克,但愛略特卻下不了決心和漢娜分手。霍莉和女友共同經營一家小店,結果卻被女友搶走了商店和男人,霍莉淪入精神崩潰的邊緣。
漢娜的前夫米基是個電視台編導,憂郁的他總覺得自己長了腫瘤,當他得知自己健康之後,決定重新對待生活。他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迷上了宗教,最後在馬克斯兄弟主演的喜劇片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已經忘記如何去笑了。
莉無法面對漢娜,又厭煩愛略特的猶豫,愛上了另一個男人。漢娜也感覺到愛略特和莉的關系不正常,此時愛略特才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愛的還是漢娜。霍莉放棄了演藝事業,卻在劇本創作上展露出才華,而且得到了米基的愛情。每個人的愛情和生活都經歷了危機,又都得到了新的精神平衡,這個小世界再度得到了圓滿。
這一時期是伍迪創作的高峰,《漢娜姐妹》甚至超越了很受好評的《開羅的紫玫瑰》,伍迪創作出一個「復雜的、滑稽的、有復雜心理的家庭史」。伍迪自己飾演的米基,是一個精神處境荒謬的角色,他憂郁低沉的原因,是很久沒有開懷大笑了。這個喜劇性的角色,在這樣一部電影中,帶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這是幾乎所有出色的伍迪作品都帶著的特質。
但影片真正的主角,還是漢娜姐妹,雖然伍迪作品中涉及很多男女之間的感情、婚姻問題,但這樣站在一個女性主義立場上嚴肅探討男女關系及女性心理世界的作品,還並不是很多。
影片最後還是一個穩定的結局,雖然難以預料以後的結果,但至少和影片開始相比,漢娜姐妹和幾個相關男人的精神世界還是更加穩固了。這個相對溫馨的結局,是伍迪作品一貫悲觀態度的一個變奏、一種精神世界崩潰之後的救贖,但這種態度也絕非是廉價推銷出來的幸福和圓滿,而是帶著伍迪不無焦慮的關懷與灰色的熱情。
真正的主角——看《漢娜姐妹》
我的一個朋友,對伍迪·艾倫推崇備至。提到《漢娜姐妹》,更是充滿感情色彩的說"每一句台詞都是經典,語言象小說般的美麗"。受到他的影響,我開始關注這個猶太人。雖然很早以前看過他的《開羅紫玫瑰》、《曼哈頓神秘謀殺案》等,但是當時並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總是感覺他的作品太溫吞,不夠有力量。可能因為我個人比較偏愛黑澤明那種要麼陽光刺目,要麼大雨傾盆的痛快淋漓。此次看到了《漢娜姐妹》,我卻不得不說,伍迪·艾倫不愧是美國不可多得的知識分子導演。在這一點上他和法國的艾立克·羅麥爾很相像,很善於表現中產階級中年男女的生活,是不可多得的"電影作者",同時也是天才人物。但是他又不象伯格曼般的冷峻,塔爾可夫斯基般的飄逸。他是絕對入世的,包裹著世俗的溫暖,同時又時時點醒你看透荒涼。
然後我查閱了一下關於伍迪的資料,我發現他沒怎麼念過大學,念了兩次都是一開始就完蛋了的那種。真是奇怪,這么一個知識分子氣息極其濃厚的人物,竟然沒念過大學?但是若一反向思考,便會釋然:上過大學就算知識分子了嗎?我上過大學,可我還不是個徹頭徹尾的小市民?在影片中,漢娜三姐妹自己的故事並不是最吸引我的,盡管我也認為非常精彩。倒是伍迪·艾倫自己扮演的漢娜的前夫,簡直令我著迷(哦,我可不是同志),即使他的戲分只有大約四分之一。但我從這部片子里才發現伍迪·艾倫的魅力。他扮演的是個電視台的喜劇導演,大致跟英達似的。這倒是充滿了伍迪·艾倫自己的影子,因為他就是電視台喜劇導演出身。
影片中的伍迪·艾倫一天到晚懷疑自己得了各種疾病,忽然有一天他的醫生在檢查了他的耳朵後,懷疑他的腦部出了問題,告訴他去大醫院做個詳細檢查。他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直到檢查後發現是虛驚一場,他從欣喜若狂到忽然冷卻,開始檢討人生的意義。而伍迪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刻意的走向深刻,沒有象黑澤明的《生存》那樣嚴肅而沉重,因為那勢必跟隨在大師的陰影下。影片中的伍迪·艾倫開始尋找精神皈依,作為一個猶太人,他竟然要信奉天主教,只因為這個宗教美麗而且勢力大,讓他的老母號啕大哭。然後又去找在林中綠地圍著圈跳舞的洋和尚,一想到自己也要剃光頭穿花花綠綠的袍子,他又退縮了。恐怕全世界只有伍迪·艾倫才敢如此拿宗教開玩笑,即使馬丁·斯科西斯敢拍《基督最後的誘惑》,那種張狂反倒透著點心虛。影片最後也沒有給出答案(這是當然的了,因為根本就沒有答案),而光明的尾巴就是伍迪竟然吊到了前妻的二妹,並且患著少精症的伍迪竟然使現任老婆懷孕了。
在貫串始終的整體表演中,許多幽默的設計,都妙不可言,比如當給他檢查的大夫告訴他,耳朵可能有問題時,他忙叨叨的說,不可能,我只是懷疑自己有病而已。又比如,當他失魂落魄的回到辦公室,電話鈴突然響了,他以為是自己耳朵的幻聽,急忙問自己的秘書,你有沒有聽見電話鈴聲。當他逛罷宗教商店,從街上買了東西回家,一件件的往外掏,不經意間把麵包黃油放在了躺倒的耶穌聖像上面,哈哈,簡直是大逆不道。我過去一向認為很難見到真正高級的幽默,包括卓別林,他的表演本身還是以滑稽為主,而依靠人物命運的悲慘來製造戲劇的張力。而伍迪·艾倫,我看到了他的直接的幽默。雖然周星馳是我的偶像,但我不得不說,伍迪更高級。
與此平行展開的,是漢娜的丈夫艾利爾和小妹莉的隱秘戀情,以及永遠沒有勇氣的二妹哈麗走向成功的故事,其中還穿插了漢娜和前夫伍迪·艾倫之間的過去式回憶。影片並沒有絕對的男女一號,每個人的故事或平行,或交織展開,並且拉拉雜雜的使用了十多個小標題,更需留意的是,這些小標題絕對不起眼,絕對容易被忽略,比如"食物供應公司開始作業","達斯提在南漢姆頓買了一棟房子",影片中運用了各個人物大量的獨白,本來呢,我是極端反感電影里使用獨白的,肯定是因為第六代的片子看多了,又沒一部好的,包括最近的《花眼》,把我給看傷了。但是這部影片,我不得不說,瞧人家,那······其實只要這種獨白的文字本身有魅力,觀眾就會喜歡,可是我們過多接觸到的,包括王家衛,都是矯揉造作不忍卒讀。可是,伍迪·艾倫,如果不拍電影,我相信他會是極好的小說家,戲劇家。
最後,我還想提一句"重大"發現,就是影片中大夫告訴伍迪·艾倫,他的耳朵出現幻聽可能有問題時,聲道里會發出一聲短促的輕微的汽車鳴笛。真是妙到毫巔。我是用5聲道家庭影院(雖然是廉價的那種)欣賞的新買的DVD碟片,如果你手中是錄像帶,或者VCD,如果你使用的是電視聲道,那麼你很可能無意中錯過這精彩的一瞬。所以,我的"重大"發現,就是藝術片,一樣講究音畫品質
『伍』 誰能辦我分析分析電影《朗讀者》中的女主角漢娜的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她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好人與壞人,不能說是性格決定的
性格也不能說明人的好與壞
漢娜在電影里,最突出表現得自卑,但是他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對愛情的追求是真切的。
在片尾,當她和男主角因為時間,因為年紀,而無法從新點燃愛情的時候,她覺得失去了人生的意義,失去了美好的嚮往。她從容的選擇死去,她無法面對以後難堪的生活景況與面對男主角
在漢娜的一生中,她獨自與動盪的社會和命運抗爭,做過很多職業,為了生存,不得不為法西斯工作。她並沒有選擇死去去逃避自己坎坷的命運。
我相信她是善良,堅強的,一直的。惡毒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使她不能從後來的命運中掙脫束縛。
可悲的不是人,而是社會!
『陸』 電影漢娜的結尾是什麼意思
她是個非常神奇的人物,她的精神世界非常的單純。她在荒野被養大、身邊除了父親就再無他人。她殺人,並不是現實世界的那種所謂的殺人,而是一種貫穿她成長、荒野生存的法則。漢娜或許有點奇怪,但是我很喜歡
『柒』 漢娜蒙塔娜的電視劇好看還是電影版好看
呵呵,個人覺得電視劇好看。不過電影也還不錯,如果以前沒看過的話,建議先看電影在看電視劇。我覺得電視劇要比電影更精彩。嘿嘿
『捌』 漢娜是什麼電影
《漢娜》是由美國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喬·懷特執導,西爾莎·羅南、凱特·布蘭切特、艾瑞克·巴納主演,於2011年4月8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的是14歲少女被她前CIA特工的父親培養成完美殺手,然而隨著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她漸漸發現了自己的特殊身份,並鋌而走險試圖掙脫現狀尋找自由生活的故事
『玖』 一部美國電影中的女主角名字叫漢娜,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
這部電影叫《漢娜》。
《漢娜》是由美國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喬·懷特執導,西爾莎·羅南、凱特·布蘭切特、艾瑞克·巴納主演,於2011年4月8日在美國上映。
漢娜(西爾莎·羅南飾)是一個14歲的東歐女孩,她的父親(艾瑞克·巴納飾)從小就把她培養成了一個冷血殺手。後來漢娜認識了一個法國家庭,和他們的女兒成為了好友,並和其他青少年一樣開始經歷成長的陣痛。
然而好景不長,她的父親又把她拉回了自己那個冷冰冰的世界,漢娜被送到CIA中情局的集中營,他們要把她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能夠獲得自由正常的生活,漢娜只能鋌而走險。
(9)漢娜電影怎麼樣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漢娜
一個獨特的女孩,她有力量、有毅力、更有戰士一般的聰敏。她生活在荒原上,從小要接受成為殺手的訓練,過著同齡孩子難以想像的生活。不過隨著青春期到來她越來越難以管束,父親便將她送入「現實世界」完成一項任務。
2、埃里克·海勒
漢娜的爸爸,前CIA特工,他教漢娜如何狩獵,還讓她接受一些看起來有點極端的自我防衛能力的測試,他如此訓練漢娜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讓她成為一個完美的殺手。
3、瑪麗莎·維格勒
一位冷若冰霜的CIA特工,負責監督「漢娜」執行的任務。在一次任務中將漢娜抓住並將她關押在摩洛哥沙漠地帶的一個機密的地下基地中接受監控和審訊。漢娜逃出後她親自帶領一隊特工前去追殺漢娜。